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要素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贵来 崔晓培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期126-128,共3页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个系统化、全面性的社会工程,既需要社会、高校的帮扶和鼓励,也需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支撑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实现国家提出的"以创业带就业"的要求。
关键词 家庭要素 大学生 自主创业 影响探析
下载PDF
探析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要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36期245-245,共1页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各个要素进行了挖掘。研究表明:家长的体育态度、体育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父母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相关密切,兄...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各个要素进行了挖掘。研究表明:家长的体育态度、体育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父母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相关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影响;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饭炼行为 家庭要素
下载PDF
社会保障家庭要素融入及政策的演进考量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增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3,共10页
基于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视角,费孝通先生提出"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家庭社会关系。而"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家庭社会关系"嵌入"了社会保障政策之中。在历时性差序文化形态下,... 基于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视角,费孝通先生提出"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家庭社会关系。而"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家庭社会关系"嵌入"了社会保障政策之中。在历时性差序文化形态下,中国形成以家庭保障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基本价值取向与制度模式;西方社会则在"团体格局"下形塑了社会化保障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其固有的制度模式。随着社会保障改革的纵深推进,家庭重要性及功能出现了"强-弱"并存的高低序次,即家庭社会保障重要性在提升的同时,其社会保障功能及价值取向却趋于弱化。化解这一矛盾,需要用"风险再分配"及"整体性互酬"的工具来重塑家庭的"再保障"功能。实际上,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演进与固化过程为剖析中国家庭要素融入提供了典型案例。从法律尺度上看,家庭要素虽在一定程度上"嵌入"到了社会保障政策之中,但实际的成效并不理想,这透视出政策中家庭要素并非较好地"锁合于"其社会保障主体之中。家庭要素格局的缺失植根于中国的历时性及共时性的体制机制因素。其中包括制度的强制性"剥离"、决策的时代性局限、决策体系的结构性因素以及顶层设计的应急突击性。重拾社会保障政策的家庭要素,将社会保障与家庭再保障的良性互动及"互融"机制纳入社会保障的系统性改革与优化之中,成为现代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与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政策 家庭要素 结构性因素 家庭再保障 风险再分配
原文传递
回归家庭: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基本观念与重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焱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3年第4期73-78,共6页
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微观上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基础性因素,在宏观上犯罪趋势的变化与家庭组织程度变化密切联系。在社会转型期,家庭功能变迁使家庭过于强调经济功能,而社会化功能弱化;父母与子女... 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微观上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基础性因素,在宏观上犯罪趋势的变化与家庭组织程度变化密切联系。在社会转型期,家庭功能变迁使家庭过于强调经济功能,而社会化功能弱化;父母与子女情感沟通较少使父母教育不足,正向社会化也不足。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上应当回归家庭本位,把预防的重心放到家庭建设上,做到预防前移,恢复家庭的社会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家庭预防 家庭要素 预防前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江生 连晋姣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57-62,共6页
文章基于陕西、河南两省随机调查数据,以职业和地理区位变化为标准,将农户分为四种流动模式,运用多元定类logit回归模型,在农户水平上探讨了农户流动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家庭主要劳动力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文章基于陕西、河南两省随机调查数据,以职业和地理区位变化为标准,将农户分为四种流动模式,运用多元定类logit回归模型,在农户水平上探讨了农户流动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家庭主要劳动力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地区就业环境等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选择都有重要影响,特别指出季节性就业流动模式是竞争弱势家庭在本地竞争被挤出后的次优选择。此外,流动模式选择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流动模式 家庭要素 地区要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