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人离散群体家国意识的呈现——以1880—1920年的潮汕侨批为例
1
作者 林丹 谢灿明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且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来自潮汕地区的华人群体面临着背井离乡、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等复杂问题,其情感表达、思想观念和书写模式的变化都在侨批中得以体现。本文借助LancsBox语料库分析方法,对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且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来自潮汕地区的华人群体面临着背井离乡、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等复杂问题,其情感表达、思想观念和书写模式的变化都在侨批中得以体现。本文借助LancsBox语料库分析方法,对1880年至1920年的潮汕侨批文本进行高频词统计和词语搭配分析,旨在探索华人离散群体家国意识的生成过程。通过对侨批文本的语言特征研究,揭示了华人离散群体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眷恋、思念,并展现出对家庭、孝道的坚持和家国意识的执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csBox 离散群体 侨批 家国意识
下载PDF
东北作家群的家国意识与文化记忆书写
2
作者 佟利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0-45,共6页
以李辉英、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作为东北文学创作的主力军,以其浓烈的家国意识与革命历史记忆书写,刻画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白山黑水间的众生群像,成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记叙国家苦难、描绘流亡历程... 以李辉英、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作为东北文学创作的主力军,以其浓烈的家国意识与革命历史记忆书写,刻画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白山黑水间的众生群像,成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记叙国家苦难、描绘流亡历程的一支文学劲旅,凸显了“五四”以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主题意蕴。文章从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创作出发,探寻其在“家国”与“文化”语境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 家国意识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家国意识的再建与重构——论当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倾向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吉 邓嵘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163,共3页
家国意识在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伦理中心主义和家国同构观念。这一意识普遍而深刻地体现在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同时又被赋予了时代内容和精神。
关键词 家国意识 历史题材电视剧 法治理念 明君形象 意识
下载PDF
浅析电影《霍元甲》的家国意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89,共2页
电影《霍元甲》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和追崇,并且历久弥新,其中它所弘扬的"家国意识"就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也是取得可喜成绩的主要原因。"家国意识"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在当前的社会中唤醒了国人对本民族... 电影《霍元甲》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和追崇,并且历久弥新,其中它所弘扬的"家国意识"就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也是取得可喜成绩的主要原因。"家国意识"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在当前的社会中唤醒了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回归。本文通过对电影《霍元甲》中表达的"家国意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析在电影中主要表现"家国意识"的具体方面,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民族文化意识对广大的观众具有教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元甲》 家国意识 传统文化 人格
下载PDF
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影视化表达研究
5
作者 杜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2-64,共3页
勿庸讳言,我国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过度倾向于物质利益,而导致精神内核的重要维系弱化,将精神内核的重要意义视为蔽屣,从而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无所不用其极的单纯追逐经济的全民游戏,其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 勿庸讳言,我国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过度倾向于物质利益,而导致精神内核的重要维系弱化,将精神内核的重要意义视为蔽屣,从而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无所不用其极的单纯追逐经济的全民游戏,其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等而下之.这就给西方发达国家以影视化等为先导的意识介入、意识渗透、意识浸染带来了其企盼以久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意识 民族教育 影视化 西方发达 精神内核 改革开放 物质利益 游戏
下载PDF
笔记小说中的家国意识
6
作者 李娟红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3期46-49,共4页
笔记小说作为文人率性而为的俗文学,有不少作品记录的是作者在游历生涯中耳闻目睹的奇闻逸事,这些内容背后隐藏的是古代士人对于诚信知报、见利思义、精忠爱国、笃实宽厚、仁爱孝悌等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儒家传统的家国意识。对于这些思想... 笔记小说作为文人率性而为的俗文学,有不少作品记录的是作者在游历生涯中耳闻目睹的奇闻逸事,这些内容背后隐藏的是古代士人对于诚信知报、见利思义、精忠爱国、笃实宽厚、仁爱孝悌等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儒家传统的家国意识。对于这些思想,笔记小说主要通过文人轶事、因果报应、戏剧戏文等载体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小说 家国意识
下载PDF
试论郁达夫小说体验世界的方式及其隐晦的家国意识
7
作者 姚康康 《云南电大学报》 2011年第2期37-40,共4页
