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变的家意识——对外出务工型村庄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凤水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村民大规模外出到城市务工,离土又离乡,家意识正经历深刻的流变。这一流变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直线单向式,而是以内核和外围作为家意识流变的分界线。其特点表现为:内核基本不变,得以较为完整地保持,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被重... 村民大规模外出到城市务工,离土又离乡,家意识正经历深刻的流变。这一流变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直线单向式,而是以内核和外围作为家意识流变的分界线。其特点表现为:内核基本不变,得以较为完整地保持,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被重构,以适应现代发展;外围则被不断地消解,走向没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务工型村庄 家意识 内核 外围
下载PDF
“家”被“放逐”——试论“家意识”在宋词中隐去
2
作者 黄艳红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10-14,共5页
“家意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一开始就注重利用封建伦理纲常调整家庭关系,以稳固家族,达到社会的稳定。中国文人同时也把“家意识”引入文学中,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式来表现它。但“家意识”一... “家意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一开始就注重利用封建伦理纲常调整家庭关系,以稳固家族,达到社会的稳定。中国文人同时也把“家意识”引入文学中,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式来表现它。但“家意识”一开始碰上了“词”———这种初起时完全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思想意识在其中的文学体式,便自然地被“放逐”了。通过考察宋词的发展过程,浅谈“家意识”在宋词中的隐去及其隐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意识 宋词 放逐
下载PDF
论王安忆小说的“无家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冉石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3-77,共5页
王安忆小说中的"无家意识"是女性对自身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异己位置的能动反映,分为家庭异己感和社会异己感两种形式。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物设定从被动承受无家可归的身体、精神状态到弃家庭影响而离去变化过程;后者主要表现为... 王安忆小说中的"无家意识"是女性对自身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异己位置的能动反映,分为家庭异己感和社会异己感两种形式。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物设定从被动承受无家可归的身体、精神状态到弃家庭影响而离去变化过程;后者主要表现为人物的个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不被接纳以及女性性欲望和精神活动不合社会规范的状况。"无家意识"的含蓄性表现了女性在男权/父权历史与现实文化语境中所面临的双重挤压。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女性经验,"无家意识"是王安忆对男权/父权规范合理性的质疑,也是她为女性主义理论提供文学文本支持、对女性文化话语体系进行建构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家意识 含蓄性 女性经验
下载PDF
从客家民谚看客家人的家意识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维群 《龙岩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4-55,59,共3页
本文通过客家谚语论述了客家人在“家”意识方面传承了汉民族的传统又有了自身民系的文化特点,从家意识的情感和意愿两个层面去透视客家人的家意识,展示了客家人是如何爱家、恋家、念家、发家。
关键词 中国谚语集成 汉民族 族共同体 民系 民俗文化 意识 社会地位 传统价值观念 方言 异姓宗族
下载PDF
华人离散群体家国意识的呈现——以1880—1920年的潮汕侨批为例
5
作者 林丹 谢灿明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且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来自潮汕地区的华人群体面临着背井离乡、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等复杂问题,其情感表达、思想观念和书写模式的变化都在侨批中得以体现。本文借助LancsBox语料库分析方法,对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且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来自潮汕地区的华人群体面临着背井离乡、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等复杂问题,其情感表达、思想观念和书写模式的变化都在侨批中得以体现。本文借助LancsBox语料库分析方法,对1880年至1920年的潮汕侨批文本进行高频词统计和词语搭配分析,旨在探索华人离散群体家国意识的生成过程。通过对侨批文本的语言特征研究,揭示了华人离散群体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眷恋、思念,并展现出对家庭、孝道的坚持和家国意识的执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csBox 离散群体 侨批 意识
下载PDF
ChatGPT:意识形态家的机器学转向及后果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克亮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ChatGPT与人类的对话式交往流畅而又极具“人性”并深得“人心”。ChatGPT作为大语言预训练模型和人类反馈学习的最新智能机器,正在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和知识生产模式。ChatGPT超越了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主体限制,来到了机器的知... ChatGPT与人类的对话式交往流畅而又极具“人性”并深得“人心”。ChatGPT作为大语言预训练模型和人类反馈学习的最新智能机器,正在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和知识生产模式。ChatGPT超越了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主体限制,来到了机器的知识“助产术”阶段。ChatGPT以自身机器语言模型和算法模型扮演了“机器意识形态家”角色,完成了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机器学转向。ChatGPT实现了意识形态智能生成与分发的个性化、适配化和整体化,提升了意识形态智能塑造中的人机交互关系的感知性、切身性和可信性,智能化融合了意识形态的“物质存在”配置和智能行为仪式双重能力。ChatGPT是融合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双重机器”,它实现了意识形态产销的一体化、隐秘化和加速化。ChatGPT作为“机器意识形态家”的后果是引发数字意识形态进一步智能化、具身化和霸权化,造成了虚假意识形态生产、传播的加速主义运动,让“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构型出平台型意识形态的机器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意识形态 机器 意识形态 阿尔都塞
下载PDF
在线品牌社群中的泛家意识以及前因和后效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建彬 景奉杰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98,共11页
