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家庭主体性的建构及其可能
1
作者 江光友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4年第11期12-13,共2页
文章通过对费孝通与《乡土中国》、阎云翔与《私人生活的变革》的分析,概述了家庭的变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释了家庭的劫难;认为对于家庭的认识往往囿于社会中心论和结构功能论,其结果是对家庭主体性的忽视,家庭作为人的自然性的发... 文章通过对费孝通与《乡土中国》、阎云翔与《私人生活的变革》的分析,概述了家庭的变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释了家庭的劫难;认为对于家庭的认识往往囿于社会中心论和结构功能论,其结果是对家庭主体性的忽视,家庭作为人的自然性的发展和升华受到了遏制和迫害。家庭由"事业社群"向"私人生活空间及个人避风港"的转型,加之,社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而引发的家庭功能的式微,使得家庭主体性的建构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变迁 家庭劫难 家庭主体性
下载PDF
家园合作教育中家庭主体性发挥研究
2
作者 蔡晓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33期106-106,共1页
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是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幼教模式,但是目前家园合作幼教模式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主体地位与所起的作用之间不平衡、活动所依托的载体形式过于单一、对于教育效果考核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 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是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幼教模式,但是目前家园合作幼教模式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主体地位与所起的作用之间不平衡、活动所依托的载体形式过于单一、对于教育效果考核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对家庭主体性作用的认识,科学合理的设置活动载体,提高家长对于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参与意识,这样就可以使家园合作教育中家庭主体发挥更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合作教育 家庭主体性 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方法
下载PDF
城市家庭主体性生成与家务劳动圈层化——以城市家庭儿童抚育的家务劳动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毅鹏 陈凤楼 《求索》 CSSCI 2018年第3期97-104,共8页
将城市家庭主体性生成置于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业化、市场化、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以当代城市家庭家务劳动分工为切入点,有助于我们发现中国城市家庭变迁及其自发逻辑。"家务劳动圈层化"使得城市家庭最大限度地整合调动家庭资源... 将城市家庭主体性生成置于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业化、市场化、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以当代城市家庭家务劳动分工为切入点,有助于我们发现中国城市家庭变迁及其自发逻辑。"家务劳动圈层化"使得城市家庭最大限度地整合调动家庭资源和力量来维系以儿童教育为中心的家庭再生产,传统母职观念、亲情原则、现代市场化原则混杂交织,并浸入到家务劳动领域,体现出中国城市家庭面对结构性压力通过主体性伸张来能动性建构生活秩序的自性逻辑,家务劳动圈层化的形成及拓展既是城市家庭主体性生成的产物,又反过来推进了家庭主体性的延展,塑造出当代城市家务劳动独特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家庭 家庭主体性 家务劳动圈层化
原文传递
伴侣家庭“拟家式”调整初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泽鹏 刘蓓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6-280,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家庭"准主体性,认为家事法亟待转变限缩的"婚姻"立法视角,回归"家庭"立法视角,从而加强对"家庭"单位的法律规范。家事法"家庭"立法视角的最大立法挑战即是多元化家庭... 文章通过分析"家庭"准主体性,认为家事法亟待转变限缩的"婚姻"立法视角,回归"家庭"立法视角,从而加强对"家庭"单位的法律规范。家事法"家庭"立法视角的最大立法挑战即是多元化家庭法律调整。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事实伴侣家庭"未受法律规制,导致国家对"家庭"单位规范式微,进而造成更多社会问题。这些事实伴侣家庭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有关,如男女地位平等化、人权(性权利、家庭权)的兴动、人口老龄化等。所以应借鉴国外成熟的"拟家式"调整经验保护传统婚姻,同时,加强对新型"伴侣家庭"的立法。研究以"家庭"为理论线索,以"拟家式"为具体调整策略,加强对"家庭"单位的管理和控制,最终实现家事法律规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准主体性 家事法立法 "拟家式"调整 伴侣家庭
原文传递
中英两国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差异——基于PISA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二林 叶晓梅 潘坤坤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2,共8页
布迪厄认为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并将其分为制度性、客体性以及主体性文化资本三类。研究选择PISA2015数据集的英国和中国学生样本,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两国学生的三类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整体上来看... 布迪厄认为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并将其分为制度性、客体性以及主体性文化资本三类。研究选择PISA2015数据集的英国和中国学生样本,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两国学生的三类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整体上来看,制度性、客体性文化资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主体性文化资本中的父母情感支持对其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学习支持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具体来看,英国学生的制度性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在中国母亲的社会经济地位仅对学生数学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中国父母的情感支持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英国父母的情感支持对子女的数学、科学成绩没有显著影响;父母的学习支持对中国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英国的学生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英国父母的家庭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发现,性别维度上的中英两国学生文化资本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与总体结论保持一致。此外,中国学生的客体性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的学业成就贡献最大,英国学生的制度性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绩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文化资本 主体性家庭文化资本 体性家庭文化资本 制度性家庭文化资本 学业成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