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蔗叶还田方法对宿根蔗地一些土壤肥力因素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宋日云 陈超君 +4 位作者 孙少华 谢金兰 蒋治俊 陈欣 李仕龙 《广西蔗糖》 2008年第1期18-19,共2页
本试验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新植蔗地蔗叶还田对宿根蔗地一些土壤肥力因素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蔗叶还田能提高宿根蔗地的土壤pH值及土壤速效N、土壤速效P和土壤速效K含量,起到培肥地力,促进甘蔗生长的作用。其中尤以C处理对蔗地的培... 本试验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新植蔗地蔗叶还田对宿根蔗地一些土壤肥力因素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蔗叶还田能提高宿根蔗地的土壤pH值及土壤速效N、土壤速效P和土壤速效K含量,起到培肥地力,促进甘蔗生长的作用。其中尤以C处理对蔗地的培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还田方法 宿根蔗地 土壤PH 土壤速效养分
下载PDF
推广宿根蔗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的必要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韦代荣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3年第3期12-12,共1页
融安县属亚热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适宜种植糖料蔗。该县从2002年开始小规模种植,到2005年快速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到2012年12月,糖料蔗种植面积0.8万hm2,2012/2013年榨季原料蔗进厂达45万t。
关键词 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 宿根 规模种植 气候温和 种植面积 糖料 亚热带 融安县
下载PDF
冬春高持水量宿根蔗地行间补苗种管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陆辉德 王国安 +5 位作者 蓝日星 黎海洋 沈名代 邓凯泷 胡安帅 黄旭升 《中国糖料》 2013年第4期62-63,共2页
为解决冬春长期阴雨寡照致使蔗地高持水量状况,研究总结了一套行间补苗法种植技术及宿根蔗科学高效管理技术。
关键词 宿根 行间补苗法 持水量
下载PDF
宿根蔗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爱芳 赵青红 《广西热带农业》 2009年第6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宿根 地膜覆盖 产量 种植面积 支柱产业 栽培管理 覆盖地膜
下载PDF
干旱胁迫后桂糖系列品种新植蔗的宿根生长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家训 黄曦曦 +7 位作者 韦菊丽 韦小英 谢正深 覃晓远 陆衫羽 高轶静 梁阗 罗亚伟 《广西糖业》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研究桂糖系列新品种新植蔗在广西来宾市兴宾蔗区遭受干旱胁迫后第一年宿根蔗的生长表现,为桂糖新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以桂糖42号为对照(CK),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开展桂糖44号、桂糖55号、桂糖58号、桂糖59号和桂糖60号等5个甘蔗... 研究桂糖系列新品种新植蔗在广西来宾市兴宾蔗区遭受干旱胁迫后第一年宿根蔗的生长表现,为桂糖新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以桂糖42号为对照(CK),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开展桂糖44号、桂糖55号、桂糖58号、桂糖59号和桂糖60号等5个甘蔗品种的宿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桂糖60号的第一年宿根出苗率为124.80%,发株率为130.90%,株高为315.00 cm,茎径为2.63 cm,有效茎数为82140条/hm2,宿根蔗产量为118455.0 kg/hm2,含糖量为20970.0 kg/hm2,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其中,宿根蔗产量比CK增产11.90%,含糖量提高14.40%。桂糖55号第一年宿根出苗率为130.60%,发株率为147.70%,株高为310.00 cm,茎径为2.60 cm,有效茎数为85950条/hm2;产量为112110.0 kg/hm2,显著高于CK,增产5.91%;含糖量为18570.0 kg/hm2,比CK提高1.31%,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桂糖44号第一年宿根出苗率为135.80%,发株率为126.40%,株高为270.00 cm,茎径为2.55 cm,有效茎数为88335条/hm2;宿根蔗产量为97620.0 kg/hm2,显著低于CK,减产7.78%;含糖量为16980.0 kg/hm2,降低7.36%,差异不显著。桂糖58号第一年宿根出苗率为112.00%,发株率为133.60%,株高为277.00 cm,茎径为2.65 cm,有效茎数为80160条/hm2;产量为102780.0 kg/hm2,比CK减产2.90%,差异不显著;含糖量为16095.0 kg/hm2,显著低于CK,降低12.19%。桂糖59号第一年宿根出苗率为98.90%,发株率为146.30%,株高为278.00 cm,茎径为2.68 cm,有效茎数为77940条/hm2;宿根蔗产量为100200.0 kg/hm2,比CK减产5.34%,差异不显著;含糖量为14910.0 kg/hm2,显著低于CK,降低18.66%。桂糖60号和桂糖55号2个甘蔗新品种可作为干旱蔗区轮换或替代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桂糖44号、桂糖58号和桂糖59号因减产、减糖严重不适宜在干旱蔗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糖系列品种 干旱胁迫 宿根 产量 糖分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一次性施用缓释肥在宿根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刘敏 毕娟娟 +6 位作者 王华宇 李素霞 周志华 莫小荣 许勇 宁献 李晴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24,共9页