根据中国家文化的思想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社群成员对在线品牌社群会产生泛家意识,该意识包含安全感和情感归属两项内容。以手机品牌社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方法研究泛家意识的影响因素和对忠诚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群... 根据中国家文化的思想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社群成员对在线品牌社群会产生泛家意识,该意识包含安全感和情感归属两项内容。以手机品牌社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方法研究泛家意识的影响因素和对忠诚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群成员互动对泛家意识的安全感有积极影响,但对情感归属的影响不显著;网络中心性、系统质量、信息质量分别对安全感和情感归属有积极影响;社群成员的泛家意识对社群的忠诚水平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成员互动 网络中心性 家意识 品牌社群质量 忠诚
原文传递
东北作家群的家国意识与文化记忆书写
8
作者 佟利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0-45,共6页
以李辉英、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作为东北文学创作的主力军,以其浓烈的家国意识与革命历史记忆书写,刻画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白山黑水间的众生群像,成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记叙国家苦难、描绘流亡历程... 以李辉英、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作为东北文学创作的主力军,以其浓烈的家国意识与革命历史记忆书写,刻画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白山黑水间的众生群像,成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记叙国家苦难、描绘流亡历程的一支文学劲旅,凸显了“五四”以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主题意蕴。文章从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文学创作出发,探寻其在“家国”与“文化”语境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 意识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家国意识的再建与重构——论当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倾向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吉 邓嵘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163,共3页
家国意识在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伦理中心主义和家国同构观念。这一意识普遍而深刻地体现在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同时又被赋予了时代内容和精神。
关键词 意识 历史题材电视剧 法治理念 明君形象 强国意识
下载PDF
浅析电影《霍元甲》的家国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89,共2页
电影《霍元甲》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和追崇,并且历久弥新,其中它所弘扬的"家国意识"就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也是取得可喜成绩的主要原因。"家国意识"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在当前的社会中唤醒了国人对本民族... 电影《霍元甲》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和追崇,并且历久弥新,其中它所弘扬的"家国意识"就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也是取得可喜成绩的主要原因。"家国意识"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在当前的社会中唤醒了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回归。本文通过对电影《霍元甲》中表达的"家国意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析在电影中主要表现"家国意识"的具体方面,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民族文化意识对广大的观众具有教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元甲》 意识 传统文化 人格
下载PDF
家园意识与武夷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兰英 《南平师专学报》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以工业化和市场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理性化和世俗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时,虽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张扬了人们的个性,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精神问题。家园意识的觉醒,表明现代人对传统发展观的深刻反... 以工业化和市场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理性化和世俗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时,虽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张扬了人们的个性,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精神问题。家园意识的觉醒,表明现代人对传统发展观的深刻反思。应将家园意识的培养深深地熔铸于武夷文化的研究与建设之中,提升武夷绿色生态旅游的文化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意识 武夷文化
下载PDF
笔记小说中的家国意识
12
作者 李娟红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3期46-49,共4页
笔记小说作为文人率性而为的俗文学,有不少作品记录的是作者在游历生涯中耳闻目睹的奇闻逸事,这些内容背后隐藏的是古代士人对于诚信知报、见利思义、精忠爱国、笃实宽厚、仁爱孝悌等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儒家传统的家国意识。对于这些思想... 笔记小说作为文人率性而为的俗文学,有不少作品记录的是作者在游历生涯中耳闻目睹的奇闻逸事,这些内容背后隐藏的是古代士人对于诚信知报、见利思义、精忠爱国、笃实宽厚、仁爱孝悌等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儒家传统的家国意识。对于这些思想,笔记小说主要通过文人轶事、因果报应、戏剧戏文等载体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小说 意识
下载PDF
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影视化表达研究
13
作者 杜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2-64,共3页
勿庸讳言,我国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过度倾向于物质利益,而导致精神内核的重要维系弱化,将精神内核的重要意义视为蔽屣,从而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无所不用其极的单纯追逐经济的全民游戏,其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 勿庸讳言,我国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过度倾向于物质利益,而导致精神内核的重要维系弱化,将精神内核的重要意义视为蔽屣,从而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无所不用其极的单纯追逐经济的全民游戏,其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民族教育与家国意识的等而下之.这就给西方发达国家以影视化等为先导的意识介入、意识渗透、意识浸染带来了其企盼以久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民族教育 影视化 西方发达国 精神内核 改革开放 物质利益 游戏
下载PDF
试论郁达夫小说体验世界的方式及其隐晦的家国意识
14
作者 姚康康 《云南电大学报》 2011年第2期37-40,共4页
