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西番”:河湟走廊民族交融的一个文化缩影 被引量:1
1
作者 樊莹 王明慧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河湟走廊作为我国多元文化交融、多元族群杂居的地带,是观察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最好视点之一。“家西番”主要分布于湟源、湟中地区,是藏族中以农耕为主要生计方式、用汉语交际的一支,兼具藏传佛教信仰和汉族风俗习惯,是历史上... 河湟走廊作为我国多元文化交融、多元族群杂居的地带,是观察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最好视点之一。“家西番”主要分布于湟源、湟中地区,是藏族中以农耕为主要生计方式、用汉语交际的一支,兼具藏传佛教信仰和汉族风俗习惯,是历史上汉、藏、蒙古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家西番”这一文化个案的人类学解读,不仅是透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缩影,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走廊 家西番 民族交融
下载PDF
“家西番”之称谓探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双成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在青海,人们把生活在青海省湟中、湟源、大通等地从事农业生产,使用汉语、生活习俗受汉族影响较大的藏族群众称呼为"家西番"。认为"家西番"是"住家耕田"的藏族,"家"是"有固定住房的意思&q... 在青海,人们把生活在青海省湟中、湟源、大通等地从事农业生产,使用汉语、生活习俗受汉族影响较大的藏族群众称呼为"家西番"。认为"家西番"是"住家耕田"的藏族,"家"是"有固定住房的意思",区别于游牧的藏族,这是人们望文生义的结果,笔者认为"家西番"是一个藏汉合璧的称谓,"家"即藏语汉族(■)的音译,"西番"又是汉族对藏族的叫法,"家西番"义为"像汉族的藏族",类似的叫法在藏族内部也有,安多藏区牧民就把农业区的藏族叫作"家绒娃"(■)、"家绒"(■),义为"像汉族的农民",嘉绒藏族的族称也许就是这么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西番 绒娃 嘉绒 来源
下载PDF
“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及其变迁 被引量:2
3
作者 芦兰花 余粮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43-147,共5页
"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家西番"的通婚范围、择偶标准以及结婚程序和仪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的变迁与全... "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家西番"的通婚范围、择偶标准以及结婚程序和仪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的变迁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以及"家西番"所处的地域环境和民族的融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西番 婚俗文化 变迁
下载PDF
“家西番”族属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芦兰花 《西藏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民族识别影响到我们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问题。关于“家西番”的族属问题目前存在着很多分歧。文章从历史文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自我意识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家西番”不是“汉西番”、“假西番”,而是藏... 民族识别影响到我们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问题。关于“家西番”的族属问题目前存在着很多分歧。文章从历史文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自我意识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家西番”不是“汉西番”、“假西番”,而是藏族的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西番 民族识别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藏族 湟源县 民族意识 族属
下载PDF
家西番:遗失了藏语的地方亚文化共同体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占录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130-134,共5页
家西番族群,是生活在青海湖以东湟水流域宗喀藏族的一部;自明朝后期开始定居农耕,与汉、回、蒙古、土等族群杂居,历经二三百多年的历史演进,逐渐遗失了藏语而只使用青海汉族方言,至清康熙年间基本上完成社会文化的汉化。以政治斗争为主... 家西番族群,是生活在青海湖以东湟水流域宗喀藏族的一部;自明朝后期开始定居农耕,与汉、回、蒙古、土等族群杂居,历经二三百多年的历史演进,逐渐遗失了藏语而只使用青海汉族方言,至清康熙年间基本上完成社会文化的汉化。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内容的族群竞争、明清两朝对河湟农耕地区实行与草原牧区不同的治理模式是导致宗喀藏族文化转型而成为家西番的政治原因;草原与农耕交错过渡地带农业文明、工商文明相对于草原游牧文明的优势是吸引家西番汉化的经济原因;汉藏文化的兼容性、河湟地区多族群杂居的社会现实格局是出现家西番族群的社会文化原因。1958年青海农牧区宗教民主改革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的极"左"民族宗教政策,直接颠覆了家西番族群本已动摇的宗教文化信仰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落实民族优惠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家西番族群在保持藏族身份的同时,其文化心理却越来越呈现其族性的"汉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西番族群文化转型 文化现代化 认同 公共治理
下载PDF
“家西番”地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梁莉莉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3期66-69,共4页
“家西番”人的民间灶神信仰呈现了藏民族传统习俗与汉式灶神观念融合为一体的特色。本文拟从“家西番”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意义入手,探索在民俗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家西番”民俗变异融合的规律,思考“家西番”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族群... “家西番”人的民间灶神信仰呈现了藏民族传统习俗与汉式灶神观念融合为一体的特色。本文拟从“家西番”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意义入手,探索在民俗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家西番”民俗变异融合的规律,思考“家西番”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族群,如何实现族群的认同和加强自我主体性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灶神 家西番 象征符号
