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化自然中的和风美学--论蕉门俳谐中的“闲寂”意境及其佛禅因子
1
作者 张慧佳 张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俳谐作品具有浓厚的“闲寂”色彩,俳句的意象组合与情感表达独具中世和风之美。“闲寂”意境集中体现了松尾芭蕉的创作理念与处世态度,同时作为日本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缩影,其对后世的日本文学创作产生了长远影...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俳谐作品具有浓厚的“闲寂”色彩,俳句的意象组合与情感表达独具中世和风之美。“闲寂”意境集中体现了松尾芭蕉的创作理念与处世态度,同时作为日本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缩影,其对后世的日本文学创作产生了长远影响。这种中世审美意境的形成,与松尾芭蕉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密不可分。松尾芭蕉早年接触佛教,在接受中国佛教禅宗的过程中独创出了“闲寂”境界,这为蕉门俳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闲寂”意境与佛禅因子相互融合,并在后来的蕉门俳谐论--“侘寂”中大放异彩,其中的“虚实”“风雅”与“不易·流行”理论皆蕴含着“闲寂”意境以及对俳谐禅意的哲学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尾芭蕉 佛教禅宗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侘寂风家具无意识设计研究
2
作者 张倍鸣 陈奕竹 缪玲 《设计》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通过KANO模型结合无意识设计,将侘寂美学融入家具设计。对侘寂风家具的造型、材质、用色进行市场调研并归纳用户需求;结合KANO进行问卷设计,应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数据并检验信效度,得到侘寂风家具设计中的基本型、期望型和魅力型需求,通... 通过KANO模型结合无意识设计,将侘寂美学融入家具设计。对侘寂风家具的造型、材质、用色进行市场调研并归纳用户需求;结合KANO进行问卷设计,应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数据并检验信效度,得到侘寂风家具设计中的基本型、期望型和魅力型需求,通过Better-Worse四象散点图计算需求敏感度;借助无意识设计可供、图形、色彩、感官、文化关联性设计分析。结合需求优先级与设计原则提出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KANO模型 无意识设计 家具设计 设计策略
下载PDF
虚寂与感通:论王龙溪与聂双江思想之异同
3
作者 陈阅师如 米文科 《武陵学刊》 2024年第3期12-18,共7页
王龙溪与聂双江都认同“虚寂”是良知的本然状态,以说明良知是形而上之体,而非已发之知、分别之知,但由于问题意识的不同,他们对良知“寂感”之义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和争论。王龙溪认为,儒家与佛道二教之间的区别就... 王龙溪与聂双江都认同“虚寂”是良知的本然状态,以说明良知是形而上之体,而非已发之知、分别之知,但由于问题意识的不同,他们对良知“寂感”之义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和争论。王龙溪认为,儒家与佛道二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佛老之心性只是空寂之体,而儒家之良知则是即体即用、即寂即感的,故佛老之学不能经世致用,而儒家之学则全体大用、天德王道一以贯之。聂双江则试图用“虚寂”来纠正阳明后学以知觉为良知的现象,特别是王龙溪的“见在良知”说更是以用为体、以已发为未发,因此他主张“致虚守寂”,以正确认识良知的本来面目,认为只有归寂以通感、立体以达用才不会出现以知觉为良知的弊端。王龙溪与聂双江对良知“虚寂”与“感通”的理解,既体现了二者不同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反映了阳明后学对“良知”概念理解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龙溪 聂双江 良知学 阳明学 感通
下载PDF
侘寂美学对茶品牌设计启示
4
作者 魏丹阳 谭光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1期193-196,共4页
