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宾阳洞题记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玉昆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95,共12页
龙门石窟宾阳洞是龙门石窟重要的洞窟之一,现存有三百多块造像题记,为研究龙门石窟的开凿史、佛教史、民族史、地方史等提供重要的材料.宾阳洞的开凿与伊阙佛龛之碑 北魏统治者崇信怫教,有凿石为庙之遗风.
关键词 造像记 宾阳洞 郁久闾 龙门石窟
原文传递
伊阙佛龛之碑和潜溪寺、宾阳洞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若愚 《文物》 1980年第1期19-24,共6页
长期以来,在龙门石窟的研究工作中,几乎都肯定地把位于西山北端第一所大窟——潜溪寺(亦名斋祓堂)开窟造像的年代定为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其中,日本关野贞博士是持此说最早的一位,而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与塚本善隆在他们的《龙门... 长期以来,在龙门石窟的研究工作中,几乎都肯定地把位于西山北端第一所大窟——潜溪寺(亦名斋祓堂)开窟造像的年代定为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其中,日本关野贞博士是持此说最早的一位,而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与塚本善隆在他们的《龙门石窟的研究》一书中,再次引证并对这种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肯定:"关野贞博士依据伊阙佛龛碑,由于把它(指潜溪寺)当作魏王泰的造像,就断定是贞观十五年营造的,我认为这是最稳妥的解释。在伊阙佛龛碑中有更详细的记载。"这种观点,对我国龙门石窟的研究工作颇有影响。在一些著作中,就以伊阙佛龛之碑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 龙门石窟 宾阳洞 贞观 南洞 艺术风格 唐代 洞窟 欧阳修 北魏
原文传递
北魏汉化新窟——宾阳洞 被引量:1
3
作者 宫大中 《中原文物》 1978年第4期38-42,35,共6页
龙门西山北部的宾阳洞,是龙门石窟中继古阳洞之后开凿的第二个大窟,也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代表性洞窟。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宾阳洞之名并非原名,据《洛阳县志》所介绍的资料看,它当始于明清之际。
关键词 宾阳洞 明清之际 北魏孝文帝 龙门石窟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洛阳 代表性 垂直距离 崖面
原文传递
巍巍龙门石窟
4
作者 乔仁卯 王文堂 《广播歌选》 2009年第1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宾阳洞 东山 唐人 琵琶 伊河 山西 西山 风成 禅思
下载PDF
周总理买字帖
5
《廉政瞭望》 1998年第6期41-41,共1页
熟悉周恩来总理书法的人都知道,他对北魏书法情有独钟。1973年10月,正是金风送爽的季节。一天,周总理陪同外宾到洛阳龙门石窟参观。当走到龙门山北边的宾阳洞时,周总理在洞口停住了脚步,他看见那里的服务部有《龙门二十品》拓本出售,便... 熟悉周恩来总理书法的人都知道,他对北魏书法情有独钟。1973年10月,正是金风送爽的季节。一天,周总理陪同外宾到洛阳龙门石窟参观。当走到龙门山北边的宾阳洞时,周总理在洞口停住了脚步,他看见那里的服务部有《龙门二十品》拓本出售,便拿起拓本翻阅起来。康有为在谈到龙门书法时曾说,二十品意几相近,皆雄俊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轨也。龙门二十品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周总理边翻阅那些带着墨香的拓本,边赞赏古人的字写得好。他很想买一套,一问售货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总理 龙门二十品 中国书法 字帖 拓本 龙门石窟 龙门山 周恩来总理 康有为 宾阳洞
下载PDF
龙门石窟
6
作者 刘世昭 《风景名胜》 2003年第6期52-53,共2页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千米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伊阙&q...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千米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伊阙"如今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自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千米,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北魏孝文帝 佛像 云岗石窟 龙门二十品 洛阳市 卢舍那佛 宾阳洞 题记 造像
下载PDF
洛阳龙门石窟中乐器及乐队组合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国强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5-77,共3页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兴建于公元前11世纪,先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故称九朝古都。它四面环山,形成盆地,伊、洛、涧、瀍四河交汇,土地沃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中华...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兴建于公元前11世纪,先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故称九朝古都。它四面环山,形成盆地,伊、洛、涧、瀍四河交汇,土地沃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中华文明的发样地之一。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乐器组合 洛阳 五弦琵琶 佛教音乐 北魏 宾阳洞 击乐器 伎乐 排箫
原文传递
龙门续考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玉昆 《文物》 1983年第6期31-33,共3页
