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家蚕病毒的密码子及密码对使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石生林 李苗苗 +2 位作者 姜义仁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80,共8页
通过分析5种家蚕病毒基因组密码子和密码对使用模式,初步探讨5种家蚕病毒的基因组进化和对宿主的适应策略。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碱基含量(GCall、GC1、GC2、GC3、GC3s)、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密码对(codon-... 通过分析5种家蚕病毒基因组密码子和密码对使用模式,初步探讨5种家蚕病毒的基因组进化和对宿主的适应策略。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碱基含量(GCall、GC1、GC2、GC3、GC3s)、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密码对(codon-pair)等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5种家蚕病毒的密码子偏好性均较低,病毒间的碱基组成及ENc值差异较小,碱基组成对密码子使用模式影响较小;不同病毒选择不同的偏好性密码子,不同病毒的密码对偏好性程度不同,其中,家蚕类葡萄斑点病毒(Bombyx mori macula-like virus,BmMLV)密码对偏好性最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povirus,BmCPV)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密码对偏好性最弱。聚类分析表明BmCPV和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 densovirus,BmDNV)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相似,BmNPV和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ombyx mori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相似;BmMLV、BmNPV和BmDNV的密码对使用模式相似,BmIFV和BmCPV的密码对使用模式相似。5种病毒的偏好性密码子和偏好性密码对不同,显示不同病毒的密码子和密码对的进化路径不同,对宿主的适应策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碱基组成 密码子 密码对
下载PDF
家蚕病毒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新民 黄天荃 +2 位作者 鲍培谛 伍铁桥 唐聘芳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9-34,共6页
得到并分析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oclearPolyhedrosisVirus缩写为BmNP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缩写... 得到并分析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oclearPolyhedrosisVirus缩写为BmNP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缩写为BmCPV)包涵体(即核型多角体BmNPB和质型多角体BmCPB)在银胶溶液中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BmNPB和BmCPB通过氨基酸残基侧链的S原子、COO-(COOH)和NH2(NH)基团以及蛋白质分子的N-末端与银表面相作用。Trp残基金部或大部处于疏水环境中。BmNPB中蛋氨酸残基侧链的S-CH2和CH2-CH2链分别为扭曲和扭曲式构型。BmCPB中的S-CH2和CH2-CH2链则分别属于反式和扭曲构型;C-C-S-S-C-C链为反式-扭曲-反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 拉曼散射光谱 家蚕病毒 昆虫病毒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
作者 唐聘芳 沈则宏 +1 位作者 黄世群 陈小平 《四川蚕业》 1999年第4期33-34,共2页
家蚕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特定的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他们在活体外具一般大分子特征,即具有潜在浸染力的病毒粒子(如病毒包含体BmFV和BmDNV、多角体BmCPV和BmNPV等),一但进入宿主细胞,就具有极强的生命特征,其病毒核... 家蚕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特定的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他们在活体外具一般大分子特征,即具有潜在浸染力的病毒粒子(如病毒包含体BmFV和BmDNV、多角体BmCPV和BmNPV等),一但进入宿主细胞,就具有极强的生命特征,其病毒核酸的遗传活性附加于或取代其宿主细胞核酸的遗传活性,打破细胞的自身规律进行过剩的增殖,使被侵袭的细胞机能低下而出现病害。病毒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综合防治措施 宿主细胞 病毒病原 病毒粒子 蚕业研究所 防消灵 养蚕效果 活细胞 分子特征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
4
作者 邵榆岚 白兴荣 黄平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24-27,共4页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对家蚕病毒病的早期诊断、高温治疗、药物添食、抗病育种及消毒预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为家蚕病毒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病毒 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的发生及早期诊断
5
作者 钱元骏 郭锡杰 《北方蚕业》 1989年第1期7-15,共9页
家蚕病毒病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寄生在蚕的肠道细胞内的病毒,为害尤甚,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往往占全部蚕病的70%以上。家蚕病毒病已发现的有四种、即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和浓核病。除核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病毒病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寄生在蚕的肠道细胞内的病毒,为害尤甚,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往往占全部蚕病的70%以上。家蚕病毒病已发现的有四种、即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和浓核病。除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寄生在体皮、血液、脂肪等组织细胞内,因此发病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核型多角体病 质型多角体病 中肠型脓病 多角体 夏秋蚕 血液型 肠道细胞 衣壳 添食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的传染源与防治对策
6
作者 唐聘芳 《四川蚕业》 1997年第2期57-58,共2页
家蚕病毒病是传染性蚕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范最难的一类蚕病。据四川省蚕病普查统计,我省每年因蚕病损失蚕茧20.16%(即每年损失茧款 2亿多元),其中病毒病的危害占蚕病损失中的 65-70%,是农家养蚕和蚕种场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家蚕病毒病是传染性蚕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范最难的一类蚕病。据四川省蚕病普查统计,我省每年因蚕病损失蚕茧20.16%(即每年损失茧款 2亿多元),其中病毒病的危害占蚕病损失中的 65-70%,是农家养蚕和蚕种场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潜在威胁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和蔓延,专业人员已从事很多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传染源 蚕品种 防消灵 传染性蚕病 交叉感染 鳞翅目昆虫 消毒剂 野外昆虫 工厂废气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桂辉 黎明 李尧方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7期266-267,274,共3页