目的:为解决茶品牌设计缺乏品牌精神和文化等问题,并满足当前工业化、快节奏及高压力社会环境下大众对自然的渴望及对自洽感的需求,文章基于侘寂美学的内涵和设计观,为茶品牌设计提供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设计方法。方法:首先阐述侘寂美... 目的:为解决茶品牌设计缺乏品牌精神和文化等问题,并满足当前工业化、快节奏及高压力社会环境下大众对自然的渴望及对自洽感的需求,文章基于侘寂美学的内涵和设计观,为茶品牌设计提供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设计方法。方法:首先阐述侘寂美学的含义,分析侘寂美学的艺术内涵,然后分析当今大众对侘寂美学的心理需求,结合设计案例及个人实践作品总结侘寂美学的设计观,最后总结侘寂美学对茶品牌设计的启示。结果:研究认为,基于对侘寂美学理念、情感需求及设计观的总结分析,茶品牌设计应更加注重茶品牌文化特性,满足当代文化和情感需求,适用于当代的茶空间,用设计带动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认同。结论:茶品牌设计不仅仅是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要带入当前社会背景分析大众的情感需求和文化需求。侘寂美学理念和设计观为当前茶品牌设计注入了新的方法理念和活力。茶品牌设计要从体现物品之美延伸到让受众获得精神享受并主动传承文化,避免流于对物之形式和表面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茶品牌 设计 启示
下载PDF
“以大寂为至乐”——般若空观视域下的道安乐论及其与玄学乐论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王维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东晋高僧道安在般若本无宗的观念之上提出了“以大寂为至乐,五音不能聋其耳”的乐论思想。道安以“大寂”的概念突破了玄学思想家的“大音”主张,道安之“大寂”强调的是绝对无声,而玄学之“大音”体现的是生生之道的彰显。大乘般若学... 东晋高僧道安在般若本无宗的观念之上提出了“以大寂为至乐,五音不能聋其耳”的乐论思想。道安以“大寂”的概念突破了玄学思想家的“大音”主张,道安之“大寂”强调的是绝对无声,而玄学之“大音”体现的是生生之道的彰显。大乘般若学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有”之象,因此,玄学之“大音”在般若空宗的观念下依旧是虚幻空无的假象。在道安看来无不能生有,“非谓虚豁之中,能生万有也”。因此,安公运用安般数息的修行方式将人从历史时间引入到无时间性的恒寂之境,通过过滤一切的感性内蕴,实现枯寂意志的自由伸展,其目的是为了“执寂以御有”完成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救世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大为至乐” “大音希声” “五音声而心无所适 则大音至矣” “至乐者 非音声之谓也”
下载PDF
浅谈《寂.松涛声远》的艺术特色
6
作者 陈科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141-141,共1页
陶刻是中国陶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因其极强的表现力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寂.松涛声远》这组作品中以书画结合的方式展现了陶刻的工艺特色与意境之美,多角度地展现出陶刻... 陶刻是中国陶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因其极强的表现力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寂.松涛声远》这组作品中以书画结合的方式展现了陶刻的工艺特色与意境之美,多角度地展现出陶刻艺术的价值。文章首先探讨了陶刻的人文色彩,在此基础上对此作品进行分析,指出其工艺价值与陶刻创作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刻 .松涛声远 意境 工艺
下载PDF
空间美学--论“侘寂”对当代空间的审美意义
7
作者 夏小芳 申绍杰 《城市建筑》 2024年第8期160-163,共4页
“侘寂风”于现代消费主义盛行之时开始反向行动,在建筑空间风格上追求宁静、内向、低物欲、返璞归真的形式体现。本研究针对近年“侘寂风”兴起的这一现象,探寻“侘寂”在空间美学上的表达手法,以及对当代空间的审美意义。首先从“侘... “侘寂风”于现代消费主义盛行之时开始反向行动,在建筑空间风格上追求宁静、内向、低物欲、返璞归真的形式体现。本研究针对近年“侘寂风”兴起的这一现象,探寻“侘寂”在空间美学上的表达手法,以及对当代空间的审美意义。首先从“侘寂”美学的起源进行探究,追溯其起源:考究其词源演变,分析“侘寂”美学根源出处,并以待庵茶室为例,指出“侘寂”如何与空间发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侘寂风”的空间特征。最后从当代建筑作品为例,指出“侘寂”在当代设计中的延续,以及其对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空间 美学
下载PDF
论谷崎润一郎《细雪》中“侘寂”美学的体现
8
作者 马佳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0期16-18,共3页
《细雪》是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日本古典美的典型。而“侘寂(Wabi-Sabi)”美学作为日本重要的审美理念之一,在文学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在《细雪》中具体表现为女性形象的自然与反叛、故事情节的瑕疵之美和叙述手法上的... 《细雪》是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日本古典美的典型。而“侘寂(Wabi-Sabi)”美学作为日本重要的审美理念之一,在文学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在《细雪》中具体表现为女性形象的自然与反叛、故事情节的瑕疵之美和叙述手法上的时空意识三个方面。对《细雪》中体现出侘寂美学的研究,有利于对谷崎润一郎文学中的美学意识进行多元化分析,也对日本侘寂哲学的探究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细雪》 唯美主义