为探讨不同生态区甘蔗轻简高效施肥技术,采用自主研制的甘蔗专用缓释肥,选取广西北部湾沿岸3个主要甘蔗种植区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与当地常规甘蔗肥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当地常规肥采用基肥+追肥+沟施模式,缓释肥采用基肥+沟施... 为探讨不同生态区甘蔗轻简高效施肥技术,采用自主研制的甘蔗专用缓释肥,选取广西北部湾沿岸3个主要甘蔗种植区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与当地常规甘蔗肥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当地常规肥采用基肥+追肥+沟施模式,缓释肥采用基肥+沟施或撒施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肥处理相比,甘蔗专用缓释肥处理能显著提高甘蔗有效茎数、株高和茎周长,显著提高甘蔗的锤度、蔗糖分及糖度;防城港市、北海市、钦州市3个蔗区产量分别提高了26.62%、16.54%、21.17%;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32.25%、19.83%、27.11%。综上,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可以提高不同生态区域甘蔗的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缓释肥 宿根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甘蔗机械收获对蔗蔸质量和宿根蔗生长影响初探 被引量:40
7
作者 陈超君 梁和 +5 位作者 何章飞 莫清贵 黄严 邝伟生 李天绍 陆国盈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6-30,共5页
在坡地大田生产条件下,以传统的人工收获方法为对照,研究了机械收获对蔗蔸质量和翌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机械收获处理的留茬高度、蔗蔸破头率明显高于人工收获处理,但不倒伏、脱叶性好的甘蔗品种的留茬高度增幅较小,纤维含... 在坡地大田生产条件下,以传统的人工收获方法为对照,研究了机械收获对蔗蔸质量和翌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机械收获处理的留茬高度、蔗蔸破头率明显高于人工收获处理,但不倒伏、脱叶性好的甘蔗品种的留茬高度增幅较小,纤维含量较高的品种有利于降低蔗蔸破头率;(2)机械收获处理对翌年宿根蔗发株力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表现为对宿根性强的品种影响较小,而对宿根性差的品种影响甚大;(3)与人工砍收处理相比,机械收获处理的株高、单茎重均略优而有效茎数则较少,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甘蔗蔗糖分提高了0.53个百分点;(4)机械收获配套碎叶还田技术,能减小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发株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单茎重和增加有效茎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收获 蔸质量 宿根 产量 糖分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广西新植蔗和宿根蔗茎伸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燕丽 冯利平 +2 位作者 丁美花 莫伟华 匡昭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3-590,共8页
利用2000–2011年广西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旬茎伸长量和气象资料,分析宿根蔗和新植蔗在气象因子影响下茎伸长的差异。结果表明,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生长具有明显差异,新植蔗茎伸长期茎高明显大于宿根蔗,进入茎生长期时的茎高本底值较小... 利用2000–2011年广西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旬茎伸长量和气象资料,分析宿根蔗和新植蔗在气象因子影响下茎伸长的差异。结果表明,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生长具有明显差异,新植蔗茎伸长期茎高明显大于宿根蔗,进入茎生长期时的茎高本底值较小,茎总伸长量较大但其伸长期较短。多数气象因子与新植蔗、宿根蔗旬茎伸长量极显著相关(P<0.05),且对新植蔗的影响大于宿根蔗。对新植蔗、宿根蔗茎伸长起直接正作用的主要因子均为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最高气温,起直接负作用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气压,积温、降雨量则通过其他气象因子起明显的间接作用。旬茎伸长量对降雨量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新植蔗滞后期多为2旬,宿根蔗多为1旬,新植蔗对日照时数的响应也存在滞后现象,两者对温度类气象因子及相对湿度均无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伸长量 气象因子 新植 宿根
下载PDF
138份国外引进甘蔗品种(系)宿根性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玉新 段维兴 +5 位作者 张保青 杨翠芳 高轶静 周珊 张革民 李翔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4-570,共7页
