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性抗D佝偻病误诊分析及其远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志敏 董关萍 胡春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 探讨家族性抗D佝偻病临床、诊断及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 2 0例本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0例中有 19例误诊 ,误诊率为 95 %。随访 13例 ,随访时间 2~ 6年 ,有 6例患儿坚持用药 ,骨骼畸形明显缓解 ,生长发育接近正常 ;... 目的 探讨家族性抗D佝偻病临床、诊断及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 2 0例本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0例中有 19例误诊 ,误诊率为 95 %。随访 13例 ,随访时间 2~ 6年 ,有 6例患儿坚持用药 ,骨骼畸形明显缓解 ,生长发育接近正常 ;另 7例患儿用药 0 5~ 1 5年后中断治疗 ,生长发育明显滞后 ,骨骼畸形加重 ,活动能力明显受限。结论 对常规剂量维生素D治疗无效或年长儿佝偻病 ,尤其是有低血磷家族史者 ,均应考虑本病可能。治疗中必须坚持规律用药并给予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抗d佝偻病 诊断 误诊 儿童
原文传递
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一家系三例
2
作者 刘家杰 魏艳珍 +2 位作者 林长和 林中尧 杜聿煊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29-1130,共2页
病例资料家族3位患者均神志清楚、智力正常,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表现为身材矮小、双下肢弯曲畸形。病例1(先证者):男,20岁,身高148CITI,双膝外翻、行走活动受限近15年,逐步进展,近年来明显加重,偶感乏力,无明显骨关节痛、... 病例资料家族3位患者均神志清楚、智力正常,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表现为身材矮小、双下肢弯曲畸形。病例1(先证者):男,20岁,身高148CITI,双膝外翻、行走活动受限近15年,逐步进展,近年来明显加重,偶感乏力,无明显骨关节痛、盗汗。脊柱曲度变直,x形腿,双膝外翻角度约25。。血ALP347U/i,P0.64mmol/l,Ca1.99retool/1。病例2(先证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低血磷维生素d佝偻病 家系 病例资料 体力劳动 身材矮小 骨关节痛 脊柱曲度 外翻角度
下载PDF
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临床和X线特征——附一家系6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司振忠 田昭俭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毒D佝偻病的临床和X线表现特征,以提高对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发现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先证者后,对其家族进行了调查。该家族共3代6例患者,男2例,女4例。... 目的 探讨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毒D佝偻病的临床和X线表现特征,以提高对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发现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先证者后,对其家族进行了调查。该家族共3代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12岁。6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血生化检查证实,选择先证者及其母亲摄取颅骨、双手、胸腰椎、骨盆、双膝关节和双胫腓骨平片,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以(1)身材矮小:(2)双下肢弯曲畸形:(3)骨关节疼痛和低磷酸血症为主.X线表现有:(1)肢体弯曲畸形,双侧胫骨弓形弯曲,膝内翻或外翻呈“O”形或“X”形腿:(2)骨端膨大,关节面模糊伴囊变;(3)承重肢体出现Looser’s带及骨间隔;(4)儿童干骺短喇叭样膨大,干骺端毛刷征:(5)骨转换表现;(6)松质骨骨小梁粗疏.细疏或呈网状;(7)骨皮质松化;(8)椎体“双框征”,附件呈棉絮状改变;(9)髂骨翼骺下疏松带;(10)耻骨联合、骶髂关节毛刷征;(11)骨盆口三角状或变扁、变形;(12)多发性牙齿脱落。骨损害程度随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加重.男性患者较重。而女性患者多较轻微。结论X线表现与临床、生化特点相结合,可对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低血磷维生素d佝偻病 骨疾病 代谢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附一个家族3例报告)
4
作者 高晓燕 朱安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年第6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家族低血磷维生素d佝偻病 X线诊断 生化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家族性低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4个家系PHEX、FGF-23、DMP-I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振彪 张继要 +3 位作者 董伟 史丹丹 王怀立 罗强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分析来源于中国的4个家系6例家族性低磷性抗维生素 D 佝偻病(FHVDRR)患者的PHEX、FGF-23和 DMP-I 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4个 FHVDRR 家系成员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血样,提取基因组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采用 D... 目的:分析来源于中国的4个家系6例家族性低磷性抗维生素 D 佝偻病(FHVDRR)患者的PHEX、FGF-23和 DMP-I 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4个 FHVDRR 家系成员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血样,提取基因组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采用 DNA 直接测序法及 TA 克隆进行 PHEX、FGF-23、DMP-I基因的外显子及侧翼序列测序,分析其基本突变。结果家系1中先证者及先证者姐姐在 DMP-I 基因第6外显子处发现 DMP-I 基因纯合同义突变(c1218 C ﹥ T,c1230 G ﹥ A),先证者母亲发现 DMP-I 基因杂合同义突变(c1218 C ﹥ T,c1230 G ﹥ A)。家系2中先证者在 PHEX 基因第12外显子处发现 PHEX 基因突变(c1333-1334 GC ﹥ TT,p. A445F),TA 克隆确认其为杂合突变,其父母及健康对照未发现相同突变;先证者及其母亲在FGF-23基因第3外显子处发现杂合突变(c716 C ﹥ T,p. T239M)。家系3中先证者在 DMP-I 基因第6外显子处发现 DMP-I 基因纯合突变(c205 A ﹥ T,p. S69C);同时发现在先证者和其父的 FGF-23基因第3外显子处 c716 C ﹥ T,p. T239M 突变。家系1、3、4中先证者及其他受累者未发现 PHEX、FGF-23、DMP-I 基因致病突变。结论PHEX 基因 c1333-1334 GC ﹥ TT,p. A445F 突变可能是家系2中先证者患病病因,需进一步实验验证。家系2和家系3中发现的 FGF-23基因 c716 C ﹥ T,p. T239M 突变,尚不确定其为发病原因,认为其不引起表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低磷维生素d佝偻病 PHEX基因 FGF-23基因 dMP-I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