下载PDF
家西番音乐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卿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7,共4页
家西番族群的地域、族属、语系等性质决定了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以民歌、嘛呢调为核心的家西番音乐,就有其鲜明的民族音乐特质,成为民族音乐学领域中不可多见的典型活态。
关键词 家西番 嘛呢调 音乐 功能
下载PDF
湟源县“家西番”服饰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4
8
作者 芦兰花 《西藏艺术研究》 2000年第4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青海 湟源县 家西番”服饰 文化内涵 礼服 便服 民族文化
全文增补中
青海湟源“家西番”丧葬习俗的宗教学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芦兰花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0-94,44,共6页
湟源“家西番”是藏族中半农半牧,用汉语交际的一支。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家西番”在继承藏族文化的同时,吸收汉、蒙、回等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家西番”文化。在丧葬习俗中,表现出祖先崇拜、道教信仰、藏传佛教信仰等多种信仰。
关键词 家西番 丧葬习俗 信仰
原文传递
民族互嵌与文化特质的共享生成——基于“托茂人”与“家西番”文化变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彦龙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6,共8页
“托茂人”与“家西番”是青海湖东北部民族交错地带的两类跨文化复合群体。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出发,对两类跨文化复合群体的文化特征和变迁路径进行梳理和探讨,是认识和理解交错地带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方法。民族互嵌的生产生活环境... “托茂人”与“家西番”是青海湖东北部民族交错地带的两类跨文化复合群体。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出发,对两类跨文化复合群体的文化特征和变迁路径进行梳理和探讨,是认识和理解交错地带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方法。民族互嵌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多维度的文化互动搭建了平台,宗教信仰、民族认同、现实需求等因素对文化变迁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动态性都发挥着作用。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部分文化逐渐改变了特定的民族归属,生成了区域内群体之间的共享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型文化的普及使得群体之间的共享文化进一步扩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茂人 家西番 民族互嵌 共享生成
原文传递
大通灶神信仰文化的交融与共享
11
作者 贾学锋 赵元媛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101-108,共8页
灶神是中国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神灵.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作为我国西北多族群聚居地之一,拥有多族群共同信仰的民间神灵体系,其中“灶神信仰”由汉族、土族、藏族及“家西番”群体共同信仰,族群之间在信仰仪式与民... 灶神是中国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神灵.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作为我国西北多族群聚居地之一,拥有多族群共同信仰的民间神灵体系,其中“灶神信仰”由汉族、土族、藏族及“家西番”群体共同信仰,族群之间在信仰仪式与民间传说层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互动,在保持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了灶神信仰文化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灶神 大通县 家西番 多元一体
下载PDF
民间信仰文化认同与族际互动——大通灶神信仰研究
12
作者 赵元媛 《西部学刊》 2022年第4期30-34,共5页
灶神是中国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神灵,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一位声名显赫的家族神。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作为我国西北多族群聚居地之一,拥有多族群共同信仰的民间神灵体系,其中“灶神信仰”由汉族、土族及“家西番”群... 灶神是中国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神灵,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一位声名显赫的家族神。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作为我国西北多族群聚居地之一,拥有多族群共同信仰的民间神灵体系,其中“灶神信仰”由汉族、土族及“家西番”群体共同信仰,族群之间在信仰仪式与民间传说层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互动,在保持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了灶神信仰文化共建。不同族群灶神信仰文化共生共存,交流互动,彼此采借,生动体现出多民族“和而不同”的族群交融态势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灶神 大通县 家西番 多元一体
下载PDF
丹噶尔藏人女子的发饰文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毛卓玛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7-190,共4页
丹噶尔藏人是分布在青海湟水上游的藏族,文章主要结合实地调研及相关历史文献材料,研究丹噶尔藏人女子的发饰,并分析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 丹噶尔 藏族 家西番 发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