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制亲属与家观念延续:以红河南岸哈尼族为例
1
作者 陈民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7,156,共11页
拟制亲属关系是很多西南民族实现家与社会延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拟制血亲来确认本家与被认对象之间的亲缘关系,继而实现家观念的延续以及地方社会整合。红河南岸哈尼族选择拟制血亲的内生动力在于:本家父子连名制度的延续、土地房屋... 拟制亲属关系是很多西南民族实现家与社会延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拟制血亲来确认本家与被认对象之间的亲缘关系,继而实现家观念的延续以及地方社会整合。红河南岸哈尼族选择拟制血亲的内生动力在于:本家父子连名制度的延续、土地房屋等物质财富、房屋守护神祇灵力、祖先灵力的继承以及完成仪式上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观念 拟制亲属 红河南岸 哈尼族
下载PDF
从汉朝“涉家熟语”看汉民族的家观念──兼谈汉民族家观念的成因 被引量:1
2
作者 乃玉 承子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2期39-42,共4页
从汉朝“涉家熟语”看汉民族的家观念──兼谈汉民族家观念的成因乃玉,承子零段注《说文》说,“家”的本义为“之”,后来“引申假借以为人之也……久而忘其字之本义,引申之意得冒据之。”由此看来,“家”原本只是一个单纯的空间概... 从汉朝“涉家熟语”看汉民族的家观念──兼谈汉民族家观念的成因乃玉,承子零段注《说文》说,“家”的本义为“之”,后来“引申假借以为人之也……久而忘其字之本义,引申之意得冒据之。”由此看来,“家”原本只是一个单纯的空间概念──“人之聚处”,后来才衍生出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民族 家观念 熟语 朝鲜族 本位 汉语 朝鲜语 思维方式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
下载PDF
黔中“打田苗”家观念对地权的影响
3
作者 李宗倩 马巨龙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信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土地资源流转,地权变化所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而"家观念"则是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族群成员眷念乡土的根源。以摆金镇吴姓为例,分析中国的乡土社会,"乡"与&qu... 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信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土地资源流转,地权变化所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而"家观念"则是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族群成员眷念乡土的根源。以摆金镇吴姓为例,分析中国的乡土社会,"乡"与"土"紧紧相连,在黔中"打田苗"社会体系中亦是如此。他们把"家"看得很重要,无论是在姻亲关系,还是在血亲关系上,都将家族的功能作用表现在其社会结构中,在地权的调节机制上更为明显。基于此所做的相关研究,对于中乡村问题的处理可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观念 地权 打田苗 黔中摆金镇
下载PDF
基于观念词“СЕМЬЯ/家”联想实验的俄汉语言世界图景研究
4
作者 郭丽红 荣鑫 郭鑫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观念词“СЕМЬЯ/家”是俄汉语中都存在的、能反映民族观念的典型词汇之一。“家”观念涉及了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选取俄汉语中“СЕМЬЯ/家”这一重要的观念词... 观念词“СЕМЬЯ/家”是俄汉语中都存在的、能反映民族观念的典型词汇之一。“家”观念涉及了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选取俄汉语中“СЕМЬЯ/家”这一重要的观念词,采用联想实验、观念分析等方法,从心理语言学、语言文化学视角阐释俄汉语中“СЕМЬЯ/家”观念的文化语义异同,揭示俄汉民族的语言意识及民族文化内涵,展示俄汉民族语言世界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词“ 联想实验法 俄汉语言世界图景
下载PDF
人睦、家和与国兴铺展宫廷剧情怀——以《卿卿日常》为例
5
作者 朱珺 黄斯文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宫廷剧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剧集题材,近年的“她题材”宫廷剧关注女性群像,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与事业等方面的不同处境、成长和蜕变。人睦、家和与国兴应是宫廷剧体现的朴素且持久的家国观念与理想,也是宫廷剧中值得推崇与守护的“她情怀”。
关键词 宫廷剧 观念 女性群像
下载PDF
家的传承与民族认同:方洞瑶族追踪调查与再研究——《家屋与家先——粤北过山瑶的家观念与实践》序 被引量:1
6
作者 麻国庆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家在具有较强流动迁徙特性的勉瑶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家屋与家先——粤北过山瑶的家观念与实践》一书对杨成志先生早期在乳源瑶山田野点进行了追踪研究,对勉瑶的家进行了文化与社会结构两方面的细致分析。书中作者强调以夫妻为主... 家在具有较强流动迁徙特性的勉瑶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家屋与家先——粤北过山瑶的家观念与实践》一书对杨成志先生早期在乳源瑶山田野点进行了追踪研究,对勉瑶的家进行了文化与社会结构两方面的细致分析。书中作者强调以夫妻为主轴的家的纵向延续理想在构建过山瑶的亲属制度、社会结构、族群文化、历史记忆、民族认同及国家想象等过程中的价值。在不同民族共生的中国,家族的视角是研究不同民族社会和文化变迁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民族的研究不能离开家族这个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追踪研究 屋与先——粤北过山瑶的家观念与实践》
