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风尚与地方引领——论唐前期敦煌大族家窟对石窟营建之影响
1
作者 陈凯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唐前期,以翟氏、阴氏、李氏为代表的敦煌大族在莫高窟相继营造了多个家窟,这些大族家窟中新出现的壁画题材,如维摩诘经变、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等,均表现出浓厚的中原特征,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联系。大族家窟中出现的具有中原风尚的造像... 唐前期,以翟氏、阴氏、李氏为代表的敦煌大族在莫高窟相继营造了多个家窟,这些大族家窟中新出现的壁画题材,如维摩诘经变、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等,均表现出浓厚的中原特征,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联系。大族家窟中出现的具有中原风尚的造像题材和思想,作为当时中原地区最新最流行的佛教内容,因大族在敦煌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受到敦煌信众们的追求与热捧。与大族家窟相同样式或粉本的壁画题材在后世石窟中广泛出现,对此后敦煌石窟的营造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大族 家窟 营造
下载PDF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 被引量:9
2
作者 宁强 何卯平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7-145,共9页
此文重新检索了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身份构成,认为此窟的性质是一个有浓重官方背景的"公共窟"而非通常认为的"家窟"。西夏占领河西走廊西端的瓜沙地区之后,统治该地区数百年之久的当地世家大族受到残酷战争的重创... 此文重新检索了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身份构成,认为此窟的性质是一个有浓重官方背景的"公共窟"而非通常认为的"家窟"。西夏占领河西走廊西端的瓜沙地区之后,统治该地区数百年之久的当地世家大族受到残酷战争的重创,已经无力继续作为开窟造像的中坚力量而被西夏政权的高官新贵所取代。西夏文武官员集合财力权力开创新窟,使瓜沙地区的西夏石窟具有了与前代佛窟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供养人 家窟 公共
下载PDF
孝顺相承 戒行俱高——论中晚唐五代宋敦煌佛教高扬孝道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正宇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4-17,共4页
佛教本不讲孝道,传入中国后,三国时期开始吸收中国的孝道观念,此后,中国佛教才有了孝道观念。吐蕃占领敦煌后,敦煌人民不忘家国宗祖,将家国之思、宗祖之念融入佛教信行,建家窟以代宗祠家庙,将唐宗及父祖同祀于佛窟。晚唐至北宋,敦煌佛... 佛教本不讲孝道,传入中国后,三国时期开始吸收中国的孝道观念,此后,中国佛教才有了孝道观念。吐蕃占领敦煌后,敦煌人民不忘家国宗祖,将家国之思、宗祖之念融入佛教信行,建家窟以代宗祠家庙,将唐宗及父祖同祀于佛窟。晚唐至北宋,敦煌佛教进一步倡扬孝道,事佛与孝亲共容,进一步入世合俗,实际上突破了释迦牟尼弃世脱俗的教义,实现了佛教与儒家孝道兼容共生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孝道 家窟 入世合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