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家庭干预小组在中风康复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贾晓鑫 海英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4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家庭干预小组在中风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处于康复期的中风患者120例进行分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干预,在对... 目的探究与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家庭干预小组在中风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处于康复期的中风患者120例进行分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家庭干预小组并于住院期间实施直至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对中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及总体幸福感。结果干预后,两组BMI及FMA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诱发原因掌握比例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治疗方法、康复干预方案、并发症防治、营养饮食方案、运动锻炼方法的掌握比例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诱发原因、治疗方法、康复干预方案、并发症防治、营养饮食方案、运动锻炼方法掌握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管理、饮食运动管理、生活习惯管理评分高于较干预前,观察组危险因素管理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管理、饮食运动管理、生活习惯管理及危险因素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幸福感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家庭干预小组应用于中风患者中可促进改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更好得掌握与中风相关的知识,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以及总体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理论 家庭干预小组 脑中风病 运动功能 自我管理 幸福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