【目的】了解国外引进甘蔗种质的宿根蔗特性,为筛选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综合性状优的亲本提供依据。【方法】以ROC22为对照,对138份引进品种(系)(美国79份、法国49份、菲律宾10份)第二年宿根株高、茎径、单茎重、锤度、有效茎数和黑穗... 【目的】了解国外引进甘蔗种质的宿根蔗特性,为筛选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综合性状优的亲本提供依据。【方法】以ROC22为对照,对138份引进品种(系)(美国79份、法国49份、菲律宾10份)第二年宿根株高、茎径、单茎重、锤度、有效茎数和黑穗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3个国家品种(系)宿根蔗综合农艺性状优劣比较为美国>法国>菲律宾;有30个品种(系)感染黑穗病,占参试材料的21.7%,平均感病率大小依次为法国>美国>菲律宾;根据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包括ROC22在内的139份材料可以分为3个大类群,6个亚类群及7个小类群;第Ⅲ类群的A2和B亚群整体表现优于其他类群品种(系)。【结论】美国品种(系)CP89-176、CP51-21、CP88-1834和CP67-412、法国品种(系)FR93-774和FR97-164、菲律宾品种(系)VMC71-39等宿根农艺性状表现突出,可考虑作为高产高糖、强宿根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引种 宿根 黑穗病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章飞 黄炎 +6 位作者 梁和 邝伟生 莫清贵 侯伟 梁建魁 陆国盈 陈超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 【目的】探讨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收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福农15号、柳城03/182、赣蔗18号和粤糖00/236为供试材料,收获机械为HS180型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新植蔗于2009年12月29日分别采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收获,其中粤糖00/236收获时蔗叶还田。宿根蔗于翌年2月破垄施肥和除草。2010年7~10月每个月的5日测定一次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于2010年12月21日全部人工砍收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结果】机收处理的宿根蔗+1叶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以及茎长、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与人工处理的相比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机械收割处理蔗叶粉碎还田的粤糖00/236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上均比人工处理的略好。【结论】机械收割对宿根蔗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机械收割蔗叶粉碎还田比传统方式还田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收割 宿根 生理生化指标 产量 糖分 影响
下载PDF
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宿根蔗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晓燕 梁强 +8 位作者 李毅杰 谢金兰 董文斌 李长宁 陆文娟 韦开军 李文教 邱文武 庞华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评价分析广西甘蔗新品种宿根蔗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甘蔗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广西甘蔗区域试验2014年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进行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并以产量性状的表型值和相应的稳定性参数值对... 【目的】评价分析广西甘蔗新品种宿根蔗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甘蔗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广西甘蔗区域试验2014年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进行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并以产量性状的表型值和相应的稳定性参数值对参试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GT06-244、GT06-1721、GT03-1438、GT07-994和LC05-136产量较高、丰产性较好,GT05-3626和GT03-3005稳定性较好。GT03-1438、GT06-244、GT06-1721、LC05-136、GT07-994和GT05-3626在河池、柳州和南宁试点有较好的适应性,GYC1-2003、GT06-2361、GT06-3283、GT07-645和GT03-3005在龙州和百色试点有较好的适应性。5个试点中,龙州点判别力较强,柳州点判别力较弱。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聚为5类,第Ⅰ类包括GT07-994、GT06-244和GT06-1721,表现为高产高糖、稳定性一般;第Ⅱ类包括LC05-136和GT03-1438,表现为特高产或特高糖、稳定性较差;第Ⅲ类包括GYC1-2003、GT07-645和GT06-3283,产量表现与对照相当、稳定性一般;第Ⅳ类包括GT06-2361,产量较低、稳定性较差;第Ⅴ类包括GT05-3626和GT03-3005,产量一般、稳定性较好。【结论】GT06-244、GT07-994、GT06-1721、LC05-136和GT06-3283产量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因地制宜进行示范种植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 区域试验 适应性 稳定性 AMMI模型 广西
下载PDF
