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物长宜放眼量——宿白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
1
作者 倪润安 《文物世界》 2002年第3期21-23,共3页
宿白先生,1922年8月3日出生于辽宁沈阳。194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肄业,并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兼教研室副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3年任... 宿白先生,1922年8月3日出生于辽宁沈阳。194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肄业,并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兼教研室副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白 中国 生平 历史考古学 发展历程 考古材料 发掘报告
下载PDF
宿白先生的书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力 《中国文化遗产》 2004年第1期72-77,共6页
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家有座“硕大无比”的书山,这些书是他倾数十年之功,一本本精选和积累起来的,数量的积累也是学问的积累。
关键词 先生 宿白 北京大学 硕大无比 书山 出版社 文化机构 石窟寺 云冈石窟
下载PDF
宿白先生与须弥山石窟调查
3
作者 罗丰 李志荣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文是宁夏考古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著的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须弥山圆光寺》的序言。作者回顾了宿白先生自1984年考察关怀须弥山石窟调查特别是须弥山石窟考古工作的历程,和2012年须弥山第三次考古调查工作的缘... 本文是宁夏考古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著的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须弥山圆光寺》的序言。作者回顾了宿白先生自1984年考察关怀须弥山石窟调查特别是须弥山石窟考古工作的历程,和2012年须弥山第三次考古调查工作的缘起;放在20世纪中国石窟调查的历史长河中,梳理了宿白先生倾尽一生不断思考和推动的石窟寺考古调查和研究的方法论和学术贡献;介绍了在宿先生亲自指导下须弥山考古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以此工作向宿先生致敬和表达深切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白先生 须弥山石窟 考古调查
下载PDF
考古撼大地 文獻理遺編——紀念宿白先生
4
作者 榮新江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9年第1期57-62,共6页
2018年2月1日早上,考古學家宿白先生不幸離世,享年96歲。從早上看到杭侃教授發來的信息,我就無法安心做其他事情了,不時翻閲著宿白先生留下的各種著作:《白沙宋墓》,文物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2002年再版,三聯書店2017年新版。《中國石窟... 2018年2月1日早上,考古學家宿白先生不幸離世,享年96歲。從早上看到杭侃教授發來的信息,我就無法安心做其他事情了,不時翻閲著宿白先生留下的各種著作:《白沙宋墓》,文物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2002年再版,三聯書店2017年新版。《中國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藏傳佛教寺院考古》,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宋墓 文物出版社 宿白 石窟寺 藏傳佛教 考古 文獻
下载PDF
宿白先生题词
5
作者 宿白 《大众考古》 2015年第1期5-5,共1页
关键词 宿白
下载PDF
中国石窟寺研究的丰碑 评《宿白集·中国石窟寺研究》
6
作者 姜涛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75,共2页
宿白先生所著《中国石窟寺研究》一书,曾于1996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是国家"六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成果。其"既使用了全新的材料,又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因此,1997年获得了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及塞克勒博... 宿白先生所著《中国石窟寺研究》一书,曾于1996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是国家"六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成果。其"既使用了全新的材料,又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因此,1997年获得了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及塞克勒博物馆和日本京都大都会东亚艺术研究中心设立的旨在奖励东亚艺术史研究杰出成果的“岛田著作奖”,表明了“国际学术界对其创立的石窟寺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充分肯定和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宿白 考古学理论 文物出版社 艺术史研究 规划重点项目 日本京都 大都会
原文传递
文化·人物·考古--贺宿白先生九十华诞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忠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3,共8页
