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家庭法律地位的历史演进、理论辩驳及路径探析
1
作者 王宝治 窦佳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家庭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当中始终处于立法的核心地位。在传统社会立法者的支持下,家庭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推进,个人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现代立法逐步削弱了家庭在法律当中的主体地位。家庭法律地位... 家庭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当中始终处于立法的核心地位。在传统社会立法者的支持下,家庭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推进,个人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现代立法逐步削弱了家庭在法律当中的主体地位。家庭法律地位的下降使其本身的基础性作用不再具有发挥社会治理能效的空间,并由此产生了些许不良影响,这种不良现象至今仍然存在以至于影响到家庭作为法律主体的作用发挥,因此,家庭在当代法律中的地位有必要得到强化。基于此目的就更加有必要梳理我国家庭法律地位上的演化进程以及关于家庭制度构建的相关理论,为当下的家庭立法提供不同角度的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法律地位 家庭主体 个人本位
下载PDF
变性人的性别变更权及其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翁里 万晓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1-107,118,共8页
目前大部分国家将通过手术改变性别,认定为在法律上改变性别的前提条件。变性权也是有变性倾向的公民自主选择个人性别的一项权利。变性人在变性之后,仍然可以行使结婚的权利、离婚的权利,婚姻关系终止之后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监护、... 目前大部分国家将通过手术改变性别,认定为在法律上改变性别的前提条件。变性权也是有变性倾向的公民自主选择个人性别的一项权利。变性人在变性之后,仍然可以行使结婚的权利、离婚的权利,婚姻关系终止之后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监护、探望权,以及平等的生育权等,不应当被非法剥夺。然而,我国尚未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变性人的婚姻家庭问题进行规制,导致变性人群在结婚、离婚、生育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当对变性人的婚姻家庭问题做出规定,以规制变性人的婚姻家庭问题及其产生的相关民事法律问题,并保护其相关的权利和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权 婚姻家庭法律问题 法律规制
下载PDF
试论新婚姻法对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艳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5-49,共5页
我国婚姻法的修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婚姻法根据现实的需要 ,增加了夫妻互相忠实义务、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无效婚姻和可撤消婚姻、离婚损害赔偿、离婚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等内容 ,填补了立法空白 ,强化了... 我国婚姻法的修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婚姻法根据现实的需要 ,增加了夫妻互相忠实义务、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无效婚姻和可撤消婚姻、离婚损害赔偿、离婚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等内容 ,填补了立法空白 ,强化了薄弱环节 ,注意了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法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法律修订 法律完善 离婚损害赔偿 家庭暴力 夫妻财产制度
下载PDF
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邵方 《河北法学》 2003年第5期78-83,共6页
论述西夏的婚姻制度、西夏家庭形态的构成、西夏家庭对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西夏亲属关 系中的荫庇、连坐、容隐、亲属互犯、拟制制度。
关键词 亲属关系 西夏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拟制制庄 连坐 容隐 荫庇 婚姻制度 家庭形态
下载PDF
家庭法律化:民法典编纂中婚姻家庭编的重大使命——基于中国家庭法百年来变革的反思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春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1-42,共12页
中国家庭法百年来的变革经受了三次大的冲击: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前后对家的彻底批判;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对家的残酷戕害;2003—2011年《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三),尤其《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中国家庭法百年来的变革经受了三次大的冲击: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前后对家的彻底批判;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对家的残酷戕害;2003—2011年《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三),尤其《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经济理性对家的全面侵入。在这三次大的冲击中,家庭法无一例外都表现出"去家庭化"的倾向。它深刻地反映了百年来中国社会个体自由理念与家价值、家原则、家哲学、家整体的冲突。中国家庭法百年来变革的本质意图是希望依靠过激的文化自杀行为,完成精神转换和政治动员,以丢掉法的"中国主体性"为代价,快速实现现代化。在民法典编纂中,应当时刻反思民法典的"中国主体性"问题,时刻自问民法典的回"家"路。中华传统文化所提供的家哲学、家伦理理应成为当代中国人为数不多的可以回"家"的路。家依然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视的最重要的传统资源。认真对待家在民法典中的法律地位,实现家庭法律化,是我国编纂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重大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婚姻家庭 家庭法律 家庭
下载PDF
论北魏鲜卑族女性的家庭法律地位 被引量:1
6
作者 阎晓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7-60,70,共5页
北魏鲜卑族女性的家庭法律地位在古代各朝代中是比较突出的,例如:在恋爱方面北魏鲜卑族女性享有恋爱自由的权利;在婚姻方面北魏鲜卑族女性享有相对的婚姻自主权,她们既有一定的结婚自主和离婚自由的权利,在离婚后改嫁也是被许可且受到... 北魏鲜卑族女性的家庭法律地位在古代各朝代中是比较突出的,例如:在恋爱方面北魏鲜卑族女性享有恋爱自由的权利;在婚姻方面北魏鲜卑族女性享有相对的婚姻自主权,她们既有一定的结婚自主和离婚自由的权利,在离婚后改嫁也是被许可且受到尊重的;在财产权方面北魏鲜卑族女性享有一定量的土地,在家庭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产。为了进一步了解北魏在立法和氏族习惯法中对女性地位的保护,以北魏鲜卑族女性的家庭法律地位为切入点,分析了北魏鲜卑族女性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对北魏鲜卑族女性家庭法律地位体现出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现代社会女性权益保护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促进现代女性家庭法律地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卑族女性 家庭法律地位 女性权益保护
下载PDF
习惯法背景下回族婚姻家庭法律观念的变迁——基于张家川回族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张有林 庞云霞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59-664,共6页
