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清陆
李双庆
+2 位作者
方博文
张贺
陈福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18-333,共16页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大量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侵位于宿松群高压变质岩石中,它们是认识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的壳-幔相互作用和折返过程中岩石圈构造响应的重要载体之一。报道了这些中—基性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并讨论了其隐含的地...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大量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侵位于宿松群高压变质岩石中,它们是认识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的壳-幔相互作用和折返过程中岩石圈构造响应的重要载体之一。报道了这些中—基性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并讨论了其隐含的地质意义。单颗粒锆石的年龄范围分布较广,主要可分为太古代(>2 500 Ma)、古元古代(1 850~2 500、1 650~1 800 Ma)、新元古代(720~850Ma)、早古生代(420~450Ma)、早中生代(190~230 Ma)和早白垩世(120~140 Ma)。具有岩浆成因的早白垩世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约为132 Ma,应代表中—基性岩浆的侵位时代,证明其为大别地区碰撞后岩浆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锆石形貌、内部结构和微量元素特征,这些年龄群落与扬子板块记录的典型构造-岩浆事件具有对应关系。早中生代之前的继承性锆石年龄分布与扬子板块的锆石年龄特征有明显的相似性,暗示着宿松地体可能具有扬子板块属性。因此,推测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成因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强烈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大别造山带增厚的岩石圈拆沉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脉岩
早白垩世
U-PB年龄
继承性锆石
拆沉作用
宿松地体
大别造山带
扬子板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谢清陆
李双庆
+1 位作者
贺剑峰
陈福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35-848,共14页
大别造山带是三叠纪华南陆块俯冲于华北陆块之下所形成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在早白垩世发育强烈的碰撞后岩浆作用。侵位于宿松群高压变质岩石中的大量中—基性脉岩是认识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的壳幔相互作用和折返过程中岩石圈构造响应的重...
大别造山带是三叠纪华南陆块俯冲于华北陆块之下所形成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在早白垩世发育强烈的碰撞后岩浆作用。侵位于宿松群高压变质岩石中的大量中—基性脉岩是认识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的壳幔相互作用和折返过程中岩石圈构造响应的重要载体之一。报道了有关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探讨了其成因特征和源区演化。结果表明:中—基性脉岩总体具有安粗岩的性质,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SiO2质量分数介于48.45%~61.37%,偏基性脉岩具有偏高的MgO、Cr、Ni含量;所有脉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均一,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亏损;脉岩样品都具有相对富集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包括较高的初始N(^(87)Sr)/N(^(86)Sr)值(0.706 3~0.710 9),较低的εNd(t)值(-22.7^-15.1);初始Pb同位素比值也相对偏低,初始N(^(206)Pb)/N(^(204)Pb)值为15.858 5~17.196 7,初始N(207Pb)/N(^(204)Pb)值为15.207 2~15.332 1,初始N(^(208)Pb)/N(^(204)Pb)值为36.814 4~37.633 8,这些特征暗示岩浆源区具有扬子板块下地壳物质的显著贡献。总之,中—基性脉岩具有高Sr含量和低Y、Yb含量,与埃达克质岩组成类似,可能指示宿松地体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的形成与增厚的造山带岩石圈拆沉及其和地幔的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中—基性脉岩
早白垩世
SR-ND-PB同位素
壳幔相互作用
拆沉作用
宿松地体
扬子板块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别山南坡蕲春等地榴辉岩的发现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4
3
作者
郝杰
刘小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8-802,共5页
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一些研究者根据榴辉岩的出露情况,将大别山腹地的大别杂岩出露区划分为“北大别地体”、“UHP地体”和“宿松地体”3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其中“北大别地体”和“宿松地体”2个地体被视为不含榴辉岩的构造单...
