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享视域下家育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俞芬 《中小学德育》 2020年第2期56-59,共4页
共享视域下家育共同体以班级共同体建设为契机,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并以家委会为核心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借助阅读推荐与分享、爸妈课堂和家庭联谊等活动,创设家长、亲子互动平台,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由此,从家长与班主任的单向互动转向... 共享视域下家育共同体以班级共同体建设为契机,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并以家委会为核心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借助阅读推荐与分享、爸妈课堂和家庭联谊等活动,创设家长、亲子互动平台,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由此,从家长与班主任的单向互动转向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和学校的互动共享,从而更好地发挥家校合力,促进师生、家长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专业发展 校合作 共享 家育共同体
下载PDF
以家育研习团:提升家校协同教育的实效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沈群亚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1年第6期54-56,共3页
近年来,家校协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却大相径庭。为构建家校共育的有效机制,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教师可以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创共育新模式,创新家庭教育理念;利用共育新平台,增进家庭教育能力;... 近年来,家校协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却大相径庭。为构建家校共育的有效机制,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教师可以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创共育新模式,创新家庭教育理念;利用共育新平台,增进家庭教育能力;开展共育新活动,提升家庭教育实效性。实践证明,这样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家校合力,实现师生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协同 班本特色 家育研习团 校合力
下载PDF
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现状与对策——基于对中学生家长的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戴斌荣 杜思佳 邱慧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自编《中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状况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河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1所中学2 682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家长对家校协同育人功能认知不够到位、对家校协同育人内容认识不够全面、对家校协同育人参... 采用自编《中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状况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河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1所中学2 682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家长对家校协同育人功能认知不够到位、对家校协同育人内容认识不够全面、对家校协同育人参与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家长教育能力有限、忙于生计和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认为,提高中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的水平,要加强家长对家校协同育人功能的认知,积极搭建多元化家校协同育人的沟通平台,统合资源以激发家长参与热情和利用“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的家校协同育人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校协同 中学生
下载PDF
少年王阳明成长成才的家庭因素剖析及其启示
4
作者 余吕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53-56,共4页
少年王阳明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读书明理、忠义孝悌、精神自由”的传统家庭因素,其中浓郁的家学文化、开放的成长空间和广阔的人生舞台等影响因素在王阳明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少年王阳明成长成才的家庭因素对当今家庭教育... 少年王阳明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读书明理、忠义孝悌、精神自由”的传统家庭因素,其中浓郁的家学文化、开放的成长空间和广阔的人生舞台等影响因素在王阳明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少年王阳明成长成才的家庭因素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在于:营造立学为本的家育氛围,提供自由开放的家育空间,创设形式多样的家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王阳明 成长成才 庭因素 家育氛围 家育空间 家育方式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建设研究
5
作者 仝艳丽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教师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是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效的关键。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教师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面临着主观意愿、考核系统和提升机制等多个方面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应... 教师在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是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效的关键。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升教师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面临着主观意愿、考核系统和提升机制等多个方面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应当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培训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加大保障力度,构建协同育人工作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社协同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形态重塑与优化进路
6
作者 张俊 《教育进展》 2024年第8期1521-1526,共6页
数智技术分别通过家庭育人、学校育人和社会育人三重维度的赋能,育人空间场域扩展到无限数字空间,育人时间序列转化为连续线性结构,育人共同体演变为紧密协作型,数智技术的工具理性优势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得到充分彰显。但育人主体数智... 数智技术分别通过家庭育人、学校育人和社会育人三重维度的赋能,育人空间场域扩展到无限数字空间,育人时间序列转化为连续线性结构,育人共同体演变为紧密协作型,数智技术的工具理性优势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得到充分彰显。但育人主体数智能力差异所致的数智鸿沟、数智资本的过度逐利所致的育人内卷和数智技术的安全漏洞所致的育人风险等现实困境却制约持续赋能。因此,必须在普惠共享价值的指引下,综合运用教育、法治、技术等治理方式,构建数智技术持续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和纠偏机制,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高质量发展。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empowers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respectively through three dimensions.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dvantage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fully demonstrated i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expanding the educational space to an infinite digital space;transforming the educational time series into a continuous linear structure;mak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educational community into a closely collaborative one. However, the current challenges such as the digital divide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digital abilities of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the internal competition in education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profits in digital capital, and the educational risks caused by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in digital technology constrain the sustained empowerment. Therefo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clusive and shared value,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utilize governance methods such as education, rule of law, and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a long-term mechanism and corr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continuous empower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mong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赋能 校社协同 形态重塑 优化进路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美国服务学习的思考
