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国同构:文化节目的空间叙事与地方建构
1
作者 胡雨濛 余城宏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湖湘文脉。湖南广电通过《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生我养我的地方》《湘行漫记》三档文化节目分别搭建美食与地域、名人与故乡、作品与创作地三重空间桥梁,立足三湘大地展开空间叙事。通过视觉艺术将具体事物与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湖湘文脉。湖南广电通过《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生我养我的地方》《湘行漫记》三档文化节目分别搭建美食与地域、名人与故乡、作品与创作地三重空间桥梁,立足三湘大地展开空间叙事。通过视觉艺术将具体事物与精神幻想、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融入物象呈现与意象表达的影像文本中,利用空间互文勾连不同阶段的湖南文化,以空间并置对照城乡发展。节目聚焦历史进程下微观个体的话语阐释,从家国同构视角讲述湖南人民的社会担当与旷世情怀,在突显地方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挖掘城市内涵,强化本土观众身份认同的同时,激发外地游客对湖南的新想象,为文旅产业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家国同构 文化节目 文旅宣传
下载PDF
传统家国同构治国理念的阐析及对当今三治融合的借鉴意义
2
作者 于语和 穆亨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1期71-82,154,155,共14页
小农经济和伦理政治文化共同塑造的家国同构不仅指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也是理想状态下的治国之道。自孔子起,先秦儒家一直致力于梳理家与国的关系,孟子对舜孝子圣王形象的塑造从侧面反映了他继承了孔子的家本位家国同构理念。家国同构... 小农经济和伦理政治文化共同塑造的家国同构不仅指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也是理想状态下的治国之道。自孔子起,先秦儒家一直致力于梳理家与国的关系,孟子对舜孝子圣王形象的塑造从侧面反映了他继承了孔子的家本位家国同构理念。家国同构治国理念最终经荀子改造,完成了国本位的构建,并为后世的大一统王朝所沿用。家国同构有其功用,它给予了古代基层自治的动力、梳理了古代法治中情理法的关系、为统治者提供了政权合理合法性的道德基础。虽然家国同构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在二十世纪初被摒弃,但作为古人治理智慧的结晶,依然可以为当前乡村基层治理提供广泛的思路与启示。它提供了用新型乡约助力自治、将村规民约纳入乡村治理的规则中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注入家风德治教化这三种思路。而这三者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基层的自治、法治和德治建设,促进“三治融合”,用古代中国的治国智慧完善当代的治理现代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理念 乡村基层 三治融合
下载PDF
媒介仪式中的家国同构研究——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电视传播为例
3
作者 李春阳 穆国华 《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3年第16期100-102,共3页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电视直播形成的媒介仪式具有家国同构的功能。这种家国同构是以媒介仪式时空为建构前提,以家庭式观看主体的行为为表征方式的思想建构;在此家国同构中,有实现社会整合,促进民族情感,强化家庭情感、传承爱国情怀等深远...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电视直播形成的媒介仪式具有家国同构的功能。这种家国同构是以媒介仪式时空为建构前提,以家庭式观看主体的行为为表征方式的思想建构;在此家国同构中,有实现社会整合,促进民族情感,强化家庭情感、传承爱国情怀等深远的价值与意义,值得去研究、推广与积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家国同构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下载PDF
类型互渗·文化叙事·家国同构: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满江红》的创作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斌 《视听》 2023年第9期42-45,共4页
电影《满江红》融合了喜剧、悬疑、古装等多种类型元素,将单一喜剧类型进行“亚类型”变奏,在迎合观众审美趣味的基础上拓宽了电影的叙事元素,从而使得电影艺术的表达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并且,《满江红》还采用文化叙事的策略,其中民... 电影《满江红》融合了喜剧、悬疑、古装等多种类型元素,将单一喜剧类型进行“亚类型”变奏,在迎合观众审美趣味的基础上拓宽了电影的叙事元素,从而使得电影艺术的表达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并且,《满江红》还采用文化叙事的策略,其中民俗意象的运用既扩展了电影叙事元素,又使得影片具有了民族性的风格特征,进而使电影以诗意化的表现方式将文本中“家国同构”下的东方情怀进行抒发与升华,以此来实现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电影的商业性、民族性与人文性的多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互渗 文化叙事 家国同构 《满江红》
下载PDF
论西周宗法制度对家国同构观念建构及当代价值
5
作者 李伟达 《理论观察》 2023年第10期56-59,共4页
西周宗法制度之下形成的家国同构观念,具有重视亲情血缘、家国统一的特征。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家国同构观念弱化。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观念,我们应从本质上予以否定,但是家国同构观念中的有益思想在现代化... 西周宗法制度之下形成的家国同构观念,具有重视亲情血缘、家国统一的特征。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家国同构观念弱化。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观念,我们应从本质上予以否定,但是家国同构观念中的有益思想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可以促进民生经济的发展、增强民众的政治认同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家国同构观念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制 家国同构 社会原子化 式现代化
下载PDF
谈“家国同构”概念的当代转换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玉强 杨伟荣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8-31,共4页
