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踪甘青一带语言区域内汉语及其变体格标记形成的轨迹
1
作者 徐丹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86,共15页
文章通过追踪比较60年代至今的语料,发现甘肃青海一带的汉语方言及其变体里的格标记是逐渐形成的。安多藏语、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诸语言都在不同时期和地段交织地影响了这一带的汉语。今天所见的汉语方言及其变体的格标记乃是不同语系... 文章通过追踪比较60年代至今的语料,发现甘肃青海一带的汉语方言及其变体里的格标记是逐渐形成的。安多藏语、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诸语言都在不同时期和地段交织地影响了这一带的汉语。今天所见的汉语方言及其变体的格标记乃是不同语系的语言竞争后的结果。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语言里的宾格标记类型战胜了藏语里的作格标记类型,使得今天甘青一带的汉语方言及其变体都采用了宾格标记类型。汉语各方言在由VO语序转变为OV语序的初期,前置的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均不需要任何标记。和政方言在60年代调查的语料里已经出现了格标记,其宾格标记是"啊"。这种宾格标记是由非汉语而来的一种模式借贷,语音形式则采用了汉语里的话题标记"啊/哈"[a/xa],而与汉语里的后置词"下"(当地读[xa])没有关联。"有字句"和感受句里的与格标记是80年代后才见到记录的,有的方言(如青海西宁方言)至今未采用这种与格标记。追踪研究表明,宾格(直接和间接)标记和上述两个句型里的与格标记不是同步形成的,后者比前者形成晚些。人称代词里的格标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比第三人称形成得早,并在许多地方发生了合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 竞争 宾格标记类型 汉语与非汉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