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一些研究者根据榴辉岩的出露情况,将大别山腹地的大别杂岩出露区划分为“北大别地体”、“UHP地体”和“宿松地体”3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其中“北大别地体”和“宿松地体”2个地体被视为不含榴辉岩的构造单元。然而,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北大别地体”中陆续发现了大量的榴辉岩露头。近期笔者在“宿松地体”中也首次发现了榴辉岩露头。上述事实表明前人仅仅根据榴辉岩的出露将大别杂岩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的认识是不妥的,大别杂岩应该为一个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构造-岩石单元,属于同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宿松地体
榴辉岩
残留
体
深成岩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谢清陆
李双庆
方博文
张贺
陈福坤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18-333,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3042
41090372)
文摘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大量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侵位于宿松群高压变质岩石中,它们是认识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的壳-幔相互作用和折返过程中岩石圈构造响应的重要载体之一。报道了这些中—基性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并讨论了其隐含的地质意义。单颗粒锆石的年龄范围分布较广,主要可分为太古代(>2 500 Ma)、古元古代(1 850~2 500、1 650~1 800 Ma)、新元古代(720~850Ma)、早古生代(420~450Ma)、早中生代(190~230 Ma)和早白垩世(120~140 Ma)。具有岩浆成因的早白垩世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约为132 Ma,应代表中—基性岩浆的侵位时代,证明其为大别地区碰撞后岩浆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锆石形貌、内部结构和微量元素特征,这些年龄群落与扬子板块记录的典型构造-岩浆事件具有对应关系。早中生代之前的继承性锆石年龄分布与扬子板块的锆石年龄特征有明显的相似性,暗示着宿松地体可能具有扬子板块属性。因此,推测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成因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强烈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大别造山带增厚的岩石圈拆沉作用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中—基性脉岩
早白垩世
U-PB年龄
继承性锆石
拆沉作用
宿松地体
大别造山带
扬子板块
Keywords
intermediate-mafic dyke
Early Cretaceous
U-Pb age
inherited zircon
delamination
Susong terrene
Dabie orogenic belt
Yangtze Block
分类号
P588.13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谢清陆
李双庆
贺剑峰
陈福坤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航海系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35-848,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3042
4109037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文摘
大别造山带是三叠纪华南陆块俯冲于华北陆块之下所形成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在早白垩世发育强烈的碰撞后岩浆作用。侵位于宿松群高压变质岩石中的大量中—基性脉岩是认识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的壳幔相互作用和折返过程中岩石圈构造响应的重要载体之一。报道了有关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探讨了其成因特征和源区演化。结果表明:中—基性脉岩总体具有安粗岩的性质,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SiO2质量分数介于48.45%~61.37%,偏基性脉岩具有偏高的MgO、Cr、Ni含量;所有脉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均一,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亏损;脉岩样品都具有相对富集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包括较高的初始N(^(87)Sr)/N(^(86)Sr)值(0.706 3~0.710 9),较低的εNd(t)值(-22.7^-15.1);初始Pb同位素比值也相对偏低,初始N(^(206)Pb)/N(^(204)Pb)值为15.858 5~17.196 7,初始N(207Pb)/N(^(204)Pb)值为15.207 2~15.332 1,初始N(^(208)Pb)/N(^(204)Pb)值为36.814 4~37.633 8,这些特征暗示岩浆源区具有扬子板块下地壳物质的显著贡献。总之,中—基性脉岩具有高Sr含量和低Y、Yb含量,与埃达克质岩组成类似,可能指示宿松地体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的形成与增厚的造山带岩石圈拆沉及其和地幔的相互作用有关。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中—基性脉岩
早白垩世
SR-ND-PB同位素
壳幔相互作用
拆沉作用
宿松地体
扬子板块
大别造山带
Keywords
geochemistry
intermediate-mafic dyke
Early Cretaceous
Sr-Nd-Pb isotope
curst mantle interaction
delamination
Susong terrene
Yangtze Block
Dabie orogenic belt
分类号
P588.13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别山南坡蕲春等地榴辉岩的发现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4
3
作者
郝杰
刘小汉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8-802,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SW-119)资助课题研究成果
文摘
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一些研究者根据榴辉岩的出露情况,将大别山腹地的大别杂岩出露区划分为“北大别地体”、“UHP地体”和“宿松地体”3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其中“北大别地体”和“宿松地体”2个地体被视为不含榴辉岩的构造单元。然而,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北大别地体”中陆续发现了大量的榴辉岩露头。近期笔者在“宿松地体”中也首次发现了榴辉岩露头。上述事实表明前人仅仅根据榴辉岩的出露将大别杂岩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的认识是不妥的,大别杂岩应该为一个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构造-岩石单元,属于同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关键词
大别山
宿松地体
榴辉岩
残留
体
深成岩系
Keywords
Dabie Mountains
Susong terrane
eclogite
relics
plutonic complex
分类号
P588.34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中—基性脉岩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谢清陆
李双庆
方博文
张贺
陈福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别造山带宿松地体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
谢清陆
李双庆
贺剑峰
陈福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别山南坡蕲春等地榴辉岩的发现及相关问题
郝杰
刘小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