原文传递
美国当代社会思潮与儒家观念
7
作者 施忠连 李俊霞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2-119,共8页
近年来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某些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文化上的基本主张和发展精神实际上在肯定儒家观念。许多美国思想家象儒家那样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的重要性。东方所推崇的和谐的观念由于生态哲学的走时而在美国大行其... 近年来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某些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文化上的基本主张和发展精神实际上在肯定儒家观念。许多美国思想家象儒家那样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的重要性。东方所推崇的和谐的观念由于生态哲学的走时而在美国大行其道。构成儒学框架的阴阳、夫妇,父子等范畴所规定的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如今在美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并被置于个人的独立性之上,这种主次关系被认为是人生成功的奥秘所在。文章指出,向不同方向开拓的东西方思想是互补的,当一种思想方式走向极端、产生祸害以后,就要借助另一种思想方式纠偏,这是当代美国社会思潮与儒家观念接近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环境伦理学 思想方式 家观念 西方思想 当代美国 生态哲学 儒学 科学主义
原文传递
“家”的观念:概念、视角与分析维度 被引量:27
8
作者 白凯 符国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1,共6页
家的观念主要来自家庭意义的诠释,家的观念所注重的,不仅是家庭本身的意义,同时也应该体现家庭成员及家庭网络的互动过程与经历。为此,家的观念的研究应主要从系统论视角出发,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兼采质性与量化... 家的观念主要来自家庭意义的诠释,家的观念所注重的,不仅是家庭本身的意义,同时也应该体现家庭成员及家庭网络的互动过程与经历。为此,家的观念的研究应主要从系统论视角出发,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兼采质性与量化的研究方式,力求长期性的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应呈现"互动建构"、"整合性"及"历程性"三大研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庭系统 庭边界 研究视角
下载PDF
家国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军 柯玉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3,共6页
家国观念与中国人的总体性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家国情怀不仅从道德价值层面强调亲情、家庭的重要性,而且将其视作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当代中国基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实现文化革新的重要突破口。文化革新最直接... 家国观念与中国人的总体性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家国情怀不仅从道德价值层面强调亲情、家庭的重要性,而且将其视作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当代中国基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实现文化革新的重要突破口。文化革新最直接的体现是观念革新,家国观念从封建社会的强调国家的权威性,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说明中国的家国观念有其本身顽强的生命力和所属的发展环境,是一个不断蜕变和形塑的过程。面对新的环境,家国观念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需要家庭和国家之间相对社会地位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革新 思想观念 传统文化 观念
下载PDF
论家本位观念对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制约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志奇 王佳 《社会工作》 2011年第16期85-87,共3页
中国传统的家本位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要想取得更好发展,需要提高国人的社会观念。然而家庭在中国社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责任与任务决定了中国人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家本位观念,而家本位观念是不利... 中国传统的家本位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要想取得更好发展,需要提高国人的社会观念。然而家庭在中国社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责任与任务决定了中国人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家本位观念,而家本位观念是不利于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的,家本位观念是制约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瓶颈。发展中国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需要发展中国的经济,同时还需要注重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要将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分配,防止社会问题出现和扩大化,注重社会的科学发展,尽最大可能减少社会问题,使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位观念 社会 公益事业 瓶颈