郁达夫小说所体现出来的颓废倾向及作品中关于性的描写历来成为评价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维度,他的隐逸气质也成为人们指责其逃避现实的主要依据。然而,性的描写与颓废倾向是郁达夫作品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而其作品中家国意识则是一个无可... 郁达夫小说所体现出来的颓废倾向及作品中关于性的描写历来成为评价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维度,他的隐逸气质也成为人们指责其逃避现实的主要依据。然而,性的描写与颓废倾向是郁达夫作品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而其作品中家国意识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存在。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 体验世界 方式 家国意识
下载PDF
论民族精神的本源:家国意识 被引量:4
8
作者 南来苏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60-65,共6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探研民族精神的本源,不仅可以对民族精神的内涵有更深层的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家国意识是民族精神的本源,文章从家与国的关系、家国同构、修齐治平...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探研民族精神的本源,不仅可以对民族精神的内涵有更深层的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家国意识是民族精神的本源,文章从家与国的关系、家国同构、修齐治平和维护统一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指出家国意识能够凝结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家国意识对民族融合、社会团结以及维护统一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家国意识 同构 修齐治平 维护统一
下载PDF
李杜诗篇中的洛阳书写与家国意识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90-97,共8页
唐代发展到极盛的诗歌,善于从个体视角进行多向性的叙事。以李白、杜甫诗篇为代表,唐诗中存在大量洛阳书写。洛阳在战乱中被安禄山占据并称帝,反复陷落于异族叛军手中,呈现在李杜诗篇中的形象也以安史之乱为界发生重大转折:由杜甫厌恶... 唐代发展到极盛的诗歌,善于从个体视角进行多向性的叙事。以李白、杜甫诗篇为代表,唐诗中存在大量洛阳书写。洛阳在战乱中被安禄山占据并称帝,反复陷落于异族叛军手中,呈现在李杜诗篇中的形象也以安史之乱为界发生重大转折:由杜甫厌恶的浮华名利场变为萦怀一生的“家”;由李白享受的诗酒繁华地变为要誓死光复的“国”。这是文化阶层受到安史之乱的震动而对社会和文化进行深度反省和思考的结果,诗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在诗歌中注入家国意识。洛阳成为家国意识的载体,本质是文化阶层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家国情结伴随着亡国之痛与文化之殇沉淀结晶,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凝聚力,可以看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洛阳书写 李杜 家国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叙事人称、家国意识和“他者”追寻——论朱天心90年代后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蓉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3期32-34,共3页
朱天心在90年代的台湾文坛是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她在90年代的作品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对台湾社会的“他者”群体进行剖析。本文着重从朱天心小说的叙事人称、小说中的家国意识以及题材的“他者”选择三个方面对朱天心90年代小说进行分析。
关键词 朱天心 叙事人称 家国意识 他者
下载PDF
论《明月几时有》中家国意识与女性话语的叙事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谦 黄勇军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电影《明月几时有》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献礼之作,导演许鞍华持续了一以贯之的风格与特色,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将香港地方抗战史融入至宏大的主流意识形态中。通过对女性主体的认同、张扬与遮蔽的独特叙事表达,为观众铺陈出一部另类的... 电影《明月几时有》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献礼之作,导演许鞍华持续了一以贯之的风格与特色,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将香港地方抗战史融入至宏大的主流意识形态中。通过对女性主体的认同、张扬与遮蔽的独特叙事表达,为观众铺陈出一部另类的主旋律商业电影,让观众在数见不鲜的视觉刺激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新奇的观影体验。这在主旋律商业电影中极具开辟性意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当下"女性电影"的创作僵局,将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预示着中国电影的辉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月几时有》 家国意识 女性话语 叙事表达
下载PDF
浅论民族精神的本源——家国意识
12
作者 南来苏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探研民族精神的本源,不仅可以对民族精神的内涵有更深层的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本文指出家国意识是民族精神的本源,并从家与国的关系、家国同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探研民族精神的本源,不仅可以对民族精神的内涵有更深层的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本文指出家国意识是民族精神的本源,并从家与国的关系、家国同构、修齐治平、维护统一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结论是:家国意识能够凝结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家国意识对民族融合,社会团结,维护统一,有着重大深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家国意识 同构 修齐治平 维护统一
下载PDF
探究如何利用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
13
作者 冶一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2期250-252,共3页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在校园内不仅要系统地接受基础文化课程,还应当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这也是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程教学...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在校园内不仅要系统地接受基础文化课程,还应当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这也是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程教学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能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地理 家国意识 德育
下载PDF
肺腑之言铸造民族精神,赤子之心弘扬家国意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一种解读
14
作者 高烈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7期45-46,共2页