7
作者 李菲 易桃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基于服务学习反思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不难发现四个问题:协同育人的共识模糊,各方的育人主体性欠缺,协同育人机制松散,缺乏调控协同育人的必要组织机构。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确立主体间合作共识点,坚持共商共赢原则,以课程为载... 基于服务学习反思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不难发现四个问题:协同育人的共识模糊,各方的育人主体性欠缺,协同育人机制松散,缺乏调控协同育人的必要组织机构。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确立主体间合作共识点,坚持共商共赢原则,以课程为载体强化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组织体系以加强管理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社协同 美国服务学习 合作关系 伙伴责任 合作共识点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社会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行动路径
8
作者 侯怀银 宋美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2期34-44,共11页
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为旨归发展社会教育,不仅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彰显协同育人实践中的“社会教育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协同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与共享,发挥终身教育理念引领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作用。当前,我国社... 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为旨归发展社会教育,不仅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彰显协同育人实践中的“社会教育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协同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与共享,发挥终身教育理念引领人的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亟须解决以下问题: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定位不准确,社会教育的参与主体不够多元,社会教育管理的行政性与专业性失调,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整合不足。为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中社会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效益,需要廓清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定位,激发多主体开展社会教育的动机与活力,从社会互构论出发实现社会教育的正向谐变,并以数字化技术驱动社会教育资源的流通与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社协同 社会教 校外教 大教
下载PDF
家庭教育视角下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特点及建构路径研究
9
作者 李月 李秋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083-0085,共3页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构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指引。目前对于家、校、社三个主体的协同机制研究是体系建构的关键。协同机制的建立能将三个主体统一协调起来。其中,学...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构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指引。目前对于家、校、社三个主体的协同机制研究是体系建构的关键。协同机制的建立能将三个主体统一协调起来。其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阵地。相比较来说,家庭教育在近几年教育“减负”的改革中才被重新认识起来。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再认识,使得家校社体系建构成为可能。因此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实施路径是最为恰当的。同时,因为家庭教育自身特点及开发现状的影响,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构实施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开发现状出发,对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构方向及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适合现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教 校社协同 实施路径 数字化赋能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的形势研判、关键挑战与政策路径--基于中国东中西部21省9199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二勇 张俊姣 李健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是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在科学教育的实施中,我国以多元主体推进科学教育内容的开发、家校社基于项目协同开展科学教育、建立科学设施和场馆的科学教育共促渠道,取... 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是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在科学教育的实施中,我国以多元主体推进科学教育内容的开发、家校社基于项目协同开展科学教育、建立科学设施和场馆的科学教育共促渠道,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在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建设中,学校科学教育师资薄弱、协同运行机制缺失,家庭科学教育的认知、能力、资源有待改进,社会科学教育布局、联动和共享机制不健全,科学教育多主体协同组织、机制、动力缺失,其制约科学教育的深入开展。这迫切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建立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组织机制、建立科学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制度、建立标准化的科学教师专兼职聘任制度、建立家校社开展科学教育资源拓展机制、建立多元主体互促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社协同 科学教 改革 强国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阈下家庭教育的转型与升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超民 姚可欣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2-128,共7页
家庭教育的转型与升级与时代变化息息相关。家校社协同育人赋能下,家长教育文化、家庭内部关系、学校与社会资源要素有机融合,且均被有效调动,也加速了家庭教育转型与升级。家校社协同育人视阈下家庭教育落实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拓... 家庭教育的转型与升级与时代变化息息相关。家校社协同育人赋能下,家长教育文化、家庭内部关系、学校与社会资源要素有机融合,且均被有效调动,也加速了家庭教育转型与升级。家校社协同育人视阈下家庭教育落实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拓展了家庭教育新媒介、重塑了家庭教育职责范畴。为了切实提升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效能,需要加强教育政策改革促进家庭教育转型,健全沟通机制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提升教育水平,推进社会积极有效支持全面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社协同 庭教 转型与升级
下载PDF
从技术赋能到价值共创:数字时代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重构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茜璇 卢晓中 《教育导刊》 2024年第3期23-33,共11页
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是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政策导向。在协同育人与数字时代的双重背景下,通过数字化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家校社一体化效能已成为一种重要方式。技术赋能阶段,数字... 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是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政策导向。在协同育人与数字时代的双重背景下,通过数字化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家校社一体化效能已成为一种重要方式。技术赋能阶段,数字技术作为工具客体发挥外在加持的作用;但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教育主体中的嵌入不断加深,其“类人特征”导致了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关键价值的隐匿困境,打破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而在数字技术积极能动的特性愈加明显的新时代,需要将这一“非人类行动者”视作参与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主体之一,通过公共价值共创的新模式重构协同育人应有的价值图景。循此理论视角,可以通过增强公共价值认知与识别、优化合法性与支持环境、提高融合发展运作能力的三角模型,探索数字时代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可能路径,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社协同 乡村教 公共价值共创 数字技术
下载PDF
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下沉治理机制构建——基于“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课程的行动研究
13
