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冯蓉 吴悦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86,共3页
家校社协同聚焦心理问题成因的系统性,尊重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重视心理育人举措的科学性。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核心是集结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是提升工作实效... 家校社协同聚焦心理问题成因的系统性,尊重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重视心理育人举措的科学性。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核心是集结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是提升工作实效的关键。为此,可通过构建一体化心理育人体系,建立“网格化”联动矩阵,夯实“闭环式”干预链条,切实凝聚合力为学生成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育人 家校社协同 机制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评述与问题前瞻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敏 宋光辉 《中华家教》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运用Nvivo11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近三十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当前研究...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运用Nvivo11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近三十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当前研究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阐释、责任边界、国外借鉴、实践探索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价值内涵有待澄清、责任边界有待厘清、经验启示有待整合、在地实践有待创新等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体系,拓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视域,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 协同育人 问题前瞻
下载PDF
陶行知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思想与实践研究
3
作者 申国昌 贺鹏丽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共4页
陶行知在总结自己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糅合古今中西教育思想精华,形成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思想与实践颇有独特性、创新性和前瞻性。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构建了家庭、学校、... 陶行知在总结自己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糅合古今中西教育思想精华,形成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思想与实践颇有独特性、创新性和前瞻性。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剖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内在逻辑关联,指出家庭是协同育人的基础,学校是协同育人的纽带,社会是协同育人的保障,三者存在于一个彼此联结的逻辑循环之中,有机联动,共同发挥作用,体现了系统思维。同时以坚持整体教育观、推行工学团组织、倡导“小先生制”等推进一体化育人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普及教育的变革,推动了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实质性发展与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家校社 三位一体 协同育人
下载PDF
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4
作者 钟丽萍 李玲 +1 位作者 刘建武 肖宗良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进行了研究。家校社协同的价值阐析:统筹多方育人资源,保障场地设施服务供给;破解师资困境,提升体育课后服务品质;助推“双减”政策落实,协同规范体育培训市场。日...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进行了研究。家校社协同的价值阐析:统筹多方育人资源,保障场地设施服务供给;破解师资困境,提升体育课后服务品质;助推“双减”政策落实,协同规范体育培训市场。日本家校社协同的实践经验:政策助推家校社协同,保证了体育课后服务资源到位;鼓励高校与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学校体育,形成了校社协同教育合力;家校社协同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稳定发展。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的启示:完善政策法规,构建协同育人保障机制;依托社区资源,完善协同育人体系;创新项目实践形式,推进体育课后服务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 体育课后服务 价值阐析 实践探索 域外经验
下载PDF
幼小科学衔接视角下家校社协同共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5
作者 夏庆利 王雪 王才洋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皆是个人成长的关键环节。很多幼儿无法平稳过渡到小学,究其原因都同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不够密切有关。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分析家校社协同共育现状,针对家庭、学校、社区一定程度上忽视幼儿身心健...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皆是个人成长的关键环节。很多幼儿无法平稳过渡到小学,究其原因都同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不够密切有关。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分析家校社协同共育现状,针对家庭、学校、社区一定程度上忽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家校社沟通不畅、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以“爱心培养”为基点,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有机体,建设家校社协同共育案例库,依托数字技术加持,丰富协同共育形式,拓展协同育人理论,指导家校社协同共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家校社协同 情感教育
下载PDF
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校社区共育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5期67-70,共4页
中学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过渡性、闭锁性和动荡性等特点,更容易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靠学校单打独斗很难应对,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家庭、学校和社区需要通力合作。从交叠影响域理论出发,提出家校社各司其职、加强交... 中学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过渡性、闭锁性和动荡性等特点,更容易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靠学校单打独斗很难应对,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家庭、学校和社区需要通力合作。从交叠影响域理论出发,提出家校社各司其职、加强交流、引领家长提升、促进家长主动参与,以及整合资源提升合作水平等家校社区共育策略,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叠影响域理论 家校社合作 家校社共育
下载PDF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家校社联动机制的建构
7
作者 李春青 刘丹 赵林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063-0066,共4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压力、就业困境以及人际关系等心理困扰,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并且,现有的心理干预措施在高职学生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缺少有效的联动机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压力、就业困境以及人际关系等心理困扰,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并且,现有的心理干预措施在高职学生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缺少有效的联动机制,无法形成协同作用来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危机,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家校社联动机制的建构已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建立这样一个机制,以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保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 家校社联动机制 建构策略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家校社企协同培育文化自信研究
8
作者 韩松 《机械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基础,是实现文化自强的前提。职业院校学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当前,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面临来自西方价值观冲击、网络媒体负面影响的挑战,也存在家庭教育缺位、...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基础,是实现文化自强的前提。职业院校学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当前,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自信面临来自西方价值观冲击、网络媒体负面影响的挑战,也存在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有待加强、社会文化制度建设存在短板、企业育人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需要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引下强化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协同效能,提升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 家校社