下载PDF
侘寂美学在茶服设计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莹 《西部皮革》 2024年第8期97-101,共5页
文章着重探讨了侘寂美学在茶服设计中的体现。侘寂美学,一种崇尚残缺、质朴、时光流转的美学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研究旨在设计出能够积极影响人们生活的茶服,通过文献分析对侘寂美学的历史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提炼。在此基础上,... 文章着重探讨了侘寂美学在茶服设计中的体现。侘寂美学,一种崇尚残缺、质朴、时光流转的美学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研究旨在设计出能够积极影响人们生活的茶服,通过文献分析对侘寂美学的历史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提炼。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将色彩特征、面料质感、结构形态以及工艺美等要素融入茶服设计中,以期实现侘寂美学在茶服领域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茶服设计 茶文化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悠远与空灵:侘寂美学在茶室家具中的多元设计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拥军 容国生 +1 位作者 刘雅萌 郑树嘉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81,共6页
以现代茶室家具中的多元创新设计表达为研究对象,探讨侘寂美学融入茶室家具的路径,以期实现悠远与空灵的茶室家具设计之美。文章首先对侘寂美学的概念、缘由等进行解析并展开详细论述,总结分析了现代茶室家具与侘寂美学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以现代茶室家具中的多元创新设计表达为研究对象,探讨侘寂美学融入茶室家具的路径,以期实现悠远与空灵的茶室家具设计之美。文章首先对侘寂美学的概念、缘由等进行解析并展开详细论述,总结分析了现代茶室家具与侘寂美学之间的联系与发展,结合现代设计美学相关理论,提出以整体造型把握直观表达、功能形式再造表现内涵、认知概念营造家具意境的多元设计表达手法,探索侘寂美学与现代茶室家具的可实践设计表达方法与策略,并以实际设计作品案例对其进行论证,以期给现代茶室家具的创新设计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茶室家具 创新设计 多元表达
下载PDF
谢晓钟《新疆游记》记张怀寂墓被盗掘事
11
作者 王素 《吐鲁番学研究》 2023年第2期41-43,154,共4页
吐鲁番唐张怀寂墓,清宣统二年(1910)十月被盗,次年(1911)《新疆图志·金石志》即有记载,但存在为地方官员回护问题。谢晓钟1916年受北洋政府财政部委派,赴新疆及阿尔泰特别区调查财政,1917年3月经过吐鲁番,归著《新疆游记》,披露了... 吐鲁番唐张怀寂墓,清宣统二年(1910)十月被盗,次年(1911)《新疆图志·金石志》即有记载,但存在为地方官员回护问题。谢晓钟1916年受北洋政府财政部委派,赴新疆及阿尔泰特别区调查财政,1917年3月经过吐鲁番,归著《新疆游记》,披露了张怀寂墓是被吐鲁番的巡检司和直隶厅的官员勾结盗掘的真相,十分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晓钟 《新疆游记》 唐张怀 盗掘真相
下载PDF
侘寂还是数字形态发生——论生态建筑审美趋势
12
作者 刘念祖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3期28-30,共3页
审美是个体经验、认知、情感的表达,伴随愉悦过程的发生。先进的文明具备更多样包容的审美观,通过审美,人们表达对周遭事物的态度。生态建筑在推崇光怪陆离的造型,挑战工程奇迹的同时也应强调事物质朴的内在,正如“侘寂”追求能够经历... 审美是个体经验、认知、情感的表达,伴随愉悦过程的发生。先进的文明具备更多样包容的审美观,通过审美,人们表达对周遭事物的态度。生态建筑在推崇光怪陆离的造型,挑战工程奇迹的同时也应强调事物质朴的内在,正如“侘寂”追求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本质的美,警惕生态建筑审美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文章通过对生态建筑审美的探究,颠覆对生态建筑审美的旧有观念,引导人们对生态建筑美学再认识;在梳理生态建筑审美趋势过程中,厘清若干关键问题,在建筑设计美学上提倡设计师独立研判,希望就树立积极生态建筑美学观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形态发生 仿生 生态建筑 审美
下载PDF
云门宗第九代祖师寂室慧光事迹、佛法考
13
作者 谢天鹏 王宏芹 《普陀学刊》 2023年第2期152-170,340-341,共21页
