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花之伤与家国之悲——末代帝师陈宝琛《感春四首》探析
1
作者 孙爱霞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21-122,共2页
作于公元1895年的《感春四首》是末代帝师陈宝琛的代表作。这四首诗歌是陈宝琛为中日甲午战争而作,首首咏落花,却句句寄寓家国之慨:诗人借抒发对花落的弥天悲伤之情,而传达对国是日非的悲慨之意。《感春四首》悲慨遥深,哀感顽艳,在近代... 作于公元1895年的《感春四首》是末代帝师陈宝琛的代表作。这四首诗歌是陈宝琛为中日甲午战争而作,首首咏落花,却句句寄寓家国之慨:诗人借抒发对花落的弥天悲伤之情,而传达对国是日非的悲慨之意。《感春四首》悲慨遥深,哀感顽艳,在近代诗坛享有盛誉,当时就已传诵海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春 落花 家国之悲
原文传递
重新理解“同光体”作家的思想和创作
2
作者 袁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0-175,共6页
近代“同光体”作家常常被视为“顽固派”,其实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并不拒绝改革,也主张引进西学,他们只是反对完全用西学代替中学,仍然坚持以中学为本位,尤其是坚持中国传统道德的立场,这就是他们复古主义的依据。他们普遍采取一种保守... 近代“同光体”作家常常被视为“顽固派”,其实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并不拒绝改革,也主张引进西学,他们只是反对完全用西学代替中学,仍然坚持以中学为本位,尤其是坚持中国传统道德的立场,这就是他们复古主义的依据。他们普遍采取一种保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力图打通中西古今,复兴中国文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爱国主义者,强调写诗要抒写自己的感受。他们在创作上有自己的特点,继承了古代文学“黍离之悲”的传统,达到近代很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光体 反对西化 家国之悲
下载PDF
从《菩萨蛮·郁孤台下》看辛弃疾词的悲剧意识
3
作者 周学明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1994年第S1期47-50,共4页
从《菩萨蛮·郁孤台下》看辛弃疾词的悲剧意识周学明(一)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时,曾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春天游造口,并在造口壁上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 从《菩萨蛮·郁孤台下》看辛弃疾词的悲剧意识周学明(一)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时,曾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春天游造口,并在造口壁上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意识 辛弃疾词 郁孤台 家国之悲 《菩萨蛮》 词人 现实基础 《破阵子》 收复失地 历史的必然要求
下载PDF
“无情有恨何人觉”——白莲人格象征意义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俞香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16,共5页
荷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比德"之花,具有丰富的人格象征内涵。白莲内涵是荷花人格象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洁之志、孤寂之感、清白之心等多重情感交织,成为白莲人格象征内涵的基本内容。南宋末年,这种情感取向成为遗民词人... 荷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比德"之花,具有丰富的人格象征内涵。白莲内涵是荷花人格象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洁之志、孤寂之感、清白之心等多重情感交织,成为白莲人格象征内涵的基本内容。南宋末年,这种情感取向成为遗民词人的一种普遍心理,白莲意象特别受到青睐,同时又融入了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莲 人格象征 荷花 高洁之志 孤寂之感 清白之心 家国之悲 诗词
下载PDF
锦心绣口诉衷情——南宋末期女性词人创作初探
5
作者 李肖璇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2-95,共4页
南宋末期的女词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词人群体。她们打破了历史上男性主宰词坛的状况,女性作家群体出现前所未有的扩大。作品中既有伤春怨别、闺阁生活的题材,也有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在艺术上则尽去矫饰,以真动人。
关键词 南宋末年 女性词 觉醒 身世之感 家国之悲 真性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