下载PDF
无地彷徨:苏雪林晚年日记中的家国观念与精神困境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增武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1-56,共6页
仔细检视她最后十年的日记(1987-1996),即可发现晚年的她在"家"与"国"之间徘徊不定,进退维谷,陷入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孤独之中。在操心柴米油盐之余,她对台湾乃至大陆的时政运动和社会情势极为关注,甚至激扬文字,参... 仔细检视她最后十年的日记(1987-1996),即可发现晚年的她在"家"与"国"之间徘徊不定,进退维谷,陷入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孤独之中。在操心柴米油盐之余,她对台湾乃至大陆的时政运动和社会情势极为关注,甚至激扬文字,参与其中。苏雪林的日记属于真正的私人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考察五四一代去台知识分子国家认同和文化归属的私人化的真实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晚年日记 观念
下载PDF
胡彬夏与“改良家庭”的女性论述——兼论“五四”新文学“家”观念的源流
12
作者 高翔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清末民初留美女性精英胡彬夏,在担任《妇女杂志》主编期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改良家庭论"的女性论述。其中涉及到了改良家庭与改良社会、女子道德、女子教育以及儿童启蒙等方面的内容。"改良家庭论"不仅作为清末民... 清末民初留美女性精英胡彬夏,在担任《妇女杂志》主编期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改良家庭论"的女性论述。其中涉及到了改良家庭与改良社会、女子道德、女子教育以及儿童启蒙等方面的内容。"改良家庭论"不仅作为清末民初妇女启蒙思想史中独到的风景线,更为重要的是,同时隐喻了"五四"新文化中家庭与妇女、女性与文学、母亲与儿童等观念的源流。胡彬夏从"妇女启蒙"到"发现儿童"这一思想脉络,恰可为解读"人的发现"的演进轨迹,以及"五四"前后妇女与儿童的教育生态提供典型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彬夏 改良庭论 女性论述 “五四”新文学 观念
下载PDF
时空意识与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以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为中心
13
作者 黎荔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52-55,共4页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创作于1944年。作品采用市民的视角,从发生在北京小胡同中的事件反映了沦陷时期的北平众生相,在具体的琐事中表达了老舍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四世同堂》在特定的时空下,描述了各种各样具有独特性的老派市民,从...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创作于1944年。作品采用市民的视角,从发生在北京小胡同中的事件反映了沦陷时期的北平众生相,在具体的琐事中表达了老舍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四世同堂》在特定的时空下,描述了各种各样具有独特性的老派市民,从人物的描写中展示了国民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意识 老派市民 观念 《四世同堂》
下载PDF
论四川白马藏族的生存境遇——兼论白马土司的家国观念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6-30,共5页
四川白马藏族偏居西南边陲之地,其发展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面临饱腹需求与生命安全的双重挑战。通过对白马藏族闭塞的生存环境以及时常遭受番夷侵扰的外在状况的论述,揭示了白马藏族艰难的生存境遇。白马藏族其先祖为氐族,唐... 四川白马藏族偏居西南边陲之地,其发展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面临饱腹需求与生命安全的双重挑战。通过对白马藏族闭塞的生存环境以及时常遭受番夷侵扰的外在状况的论述,揭示了白马藏族艰难的生存境遇。白马藏族其先祖为氐族,唐代后又受藏族影响,民族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自南宋理宗起,白马藏族地区开始实施土司管理制度,历任白马土司推行了一系列安民富民、兴学化夷的政策,促使白马藏族逐渐形成向善的民族性格。白马土司是土司制度史上沿袭时间最长的土司之一,在730多年的管理过程中,白马土司形成了忠贞爱国、遵从大势的家国观念,旨在保境安民、保有辖域管理职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生存环境 土司制度 观念
下载PDF
时空意识与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以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为中心 被引量:5
15
