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坐、收及家父长制家庭的遗迹——《二年律令·收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利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4-59,共6页
一人犯罪累及亲属的刑罚制度在中国古代法中由起源甚早,所谓"收帑相坐",连坐与收往往混作一体笼统论之;《二年律令·收律》问世以后,区分渐趋明朗。但欲弄清其本源、作用机理,还须与秦汉律简中家父长制家庭的遗迹联系起... 一人犯罪累及亲属的刑罚制度在中国古代法中由起源甚早,所谓"收帑相坐",连坐与收往往混作一体笼统论之;《二年律令·收律》问世以后,区分渐趋明朗。但欲弄清其本源、作用机理,还须与秦汉律简中家父长制家庭的遗迹联系起来研究。收和连坐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收"作为一种附加刑,其原初的作用机理是在家长因严重犯罪、身被重刑而致其原有法律人格丧失后,对附着其身上的家长权的处分。"连坐"则是源于上古军法的加重处罚制度,目的是提高法的威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父家庭 连坐 家长权
下载PDF
女性的牢笼——通过樋口一叶的作品看明治期的“家父长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婷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1期I0263-I0263,共1页
在倡导众生平等的明治期,日本女性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仍然未得到改变,在笔者看来这与日本明治期制度化的"家父长制"的家族制度有关,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结合樋口一叶的作品,来分析日本女性悲剧与当时家族制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日本女性 悲惨境遇 家父
下载PDF
女性主义转向:成年监护制度改革应有之义——兼评《民法总则(草案)》相关规定 被引量:5
3
作者 孙遥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6-76,共11页
新近《民法总则(草案)》的出台并未撼动中国父权主义成年监护制度基础。女性主义理论认为,传统家父制监护忽略了被监护人的"女性化"事实,将被监护人排除在"理性人"范围之外,否认其存余的意思能力,以便对其进行"... 新近《民法总则(草案)》的出台并未撼动中国父权主义成年监护制度基础。女性主义理论认为,传统家父制监护忽略了被监护人的"女性化"事实,将被监护人排除在"理性人"范围之外,否认其存余的意思能力,以便对其进行"控制管理"。因此应将女性关怀伦理引入到成年监护改革中,设计更加合理、公正的"情境化"功能性意思能力评价方法,以"关怀"被监护人的理念矫正传统的父权主义监护措施,以支持型的决定模式取代传统的替代型决定模式,更好地保障被监护人的自由意志及各项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监护 女性主义 家父制 理性人 关怀
下载PDF
家产官僚制的永恒复归——以大革命前的法国绝对君主制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5-213,共9页
韦伯以家父长制和由此转化而来的家产制来把握东西方各大文明在前现代社会中普遍处于的传统型支配。尽管如此,本文认为,他在使用家产制概念时,试图把握的首要现象正是大革命前后的绝对君主制,尤其是从它到现代国家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 韦伯以家父长制和由此转化而来的家产制来把握东西方各大文明在前现代社会中普遍处于的传统型支配。尽管如此,本文认为,他在使用家产制概念时,试图把握的首要现象正是大革命前后的绝对君主制,尤其是从它到现代国家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一个行政理性化或技术革命所带来的自发转变过程。法国大革命前的绝对君主制虽然已经通过行政技术上的改革完成了现代官僚制的建立工作,但是它仍然受缚于家产官僚制的精神和内在困境,因而最终仍然无法突破自身,迈入现代国家。有关这一困境的思考在间接上有助于我们把握现代国家在构建自身时所面临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父 家产 官僚 绝对君主 恭顺
下载PDF
从户籍制度看韩国女性地位的变迁
5
作者 赵华伟 蒋雯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56-357,共2页
韩国人对个人的家谱,族系很重视。户籍、家谱,在他们的概念里代表一个人的血统。在如此重要的户籍记录中,却显示出对女性的特别对待,从法律上和亲族组织中规定了女性地位。加之女性地位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因此,从韩国的户籍制度... 韩国人对个人的家谱,族系很重视。户籍、家谱,在他们的概念里代表一个人的血统。在如此重要的户籍记录中,却显示出对女性的特别对待,从法律上和亲族组织中规定了女性地位。加之女性地位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因此,从韩国的户籍制度中看韩国的女性地位变化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 女性地位 家父 儒教思想 母系 父系
下载PDF
从女佣看《旧东家》中性别与阶级的隐喻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萱萱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7-37,共11页
《旧东家》发表于1902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先驱岛崎藤村从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转向的小说处女作。作家选择一位与自己思想、阅历、社会地位相距甚远的女佣的眼光作为叙述视角,以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形式讲述了她年轻时在主家的帮佣经... 《旧东家》发表于1902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先驱岛崎藤村从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转向的小说处女作。作家选择一位与自己思想、阅历、社会地位相距甚远的女佣的眼光作为叙述视角,以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的形式讲述了她年轻时在主家的帮佣经历和太太的出轨事件。女佣阿定的身份特征、叙述特点、以及女佣与太太二元对立的人物构造中隐藏了作者的写作策略,通过对作品中女性角色主体性的挖掘,分析男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的固定模式,揭示出其背后的权力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内部隐藏的性别与阶级的双重构造进行考察,展现出日本明治时期在家父长制与资本主义制度双重压迫下的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崎藤村 女佣视角 性别与阶级 家父 资本主义