读习近平同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颇引人深思,静心玩味,不忍释卷,既而再读,感佩于心,震撼之际,觉有言不吐不快。该词虽为当时作者的感怀之作,但其旨意深邃高远,艺术表现继承经典而又不乏创新,用真情铸造不朽的民族精神,坦... 读习近平同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颇引人深思,静心玩味,不忍释卷,既而再读,感佩于心,震撼之际,觉有言不吐不快。该词虽为当时作者的感怀之作,但其旨意深邃高远,艺术表现继承经典而又不乏创新,用真情铸造不朽的民族精神,坦陈爱民忧国、勇于担当的治世情怀。言出肺腑,情真意切,朴素大气,意象独特而鲜明,格调新颖而豪迈,可谓托旧制而巧抒时代精神的佳作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裕禄 民族精神 赤子情怀 家国意识
下载PDF
家国意识的重构与传承--以额敏和卓所部东迁瓜州为例
15
作者 李静 杨佳富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1期117-130,M0008,共15页
本文以额敏和卓所部东迁瓜州为背景,以额敏和卓所部与清政府之间的持续互动为视角,以家国意识作为本文的论述核心。这一双向互动,建立在“大一统”的政治文化理念之上,既是清政府不断完善自身边疆族群管理实践的过程,也是额敏和卓所部... 本文以额敏和卓所部东迁瓜州为背景,以额敏和卓所部与清政府之间的持续互动为视角,以家国意识作为本文的论述核心。这一双向互动,建立在“大一统”的政治文化理念之上,既是清政府不断完善自身边疆族群管理实践的过程,也是额敏和卓所部维吾尔族不断构建家国意识的过程。额敏和卓所部维吾尔族家国意识的重构与传承最终奠基于“家国同构”之上,其中展现着清政府“因俗而治”与“国家一体化”的双向交互的边疆族群治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敏和卓所部 园建设 认同 身份认同 家国意识
原文传递
民族认同与家国意识——20世纪西部民族于中国艺术史中的生成之路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宗贤 唐然 《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共11页
西部民族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叙事中的重要母题。它不仅构成了国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向外界展示出鲜明的国家形象和精神内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大国风范”具有重大意义。考察20世纪西部民族形象于中国艺术... 西部民族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叙事中的重要母题。它不仅构成了国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向外界展示出鲜明的国家形象和精神内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大国风范”具有重大意义。考察20世纪西部民族形象于中国艺术史中的生成背景及形塑路径,有助于体认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现实需求与审美趣味、艺术家于特定时期的视野转换与艺术重构,以及西部民族艺术形象与中华民族文化理想的互铸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家国意识 西部民族 艺术形象 艺术史
原文传递
香港小说百年出版历程——从“文化帝国主义”到“家国意识”
17
作者 侯杰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香港小说百年出版史,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小说出版曾是文化帝国主义的有效手段,但文化殖民很难抹去香港的中国文化记忆;左翼文学在香港的小说出版和创作,对香港小说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牵引作用;新时期的香港小说出版出现了商业... 香港小说百年出版史,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小说出版曾是文化帝国主义的有效手段,但文化殖民很难抹去香港的中国文化记忆;左翼文学在香港的小说出版和创作,对香港小说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牵引作用;新时期的香港小说出版出现了商业化、通俗化、本地化特色;回归前后,香港小说出版的"家国意识"增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出版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出版 香港小说 文化帝主义 家国意识 多元化出版
原文传递
浅论《桃花扇》中民族家国意识的表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凌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2期96-97,115,共3页
《桃花扇》一书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因此全书的重点不在于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而是在于国家、民族的兴亡变迁。全书无论从侯李二人的形象塑造,还是《桃花扇》中情节的曲笔,抑或是孔尚任的生平经历来看,全书都透露出浓... 《桃花扇》一书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因此全书的重点不在于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而是在于国家、民族的兴亡变迁。全书无论从侯李二人的形象塑造,还是《桃花扇》中情节的曲笔,抑或是孔尚任的生平经历来看,全书都透露出浓浓的民族家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民族家国意识 孔尚任 明清
原文传递
文化理想与家国意识——论赵孟頫之文艺复古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静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144,共9页
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元代士人之文艺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推动文艺与审美变革,更触及深层的文化与政治主题。赵孟頫将文艺复古作为向"正统"之"道"回归的隐喻,以此矫正宋学凭己意阐发议论导致的偏颇行为。其所言之"... 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元代士人之文艺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推动文艺与审美变革,更触及深层的文化与政治主题。赵孟頫将文艺复古作为向"正统"之"道"回归的隐喻,以此矫正宋学凭己意阐发议论导致的偏颇行为。其所言之"古"既不能简单归结为时间起讫上的"古代",也不完全是特定的艺术语言或形式范本,而是表述着以"雅"为表征的"正"之内涵。这一对古意的理解与阐释得到元代中后期士人的呼应,通过承接并深化元初文艺复古论,中期馆阁文人进一步在文艺理论中渗透心性、治平之学,以此对统治文化甚至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理想 复古论 奎章阁 范德机 家国意识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巴渝地区坊刻曲本的家国意识研究——以“东大”双红堂所藏《飞仙塔》为例
20
作者 李将将 秦素粉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33,共5页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所藏《飞仙塔》是清末巴渝地区较为独特、稀有的一种坊刻曲本。此剧13回,分成两条平行的叙事主线:前6回以李文忠平定叛乱为一线;后7回则以桑明元访学归家为一线。两条线一国一家,表现出了巴渝戏曲...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所藏《飞仙塔》是清末巴渝地区较为独特、稀有的一种坊刻曲本。此剧13回,分成两条平行的叙事主线:前6回以李文忠平定叛乱为一线;后7回则以桑明元访学归家为一线。两条线一国一家,表现出了巴渝戏曲独特的家国意识,形成独特的叙事趣味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民俗色彩。考察这一时期较为独特的川剧剧目,对于了解清末民初巴渝地区川剧演出活动及巴渝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渝坊刻曲本 《飞仙塔》 君臣关系 夫妻伦理 家国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