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校社联合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1
作者 宋柳青 《学苑教育》 2024年第14期7-9,共3页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心理问题,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家校社应联合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关键词 双减 家校社联合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浅论家校社联合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效率的措施
2
作者 汪剑英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20年第10期39-39,共1页
有效的体育锻炼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优质的环境则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有效性的基础,学校、家庭和社会则共同承担着为学生营造优质环境的责任,学校主要教授给学生一些科学、恰当的体育锻炼技巧,使学生运用正确的锻炼方式,家长则... 有效的体育锻炼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优质的环境则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有效性的基础,学校、家庭和社会则共同承担着为学生营造优质环境的责任,学校主要教授给学生一些科学、恰当的体育锻炼技巧,使学生运用正确的锻炼方式,家长则需要承担起监督的责任,社会层面则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通过三者联动的方式,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提升锻炼效果。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各自发挥作用,主要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从学生实际的锻炼情况出发,增强他们坚持锻炼的意志,不断地给予他们鼓励,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联合 小学 体育锻炼 措施
下载PDF
协同育人视域下家校社多方联动机制建设的实践探索
3
作者 马光霖 闻立伟 周晓明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第11期10-12,共3页
为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开创家校共育新生态,总结哈尔滨市第九中学(以下简称为哈九中)家校联动机制建设的实践经验,旨在进... 为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开创家校共育新生态,总结哈尔滨市第九中学(以下简称为哈九中)家校联动机制建设的实践经验,旨在进一步揭示家校社多方联动机制建设的工作重点与难点,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及效果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家校社联合 联动机制 心理疏导共同体
下载PDF
《体育教学》热点话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联合开展体育锻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体育教学》编辑部 《体育教学》 2021年第11期8-10,共3页
家庭、学校、社区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民主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双减”政策,学校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需要做什么?如何处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后体育锻炼的关系?如何促进家长参与其子女... 家庭、学校、社区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民主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双减”政策,学校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需要做什么?如何处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后体育锻炼的关系?如何促进家长参与其子女的体育锻炼?如何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联动,凝聚各方教育力量促使体育力量最大化、最优化?2021年11月10日(星期三)19:30-20:30,《体育教学》编辑部在读者QQ群展开了题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联合开展体育锻炼研究”的热点话题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 体育锻炼 有效联动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思政宣传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5
作者 廖立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7期0134-0137,共4页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成为当前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模式,为切实使得民众具备思政思想,应当要以更为合理运用新媒体来进行思政工作的宣传,从而不仅可以进行思政思想的快速、广泛的宣传到市民之中,切实提高其社会主义...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成为当前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要模式,为切实使得民众具备思政思想,应当要以更为合理运用新媒体来进行思政工作的宣传,从而不仅可以进行思政思想的快速、广泛的宣传到市民之中,切实提高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还可以不断提升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素养,不断提高民众的综合素质素养。为此,应当要进行新媒体语境下思政宣传的创新和实践工作,加强对民众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高。但是由于新媒体所具有多元化和交互性的特点,也为思政工作的宣传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新媒体语境下思政宣传的好处入手,通过明确新媒体语境下思政宣传的不足来探究新媒体语境下思政宣传的创新路径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思政宣传的创新 家校社联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