传统的"家国同构"思想虽孕育于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具有许多缺陷和不合时宜的成分,但它看到了家庭、宗族和国家在架构形式和利益诉求本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在匡清旧义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价值理念对其作适当的当代转换是可行且... 传统的"家国同构"思想虽孕育于中国封建宗法制社会,具有许多缺陷和不合时宜的成分,但它看到了家庭、宗族和国家在架构形式和利益诉求本质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在匡清旧义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价值理念对其作适当的当代转换是可行且有价值的。经过当代转换的"身家国同构"概念不仅能克服传统封建思想存在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能在政治、法治和道德建设方面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产生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真正发挥其促进个人、家庭、国家社会互动统一和协调发展的现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 当代转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中国电视剧的家国同构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杜莹杰 周振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中国电视剧秉承家国一体化和政治伦理一体化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家庭和国家两个叙事空间中再塑镜像人物,在日常生活视角和国家宏大叙事中演绎家庭的悲欢离合与民族、国家的盛衰巨变,以"家"的模式表达国家意志,家和国就成为了相... 中国电视剧秉承家国一体化和政治伦理一体化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家庭和国家两个叙事空间中再塑镜像人物,在日常生活视角和国家宏大叙事中演绎家庭的悲欢离合与民族、国家的盛衰巨变,以"家"的模式表达国家意志,家和国就成为了相互指涉的表意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艺术 电视剧 家国同构 剧像演绎 叙事张力
下载PDF
族群记忆、社会变迁与家国同构:宗祠、族谱与祖茔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俊六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6,共9页
宗祠、族谱与祖茔是中国古代社会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三者相互补充又相互印证,共同构筑宗族文化主体。宗祠、族谱与祖茔是族群记忆的文本叙事,是社会变迁的历史书写,蕴含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新时期以... 宗祠、族谱与祖茔是中国古代社会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三者相互补充又相互印证,共同构筑宗族文化主体。宗祠、族谱与祖茔是族群记忆的文本叙事,是社会变迁的历史书写,蕴含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新时期以来,广大乡土社会兴起修建宗祠、修纂族谱与修缮祖茔的民间活动,深刻说明宗祠、族谱与祖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建构功能。为了实现家庭、家族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应在国家顶层文化战略的导引下,重新认识与判析宗祠、族谱与祖茔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着力挖掘宗祠、族谱与祖茔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力度对其保护与传承,为家族寻根、历史考证与家国情怀留下一份乡愁,同时为复兴中华文化、构建中华文化共同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传统智慧资源,为中华现代国家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效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祠 族谱 祖茔 族群记忆 社会变迁 家国同构
下载PDF
“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舒敏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2-35,共4页
家与国的同构状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它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过来 ,由此产生的“家国同构”观念不仅未能促进家与国的良性互动 ,反而使两者拉开了距离和走向对立。同时 ,它还将出于自然之情的孝与忠互相结合 ,要... 家与国的同构状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它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过来 ,由此产生的“家国同构”观念不仅未能促进家与国的良性互动 ,反而使两者拉开了距离和走向对立。同时 ,它还将出于自然之情的孝与忠互相结合 ,要求臣民对君主不仅要作理性上的绝对服从 ,而且还要作感性上的父权认同 ,使其政权的“合法性”变得更加牢靠。最后 ,它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在倡导民主政治的今天 ,匡清旧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文化心理结 忠孝 情感认同
下载PDF
论家国同构、二元结构和市民社会——农民主体性发展困境的出路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琳 武亚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家国同构的顽强性植根于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虽其制度形式的存在基本终结,但作为观念形态仍留存于人们思想中,制约着人们主体性的发挥。农村的不发达,且与传统观念有着亲和性,因而对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影响尤甚。二元结构则是建国后... 家国同构的顽强性植根于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虽其制度形式的存在基本终结,但作为观念形态仍留存于人们思想中,制约着人们主体性的发挥。农村的不发达,且与传统观念有着亲和性,因而对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影响尤甚。二元结构则是建国后形成的,如无形之墙将农民排除在发展的空间之外。蕴涵自由交换、契约精神和平权意思的市民社会,具有尊重人的需要,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的内在机制,因而具有解构家国同构和二元结构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二元结 市民社会 农民主体性