传统和现代背景下的张家川回族婚姻家庭观念,具有传承、内控、兼蓄、弥散的特质,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地回族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纠纷解决等方面的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认为寻找民族理性发展的路径,需要调适现代法制... 传统和现代背景下的张家川回族婚姻家庭观念,具有传承、内控、兼蓄、弥散的特质,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地回族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纠纷解决等方面的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认为寻找民族理性发展的路径,需要调适现代法制观念与民族传统习惯法的冲突,并审视各种外来文化、经济财产观念、信息社会、教育制度在民族观念变迁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习惯法 婚姻家庭法律观念 变迁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历史地位
8
作者 杨建福 张永良 《陇东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7-70,共4页
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法律理念和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确立而形成的,本质内涵是民主、自由、平等、正义和发展。具有革命性、创造性、过渡性、保障性及复合性特点。它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规范的基石,是现代婚姻家庭法... 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法律理念和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确立而形成的,本质内涵是民主、自由、平等、正义和发展。具有革命性、创造性、过渡性、保障性及复合性特点。它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规范的基石,是现代婚姻家庭法律理念变革的先导。新时期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必须借鉴和继承它的本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历史地位
下载PDF
关于完善未成年人家庭法律保护的思考
9
作者 张韶云 《青少年研究》 2004年第3期37-40,共4页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家庭虐待、遗弃以及买卖儿童所造成的危害及其所反映出的法律问题,强调了未成年人家庭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指出应该通...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家庭虐待、遗弃以及买卖儿童所造成的危害及其所反映出的法律问题,强调了未成年人家庭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指出应该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普法教育等途径,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法律保护,防范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家庭法律保护 家庭暴力 普法教育
下载PDF
婚姻家庭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究
10
作者 李世璠 高晶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5-98,共4页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不仅仅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夙愿和幸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我国1950年颁行了第一部婚姻法,至1981年1月1日废止;198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部婚姻法,也即现行有效的婚姻法,后又于2001年4...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不仅仅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夙愿和幸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我国1950年颁行了第一部婚姻法,至1981年1月1日废止;198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部婚姻法,也即现行有效的婚姻法,后又于2001年4月28日修正。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相继出台三部司法解释。这些都为各地法院对各类婚姻家庭案件审理提供了裁判依据。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从我院审理的婚姻家庭纠纷的情况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笔者将结合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法律 适用疑难问题
下载PDF
孙丹凤和她的家庭法律救援中心
11
作者 曾宪刚 《人大建设》 2003年第10期29-30,共2页
2000年11月,全国首家家庭类的法律救援部门在沈阳市正式成立。三年来,这个救援部门的16010508法律援助热线接受法律咨询5600余次,受理案例390多件。对生活贫困者,从咨询到实地取证,甚至进入司法程序的律师代理,皆分文不取,使上千个家庭... 2000年11月,全国首家家庭类的法律救援部门在沈阳市正式成立。三年来,这个救援部门的16010508法律援助热线接受法律咨询5600余次,受理案例390多件。对生活贫困者,从咨询到实地取证,甚至进入司法程序的律师代理,皆分文不取,使上千个家庭或企业得到了有效的法律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丹凤 家庭法律救援中心 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群众利益 辽宁
下载PDF
家产制与中国家庭法律的社会适应——一种“实践的法律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林辉煌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3-160,共18页
家产制作为一种习惯法,与中国的家庭法律及其社会适应性存在着密切关联。对家产制和家庭法律的研究应该采取"实践的法律社会学"态度,通过经验研究来充分展示转型社会对家庭本身的内在需求,从而在法律制度上对这种社会需求给... 家产制作为一种习惯法,与中国的家庭法律及其社会适应性存在着密切关联。对家产制和家庭法律的研究应该采取"实践的法律社会学"态度,通过经验研究来充分展示转型社会对家庭本身的内在需求,从而在法律制度上对这种社会需求给于正确的回应。考察分家模式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家产制是处理中国家庭财产分配的根本制度选择。在产权结构上,家产制具有客体上的公有性、主体上的多元性以及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身份性等三大特征,从而区别于西方所有权制度。这种特殊的家产制度是中国转型社会的内在需求,因为中国农村的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家产制有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从而有助于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另外一方面,家产制有利于补充国家养老能力的不足从而确保城市家庭的稳定和再生产,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然而家庭法律却日益朝着"去家产制"和"私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丧失社会适应性,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中国的家庭立法应该回归新的家产制,并以其为中心确立起"发展型家庭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产制 分家模式 家庭法律 社会适应 实践的法律社会学
原文传递
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新探索 被引量:17
13
作者 龙翼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伴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的历程,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探索日渐深入,各项立法建议不断引起人们的崭新思考,为推动相关的立法活动和促进司法公正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社会进步 立法建议 司法公正 立法活动
原文传递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4
14
作者 龙翼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社会发展 法学研究 研究成果 工作者
原文传递
