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落花之伤与家国之悲——末代帝师陈宝琛《感春四首》探析
1
作者
孙爱霞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21-122,共2页
作于公元1895年的《感春四首》是末代帝师陈宝琛的代表作。这四首诗歌是陈宝琛为中日甲午战争而作,首首咏落花,却句句寄寓家国之慨:诗人借抒发对花落的弥天悲伤之情,而传达对国是日非的悲慨之意。《感春四首》悲慨遥深,哀感顽艳,在近代...
作于公元1895年的《感春四首》是末代帝师陈宝琛的代表作。这四首诗歌是陈宝琛为中日甲午战争而作,首首咏落花,却句句寄寓家国之慨:诗人借抒发对花落的弥天悲伤之情,而传达对国是日非的悲慨之意。《感春四首》悲慨遥深,哀感顽艳,在近代诗坛享有盛誉,当时就已传诵海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春
落花
家国之悲
原文传递
重新理解“同光体”作家的思想和创作
2
作者
袁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0-175,共6页
近代“同光体”作家常常被视为“顽固派”,其实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并不拒绝改革,也主张引进西学,他们只是反对完全用西学代替中学,仍然坚持以中学为本位,尤其是坚持中国传统道德的立场,这就是他们复古主义的依据。他们普遍采取一种保守...
近代“同光体”作家常常被视为“顽固派”,其实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并不拒绝改革,也主张引进西学,他们只是反对完全用西学代替中学,仍然坚持以中学为本位,尤其是坚持中国传统道德的立场,这就是他们复古主义的依据。他们普遍采取一种保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力图打通中西古今,复兴中国文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爱国主义者,强调写诗要抒写自己的感受。他们在创作上有自己的特点,继承了古代文学“黍离之悲”的传统,达到近代很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光体
反对西化
家国之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菩萨蛮·郁孤台下》看辛弃疾词的悲剧意识
3
作者
周学明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1994年第S1期47-50,共4页
从《菩萨蛮·郁孤台下》看辛弃疾词的悲剧意识周学明(一)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时,曾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春天游造口,并在造口壁上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
从《菩萨蛮·郁孤台下》看辛弃疾词的悲剧意识周学明(一)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时,曾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春天游造口,并在造口壁上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
剧意识
辛弃疾词
郁孤台
家国之悲
《菩萨蛮》
词人
现实基础
《破阵子》
收复失地
历史的必然要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情有恨何人觉”——白莲人格象征意义探讨
被引量:
5
4
作者
俞香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16,共5页
荷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比德"之花,具有丰富的人格象征内涵。白莲内涵是荷花人格象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洁之志、孤寂之感、清白之心等多重情感交织,成为白莲人格象征内涵的基本内容。南宋末年,这种情感取向成为遗民词人...
荷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比德"之花,具有丰富的人格象征内涵。白莲内涵是荷花人格象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洁之志、孤寂之感、清白之心等多重情感交织,成为白莲人格象征内涵的基本内容。南宋末年,这种情感取向成为遗民词人的一种普遍心理,白莲意象特别受到青睐,同时又融入了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莲
人格象征
中
国
荷花
高洁之志
孤寂之感
清白之心
家国之悲
诗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锦心绣口诉衷情——南宋末期女性词人创作初探
5
作者
李肖璇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2-95,共4页
南宋末期的女词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词人群体。她们打破了历史上男性主宰词坛的状况,女性作家群体出现前所未有的扩大。作品中既有伤春怨别、闺阁生活的题材,也有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在艺术上则尽去矫饰,以真动人。
关键词
南宋末年
女性词
觉醒
身世之感
家国之悲
真性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落花之伤与家国之悲——末代帝师陈宝琛《感春四首》探析
1
作者
孙爱霞
机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21-122,共2页
文摘
作于公元1895年的《感春四首》是末代帝师陈宝琛的代表作。这四首诗歌是陈宝琛为中日甲午战争而作,首首咏落花,却句句寄寓家国之慨:诗人借抒发对花落的弥天悲伤之情,而传达对国是日非的悲慨之意。《感春四首》悲慨遥深,哀感顽艳,在近代诗坛享有盛誉,当时就已传诵海内。
关键词
感春
落花
家国之悲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重新理解“同光体”作家的思想和创作
2
作者
袁进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0-175,共6页
文摘
近代“同光体”作家常常被视为“顽固派”,其实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并不拒绝改革,也主张引进西学,他们只是反对完全用西学代替中学,仍然坚持以中学为本位,尤其是坚持中国传统道德的立场,这就是他们复古主义的依据。他们普遍采取一种保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力图打通中西古今,复兴中国文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爱国主义者,强调写诗要抒写自己的感受。他们在创作上有自己的特点,继承了古代文学“黍离之悲”的传统,达到近代很高的成就。
关键词
同光体
反对西化
家国之悲
Keywords
Tongguang Ti
Opposing to Westernization
Sorrow for Family and Country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菩萨蛮·郁孤台下》看辛弃疾词的悲剧意识
3
作者
周学明
出处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1994年第S1期47-50,共4页
文摘
从《菩萨蛮·郁孤台下》看辛弃疾词的悲剧意识周学明(一)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时,曾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春天游造口,并在造口壁上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
关键词
悲
剧意识
辛弃疾词
郁孤台
家国之悲
《菩萨蛮》
词人
现实基础
《破阵子》
收复失地
历史的必然要求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情有恨何人觉”——白莲人格象征意义探讨
被引量:
5
4
作者
俞香顺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16,共5页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花卉题材文学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J3-044)成果之一。
文摘
荷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比德"之花,具有丰富的人格象征内涵。白莲内涵是荷花人格象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洁之志、孤寂之感、清白之心等多重情感交织,成为白莲人格象征内涵的基本内容。南宋末年,这种情感取向成为遗民词人的一种普遍心理,白莲意象特别受到青睐,同时又融入了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悲。
关键词
白莲
人格象征
中
国
荷花
高洁之志
孤寂之感
清白之心
家国之悲
诗词
Keywords
white lotus, integrity, loneliness, pure mind, sorrowfulness towards the n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锦心绣口诉衷情——南宋末期女性词人创作初探
5
作者
李肖璇
机构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2-95,共4页
文摘
南宋末期的女词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词人群体。她们打破了历史上男性主宰词坛的状况,女性作家群体出现前所未有的扩大。作品中既有伤春怨别、闺阁生活的题材,也有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在艺术上则尽去矫饰,以真动人。
关键词
南宋末年
女性词
觉醒
身世之感
家国之悲
真性情
Keywords
the end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female Ci-poems
awakening
sad life
grief of losing countries
real sentiments
分类号
I222.8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落花之伤与家国之悲——末代帝师陈宝琛《感春四首》探析
孙爱霞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
0
原文传递
2
重新理解“同光体”作家的思想和创作
袁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菩萨蛮·郁孤台下》看辛弃疾词的悲剧意识
周学明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无情有恨何人觉”——白莲人格象征意义探讨
俞香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锦心绣口诉衷情——南宋末期女性词人创作初探
李肖璇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