下载PDF
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家校社协同开发科学教育资源的实践案例
9
作者 齐欣 张磊 《中小学校长》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需要调动社会力量,用好实践场所,推出优质资源,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以“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为例,中国科学技术馆重点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开展模式构建,协同实践应用模式探索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需要调动社会力量,用好实践场所,推出优质资源,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以“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为例,中国科学技术馆重点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开展模式构建,协同实践应用模式探索两个方面展开,阐述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促进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经验,并提出通过制度化、立体化、深度化举措促进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协同育人 家校社协同 科技馆 科学课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美国服务学习的思考
10
作者 李菲 易桃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基于服务学习反思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不难发现四个问题:协同育人的共识模糊,各方的育人主体性欠缺,协同育人机制松散,缺乏调控协同育人的必要组织机构。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确立主体间合作共识点,坚持共商共赢原则,以课程为载... 基于服务学习反思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不难发现四个问题:协同育人的共识模糊,各方的育人主体性欠缺,协同育人机制松散,缺乏调控协同育人的必要组织机构。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确立主体间合作共识点,坚持共商共赢原则,以课程为载体强化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组织体系以加强管理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美国服务学习 合作关系 伙伴责任 合作共识点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形态重塑与优化进路
11
作者 张俊 《教育进展》 2024年第8期1521-1526,共6页
数智技术分别通过家庭育人、学校育人和社会育人三重维度的赋能,育人空间场域扩展到无限数字空间,育人时间序列转化为连续线性结构,育人共同体演变为紧密协作型,数智技术的工具理性优势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得到充分彰显。但育人主体数智... 数智技术分别通过家庭育人、学校育人和社会育人三重维度的赋能,育人空间场域扩展到无限数字空间,育人时间序列转化为连续线性结构,育人共同体演变为紧密协作型,数智技术的工具理性优势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得到充分彰显。但育人主体数智能力差异所致的数智鸿沟、数智资本的过度逐利所致的育人内卷和数智技术的安全漏洞所致的育人风险等现实困境却制约持续赋能。因此,必须在普惠共享价值的指引下,综合运用教育、法治、技术等治理方式,构建数智技术持续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和纠偏机制,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高质量发展。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empowers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respectively through three dimensions.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dvantage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fully demonstrated i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expanding the educational space to an infinite digital space;transforming the educational time series into a continuous linear structure;mak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educational community into a closely collaborative one. However, the current challenges such as the digital divide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digital abilities of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the internal competition in education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profits in digital capital, and the educational risks caused by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in digital technology constrain the sustained empowerment. Therefo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clusive and shared value,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utilize governance methods such as education, rule of law, and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a long-term mechanism and corr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continuous empower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mong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赋能 家校社协同育人 形态重塑 优化进路
下载PDF
“交叠影响域”视域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家校社协同培养路径研究
12
作者 姜勇 吴勇良 《福建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以促进学生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家校社协同培养实践路径。通过分析当前家校社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面临的困境,结合交叠影响域理论提出相应策略:学校主导,家校社共同参与体... 以促进学生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家校社协同培养实践路径。通过分析当前家校社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面临的困境,结合交叠影响域理论提出相应策略:学校主导,家校社共同参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人为本,凸显受教育者在协同培养中的中心位置;融入关爱,营造家校社协同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家校社合作 协同育人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建设研究
13
作者 仝艳丽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教师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是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效的关键。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教师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面临着主观意愿、考核系统和提升机制等多个方面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应... 教师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是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效的关键。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教师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面临着主观意愿、考核系统和提升机制等多个方面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应当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培训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加大保障力度,构建协同育人工作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 家校社协同育人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社会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行动路径
14
作者 侯怀银 宋美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2期34-44,共11页