下载PDF
“家国同构”的家国之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孔新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34-135,共2页
"家"是儒家学说的逻辑起点,也是传统中国人"修身"的物理与心理栖息所,人性、伦理和德行的养育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具有试图打通"心理""伦理"与"治理"的鲜明特质。推进具有中国品格... "家"是儒家学说的逻辑起点,也是传统中国人"修身"的物理与心理栖息所,人性、伦理和德行的养育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具有试图打通"心理""伦理"与"治理"的鲜明特质。推进具有中国品格、中国气象乃至世界担当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亟待化解"家国矛盾",塑造"家国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下载PDF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政治参与意愿——“家国同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解读 被引量:12
12
作者 乔天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6-29,共4页
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数据分析了现代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其政治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发现现代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对其政治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中国传统政治观念"家国同构"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进行... 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数据分析了现代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其政治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发现现代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对其政治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中国传统政治观念"家国同构"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依据此尝试解释了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观念 政治参与意愿 家国同构
下载PDF
论后新时期电视剧家国同构的文化意识——基于亲子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建梅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9-163,共5页
由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家国同构成为中国电视剧微观和宏观、民间与官方叙事两相契合的文化密码;后新时期电视剧中的亲子关系蕴含着家国同构的文化意义,不仅反映了时代变迁中民众对亲情的渴望,也折射出社会不同群体不同的政治、经济、... 由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家国同构成为中国电视剧微观和宏观、民间与官方叙事两相契合的文化密码;后新时期电视剧中的亲子关系蕴含着家国同构的文化意义,不仅反映了时代变迁中民众对亲情的渴望,也折射出社会不同群体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利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亲子关系 家国同构 文化意识形态
下载PDF
“家国同构论”的重新审视——以周代国家秩序构建为中心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磊 《天府新论》 CSSCI 2022年第1期52-61,共10页
对20世纪有关“家国同构论”各种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是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政治中家国关系的关键,也是重建以“家”为方法的现代中国国家理论的根本。本文试图从历史政治学的视角,以家国关系为根本问题,以中国周代国家理论构建为核心,探讨... 对20世纪有关“家国同构论”各种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是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政治中家国关系的关键,也是重建以“家”为方法的现代中国国家理论的根本。本文试图从历史政治学的视角,以家国关系为根本问题,以中国周代国家理论构建为核心,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亲亲与尊尊的张力,思考家国文化如何通过调和亲亲与尊尊维系中华政治文明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现代中国国家理论构建如何返古开新。作为宗法意义上的“家”体现了以亲亲为本、以尊尊损益亲亲的“齐家”文化。从“宗统”到“君统”体现了以尊尊为本、以家拟国的治国文化。“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体现了封建制中家与国、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复合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周代 亲亲 尊尊
下载PDF
略论《大学》的“家国同构”思想——对“修齐治平”政治治理途径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5
15
作者 阮航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2-37,共6页
"修身在齐家"指出,只有通过修身培育道德感,才能营造道德的家庭生活,为个体实现其人生价值提供立足点。"治国在齐家"表明了儒家"家国同构"的基本内容,即,伦理理论上"家国同理";社会观上"... "修身在齐家"指出,只有通过修身培育道德感,才能营造道德的家庭生活,为个体实现其人生价值提供立足点。"治国在齐家"表明了儒家"家国同构"的基本内容,即,伦理理论上"家国同理";社会观上"家国一体";在政治生活中必须以"大家"为重,以"恕道"为行为指导。"平天下在治国"则突出了"家国同构"的文化含义,即,文化价值观的合理化对于实现一个"德风开放"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家国同构 解读