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宋人志磐云:"成亨三年敕洛阳龙门山镌石龛卢舍那佛像,高八十五尺。"此说几成定论。解放后发表的有关龙门石窟的文章都认为奉先寺的开凿始于咸亨三年(672年),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 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宋人志磐云:"成亨三年敕洛阳龙门山镌石龛卢舍那佛像,高八十五尺。"此说几成定论。解放后发表的有关龙门石窟的文章都认为奉先寺的开凿始于咸亨三年(672年),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有的还将调露元年(679年)高宗敕建大奉先寺之年作为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开凿时间,也有的将咸亨三年武氏助脂粉钱修大卢舍那像龛说为建寺造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先寺 龙门石窟 开凿年代 龙门山 上元 禅师 卢舍那佛 宾阳洞 高僧传 检校
原文传递
龙门石窟近期清理出的唐代窟龛造像及遗物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景龙 王振国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9-75,共7页
龙门石窟于1990年第四季度在宾阳洞区进行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拆除了原宾阳洞前的木构房屋,清理出一批压在原房基下的唐代、主要是高宗时期的窟龛造像及遗物。窟龛包括1个中型洞、1个中小型洞和大小像龛106个(空龛不计)。遗物有较完... 龙门石窟于1990年第四季度在宾阳洞区进行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拆除了原宾阳洞前的木构房屋,清理出一批压在原房基下的唐代、主要是高宗时期的窟龛造像及遗物。窟龛包括1个中型洞、1个中小型洞和大小像龛106个(空龛不计)。遗物有较完整的龛像2件、残圆雕佛像2件(龛像碎片不计)、刻经残碑石2块及大型青石碑座1件。被清理出的窟龛位于宾阳北洞前下方的摩崖岩壁上,并由此略向北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宾阳洞 佛像 窟龛 遗物 须弥山 造像题材 观音像 造像内容 圆雕
原文传递
水对龙门石窟的危害和防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景龙 《中原文物》 1982年第3期54-55,共2页
龙门石窟的维修加固工程进行了十年,对“石窟围岩崩塌”这一病害的解决已有了初步经验。然而,对造成围岩崩塌、石灰岩凝浆、风化等病害的主要因素的水,仅作了一点点小型试验工程,尚未取得经验。在奉先寺维修工程中,发现古代沿窟崖边沿... 龙门石窟的维修加固工程进行了十年,对“石窟围岩崩塌”这一病害的解决已有了初步经验。然而,对造成围岩崩塌、石灰岩凝浆、风化等病害的主要因素的水,仅作了一点点小型试验工程,尚未取得经验。在奉先寺维修工程中,发现古代沿窟崖边沿开凿的一条人字形排水沟,说明古代艺术匠师在开窟时已经注意到雨水对雕刻品的危害,作了防水设计处理,这是今天我们应该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雕刻品 石窟围岩 奉先寺 艺术匠师 维修工程 宾阳洞 人字形 石窟寺 文物
原文传递
一方神王像石佛座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申 《文物天地》 1997年第1期19-20,25,共9页
近日偶于友人处见一方石佛像座线图拓片,石座长42厘米,宽30厘米,高29厘米。正面及两侧刻有四天王及三尊神王像,背后为发愿文。推算发愿文当初应刻有百余字,然至今字迹泐蚀过甚,全不可读。
关键词 神王 四天王 发愿文 榜题 武定 持金刚 方石 摩尼 龙门宾阳洞 长阿含经
全文增补中
北魏云冈与龙门等石窟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维诺 《雕塑》 2004年第1期42-45,共4页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凉,俘掠凉州僧徒3000人及宗族吏民30000户迁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形成“沙门佛事皆俱东,像教弥增”的局面。曾在麦积山习禅。
关键词 北石窟寺 北魏 石窟造像 孝文帝 云冈石窟 佛像 龙门 中心柱窟 供养人 宾阳洞
原文传递
天下名窟重洛阳——龙门石窟开造方式初探
13
作者 大唐 《雕塑》 2008年第2期40-43,共4页
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多次提出对考古学、文物学的看法,认为对一些重要的、经典的历史遗存,诸如敦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不要仅限于文物考古学的层碌,而更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展开对它们的研究。如何从这个全新的角度欣赏它,如何分析... 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多次提出对考古学、文物学的看法,认为对一些重要的、经典的历史遗存,诸如敦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不要仅限于文物考古学的层碌,而更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展开对它们的研究。如何从这个全新的角度欣赏它,如何分析它的艺术风格,如何解析它的雕造工艺及方法,这对于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尤为重要,也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不至逐日湮没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本文回顾了龙门石磁触开凿历史,从雕塑专业的角度对其开凿工艺、雕刻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再度挖掘这座历史文化遗产宝库的资源,开发它新的利用价值,开启另一扇研究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优填王 伊阙石窟 宾阳洞 洛阳 河南 天下
原文传递
六朝造像目录(六)
14
作者 林珊 《上海鲁迅研究》 2018年第3期252-298,共47页
朱□等造弥勒象河清二年三月。萨姬率邑义□十人等造铁丈六象记记分书。题名正书。河清二年岁次癸未四月甲午朔二日癸未。山东历城东关出土。阳阿故县村合邑长幼造□莘象河清二年岁次癸未五月甲□□□□日戊寅。山西凤台。凡九石《通... 朱□等造弥勒象河清二年三月。萨姬率邑义□十人等造铁丈六象记记分书。题名正书。河清二年岁次癸未四月甲午朔二日癸未。山东历城东关出土。阳阿故县村合邑长幼造□莘象河清二年岁次癸未五月甲□□□□日戊寅。山西凤台。凡九石《通志》云在大阳镇。王幸造象河清二年七月五日。河作何。山西平定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寿佛 河南洛阳 观世音 龙门宾阳洞 洛阳龙门 宣务山