慧光禅师作为云门宗第九代祖师,诸灯录多略其事迹,致其生平经历如罩雾中,学术思想亦渺茫难测。今考索群书,知其曾先后住持过灵岩寺、瑞岩寺、国清寺,大约活动于公元1101—1159年前后。其禅学思想尊重师说,好用公案,论理则常以声音为喻... 慧光禅师作为云门宗第九代祖师,诸灯录多略其事迹,致其生平经历如罩雾中,学术思想亦渺茫难测。今考索群书,知其曾先后住持过灵岩寺、瑞岩寺、国清寺,大约活动于公元1101—1159年前后。其禅学思想尊重师说,好用公案,论理则常以声音为喻。同时,他作有《寂室净土文》以阐发其莲宗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光 云门宗 室净土文》 《嘉泰普灯录》 《乐邦文类》
下载PDF
基于感性工学的侘寂风客厅家具创新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符思捷 宛瑞莹 熊先青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39,共6页
为促进现代侘寂风家具设计与我国本土文化融合创新,进一步扩宽国内市场,且契合用户需求;同时为了解决当前从客厅单体家具上升到整体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方面的空缺问题。通过对网购平台50件高销量的现代侘寂风家具进行市场调研、收集15件... 为促进现代侘寂风家具设计与我国本土文化融合创新,进一步扩宽国内市场,且契合用户需求;同时为了解决当前从客厅单体家具上升到整体家具设计方案评价方面的空缺问题。通过对网购平台50件高销量的现代侘寂风家具进行市场调研、收集15件中国唐代传统设计参照样本、网络收集105份用户需求问卷调研,生成了10件侘寂风客厅单体家具创新设计方案;以感性工学的语义分析评价方法为基础,获取用户对单体家具方案的感性评价数据,借助SPSS软件对评价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案风格一致且与用户需求相关有效。根据排列组合,在32种整体方案中量化分析得到最契合用户需求的侘寂风客厅整体家具创新设计方案。本研究结论得出,使用感性工学的语义分析法能够较好地对家具设计方案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并为单体家具设计方案到家具整体方案分析、评价、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家具 感性工学 语义分析法 创新设计 设计分析评价
下载PDF
侘寂风:汉华天马山私宅室内创新设计作品
15
作者 罗娟 徐钊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110,共1页
设计师:罗娟,徐钊作品名称:侘寂风:汉华天马山私宅室内创新设计作品设计说明:侘寂是一种禅宗观念,侘寂美是自然、朴素、健康的灵动之美。本案选择侘寂风,更是选择了一种纯粹的生活方式,整个空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减少房屋中多余... 设计师:罗娟,徐钊作品名称:侘寂风:汉华天马山私宅室内创新设计作品设计说明:侘寂是一种禅宗观念,侘寂美是自然、朴素、健康的灵动之美。本案选择侘寂风,更是选择了一种纯粹的生活方式,整个空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减少房屋中多余且无意义的装饰,以摈弃掉生活中多余的复杂与情绪,回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作者突出空间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没有刻意强调空间主次,整体中包含局部,局部也包含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名称 天马山 创新设计 设计说明 实用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 功能性
下载PDF
日式住宅的侘寂设计风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可心 杨子倩 《设计》 2023年第4期74-76,共3页
为深入发掘缘起战国时期日本茶道家千利休提出的侘寂美学概念。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方法探究了日式家具起源及制造材料等,来剖析其中所蕴含的风格精神。结合侘寂风格日式家具,探索其中天然材料之美与日式家具的设计理念呼应,创造了自然优... 为深入发掘缘起战国时期日本茶道家千利休提出的侘寂美学概念。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方法探究了日式家具起源及制造材料等,来剖析其中所蕴含的风格精神。结合侘寂风格日式家具,探索其中天然材料之美与日式家具的设计理念呼应,创造了自然优雅的基调,丰富理论的了解。为深入了解日式家具中的侘寂风格提供了理论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式家具 元素 风格文化 天然材料 设计美学
下载PDF
“侘寂”风在现代陶瓷软装设计中的多样性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宇 《陶瓷研究》 2023年第2期75-77,共3页