下载PDF
日本“无缘死”研究中的共同体主义意识形态辨析
7
作者 李书琴 《日本问题研究》 2017年第2期73-80,共8页
"无缘死"现象经日本NHK电视台传播以后迅速成为日本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相关研究在近五年来也层出不穷。日本学界将"无缘死"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共同体解体,即包括家庭功能的衰退导致的家庭的解体、雇佣制... "无缘死"现象经日本NHK电视台传播以后迅速成为日本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相关研究在近五年来也层出不穷。日本学界将"无缘死"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共同体解体,即包括家庭功能的衰退导致的家庭的解体、雇佣制度变革带来的大规模失业等,日本正迈向个体化时代。从这些研究结论不难看出,日本社会学界并未摆脱共同体主义意识形态预设,依然将共同体看作是稳固、静态、有凝聚力的集团,认为"无缘死"是日本家庭、村落、企业等共同体凝聚功能失效的后果。然而,这一意识形态预设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矛盾,也与日本社会的经验不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缘死” 共同体主义 家父 近代家庭 结构二重性
下载PDF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8
作者 李佳鸿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2-36,共5页
《青梅竹马》以明治初期为背景,描绘了生活在吉原妓院区的一群少男少女的故事。全文以美登利和信如之间的凄美爱恋为主线,展现了无法掌控个人命运的底层人民的悲哀。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女主人公美登利进行分析,探究《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以明治初期为背景,描绘了生活在吉原妓院区的一群少男少女的故事。全文以美登利和信如之间的凄美爱恋为主线,展现了无法掌控个人命运的底层人民的悲哀。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女主人公美登利进行分析,探究《青梅竹马》中所包含的作者对民权论者所提倡的天赋人权、明治初期的公娼制、以及家父长制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赋人权 公娼 家父 批判性
下载PDF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朝鲜王朝女性节烈观——以电影《田禹治》为例
9
作者 杜翠芳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4期84-84,95,共2页
文章分析了儒家文化对朝鲜王朝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朝鲜王朝的治国理念,特别是女性的行为被约束,并被严格要求遵守儒家推崇的贞节观念。文章以青年孀妇为例,阐述了孀妇悲惨的命运,生不如死,只有选择自尽成为烈女,而国家对... 文章分析了儒家文化对朝鲜王朝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朝鲜王朝的治国理念,特别是女性的行为被约束,并被严格要求遵守儒家推崇的贞节观念。文章以青年孀妇为例,阐述了孀妇悲惨的命运,生不如死,只有选择自尽成为烈女,而国家对于守节烈女实施各项旌表政策,鼓励女性的守节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女性 家父 守节 旌表
下载PDF
论公家秩序:家国关系的历史政治学阐释
10
作者 任锋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4期199-199,共1页
作为国家治理传统中心轴的家国关系自现代转型以来经历了困境:在实践中被捍卫、被维系,在学理上却被坪击、被解构。走出西方现代性的单向思维控制,反思家父长制、家产官像制、家天下等话语,是重构国家治理体系理论的必要条件。依据钱穆... 作为国家治理传统中心轴的家国关系自现代转型以来经历了困境:在实践中被捍卫、被维系,在学理上却被坪击、被解构。走出西方现代性的单向思维控制,反思家父长制、家产官像制、家天下等话语,是重构国家治理体系理论的必要条件。依据钱穆著述,公家秩序论尝试提出植根于中国经验和智慧的解释框架。政治与社会一体、政治法统尊重社会是家国关系的精髓。人伦主义主张个体通过耦伍共成树立自我,把家作为公家秩序的起点和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思维 西方现代性 中心轴 国家治理体系 家父 家国关系 政治学 解释框架
原文传递
Mobile Patriarchy: Changes in the Mobile Rural Family 被引量:1
11
作者 Jin Yiho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1期26-43,共18页
Sustained large-scale migr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force bringing about change in the Chinese peasant family. The de-localization resulting from population movement has eroded and undermined the patriarc... Sustained large-scale migr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force bringing about change in the Chinese peasant family. The de-localization resulting from population movement has eroded and undermined the patriarchal family system, with its high degree of overlap between kin-based and place-based ties. The resultant changes in the family institution, however, represent not just a de-traditionalization, but also at the same time a process of reconstructing tradition. The continu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triarchal family in the midst of deconstruction is a result of the interplay of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market