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建波 彭东海 +3 位作者 覃刘东 魏春燕 杨丽涛 李杨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应用甘蔗/大豆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以单、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为主因素,以ROC22、B8和GT21 3个甘蔗品种为副因素,比较低氮条件下不同处... 【目的】探讨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应用甘蔗/大豆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以单、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为主因素,以ROC22、B8和GT21 3个甘蔗品种为副因素,比较低氮条件下不同处理间甘蔗的产量、氮素积累及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低氮条件下,与甘蔗单作处理相比,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宿根蔗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和9.0%-40.5%,而不同处理间的株高没有明显差异。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茎、叶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其中ROC22茎、叶中的固氮酶活性增幅最大,分别提高了59.35和0.98-1.89 nmol C2H4/g FW·h。除分蘖期间作处理B8叶片的全氮含量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显著提高18.8%和35.2%外(P〈0.05,下同),其他品种叶片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伸长期时,间作处理下蔗茎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较单作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ROC22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35.0%和81.1%。【结论】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可明显提高宿根蔗的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其中以GT21间作大豆的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间作 宿根 固氮酶活性 氮素积累 茎产量
下载PDF
甘蔗宿根性研究 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覃伟 吴才文 +5 位作者 赵俊 赵培方 杨昆 陈学宽 姚丽 曾千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9-993,共5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 【目的】本文研究了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结果】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的宿根蔗蔸死亡率低,地下蔗茎的平均节间距小,新植蔗、宿根蔗的有效分蘖数多,其中宿根蔗的第二和三分蘖形成的有效分蘖数优势显著,且宿根蔗地下总芽数多,主茎下位芽形成的有效分蘖数和主茎总有效分蘖数明显增多。【结论】综合分析宿根性强弱不同的甘蔗表明,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存在关系密切,通过宿根蔗蔸形态特征研究,可深入了解甘蔗宿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分蘖 宿根 宿根
下载PDF
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收获质量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毅杰 刘晓燕 +5 位作者 王维赞 庞天 罗亚伟 梁阗 梁强 黄成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45-1652,共8页
【目的】研究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收获质量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甘蔗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甘蔗品种的第2年宿根蔗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处理,其中机械收获处理又分为碾压植... 【目的】研究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收获质量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甘蔗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甘蔗品种的第2年宿根蔗分别进行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处理,其中机械收获处理又分为碾压植蔗垄和未碾压植蔗垄2种方式,收获后调查各品种的收获质量及农艺性状指标。【结果】参试甘蔗品种宿根蔗机械收获处理的含杂率平均为10.93%,除桂糖34号外其余品种均高于CK,其中桂糖02-1247和云蔗03-332的含杂率较高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而人工收获的甘蔗较干净;机械收获处理甘蔗品种的平均留茬高度和破头率分别比人工收获处理降低4.25 cm和14.28%(绝对值),其中,桂引C1-2003的留茬高度较低且极显著低于人工收获处理(P<0.01),破头率虽较高但显著低于人工收获处理,而云蔗03-332的留茬高度较高,破头率最高且与如果收获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机械收获碾压植蔗垄处理的土壤容重为1.54 g/cm^3,比收获前和未碾压植蔗垄处理增加35.09%和23.20%;机械收获后行沟的土壤水含量为23.44%,比收获前增加16.15%;不同品种机械收获碾压植蔗垄处理的宿根发株率(165.31%)、株高(27.73 cm)和假茎粗(13.13 mm)分别比人工收获处理降低46.16%、28.90%和17.99%,其中,桂引C1-2003的宿根发株数较多,但宿根发株率较低,而云蔗03-332的宿根发株数最少,宿根发株率较低。