伴随着陶瓷艺术审美的转变,陶瓷材料已然完成了从艺术材料到材料艺术的转变。在现代软装设计中陶瓷材料丰富的泥釉料肌理效果为侘寂风格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在审美形态上,侘寂也与陶瓷艺术有着共通之处,借助材质自然、无常、不完美的... 伴随着陶瓷艺术审美的转变,陶瓷材料已然完成了从艺术材料到材料艺术的转变。在现代软装设计中陶瓷材料丰富的泥釉料肌理效果为侘寂风格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在审美形态上,侘寂也与陶瓷艺术有着共通之处,借助材质自然、无常、不完美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陶瓷材料自身的丰富表现与侘寂风格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赋予了现代软装设计关于“侘寂”的多样性表现新的意义,也为现代陶瓷软装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陶瓷材料 风格 多样性表现
下载PDF
山本耀司作品中的侘寂美学研究
18
作者 贾菁仪 李正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11期84-87,共4页
侘寂作为日本三大美学思想之一,是东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十六世纪的道家侘寂精神,并在后续发展中衍生出“和、清、敬、寂”的美学意识,彰显出独特的审美观。侘寂是因世事无常、岁月孤寂之感而引发的对自然、本真、残缺之美的向往... 侘寂作为日本三大美学思想之一,是东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十六世纪的道家侘寂精神,并在后续发展中衍生出“和、清、敬、寂”的美学意识,彰显出独特的审美观。侘寂是因世事无常、岁月孤寂之感而引发的对自然、本真、残缺之美的向往。本文以服装品牌山本耀司为例,论述日本侘寂美学在服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趣,探析侘寂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为今后服装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本耀司 简约 残缺美
下载PDF
“本体之寂”与“本然之寂”——中日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寂”论
19
作者 戴森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7,190,191,共10页
“寂”作为东方哲学与美学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范畴,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中都有重要意涵。日常语境中,中文与日文汉字均以“寂”表示寂寥、寂寞、孤寂等义。从哲学层面考察,中国哲学话语中的“寂“多表现本体义或描述本体之状态;而在日本思... “寂”作为东方哲学与美学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范畴,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中都有重要意涵。日常语境中,中文与日文汉字均以“寂”表示寂寥、寂寞、孤寂等义。从哲学层面考察,中国哲学话语中的“寂“多表现本体义或描述本体之状态;而在日本思想的语境中,“寂”则多为一种审美之境——既是一种雅致、闲适的意趣,又具有虚、淡、幽、古等审美意境,是排遣人心与人情参与而呈现的物的本然之姿。究其缘由,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较早确立了人的主体性,人为天地万物之心;而与此相对,日本则产生了以神道为代表的泛神信仰,将人融寄于万物的自然神性中,而非重视道德的振扬与修养。于是导致了“寂”这一中日共用的哲学词汇具有了截然不同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之 本然之 物境 人心
下载PDF
日本与中国古典审美范畴的“寂”与“静”
20
作者 马静洁 邱美琼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95-199,共5页
“静”与“寂”作为中日两国的审美范畴,分别代表了本国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质。“寂”有“寂声”“寂色”“寂心”三个层面的意义,从审美心境上来说,“寂”属于精神内涵层面,而“静”范畴也是从主体精神状态层面上界定的,所以日本审美... “静”与“寂”作为中日两国的审美范畴,分别代表了本国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质。“寂”有“寂声”“寂色”“寂心”三个层面的意义,从审美心境上来说,“寂”属于精神内涵层面,而“静”范畴也是从主体精神状态层面上界定的,所以日本审美“寂”范畴和中国古典审美“静”范畴在审美价值上具有相通性。“寂”的审美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禅宗思想的影响,“静”的审美意识古已有之,受佛道和禅宗思想的熏染,两国文化相互渗透和汇合造就了审美思维的关联。但审美的根系本身是在意识形态的诉求之上,对美的体验的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意识,所以两者在理论内涵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国 古典 审美范畴 “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