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为旨归发展社会教育,不仅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彰显协同育人实践中的“社会教育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协同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与共享,发挥终身教育理念引领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作用。当前,我国社... 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为旨归发展社会教育,不仅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彰显协同育人实践中的“社会教育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协同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与共享,发挥终身教育理念引领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亟须解决以下问题: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定位不准确,社会教育的参与主体不够多元,社会教育管理的行政性与专业性失调,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整合不足。为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中社会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效益,需要廓清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定位,激发多主体开展社会教育的动机与活力,从社会互构论出发实现社会教育的正向谐变,并以数字化技术驱动社会教育资源的流通与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会教育 外教育 大教育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推进中小学思政教育: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
15
作者 赵福君 代洋磊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1-26,37,共7页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是推动思政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然而,社会分工思想打破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使得思政教育陷入育人目标出现分歧、育人过程走向割裂、育人结果产生冲突的困境。突破家校社分离式思政教育的困境,呼...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是推动思政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然而,社会分工思想打破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使得思政教育陷入育人目标出现分歧、育人过程走向割裂、育人结果产生冲突的困境。突破家校社分离式思政教育的困境,呼吁家校社协同开展思政教育,成为我国当前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诉求。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从分离到交叠是家校社协同推进思政教育的必然选择,应采取目标构建下的家校社协同目标;三线并行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权责分明下的家校社平等协作育人策略,以期推动思政教育育人共同体建设,更好发挥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家校社 协同育人 交叠影响域理论
下载PDF
家庭教育视角下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特点及建构路径研究
16
作者 李月 李秋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083-0085,共3页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构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指引。目前对于家、校、社三个主体的协同机制研究是体系建构的关键。协同机制的建立能将三个主体统一协调起来。其中,学...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构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指引。目前对于家、校、社三个主体的协同机制研究是体系建构的关键。协同机制的建立能将三个主体统一协调起来。其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阵地。相比较来说,家庭教育在近几年教育“减负”的改革中才被重新认识起来。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再认识,使得家校社体系建构成为可能。因此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实施路径是最为恰当的。同时,因为家庭教育自身特点及开发现状的影响,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构实施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开发现状出发,对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构方向及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适合现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 实施路径 数字化赋能
下载PDF
以家校社联动深化“五育融合”的机制与对策
17
作者 冯志刚 《现代教学》 2024年第1期37-38,共2页
以家校社联动深化“五育融合”,要把握育人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支撑,创设以家校社联动深化“五育融合”的机制,创设综合化、跨学科、实践型、多领域的育人载体,以多样活动、多元平台、多方资源、革新内容、评... 以家校社联动深化“五育融合”,要把握育人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支撑,创设以家校社联动深化“五育融合”的机制,创设综合化、跨学科、实践型、多领域的育人载体,以多样活动、多元平台、多方资源、革新内容、评价引领,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发展的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联动 机制建设
下载PDF
我国“交叠式”家校社课后体育服务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建武 钟丽萍 +1 位作者 范成文 隋晓东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5,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发现我国家校社推进课后体育服务的“分离式”困境表现为:家校社协同意识不强、家校社协同供给缺乏、家校社有效沟通不足、家校社协同管理不到位。以交叠影响域理论为基础,构建我国“交叠式”家校社课后...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发现我国家校社推进课后体育服务的“分离式”困境表现为:家校社协同意识不强、家校社协同供给缺乏、家校社有效沟通不足、家校社协同管理不到位。以交叠影响域理论为基础,构建我国“交叠式”家校社课后体育服务机制,提出我国“交叠式”家校社课后体育服务机制的实践路径:营造协同氛围,达成体育育人目标共识;协调三方资源,强化课后体育服务育人成效;健全沟通机制,促进家校社深度融合;搭建智慧平台,优化课后体育服务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课后体育服务 家校社协同 交叠影响域 服务机制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的形势研判、关键挑战与政策路径--基于中国东中西部21省9199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二勇 张俊姣 李健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是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在科学教育的实施中,我国以多元主体推进科学教育内容的开发、家校社基于项目协同开展科学教育、建立科学设施和场馆的科学教育共促渠道,取... 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是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在科学教育的实施中,我国以多元主体推进科学教育内容的开发、家校社基于项目协同开展科学教育、建立科学设施和场馆的科学教育共促渠道,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在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建设中,学校科学教育师资薄弱、协同运行机制缺失,家庭科学教育的认知、能力、资源有待改进,社会科学教育布局、联动和共享机制不健全,科学教育多主体协同组织、机制、动力缺失,其制约科学教育的深入开展。这迫切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建立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组织机制、建立科学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制度、建立标准化的科学教师专兼职聘任制度、建立家校社开展科学教育资源拓展机制、建立多元主体互促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科学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强国
下载PDF
家校社多主体协同参与:韩国革新教育区项目的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房晓飞 曹彦杰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6,共15页
韩国的革新教育区项目以家校社多主体协同参与为主要特征,旨在提升学生适应力,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并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的目标愿景。该项目通过构建民官学治理的制度体系和完善财政、法律体系,强化相关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增设校内外青... 韩国的革新教育区项目以家校社多主体协同参与为主要特征,旨在提升学生适应力,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并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的目标愿景。该项目通过构建民官学治理的制度体系和完善财政、法律体系,强化相关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增设校内外青少年活动设施与空间等主要举措,以提高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与多方协同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该项目构建了市政府、教育局、教育支援厅、学校、社区、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和以综合性评价为主的评价管理模式,实现了多主体协同育人、协同治理的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家校社多主体协同参与 革新教育区项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