郁达夫小说所体现出来的颓废倾向及作品中关于性的描写历来成为评价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维度,他的隐逸气质也成为人们指责其逃避现实的主要依据。然而,性的描写与颓废倾向是郁达夫作品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而其作品中家国意识则是一个无可... 郁达夫小说所体现出来的颓废倾向及作品中关于性的描写历来成为评价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维度,他的隐逸气质也成为人们指责其逃避现实的主要依据。然而,性的描写与颓废倾向是郁达夫作品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而其作品中家国意识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存在。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 体验世界 方式 意识
下载PDF
论民族精神的本源:家国意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南来苏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60-65,共6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探研民族精神的本源,不仅可以对民族精神的内涵有更深层的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家国意识是民族精神的本源,文章从家与国的关系、家国同构、修齐治平...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探研民族精神的本源,不仅可以对民族精神的内涵有更深层的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家国意识是民族精神的本源,文章从家与国的关系、家国同构、修齐治平和维护统一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指出家国意识能够凝结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家国意识对民族融合、社会团结以及维护统一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意识 国同构 修齐治平 维护统一
下载PDF
“自觉”与“不自觉”:意识形态虚假性生成动力的再思考
16
作者 刘伟 李娅萌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具有特定的主体指向和语境依赖,指向的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其典型呈现样态是自觉的欺骗性和不自觉的颠倒性,因而不能将其看作是一般意识形态的普遍特征。其中,自觉的欺骗性源于意识形态家维护...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具有特定的主体指向和语境依赖,指向的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其典型呈现样态是自觉的欺骗性和不自觉的颠倒性,因而不能将其看作是一般意识形态的普遍特征。其中,自觉的欺骗性源于意识形态家维护资产阶级特殊利益的需要,体现为意识形态家为资产阶级政权合法性做论证的目标自觉、对意识形态内容进行生产与维护的理论自觉以及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教化的实践自觉;不自觉的颠倒性源于意识形态家无法认清自身理论生产的时代局限,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局限、认知局限和实践局限的干扰,为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颠倒性所迷惑、唯心主义思维方式倒置性所羁绊、阶级利益实现结果反转性所误导。厘清意识形态虚假性生成的自觉与不自觉维度,对于我们辨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掌握意识形态生产的一般作用机制、推动科学合理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生产 虚假性 生成动力
下载PDF
李杜诗篇中的洛阳书写与家国意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90-97,共8页
唐代发展到极盛的诗歌,善于从个体视角进行多向性的叙事。以李白、杜甫诗篇为代表,唐诗中存在大量洛阳书写。洛阳在战乱中被安禄山占据并称帝,反复陷落于异族叛军手中,呈现在李杜诗篇中的形象也以安史之乱为界发生重大转折:由杜甫厌恶... 唐代发展到极盛的诗歌,善于从个体视角进行多向性的叙事。以李白、杜甫诗篇为代表,唐诗中存在大量洛阳书写。洛阳在战乱中被安禄山占据并称帝,反复陷落于异族叛军手中,呈现在李杜诗篇中的形象也以安史之乱为界发生重大转折:由杜甫厌恶的浮华名利场变为萦怀一生的“家”;由李白享受的诗酒繁华地变为要誓死光复的“国”。这是文化阶层受到安史之乱的震动而对社会和文化进行深度反省和思考的结果,诗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在诗歌中注入家国意识。洛阳成为家国意识的载体,本质是文化阶层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家国情结伴随着亡国之痛与文化之殇沉淀结晶,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凝聚力,可以看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洛阳书写 李杜 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叙事人称、家国意识和“他者”追寻——论朱天心90年代后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蓉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3期32-34,共3页
朱天心在90年代的台湾文坛是备受瞩目的作家之一,她在90年代的作品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对台湾社会的“他者”群体进行剖析。本文着重从朱天心小说的叙事人称、小说中的家国意识以及题材的“他者”选择三个方面对朱天心90年代小说进行分析。
关键词 朱天心 叙事人称 意识 他者
下载PDF
论《明月几时有》中家国意识与女性话语的叙事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谦 黄勇军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电影《明月几时有》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献礼之作,导演许鞍华持续了一以贯之的风格与特色,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将香港地方抗战史融入至宏大的主流意识形态中。通过对女性主体的认同、张扬与遮蔽的独特叙事表达,为观众铺陈出一部另类的... 电影《明月几时有》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献礼之作,导演许鞍华持续了一以贯之的风格与特色,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将香港地方抗战史融入至宏大的主流意识形态中。通过对女性主体的认同、张扬与遮蔽的独特叙事表达,为观众铺陈出一部另类的主旋律商业电影,让观众在数见不鲜的视觉刺激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新奇的观影体验。这在主旋律商业电影中极具开辟性意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当下"女性电影"的创作僵局,将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预示着中国电影的辉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月几时有》 意识 女性话语 叙事表达
下载PDF
浅论民族精神的本源——家国意识
20
作者 南来苏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探研民族精神的本源,不仅可以对民族精神的内涵有更深层的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本文指出家国意识是民族精神的本源,并从家与国的关系、家国同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探研民族精神的本源,不仅可以对民族精神的内涵有更深层的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本文指出家国意识是民族精神的本源,并从家与国的关系、家国同构、修齐治平、维护统一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结论是:家国意识能够凝结爱国主义情操,培养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家国意识对民族融合,社会团结,维护统一,有着重大深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意识 国同构 修齐治平 维护统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