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依恋模式对杏林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个案研究
1
作者 纪晓梅 《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1X期269-270,共2页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5名网络成瘾的被试做了家庭依恋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提供安全的家庭依恋,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预防网络成瘾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网络成瘾 家庭依恋模式 个案
下载PDF
青少年依恋理论建构及问卷修订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曦 张建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在王黎等编制的青少年依恋问卷的基础上,再次补充访谈结果,并对问卷进行修订,最终确定家庭依恋和朋友依恋两个问卷,并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结构。结果:家庭依恋和朋友依恋... 目的:在王黎等编制的青少年依恋问卷的基础上,再次补充访谈结果,并对问卷进行修订,最终确定家庭依恋和朋友依恋两个问卷,并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结构。结果:家庭依恋和朋友依恋两个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70和0.81。两个问卷拥有相同的结构,由四个因子组成:亲和性、焦虑性、依赖性、消极性。因子负荷分别介于0.32-0.80和0.49-0.81。验证性因素分析中模型指标拟和良好,进一步验证了青少年依恋问卷的维度。结论:青少年依恋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 家庭依恋 朋友依恋
下载PDF
青少年依恋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丽君 程利国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8期73-76,共4页
以四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不论是家庭依恋还是朋友依恋在青少年群体中依然可以分为四个类型;青少年依恋风格分布的稳定性与文化和个体自身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紧密相... 以四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不论是家庭依恋还是朋友依恋在青少年群体中依然可以分为四个类型;青少年依恋风格分布的稳定性与文化和个体自身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紧密相联;家庭依恋与朋友依恋两种不同的依恋关系在风格上存在着迁移性,但异变因素仍然存在;初三年级(大约16岁)是青少年阶段依恋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依恋 朋友依恋 亲和性 焦虑性
下载PDF
家庭因素对民办学校中学生职业理想的影响
4
作者 王慧君 吴伟平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1-24,共4页
运用有关问卷,对浙江省诸暨市某民办学校827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民办学校中学生职业理想种类分布比较集中,又很狭窄;同时存在重视脑力劳动工作、轻视体力劳动工作的倾向。(2)所列的家庭诸因素中,年均收入、父亲职业、家庭... 运用有关问卷,对浙江省诸暨市某民办学校827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民办学校中学生职业理想种类分布比较集中,又很狭窄;同时存在重视脑力劳动工作、轻视体力劳动工作的倾向。(2)所列的家庭诸因素中,年均收入、父亲职业、家庭亲密度、家庭亲和性4个因素是影响职业理想的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矛盾与亲密度 家庭沟通 家庭依恋 民办学校中学生 职业理想
下载PDF
周恩来的柔性人格从何而来
5
作者 谷传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周恩来的人格结构刚柔相济、严而有情,既有适应职业要求的"刚性"的一面,又有"柔性"的一面。周恩来的柔性人格从何而来?心理传记学分析显示,它很可能是由早年母爱的温暖、亲朋好友的影响等家庭因素促成的。周恩来具... 周恩来的人格结构刚柔相济、严而有情,既有适应职业要求的"刚性"的一面,又有"柔性"的一面。周恩来的柔性人格从何而来?心理传记学分析显示,它很可能是由早年母爱的温暖、亲朋好友的影响等家庭因素促成的。周恩来具有对家的深切的依恋,而儿童青少年时期得到的家庭温暖和关爱是这种依恋形成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母亲式人物特别是作为周恩来依恋对象的养母很可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促成了他的一系列的人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人格 母亲式人物 家庭依恋 周恩来
下载PDF
安全是花(歌词)
6
作者 龙泉 《黄河之声》 2014年第10期96-96,共1页
煤矿工人什么最重要?安全为天要记牢。你就是那参天的树,你就是那顶梁的柱。家中的亲人牵挂着你,美满的家庭依恋着你,安全就是生命的花,朵朵开在矿工的家。
关键词 安全 歌词 煤矿工人 家庭依恋
下载PDF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滕超 周文林 宋海东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35-539,共5页
非自杀性自伤(NSSI)在各国青少年群体中均有很高的发生率,且其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已成为现阶段全球公认的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备受国内外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也正处... 非自杀性自伤(NSSI)在各国青少年群体中均有很高的发生率,且其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已成为现阶段全球公认的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备受国内外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也正处于初级阶段。据目前研究显示,NSSI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NSSI等风险行为的发生,并可能成为未来早期干预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下一步研究家庭因素对青少年NSSI行为的影响提供思路,同时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教养方式 家庭依恋 情感表达 家庭亲密度 家庭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