在养蚕生产中最常见的病毒病具有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对养蚕生产影响较大。介绍了家蚕病毒病(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的发病规律、病征、病程,并提出了家蚕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病毒 发病规律 病征 病程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几种蚕药对控制家蚕病毒病蚕座传染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褚培春 《中国蚕业》 2002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蚕药 家蚕病毒 蚕座传染 应用试验 种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种类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远全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4期234-234,236,共2页
介绍了4种常见的家蚕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在了解家蚕病毒病的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防治家蚕病毒病的方法。
关键词 家蚕病毒 种类 防治方法
下载PDF
浅谈河池市宜州区家蚕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耀明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2期201-204,共4页
针对近两年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家蚕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分析该区家蚕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养蚕环境设施、加强消毒防病、加强桑园管护、提高小蚕质量和普及科学养蚕技术等对策,为该地区蚕桑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病毒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高发的原因及综合预防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仙 峁迎春 《山东蚕业》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家蚕病毒 综合预防 小蚕 蚕药 中肠型脓病 新鲜石灰粉 浓核病 养蚕技术 血液型 蚕体
下载PDF
宁县家蚕病毒病发生原因的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智慧 《北方蚕业》 1993年第3期30-32,共2页
宁县是甘肃省重点蚕区之一,栽桑养蚕是部分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群众反映近几年蚕的孵化、眠起、上蔟不齐,蚕病多、产量低。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1992年的蚕病发生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一、病毒病是影响1992年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病毒病... 宁县是甘肃省重点蚕区之一,栽桑养蚕是部分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群众反映近几年蚕的孵化、眠起、上蔟不齐,蚕病多、产量低。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1992年的蚕病发生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一、病毒病是影响1992年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病毒病是宁县养蚕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占全部蚕病的90%以上。目前宁县农村常见的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尤为严重。这些病毒病一般都在五龄期第2~3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中肠型脓病 血液型 夏秋蚕 蚕期 蚕体消毒 养蚕生产 重点蚕区 上簇 小蚕
下载PDF
如何防治家蚕病毒病
13
作者 王中月 《河南农业》 2021年第1期18-18,共1页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它是由病毒寄生于蚕体引起的蚕病。此病在养蚕期间发生比较普遍,传染性比较强。养蚕户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病毒的发生规律,才能因地制宜灵活掌握防病技术,提高防治质量和效果。一、重视传染源(一)病毒...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它是由病毒寄生于蚕体引起的蚕病。此病在养蚕期间发生比较普遍,传染性比较强。养蚕户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病毒的发生规律,才能因地制宜灵活掌握防病技术,提高防治质量和效果。一、重视传染源(一)病毒病毒的存在是发生病毒病的先决条件。被病毒污染的蚕网、蚕垫纸和蚕匾等是与蚕直接接触的蚕具,会有大量病毒残留下来,重复使用时如不彻底消毒,最易传染蚕病。每次养蚕前虽然都要对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消毒,但消毒范围总是有限的,而病毒的散布范围却是无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养蚕生产 病毒污染 蚕具 蚕病 蚕网 蚕体 防病技术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高发的原因及综合预防对策
14
作者 高善华 朱明祥 吴建民 《山东蚕业》 2006年第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家蚕病毒 综合预防 中肠型脓病 小蚕 蚕药 血液型 新鲜石灰粉 浓核病 晚秋蚕 蚕期
下载PDF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病理生理及应用微生物研究团队在抗家蚕病毒病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15
《蚕学通讯》 2016年第2期59-59,共1页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万永继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工程类Top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IF=3.337)在线发表了"Antiviral activity and specific modes of action of bacterial prodigiosin against Bombyx mori n...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万永继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工程类Top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IF=3.337)在线发表了"Antiviral activity and specific modes of action of bacterial prodigiosin against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in vitro"的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大学 生物技术学院 家蚕病毒 微生物研究 病理生理 BIOTECHNOLOGY Bombyx 多角体病毒 万永 国际生物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症状及其防治
16
作者 周保华 王云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22期34-35,共2页
家蚕病毒病是蚕桑生产上最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病症,依其病原物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俗称空头病)。为达到提高养蚕效益的目的,就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病毒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症状,... 家蚕病毒病是蚕桑生产上最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病症,依其病原物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俗称空头病)。为达到提高养蚕效益的目的,就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病毒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症状,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蚕农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中肠型脓病 病毒性软化病 蚕桑生产 养蚕效益 寄生部位 血液型 传染途径 小蚕期 蚕具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防治