原文传递
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洛阳龙门石窟
15
作者 禅父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6年第7期58-59,共2页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 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2000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 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2000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洛阳市 龙门二十品 佛像 石刻艺术 宾阳洞 石窟题记 洞窟 开凿 迁都
原文传递
龙门石窟艺术试探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宫大中 《文物》 1980年第1期6-18,共13页
"凿山导伊流, 中断若天辟。" "精舍遶层阿, 千龛邻峭壁。"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龙门游眺》中的诗句,也是对伊阙形胜和龙门石窟颇为形象的概括。 "九朝故都"洛阳南郊的龙门石窟群,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尤其... "凿山导伊流, 中断若天辟。" "精舍遶层阿, 千龛邻峭壁。"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龙门游眺》中的诗句,也是对伊阙形胜和龙门石窟颇为形象的概括。 "九朝故都"洛阳南郊的龙门石窟群,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石窟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笔者试就龙门石窟艺术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不成熟的看法,向文物考古界、美术史界的同志们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艺术 龙门石窟 武则天 石窟造像 中国化 文物考古 宾阳洞 北魏 世俗化 卢舍那佛
原文传递
龙门石窟的新发现及其它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文生 《文物》 1980年第1期1-5,98,共6页
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的宾阳洞,系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后,仿效云岗石窟为孝文帝、文昭太后和世宗而开凿的三个相毗连的洞窟。乾隆十五年,高宗巡幸龙门,可能为了观瞻,曾在宾阳三洞增筑砖拱房,一些文物便被覆盖了。1978年后半年,在维修加固... 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的宾阳洞,系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后,仿效云岗石窟为孝文帝、文昭太后和世宗而开凿的三个相毗连的洞窟。乾隆十五年,高宗巡幸龙门,可能为了观瞻,曾在宾阳三洞增筑砖拱房,一些文物便被覆盖了。1978年后半年,在维修加固宾阳三洞时,拆除了三洞拱券,使覆盖了二百年的造像和题记得以重见天日。现将这次新发现的文物介绍于后,并试作初步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现 龙门石窟 宾阳洞 造像 洞窟 云岗石窟 供养人 金刚力士 三洞 腹上部
原文传递
庆阳寺沟石窟“佛洞”介紹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邓健吾 《文物》 1963年第7期26-36,57-58,共13页
(一) 庆阳在甘肃省的东部,具有陝北明朗的地方色彩,肥沃的黄土高原,物产丰富,历来被称为西北粮仓之一,在文化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北部高原地带因长年累月的雨水向低洼处冲刷,积成了几条河流。庆阳寺沟石窟位于西峰鎮西北二十余公里处... (一) 庆阳在甘肃省的东部,具有陝北明朗的地方色彩,肥沃的黄土高原,物产丰富,历来被称为西北粮仓之一,在文化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北部高原地带因长年累月的雨水向低洼处冲刷,积成了几条河流。庆阳寺沟石窟位于西峰鎮西北二十余公里处,涇河支流蒲河和茹河交汇点的东部。寺沟石窟就是由蒲河"寺沟門"而得名的。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通往鎮原的交通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石窟寺 庆阳 造像 北魏 黄土高原 宾阳洞 甘肃省 王家沟 弥勒佛 阿修罗
原文传递
关于龙门三窟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汝醴 《文物》 1959年第12期17-18,共2页
龙門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仿效云岡灵岩寺开凿的石窟。关于龙門各窟营造的年代问題,多半由造象銘文自身作了說明,但遺憾的是所謂龙門三大窟,即为孝文帝文昭皇太后和世宗而建的三个洞窟,在現存的石窟中倒底是哪三处,至今还沒有得出令... 龙門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仿效云岡灵岩寺开凿的石窟。关于龙門各窟营造的年代问題,多半由造象銘文自身作了說明,但遺憾的是所謂龙門三大窟,即为孝文帝文昭皇太后和世宗而建的三个洞窟,在現存的石窟中倒底是哪三处,至今还沒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結論来。关于开凿龙门三人窟,有魏书釋老志一段可靠的記载:"景明初,世宗詔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于洛南伊闕山为文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頂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中,始山斬山二十三丈。至大长秋卿王质谓斩山太高,費功难就。奏求下移就下,去地一百尺,南北一百四十尺。永平中,中尹刘騰奏为世宗复造石窟一,凡为三所。从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六月以前,用功八十万二千三百六十六。"这段重要資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宾阳洞 孝文帝 灵岩寺 北魏 皇太后 正始 魏书 洞窟 营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