作者 阮琳燕 李晓琦 +1 位作者 张以瑾 王曦影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9-59,共11页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教育逐渐重视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如何协同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系统提升需要持之以恒的实践研究。以北京市的一所小学为个案,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和大学—小学(U-S)合作模式,整合学校、...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教育逐渐重视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如何协同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系统提升需要持之以恒的实践研究。以北京市的一所小学为个案,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和大学—小学(U-S)合作模式,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下沉治理机制,其运作机理为“外部支持”助力“自我成长”,建构逻辑为“自上而下”保证“自下而上”,家长参与契机是“自发志愿”联合“等待机会”。能够支持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系统提升的校家社协同育人下沉治理机制是一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足鼎立”与“彼此成就”的共生关系,具有“共存共在”与“共融共通”的特点,需要将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深度融合于学校教育的课程活动、校园文化、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治理结构等各个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社会情感能力 社协同 行动研究
下载PDF
支持儿童创造性成长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
14
作者 邓立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第7期32-36,共5页
儿童的创造性成长指向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环境的支持.通过学校实践引领、家校深度合作和社会资源融通,组织开展“学科课程节”“家长进课堂”“教室在窗外”等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以素养为导向汇集校家社三方教育资源,为儿童构建全员、... 儿童的创造性成长指向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环境的支持.通过学校实践引领、家校深度合作和社会资源融通,组织开展“学科课程节”“家长进课堂”“教室在窗外”等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以素养为导向汇集校家社三方教育资源,为儿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生态场域,在联动中形成教育合力,支持儿童的创造性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成长 社协同 生态
下载PDF
论家庭作业场域内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困境
15
作者 刘潇潇 周先进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施行的背景下,提升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对于开展高质量的家校合作,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具有深远意义。但在现实的家庭作业场域中,小学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突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施行的背景下,提升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对于开展高质量的家校合作,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具有深远意义。但在现实的家庭作业场域中,小学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突破这一困境,需制定家庭作业场域内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意见;加快落实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职前—入职—在职”一体化的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能力培训机制;强化家校合育理念,为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家校间围绕家庭作业的深度互动,助力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作业场域 庭教指导 全面发展 校合
下载PDF
家校合作育人的现实困难与路径重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乃宝 《江苏教育》 2024年第8期39-41,共3页
加强家校合作育人,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需要从多维度着力,优化实践路径。当前,家校合作育人的形式有待优化、连续性有待增强,合作双方亟须换位思考。加强家校合作育人,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的序列化构建,开展... 加强家校合作育人,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需要从多维度着力,优化实践路径。当前,家校合作育人的形式有待优化、连续性有待增强,合作双方亟须换位思考。加强家校合作育人,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的序列化构建,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育人活动,推行开门办学的治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合作 实践路径 协同
下载PDF
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江楠 《教育导刊》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家校社协同构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链条”。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在于以行动回归教育原点,促进人的生存与完善;强化教育的情境性,拓展和丰富教育空间;完善教育治理结构,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家校社协同构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链条”。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在于以行动回归教育原点,促进人的生存与完善;强化教育的情境性,拓展和丰富教育空间;完善教育治理结构,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主体思想认知偏差化、资源实践活动薄弱化、组织保障机制滞后化、主体胜任能力欠佳化的现实困境,形成确立目标一致理念机制、搭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和完善主体胜任力机制的参考路径,可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发挥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社协同 学校教 庭教 社会教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探索——以上海市Q小学“四课堂”实践为例
18
作者 潘婷婷 《教育参考》 2024年第7期50-55,共6页
“五育融合”背景下,上海市Q小学在高品位、高质量学校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学校爱的课堂、学的课堂、创的课堂和大的课堂“四课堂”。学校坚持德育立根、智育固本、美育提质、劳体赋能,以家为核心、以校为载体、以社为依托开展实践探索... “五育融合”背景下,上海市Q小学在高品位、高质量学校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学校爱的课堂、学的课堂、创的课堂和大的课堂“四课堂”。学校坚持德育立根、智育固本、美育提质、劳体赋能,以家为核心、以校为载体、以社为依托开展实践探索,以此构建校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校社协同 人探索
下载PDF
校家社共育赋能乡镇小学创新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静 龚静飞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6期46-48,共3页
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新时代学校肩负重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以“普惠联家校”分校建设赋能各学校的家长学校增值,力求惠及更多家庭教育理念提升;鼓励学校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以“家长助教”课程深化协同育人实... 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新时代学校肩负重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以“普惠联家校”分校建设赋能各学校的家长学校增值,力求惠及更多家庭教育理念提升;鼓励学校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以“家长助教”课程深化协同育人实践;以“多元成长”评价理念促进家长深度参与学生成长过程,建立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和方式,提升校家社协同育人质量,赋能区域乡镇学校创新发展,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德 校共 社协同 庭教指导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综述及展望
20
作者 贾豪杰 邱小健 《职业教育(汉斯)》 2024年第4期1170-1178,共9页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全面发展的过程,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三大核心主体,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且彼此之间的密切协同与深度合作更是不可或缺。只有三者之间形成合力,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有效的教育...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全面发展的过程,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三大核心主体,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且彼此之间的密切协同与深度合作更是不可或缺。只有三者之间形成合力,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有效的教育支持。目前,我国学界已经从不同方面对家校社协同育人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2016年至2023年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综述,研究发现: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代价值、现实困境、责任权限、路径与对策方面。文章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如何推进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社协同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