作者 逄增玉 逄乔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179,共8页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反映抗战的扛鼎之作,也是现代中国文学中最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其中以祁老太爷为代表的老派北平市民和一般市民,原本没有民族国家的宏大意识而只有家与家族意识,而这与他们时间和历史意识的短视、空间意识...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反映抗战的扛鼎之作,也是现代中国文学中最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其中以祁老太爷为代表的老派北平市民和一般市民,原本没有民族国家的宏大意识而只有家与家族意识,而这与他们时间和历史意识的短视、空间意识的狭窄密切相关,是传统的老中国文化和北平市民文化与社会导致他们精神动物世界的闭塞与短视。但北平和中国其它城市与地域的次第沦陷,侵略者占领时间的漫长,家族与民族接连不断的灾难,迫使他们不断获知了时间与空间的知识与意义,促使他们睁开了民族之眼,历史辩证法使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之恶,被动地唤醒、延伸了北平市民的时空意识和世界,进而催生出家国同构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认识,批判战争与"感谢"战争的反讽理念,成为小说复调主题和内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丰富和拓展了抗战文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老派市民 时空意识 观念
下载PDF
论老舍的家国观念
16
作者 杨英伟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87-90,共4页
作为自成一派的现代文坛大家,老舍具有厚重的家国观念和责任意识,并反映在他不同时期作品的人物形象中。初期作品中的二李和马威均为实干者,《猫城记》中的小蝎和大鹰则带有侠士的影子,经过抗战的洗礼,《四世同堂》的祁瑞宣和钱默吟摆... 作为自成一派的现代文坛大家,老舍具有厚重的家国观念和责任意识,并反映在他不同时期作品的人物形象中。初期作品中的二李和马威均为实干者,《猫城记》中的小蝎和大鹰则带有侠士的影子,经过抗战的洗礼,《四世同堂》的祁瑞宣和钱默吟摆脱精神重负,走向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观念 实干者 侠士 新生
下载PDF
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孙向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4,165,共11页
现代世界对于“家”的理解存在若干重误区:一是将“个体”与“家庭”理解为势不两立的价值主体;二是将“亲亲”的生存论经验与“家”在历史上的机制化表现混为一谈;三是错误地把“家”的非对称性结构理解为权力主从关系的起源;四是误认... 现代世界对于“家”的理解存在若干重误区:一是将“个体”与“家庭”理解为势不两立的价值主体;二是将“亲亲”的生存论经验与“家”在历史上的机制化表现混为一谈;三是错误地把“家”的非对称性结构理解为权力主从关系的起源;四是误认为家庭的角色责任与现代社会的个人自由不相兼容;五是只看到“家”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面,没有看到“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存在。由此,现代社会忽视了“家”自身固有的价值意义。重新建立一种饱含“个体自觉”的“家”观念,可以在现代语境下,重新澄清“家”的积极价值,使“家”成为成就“个体”的有力保障,并对“个体本位”的消极后果给予制衡;与次同时,现代世界还需重建“修齐”与“治平”的关系,发挥“家”所具有的更普遍的意义。总之,“家”需要被重新理解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为此,现代世界需要重新厘定“家”在“关系性”存在方式、“情感”境遇、“伦理性”原则、“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精神性超越的方式”等方面的本体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认识误区 饱含“个体”的家观念 修齐与治平 的本体论意义
下载PDF
宫廷剧中值得推崇的“她力量”——以《卿卿日常》为例
18
作者 朱珺 黄斯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宫廷剧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剧集类型,近年的“她题材”宫廷剧关注女性群像,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与事业等方面的不同处境、成长和蜕变。“家和”应是宫廷剧体现的朴素且持久的家国观念与理想,和衷共济应是宫廷剧中值得推崇与守护的“她力量”,... 宫廷剧是我国颇具特色的剧集类型,近年的“她题材”宫廷剧关注女性群像,反映出女性在爱情与事业等方面的不同处境、成长和蜕变。“家和”应是宫廷剧体现的朴素且持久的家国观念与理想,和衷共济应是宫廷剧中值得推崇与守护的“她力量”,也是宫廷剧中女性群像重构与突破的根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她力量 宫廷剧 观念 女性群像
下载PDF
南越华文文学的“家”与“国”分离书写 被引量:2
19
作者 涂文晖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南越华文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反映了南越华人从"落叶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的历史,相当于南越华人的"民族志"。在梳理南越华文文学史的基础上,拈出南北越对峙时期(1954—1975)这一南越华人家国观念的重要... 南越华文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反映了南越华人从"落叶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的历史,相当于南越华人的"民族志"。在梳理南越华文文学史的基础上,拈出南北越对峙时期(1954—1975)这一南越华人家国观念的重要转型阶段,通过对这一阶段两类南越华文作家创作的解读,提炼出转型期南越华人的重要精神特征,即"家"与"国"的分离。这种分离具有严肃的悲剧性,它反映的是华人本土化的历史必然要求与南越华人不愿屈就这种要求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南越 观念 转型 冲突
下载PDF
家庭价值观的流变及其教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加珍 《南方论刊》 2017年第6期51-53,共3页
家庭从产生到现在,家庭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家庭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探寻家庭价值观的流变,现实把握家庭价值的失落及其原因,为家庭价值的重构提供路径选择。
关键词 庭价值观 家观念 庭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