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性的谱系——本雅明《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中的历史、神话与寄喻(下) |
赵天舒(译)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古代设计里的“寄物喻人” |
王雪
|
《农家科技》
|
2011 |
0 |
|
3
|
本雅明电影话语的辩证意象及其视觉隐喻 |
徐锦辉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2 |
1
|
|
4
|
洗净铅华 归于平淡——读黄庭坚《新喻道中寄元明用筋字韵》 |
龙永忠
|
《初中生之友》
|
2024 |
0 |
|
5
|
悲剧与悲苦剧——从戏剧理论看卢卡奇、本雅明应对现代性困境的不同策略 |
李国成
|
《美学与艺术评论》
|
2023 |
0 |
|
6
|
本雅明的“当下性”思想与第三种现代性 |
李龙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7
|
论瓦尔特·本雅明 |
阴志科(译)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22 |
0 |
|
8
|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与本雅明的哲学规划 |
赵千帆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对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释的意见 |
胡守仁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10
|
“独惊斯世擅风流”——试论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 |
王守国
余良明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1990 |
0 |
|
11
|
说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 |
吴小如
|
《文史知识》
|
198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