通过法律对女性的社会动员——中国共产党与1949年之前婚姻家庭法律在农村的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伊卫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13,194,共15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颁布婚姻家庭法律的方式对农村女性展开的社会动员,促使她们走出家庭和走入社会,支持乃至参与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此种通过法律的社会动员,当时赢得了大量农村女性的认同,但起初也曾因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颁布婚姻家庭法律的方式对农村女性展开的社会动员,促使她们走出家庭和走入社会,支持乃至参与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此种通过法律的社会动员,当时赢得了大量农村女性的认同,但起初也曾因一部分内容过于激进,引发一些男性农民、革命战士乃至部分党员干部的质疑或抵制。中国共产党随后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有效地回应了前述质疑或抵制,最终赢得更多人的支持。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同样重要的还有,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律对女性的社会动员,使女性从实践中认识到自身在家庭、社会及政治领域中所拥有的种种权利。这样的认知逻辑,与西方女性主义以性别政治为基础来主张女性权利的认知逻辑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村女性 婚姻家庭法律 社会动员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家庭地位法律重构的依据和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光华 牛倩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5,共7页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特定社会主流价值孕育滋长、代际传导的重要载体,更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文化"无一例外都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现象;不仅如此,"家观念"还型塑了中...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特定社会主流价值孕育滋长、代际传导的重要载体,更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文化"无一例外都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现象;不仅如此,"家观念"还型塑了中国社会的本土文化基因。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展,尤其是夹杂其中的西方主流价值的涌入,个体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和法治体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当然,中国传统"家文化"及制度需求也仍然顽强并持续地以边缘化的姿态坚守着自己的领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处理好传统中国家庭本位文化与现代中国个体本位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牵涉到中国特色法治的未来走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命运。文章认为,我们应该立足中华文明传统、直面家庭现代发展与现实治理难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下,从完善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正视家庭社会功能的一体性和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在特色法治体系中对中国家庭地位进行法律重构,促进家庭发展和成员权益实现的兼容,并最终解决由家庭治理法治化欠缺所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家庭法律地位 个人本位 社会本位 家庭治理
下载PDF
当代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法律意识形成的潜在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平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8-49,共2页
当代青少年作为21世纪的主体,他们的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直接影响。家庭法律教育对青少年具有前赡性,不可逆性,终身性,而现今家庭法律教育的滞后对整整一代青少年能否成为法治社会合格公民将产生上巨大影响。
关键词 家庭法律教育 滞后性 感性认识 法律信养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的家庭法律保护
18
作者 张韶云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5年第3期50-54,49,共6页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家庭虐待、遗弃以及买卖儿童所造成的危害及其所反映出的法律问题,强调了未成年人家庭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指出应...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本文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家庭虐待、遗弃以及买卖儿童所造成的危害及其所反映出的法律问题,强调了未成年人家庭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指出应该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普法教育等途径,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法律保护,防范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家庭法律保护 普法教育 中国 立法
原文传递
基于民法典如何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解析
19
作者 林海 《大陆桥视野》 2022年第2期97-98,共2页
本文基于分析民法典如何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首先分析出民法典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具备一定的伦理性与差异性;其次分析民法典体系中主要通过调整婚姻制度、优化婚姻关系、完善离婚制度和梳理结婚程序四种途径,不断完善与优化婚姻家... 本文基于分析民法典如何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首先分析出民法典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具备一定的伦理性与差异性;其次分析民法典体系中主要通过调整婚姻制度、优化婚姻关系、完善离婚制度和梳理结婚程序四种途径,不断完善与优化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以此来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保障婚姻家庭关系中弱者的合法权益与切身利益,从而确保夫妻双方的家庭地位平等,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明家庭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完善制度
下载PDF
论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机制
20
作者 张家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200-200,共1页
家庭暴力是一个贯穿古今的全球性问题,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立法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犯罪,我国也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在立法、执法、司法上打击家庭暴力犯罪,建立和完善我国家庭暴... 家庭暴力是一个贯穿古今的全球性问题,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立法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犯罪,我国也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在立法、执法、司法上打击家庭暴力犯罪,建立和完善我国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机制,有利于保护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有利于婚姻家庭的幸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