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私人性与公共性
- 1
-
-
作者
戴红宇
成若彤
-
机构
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2-59,共8页
-
基金
福建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乡城迁移家庭的教育期望研究”(JSZM2021071)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三明学院教育发展基金项目“契机与传承:客家教育研究——以‘尊文尚学’为例”(JAS20339、A202002)。
-
文摘
“家国天下”的文化格局决定了我国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这种公共性不是一贯的。家庭教育公共性的标识在于其内容和目的。通过历史梳理,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的内容和目的都有较强的私人性偏向;宋至清中期,家庭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定公共性偏向,在目的上兼具私人性和公共性;晚清至民国,家庭教育在内容上有明显的私人性偏向,在目的上则游离于公共性和私人性。家庭教育的私人性或公共性偏向,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制度是否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以及家国关系是否和谐同构。社会支持应当从内容和目的上提升家庭教育公共性。
-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公共性
私人性
家庭与国家关系
-
Keywords
family education
publicity
privacy
family-state relations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