17
作者 吴龙奇 《现代农业科学》 2005年第8期57-57,共1页
一、病症诊断家蚕病毒依据病原及病证表现的不同,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三种,其中血液脓病的症状较易识别,病蚕的体躯或环节的节间膜处明显地肿胀,休色乳白,常爬伏在蚕匾边缘,体皮易破流出乳白色混浊血液。
关键词 家蚕病毒 中肠型脓病 血液型 节间膜 新鲜石灰粉 体躯 多角体 养蚕环境 蚕体 蚕室蚕具
下载PDF
BmNPV侵染对家蚕β-N-乙酰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杨伟克 张露斯 +2 位作者 范永慧 刘增虎 唐芬芬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6,共7页
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 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 为了深入解析β-N-乙酰葡萄糖苷酶(GlcNAcase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经口感染5龄起家蚕,在感染后3、6、9、12、24 h提取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lcNAcases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GlcNAcases测试盒测定GlcNAcases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口感染BmNPV后,家蚕血淋巴、脂肪体和中肠组织中GlcNAcases活性整体呈现先逐渐升高后急剧降低的趋势;而家蚕机体4个GlcNAcases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差异。在感染BmNPV后3~12 h,血淋巴中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BmGlcNAcase3和BmGlcNAcase4表达量与对照组(未感染)无差异;在感染后24 h,血淋巴中4个GlcNAcases基因表达量均开始下调,且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肪体组织中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其中BmGlcNAcase2的表达量在感染BmNPV后3 h就开始上调,BmGlcNAcase3的表达量在9 h才开始上调,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感染BmNPV后,中肠BmGlcNAcase2和BmGlcNAcase4的表达量整体先逐渐上调,增高至一个峰值,随后急剧减弱,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BmGlcNAcase1和BmGlcNAcase3在感染BmNPV后其表达量呈现下调趋势,表达量逐渐降低。综上,BmGlcNAcase2编码的GlcNAcases在家蚕抵御BmNPV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β-N-乙酰葡萄糖苷酶 家蚕 酶活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lef-8基因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永红 杨大平 +3 位作者 许珍娣 邵榆岚 李玲利 张宏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6-2134,共9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蚕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株系的遗传地位和多样性,为厘清云南蚕区BmNPV的起源及科学防控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分离自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蚕区的BmNPV进行lef-8基因克隆,通过ExPAS...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蚕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株系的遗传地位和多样性,为厘清云南蚕区BmNPV的起源及科学防控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分离自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蚕区的BmNPV进行lef-8基因克隆,通过ExPASy、SignalP 5.0、TMHMM 2.0、NetOGlyc 4.0、NetPhos 2.0及SWISS-MODEL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基于lef-8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采用MEGA7.0中的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蚕区BmNPV-YNLC株的lef-8基因序列全长2631 bp,共编码876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LEF-8)无信号肽序列,也不存在跨膜结构域,蛋白分子量为101.63 kD,理论等电点(pI)为8.8;在第750~800位氨基酸残基区域具有较高的疏水性,部分氨基酸位点表现为亲水性,且具有较高抗原指数和表面可及性;存在6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62个磷酸化位点(25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23个苏氨酸酸化位点,14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但不存在O-糖基化位点。BmNPV-YNLC株与BmNPV-T3株的lef-8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7%,BmNPV-YNLC株lef-8基因在第96~98位核苷酸序列上存在3个碱基(CAA)缺失;此外,还存在2个非同义突变(^(646)T→A和^(1895)C→G)和7个同义突变。基于lef-8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BmNPV-YNLC株与日本和韩国地区的BmNPV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我国流行的BmNPV遗传关系较远。【结论】lef-8基因在不同地区来源的BmNPV株系中高度保守,BmNPV-YNLC株与日本和韩国地区的BmNPV亲缘关系较近,但其LEF-8蛋白N端存在氨基酸缺失突变,说明BmNPVYNLC株为云南蚕区的新流行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lef-8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不同来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致病力及其vp 39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20
作者 王霞 王平阳 +4 位作者 崔秋英 蒋满贵 张雨丽 黄旭华 宋宪军 《蚕学通讯》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养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9个蚕区的BmNPV分离株,纯化后分别给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2龄起蚕添食感染,调查9个BmNPV分离株对2龄起蚕的LC_(50)在1.55×10^(6)~4.19×10^(6)mL...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养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9个蚕区的BmNPV分离株,纯化后分别给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2龄起蚕添食感染,调查9个BmNPV分离株对2龄起蚕的LC_(50)在1.55×10^(6)~4.19×10^(6)mL^(-1)之间,各分离株间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选择BmNPV的感染相关基因vp 39设计合成序列引物进行PCR,对各分离株的扩增产物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分离株的vp 39基因在进化树上归于一个分支上的几个层次分支,序列间的相似度大部分>98%,相互间的遗传距离也较小,部分<1.0,提示vp 39基因相对比较保守。研究结果为解析家蚕抗病毒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分离株 致病力 vp 39基因 序列同源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