考古学文化的文化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文化与文明、文化的品性、历史悠久与连绵不断、文化多元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与文化走向等均属文化探讨之列。长江下游流域居中国东南广大地区,考古学家要梳理考古学文化谱系,揭示该区域... 考古学文化的文化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文化与文明、文化的品性、历史悠久与连绵不断、文化多元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与文化走向等均属文化探讨之列。长江下游流域居中国东南广大地区,考古学家要梳理考古学文化谱系,揭示该区域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的标志,探索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区分国家的类别与实质,加强吴越文化研究;而探讨百越对华夏认同和对秦汉帝国形成起过什么作用,仍然是这一区域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值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90华诞之际,中国考古学界应当学习他治学与做人的精神,为推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国家 考古学 宿白
原文传递
从云冈到凉州——宿白“区域模式论”的生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弌 《石窟寺研究》 2017年第1期281-303,共23页
考古学研究范式对中古宗教美术研究方法论的渗透,使得美术史有必要反思方法借鉴的限度与自我学科边界所在。发轫于宿白的'区域模式论'提供了一个梳理、比较转型期下各传统间互动关系及机制的范本。'模式'是宿白自述;&#... 考古学研究范式对中古宗教美术研究方法论的渗透,使得美术史有必要反思方法借鉴的限度与自我学科边界所在。发轫于宿白的'区域模式论'提供了一个梳理、比较转型期下各传统间互动关系及机制的范本。'模式'是宿白自述;'区域'为笔者所总结,盖因该方法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区位性思考,并以此作为模式间的边界。考虑到至今尚未有文章从区位角度切入,解读宿白该方法论的知识生成与逻辑结构,故实有必要依据其研究案例归纳其方法的结构、知识来源、范式与生成,检验这一模型的适用性与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白 区域 模式
原文传递
古代墓葬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的经典之作——再读宿白先生《白沙宋墓》 被引量:1
9
作者 龙丽朵 《洛阳考古》 2015年第4期85-88,共4页
《白沙宋墓》作为中国古代墓葬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的经典之作,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本身的考古发掘方面,其将客观的发掘资料和所作学术研究区分开来的编写体例及宿白先生尊重他人科研成果,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及发掘、整理、编写报告过程... 《白沙宋墓》作为中国古代墓葬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的经典之作,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本身的考古发掘方面,其将客观的发掘资料和所作学术研究区分开来的编写体例及宿白先生尊重他人科研成果,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及发掘、整理、编写报告过程中的全程参与、亲力亲为更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宋墓 编写体例 宿白先生 治学态度
原文传递
从云冈出发——记宿白先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力 《中华文化画报》 2008年第10期52-59,共8页
2008年7月的一天,我到北大蓝旗营小区宿白先生家探访,当先生听说我要去新疆开会并看石窟时,立刻高兴地指点说,要先看库车一带的古龟兹石窟,那是新疆石窟的精华所在,也是佛教艺术进入中土后的最早遗存。怕我不明白方位,他拿起我的小本子... 2008年7月的一天,我到北大蓝旗营小区宿白先生家探访,当先生听说我要去新疆开会并看石窟时,立刻高兴地指点说,要先看库车一带的古龟兹石窟,那是新疆石窟的精华所在,也是佛教艺术进入中土后的最早遗存。怕我不明白方位,他拿起我的小本子,亲笔在上面画了库车几处石窟的位置。接着又起身到书房,一连给我找了三本大书,包括《克孜尔石窟内容总录》、《库木吐拉石窟内容总录》和《森木塞姆石窟内容总录》,嘱咐说:"要带着书进洞子,要仔细看。"我无言以对,点头之间泪水已涌了出来。先生今年86岁,身体还算健朗,但一般已不出京门,可我知道他老人家心里还想着各地的石窟寺,那些他曾经留下汗水和足迹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 宿白 考古学研究 总录 武州山 库车 佛教艺术 长广敏雄 中国考古学 入室弟子
原文传递
深切缅怀恩师宿白先生
11
作者 吴梦麟 《北京文博文丛》 2018年第1期5-7,共3页
2018年2月1日清晨不到七点钟,电话铃声响了,一位友人告知恩师宿白先生已于六时零五分因病辞世,噩耗传来使我顿时浑身发麻,不能自已。因为前些天还曾有过联系,想不到今竟成永诀,实难接受这一现实,不由得往事涌上心头。以下我从与先生的... 2018年2月1日清晨不到七点钟,电话铃声响了,一位友人告知恩师宿白先生已于六时零五分因病辞世,噩耗传来使我顿时浑身发麻,不能自已。因为前些天还曾有过联系,想不到今竟成永诀,实难接受这一现实,不由得往事涌上心头。以下我从与先生的接触谈谈此时的心情和往昔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白 书法家 书法艺术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述论运河对唐代扬州城市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勤金 《南方文物》 1992年第4期46-51,30,共7页
十余年前,当我刚接触扬州唐代城址考古的时候,纪仲庆先生曾向我述及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对扬州唐城考古工作的意见,指出搞清楚扬州城的水道,是探索扬州唐城的关键。宿先生这个指导性意见,使我在后来的唐城考古工作中深受其惠,随着唐城考古... 十余年前,当我刚接触扬州唐代城址考古的时候,纪仲庆先生曾向我述及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对扬州唐城考古工作的意见,指出搞清楚扬州城的水道,是探索扬州唐城的关键。宿先生这个指导性意见,使我在后来的唐城考古工作中深受其惠,随着唐城考古工作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一些重要遗址遗物的发现和发掘,愈发表明运河对唐代扬州城市建设影响之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扬州城 宿白 广陵城 城市建设 运河水 仲庆 探沟 里坊 地层堆积
下载PDF
物质文化,不只是放了个炮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乐乐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12期5-6,共2页
