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期末溢价与基金家族策略--来自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证据 被引量:9
1
作者 余音 姚彤 +1 位作者 张峥 江嘉骏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71,共18页
本文发现中国公募股票基金存在报告期末溢价,且这一现象与基金家族策略有关,是基金家族内部协调基金业绩的新手段。研究发现,基金在季度末比平时有更高的超额收益,且在下一季度初反转。基金重仓股在季度末也有类似的超额收益与反转,表... 本文发现中国公募股票基金存在报告期末溢价,且这一现象与基金家族策略有关,是基金家族内部协调基金业绩的新手段。研究发现,基金在季度末比平时有更高的超额收益,且在下一季度初反转。基金重仓股在季度末也有类似的超额收益与反转,表明基金在报告期末拉抬股价从而产生期末溢价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内部规模大、成立时间长和往期业绩好的基金在季度末的溢价现象更严重。这类"高价值基金"与同家族"低价值基金"在季度末的净值收益率之差显著为正,而与不同家族的"低价值基金"在季度末的净值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别。此外,我们发现在家族内共同持股现象更严重的基金中,期末溢价更为显著。这些证据表明,基金的期末溢价是基金家族策略的一种新手段,会进一步扭曲基金收益排名,损害投资者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金家族策略 期末溢价 拉抬尾市
原文传递
明星现象、家族策略与投资者的选择--基于中国主动型股票类基金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光辉 王晓晖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50,共6页
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2005—2009年的开放式基金数据,通过影响家族"造星"概率的家族特征变量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Logit模型,发现投资管理能力弱的基金家族会为了利用明星绩效的溢出效应而主动追逐"造星"策略,以... 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2005—2009年的开放式基金数据,通过影响家族"造星"概率的家族特征变量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Logit模型,发现投资管理能力弱的基金家族会为了利用明星绩效的溢出效应而主动追逐"造星"策略,以吸引更多新增资金流入,从而收取更多管理费收入。研究同时显示,高离差明星家族的绩效显著差于其他基金家族,简单追逐"明星"家族的投资策略无法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投资回报;而造星事前概率低的基金家族,即低离差、小规模的明星家族的绩效要显著高于其他基金家族,它们才是最有可能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的真正"明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型基金 明星现象 基金家族 家族策略
原文传递
基金家族、家族偏爱与家族竞争策略——基于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光辉 王晓晖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43,共10页
实证研究了基金公司为提升家族整体绩效而采用的偏爱性竞争策略,结果显示同一家族旗下的"高价值"基金(高费用或高历史绩效基金)与"低价值基金"之间的绩效差异显著大于投资风格类似、但隶属于不同家族的"高价值... 实证研究了基金公司为提升家族整体绩效而采用的偏爱性竞争策略,结果显示同一家族旗下的"高价值"基金(高费用或高历史绩效基金)与"低价值基金"之间的绩效差异显著大于投资风格类似、但隶属于不同家族的"高价值"基金与"低价值"基金间的绩效差异;基金家族会通过转移旗下受托资产绩效的家族竞争策略使家族中高价值基金获取超额绩效,从而为家族吸引更多的净资金流入,最终实现提升基金家族竞争力和整体绩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金家族 家族偏爱 家族价值 家族竞争策略
下载PDF
12世纪早期英国诺曼贵族的家族成长策略
4
作者 姜德福 闫俊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4-79,共6页
诺曼征服以后,在英国形成了一个诺曼贵族集团。12世纪早期,第二代诺曼贵族审时度势,利用联姻、地产、社交等家族成长策略,建立了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既实现了家族利益的最大化,也为英国贵族集团的成长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对英国贵... 诺曼征服以后,在英国形成了一个诺曼贵族集团。12世纪早期,第二代诺曼贵族审时度势,利用联姻、地产、社交等家族成长策略,建立了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既实现了家族利益的最大化,也为英国贵族集团的成长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对英国贵族家族的延续和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一世 诺曼贵族 家族观念 家族成长策略
下载PDF
Involvement of two 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19 members in colony morphotype and virulence in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5
作者 张晓林 李楠 +2 位作者 秦婷 黄贝 聂品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511-1523,共13页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is the pathogenic agent of columnaris disease in aquaculture. Using a recently developed gene deletion strategy, two genes that encode the Glyco hydro_19 domain (GH19 domain) containing prot...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is the pathogenic agent of columnaris disease in aquaculture. Using a recently developed gene deletion strategy, two genes that encode the Glyco hydro_19 domain (GH19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s, ghd-1 and ghd-2, were deleted separately and together from the F. columnare G4 wild type strain. Surprisingly, the single-, Aghd-1 and Aghd-2, and double-gene mutants, Aghd-1 Aghd-2, all had rhizoid and non-rhizoid colony morphotypes, which we named Aghd-1, Aghd-2, Aghd-1 Aghd-2, and NAghd-1, NAghd-2, and NAghd-1 Aghd-2. However, chitin utilization was not detected in either these mutants or in the wild type. Instead, skimmed milk degradation was observed for the mutants and the wild type; the non-rhizoid strain NAghd-2 exhibited higher degradation activity as revealed by the larger transparent circle on the skimmed milk plate. Using zebrafish as the model organism, we found that non-rhizoid mutants had higher LDs0 values and were less virulent because zebrafish infected with these survived longer. Transcriptome analysis between the non-rhizoid and rhizoid colony morphotypes of each mutant, i.e., NAghd-1 versus (vs) Aghd-1, NAghd-2 vs Aghd-2, and NAghd-1 Aghd-2 vs Aghd-1 Aghd-2, revealed a large number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mong which 39 genes were common in three of the pairs compared. Although most of these genes encode hypothetical proteins, a few molecules such as phage tail protein, rhs element Vgr protein, thiol-activated cytolysin, and TonB-dependent outer membrane receptor precursor, expression of which was down-regulated in non-rhizoid mutants but up-regulated in rhizoid mutants, may play a role F. columnare viru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vobacterium columnare GH 19 domain gene deletion rhizoid colony non-rhizoid colony
下载PDF
试论族谱粉饰现象背后的宗族建构与策略选择——以《诗山凤坡梁氏宗谱》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菲菲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1,共9页
族谱修撰中的攀附和炫耀基本被学界视为普遍现象,但正是这种共识,降低了其被重视的程度,进而湮没了对于粉饰背后不同宗族在建构与策略选择上的认识,而这些正是对一个宗族形成全面且深刻了解的重要面相。在《诗山凤坡梁氏宗谱》中,充斥... 族谱修撰中的攀附和炫耀基本被学界视为普遍现象,但正是这种共识,降低了其被重视的程度,进而湮没了对于粉饰背后不同宗族在建构与策略选择上的认识,而这些正是对一个宗族形成全面且深刻了解的重要面相。在《诗山凤坡梁氏宗谱》中,充斥着对南宋丞相梁克家的凸显,这种粉饰的背后,是基于梁叶构怨所带来的近一百多年的外族威胁,使得梁氏与官方有着较多的接触,进而影响到整个宗族在家族策略上,更注重在科举功名上取得的成绩。这一粉饰背后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宗族建构与家族策略选择,也体现出了在闽南乡族自治化趋势下,国家政权存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山凤坡梁氏 梁克家 宗族建构 家族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