在宿根蔗苗生长方面,机械收获桂引C1-2003的株高较高,假茎粗较粗,而云蔗03-332的株高较低,假茎粗较细。【结论】甘蔗机械收获宿根蔗的含杂率高于人工收获,但留茬高度和破头率更低;机械收获对宿根蔗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由机械碾压植蔗垄造成,并因品种宿根性不同而存在差异。综合考虑品种宿根性及机械收获质量,桂引C1-2003比其他品种更适合机械收获,云蔗03-332不适合机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 机械收获 收获质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广西宿根蔗生育期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燕丽 丁美花 +2 位作者 冯利平 莫伟华 匡昭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54-1559,共6页
利用2000—2011年广西5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生育期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宿根蔗生长发育变化特征及不同生育期气象条件差异及对宿根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1年广西宿根蔗发株期呈波动推后趋势,延后约2.5 d·... 利用2000—2011年广西5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生育期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宿根蔗生长发育变化特征及不同生育期气象条件差异及对宿根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1年广西宿根蔗发株期呈波动推后趋势,延后约2.5 d·a^(-1)。发株—茎伸长、全生育期间隔天数均呈明显缩短趋势,分别约约为2.9、2.7 d·a^(-1)。发株—茎伸长期间隔天数年际波动较大,变幅约15 d(16%),但茎伸长—工艺成熟期间隔天数年际变化稳定,变幅仅为4 d(3%)。宿根蔗最大茎高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幅为5.3 cm·a^(-1),单茎鲜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增幅为64.4 g·a^(-1)。(2)宿根蔗全生育期相对湿度呈逐年下降约o.38%·a^(-1);发株—茎伸长期间日照时数呈逐年下降约10 h·a^(-1)。各生育期最低气温、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年际变化较小,其中发株—茎伸长期气象条件的年际变幅明显大于茎伸长-工艺成熟期和全生育期。(3)气温升高缩短了宿根蔗生育期,但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最大茎高和鲜重均无显著关系。降水量对宿根蔗的发株—茎伸长、全生育期调控作用非常显著,但其对宿根蔗茎伸长—工艺成熟期作用不明显。日照时数对宿根蔗各个生育期发育天数的延长或缩短作用不明显,但在发株—茎伸长期,由日照时数的减少形成的较湿润条件对宿根蔗生长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 生长发育 气象因子
下载PDF
乙烯利对宿根蔗生理生化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燕萍 蒙显标 +4 位作者 黄立祝 李杨瑞 李永健 谢爱玲 杨丽涛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8-311,共4页
桂糖17号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分蘖初期,用100mg/L乙烯利喷施叶面,促进了宿根蔗出苗并提高了苗期的叶绿素含量。继续用100mg/L乙烯利分别在宿根蔗苗期、伸长盛期喷施叶面,结果显示:苗期喷施乙烯利促进了宿根蔗的生长,改善了宿根蔗的经济性... 桂糖17号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分蘖初期,用100mg/L乙烯利喷施叶面,促进了宿根蔗出苗并提高了苗期的叶绿素含量。继续用100mg/L乙烯利分别在宿根蔗苗期、伸长盛期喷施叶面,结果显示:苗期喷施乙烯利促进了宿根蔗的生长,改善了宿根蔗的经济性状,增加了甘蔗产量;两个时期处理都提高了宿根蔗的有效茎数、成茎率和甘蔗品质,但伸长盛期喷施乙烯利,甘蔗的茎长、茎径、单茎重比对照低。在相对干旱时期,乙烯利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都高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组织浸提液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都低于对照,说明乙烯利处理提高了宿根蔗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宿根 生理 生化 产量 糖分
下载PDF
种茎直接补种对甘蔗宿根性的影响——以2017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试验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游建华 梁阗 +5 位作者 樊保宁 吴凯朝 谭宏伟 黄日宏 贾兆雄 蔡拥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90-1796,共7页