作者师从沈从文、宿白,是当今历史和考古学界的权威大家。本书以渊博的知识底蕴、晓畅的文笔,把五千年辉煌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成就系统总结阐释,复原岁月侵蚀下生活场景的脉络变迁,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而且对普通大众读者... 作者师从沈从文、宿白,是当今历史和考古学界的权威大家。本书以渊博的知识底蕴、晓畅的文笔,把五千年辉煌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成就系统总结阐释,复原岁月侵蚀下生活场景的脉络变迁,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而且对普通大众读者也有着极为可贵的普及价值。作者亲绘的数百幅线图、精美的装帧更为本书增添了收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 孙机 大众读者 宿白 文物界 考古学界 知识底蕴 生活场景 老僧 四大文明
下载PDF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出版
14
作者 丁木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24,共1页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口述,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撰写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于2019年10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按时间顺序而作,从出生、求学、实习到莫高窟的保护传承共分为十三章,是...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口述,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撰写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于2019年10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按时间顺序而作,从出生、求学、实习到莫高窟的保护传承共分为十三章,是樊锦诗先生的唯一自传。本书真实全面地讲述了樊锦诗的人生故事,梳理了樊锦诗亲历的敦煌考古、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事业。书中除随文附有黑白照片外,另附16页彩图,部分图版为首次公布。本书又不同于一般的自传,书中用了大量笔墨刻画常书鸿、段文杰、宿白等老一辈学者和樊锦诗自己的求学、工作、成长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 段文杰 常书鸿 译林出版社 宿白 黑白照片 出版发行
下载PDF
《马蹄寺石窟群汉传佛教图像研究》评介
15
作者 秦春梅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7-220,共4页
临松薤谷地近张掖,千百年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风景怡人的自然环境,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东晋儒学大师郭瑀在此讲学,弟子千人;佛教传入之后,这里又创建了梵宫殿宇,也就是今天的马蹄寺石窟群。宿白先生曾经根据石窟群中的金塔寺石窟,... 临松薤谷地近张掖,千百年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风景怡人的自然环境,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东晋儒学大师郭瑀在此讲学,弟子千人;佛教传入之后,这里又创建了梵宫殿宇,也就是今天的马蹄寺石窟群。宿白先生曾经根据石窟群中的金塔寺石窟,连同酒泉文殊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北凉石塔,提出著名的“凉州模式”这个概念。因此,在甘肃石窟中,它远不及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的规模,但是却因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备受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寺石窟群 麦积山石窟 炳灵寺石窟 文殊山 金塔寺石窟 学术研究价值 宿白 文人雅士
下载PDF
仔猪白痢“母源疗法”
16
作者 刘敬新 贾民喜 《农村新技术》 1994年第6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吮乳 急性肠道传染病 宿白 抗病能力 浆状
下载PDF
试析古代墓葬邻近水道现象及其对水道的影响——以扬州地区为中心
17
作者 魏旭 秦宗林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9期30-37,共8页
扬州因水而兴,长江、古运河等水道是其贯穿古今的区位优势。自建城至今,水道带给扬州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扬州城因水道而长期持续繁荣,另一方面水道对塑造城市外部形态和城市内部结构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宿白先生曾指出,搞清... 扬州因水而兴,长江、古运河等水道是其贯穿古今的区位优势。自建城至今,水道带给扬州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扬州城因水道而长期持续繁荣,另一方面水道对塑造城市外部形态和城市内部结构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宿白先生曾指出,搞清楚扬州城的水道,是探索扬州城的关键。王勤金、汪勃等多位学者就水道与扬州城的关系进行过探讨^([1-2]),此处不再详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墓葬 扬州城 宿白 城市内部结构 扬州地区 区位优势 贯穿古今 古运河
下载PDF
从洛阳龙门石窟中走出来的佛教考古专家——温玉成
18
作者 艾丽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第6X期31-36,共6页
温玉成先生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同年分配至洛阳市龙门石窟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50多年来,温先生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凡有石窟造像、著名佛教寺院的地方,都留下了他调查的足... 温玉成先生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同年分配至洛阳市龙门石窟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50多年来,温先生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凡有石窟造像、著名佛教寺院的地方,都留下了他调查的足迹。他出版专著9部,发表探索佛教史的高水平论文150余篇,在中国佛教考古学和中国佛教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可谓佛教考古学研究的知名专家;他曾受到阎文儒、宿白、周一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玉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佛教史研究 石窟造像 名誉所长 历史学系 阎文儒 佛教史 佛教寺院 宿白
