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类家庭”养育模式探究
1
作者 刘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0060-0063,共4页
在我国,福利机构和社会政策共同构建了孤残儿童的养育体系。虽然目前我国的主要养育方式是集体养育,但“类家庭”养育模式开始受到关注,它旨在为孤残儿童提供一个更接近家庭的成长环境。这种模式下,福利院负责孤残儿童的全面教育和发展... 在我国,福利机构和社会政策共同构建了孤残儿童的养育体系。虽然目前我国的主要养育方式是集体养育,但“类家庭”养育模式开始受到关注,它旨在为孤残儿童提供一个更接近家庭的成长环境。这种模式下,福利院负责孤残儿童的全面教育和发展,而家庭成员则参与基本的日常照顾。但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结构变迁,这种模式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在福利院开展孤残儿童“类家庭”养育模式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孤残儿童“类家庭”养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孤残儿童"类家庭"养育模式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孤残儿童的养育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院 孤残儿童 “类家庭养育模式
下载PDF
模拟家庭养育模式对福利院孤儿成长的影响
2
作者 黄宏亮 曾惠英 崔文瑞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6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模拟家庭养育模式对福利院孤儿成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社会福利康复医院模拟家庭养育的32例和集体养育的22例孤残儿童,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ADQ),按照统一标准对两组孤残儿童分别进行了测试,经过2年的养育观察,比较两组测... 目的探讨模拟家庭养育模式对福利院孤儿成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社会福利康复医院模拟家庭养育的32例和集体养育的22例孤残儿童,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ADQ),按照统一标准对两组孤残儿童分别进行了测试,经过2年的养育观察,比较两组测评各因子T分成绩改善情况。结果模拟家庭组儿童独立因子、认知因子、社会/自制因子、ADQ各因子T分成绩均高于集体养育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家庭养育模式对福利院孤儿成长的影响较大,可明显提高孤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家庭养育模式 福利院 孤儿 成长 影响
原文传递
恋爱交往困惑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分析--以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中的个案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90,共4页
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男女的恋爱交往不尽如人意,导致恋爱关系难以建立、恋爱关系破裂或双方矛盾重重。我们通过个案研究发现,这种恋爱交往的困惑和个体成长的家庭养育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亲子依恋、教养方式、童年早期经验等。所... 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男女的恋爱交往不尽如人意,导致恋爱关系难以建立、恋爱关系破裂或双方矛盾重重。我们通过个案研究发现,这种恋爱交往的困惑和个体成长的家庭养育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亲子依恋、教养方式、童年早期经验等。所以,家庭有必要为孩子创设温暖健康的家庭氛围,重视父亲的作用,建立起孩子对父母平衡的依恋关系,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交往困惑 家庭养育模式 内部工作模型
下载PDF
对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化养育模式研究
4
作者 马宁 《明日风尚》 2017年第9期373-373,共1页
儿童这一群体不仅是国家的希望所在,也是未来发展事业的接班人,国家和社会应当对该群体基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所探讨的是我国儿童群体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即孤残儿童。这一群体的儿童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因素导致的身体残障、疾病,亦或... 儿童这一群体不仅是国家的希望所在,也是未来发展事业的接班人,国家和社会应当对该群体基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所探讨的是我国儿童群体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即孤残儿童。这一群体的儿童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因素导致的身体残障、疾病,亦或是别的原而被他们的亲生父母狠心抛弃。笔者以孤残儿童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深入分析近年来国内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家庭化养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而总结出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化养育模式的未来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残儿童 家庭养育模式 家庭寄养
原文传递
探究养育模式与孤残儿童的心理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宁 《明日风尚》 2017年第10期200-200,共1页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关爱儿童。而孤残儿童作为儿童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和社会给以关注和帮助时不容置疑的责任。本文中,我们就中国目前主要的孤残儿童的养育模式'院舍照顾'和'家庭'养育模式,从孤残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关爱儿童。而孤残儿童作为儿童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和社会给以关注和帮助时不容置疑的责任。本文中,我们就中国目前主要的孤残儿童的养育模式'院舍照顾'和'家庭'养育模式,从孤残儿童心理发展出发,探究哪种养育模式更适合其身心发展。根据实验和一些可靠的理论支持,得出结论为'家庭'的养育模式更适合孤残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优势在于,相比'院舍照顾'养育模式下的残孤儿童,该模式下的残孤儿童更具有幸福感,责任感,家庭角色认知以及社交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残儿童 “院舍照顾”养育模式 家庭养育养育模式 心理发展
原文传递
致儿童福利院院长的函
6
《社会福利(实务版)》 2004年第4期1-1,共1页
《收养法》实施后,促进了我国收养工作的发展,使大多数孤残儿童找到了“父母”,重新回到了家庭。经过多年的实践,儿童福利事业探索出了一条以家庭寄养为主,多种供养模式并存的社会化发展之路。相对于集中供养,家庭寄养的优势日渐明显—... 《收养法》实施后,促进了我国收养工作的发展,使大多数孤残儿童找到了“父母”,重新回到了家庭。经过多年的实践,儿童福利事业探索出了一条以家庭寄养为主,多种供养模式并存的社会化发展之路。相对于集中供养,家庭寄养的优势日渐明显——孤残儿童的最大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寄养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得以升华,“家庭”资源实现充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福利院 中国 收养工作 家庭养育模式 孤残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