研究以品种‘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柳05-136’(‘GL05-136’)宿根蔗地对甘蔗农艺性状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种茎直接补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GF98-296’种茎直接补... 研究以品种‘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柳05-136’(‘GL05-136’)宿根蔗地对甘蔗农艺性状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种茎直接补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A)、‘GL05-13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B)、不补种自然状态下‘GL05-136’宿根蔗地(CK),共3个处理;在‘GL05-136’宿根苗期2~4张叶片时期实施补种,到工艺成熟期调查3个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产量为79.55 t/hm2,分别比CK、处理B增产19.29、13.91 t/hm2,增幅分别达32.01%、21.18%,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GL05-136’宿根蔗的发株、产量和蔗糖分;工艺成熟期时,‘GF98-296’蔗茎的蔗糖分与‘GL05-136’宿根蔗茎的相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蔗农增收5071.0元/hm2;制糖企业可增加工业产值15573.0元/hm2。表明‘GF98-296’适宜作为‘GL05-136’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辐98-296 桂柳05-136宿根 种茎直接补种 示范推广
下载PDF
30%度锐悬浮剂防治宿根蔗螟虫和绵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6
18
作者 罗亚伟 覃振强 +2 位作者 梁阗 邓展云 王维赞 《中国糖料》 2015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3.6%杀虫双颗粒剂为对照药剂,研究30%度锐悬浮剂不同施用量对宿根蔗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度锐悬浮剂450 m L/hm^2、600 m L/hm^2、750 m L/hm^2处理在药后15 d、30 d、60 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高于3.6%杀虫双... 以3.6%杀虫双颗粒剂为对照药剂,研究30%度锐悬浮剂不同施用量对宿根蔗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度锐悬浮剂450 m L/hm^2、600 m L/hm^2、750 m L/hm^2处理在药后15 d、30 d、60 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高于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其中以度锐750 m L/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高且差异显著。30%度锐600 m L/hm^2处理药后30 d、60 d的防治效果与3.6%杀虫双颗粒剂的防治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30%度锐3个不同处理,于药后130 d、160 d、190 d对宿根蔗绵蚜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而杀虫双的防治效果只有27.81%-8.20%,且防治效果随着时间延长递减。30%度锐3个不同处理间的甘蔗平均锤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杀虫双和空白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本研究说明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和绵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施用量建议为600-750 m L/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 螟虫 绵蚜 30%度锐悬浮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专用缓释肥在宿根蔗上一次性施用的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亚伟 梁阗 +3 位作者 覃振强 谭宏伟 何为中 李德伟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0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降低宿根蔗施肥成本提供参考。[方法]设置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一次性施用常规肥、常规施肥及不施肥(CK)4种处理,调查各处理宿根蔗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降低宿根蔗施肥成本提供参考。[方法]设置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一次性施用常规肥、常规施肥及不施肥(CK)4种处理,调查各处理宿根蔗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蔗茎产量,并比较其经济效益。[结果]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的宿根蔗产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常规肥和CK,与常规施肥相当;分别比CK、一次性施用常规肥、常规施肥增收8671.1、5118.5、1749.2元·hm^-2。[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可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 一次性施用 缓释肥 效果
下载PDF
广西主要蔗区宿根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廷速 甘立 +3 位作者 李松 彭虹 杨荣仲 谭裕模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探讨了广西主要蔗区宿根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宿根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上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但宜州市和北海市土壤中真菌数量>放线菌;崇左市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相当。
关键词 宿根 根际微生物 区系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