下载PDF
“家国同构”与妇女性别角色的双重建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的国家与妇女 被引量:16
16
作者 蒋永萍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从历史情境的视角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女性的性别建构进行透视,不仅有利于正确判断计划体制时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政策的得失成败,而且对于正确认识30年改革对两性平等的影响,建立更加完善的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 从历史情境的视角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女性的性别建构进行透视,不仅有利于正确判断计划体制时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政策的得失成败,而且对于正确认识30年改革对两性平等的影响,建立更加完善的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国同构"及其对新中国政府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家国同构"下性别建构的特征就是作为国家人和家庭人的双重建构;"家国同构"下性别建构的途径是单位制;"家国同构"下性别角色建构的模式为:两性同样是国家人前提下的"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对于谁是计划经济体制受益者可以展开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性别建 计划体制
下载PDF
家国同构制度与伦理政治型文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建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3-37,共5页
宗法制度孕育了伦理型文化,政治专制制度孕育了政治型文化。宗法制度和政治专制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宗法专制制度,宗法专制制度孕育了"内圣外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专制制度有利于确立中央集权政体,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宗法制度孕育了伦理型文化,政治专制制度孕育了政治型文化。宗法制度和政治专制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宗法专制制度,宗法专制制度孕育了"内圣外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专制制度有利于确立中央集权政体,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宗法制度具有很好的调节机制,有较大的弹性和再生功能。但宗法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致使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发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伦理 文化 政治文化
下载PDF
家国同构:“中国梦”的民族精神认同基础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赠怡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03-110,共8页
"中国梦"不仅是整个民族的,而且也是每个个体的。"中国梦"能达成个体全面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有机统一,就在于"中国梦"作为执政理念本质上是中华民族在悠久传统文化中所生成的集体精神认同的一种现... "中国梦"不仅是整个民族的,而且也是每个个体的。"中国梦"能达成个体全面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有机统一,就在于"中国梦"作为执政理念本质上是中华民族在悠久传统文化中所生成的集体精神认同的一种现代表达。这个传统文化生成的集体精神认同就是家国同构思想,它是"中国梦"将个体发展和民族复兴贯穿起来的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认同 家国同构
下载PDF
“家国同构”下家规家训与“圣谕”的相互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岳精柱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1-65,共5页
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以孝为基础建立了家庭伦理,以忠为基础建立了政治伦理。"孝"是家、国共同的思想基础,为百姓和统治者所共相推崇。家规家训具有道德和法的双重内涵。国家(统治者)经常颁发"圣谕",将百姓家规家... 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以孝为基础建立了家庭伦理,以忠为基础建立了政治伦理。"孝"是家、国共同的思想基础,为百姓和统治者所共相推崇。家规家训具有道德和法的双重内涵。国家(统治者)经常颁发"圣谕",将百姓家规家训的内容规范于国家意志之中;百姓也自觉地以圣谕为家规家训。这就形成了家规家训与国家意志的相互表达,家族、国家共同构建了社会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政权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伦理 圣谕 价值观 表达
下载PDF
论“家国同构”格局下的土司治理方式——以播州杨氏土司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娜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11,共5页
播州杨氏土司自唐末雄踞播州,直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战争爆发,播州土司杨应龙败亡。此役之后,播州之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此次西南地区的内乱,体现了"家国同构"格局下土司制度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政治格局之... 播州杨氏土司自唐末雄踞播州,直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战争爆发,播州土司杨应龙败亡。此役之后,播州之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此次西南地区的内乱,体现了"家国同构"格局下土司制度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政治格局之下,中央对土司地区的治理方式应以"礼治"和"安抚"为主。同时,由于建立和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迫切要求,改土归流成为历史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土司制度 不稳定性 治理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