dominance and the patrilineal and patriarchal system's own need for continued authority. This changing family pattern not only provides a low-cost basis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igrant workers "working in the city but rooted in the countryside," but also, through its peculiarly flexible adaptability, serves as a buffer for dealing with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rising from changes in rural society and plays a role in relieving social tensions 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riarchal family de-traditionalization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 DELOCALIZATION
原文传递
Theorizing the Gendered Patriarchy of the Huaxia:Constancy(jing)/Expedience(quan)and Continuity(yin)/Change(bian)—From Male/Female Distinction to Inner/Outer Distinc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Order of Family and State 被引量:1
12
作者 Du Fangqin Li Changjia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0年第1期105-132,共28页
The gender-based patriarchy of the Huaxia people,consisting of family and state order,inner/outer distinction and gender-based hierarchy,took shape in the period of radical transformation when the Zhou dynasty replace... The gender-based patriarchy of the Huaxia people,consisting of family and state order,inner/outer distinction and gender-based hierarchy,took shape in the period of radical transformation when the Zhou dynasty replaced the Shang dynasty and reached maturity in the Han dynasty,which had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wake of the radical transformation conducted by the Zhou and Qin dynasties.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male/female distinc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family and state,Western Zhou aristocrats abolished the state structure the inner and outer governance systems(nei/waifuzhi内外服制),carried on in part the main patrilineage and surname exogamy of the Shang dynasty,and established the Huaxia patriarchal system.During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the patriarchal system evolved into family and state isomorphism characterized by power-sharing between the royal house and its officials and by a two-pronged kinship system in which the male line was inner and the female line was outer.The system thus evolved into the Huaxia gender-based patriarchy,which covered spatial spheres,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the kinship system,values and ethics,and codes of daily interaction and conduct.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inner and the outer was not only a core value of the gender-based patriarchy but also its operational strategy.It also engendered such inter-related sub-systems as human functions,ethics and gender and such philosophical systems as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and the cosmic binaries of yin-yang(阴阳)and qian-kun(乾坤).The constancy(经jing)/Expedience(权quan)and Continuity(因yin)/Change(变bian)of the gender-based patriarchy,the jing/quan at the heart of the basic system and governance strategy within its constraints jointly ensured the stability and dynamism of the gender-based patriarchy of the Huaxia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XIA gender-based patriarchy theorizing family and state structure inner/outer distinction Constancy(经jing)/Expedience(权quan)and Continuity(因yin)/Change(变bia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