下载PD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25
19
作者 Ya-Jun T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4期4853-4857,共5页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provided overwhelming evidence for a causal rol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 inf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However,the pathogenesis of HBV infection a...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provided overwhelming evidence for a causal rol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 inf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However,the pathogenesis of HBV infection and carcinogenesis of HBV-associated HCC are still elusive.This review will summarize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HBV-related liver carcinogenesis.The role of HBV in tumor formation appears to be complex,and may involve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mechanisms.Integration of HBV DNA into the host genome occurs at early steps of clonal tumor expansion,and it has been shown to enhance the host chromosomal instability,leading to large inverted duplications,deletions and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rate of chromosomal alterations 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HBV-related tumors.Prolonged expression of the viral regulatory HBV x protein may contribute to regulating cellular transcription,protein degradation,proliferation,and apoptotic signaling pathways,and i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ic variations 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下载PDF
Host Cell Protein C9orf9 Promotes Viral Proliferation via Interaction with HSV-1 UL25 Protein
20
作者 Ying Zhang Yan-mei Li Long-ding Liu Li Jiang Ma Ji Rui-ju Jiang Lei Guo Yun Liao Qi-han L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In light of the scarcity of report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SV-1 nucleocapsid protein UL25 and its host cell protein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yeast two-hybrid screening to search for cellular proteins ... In light of the scarcity of report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SV-1 nucleocapsid protein UL25 and its host cell protein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yeast two-hybrid screening to search for cellular proteins that can interact with the UL25 protein.C9orf69,a protein of unknown function was identified.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proteins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was also confirmed by biological experiments including co-localization by fluorescence and immunoprecipitation.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unction of C9orf69 showed that it promotes viral proliferation.Further studies showed that C9orf69 did not influence viral multiplication efficiency by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viral genes,but indirectly promoted proliferation via interaction with UL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pes simplex virus(HSV-1) UL25 C9orf69 PROLIF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