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寄托小说”创作方法探析——以郭沫若历史题材小说为例
1
作者
武继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121,共8页
五四时期创造社推出的"寄托小说"有不少问题至今仍待澄清,例如它的本质特征、跟现代历史小说的关系,以及其与中外文学是否存在某种传承关系等。可以尝试以创造社领袖人物郭沫若的历史题材小说为例,从小说创作方法论的角度对&q...
五四时期创造社推出的"寄托小说"有不少问题至今仍待澄清,例如它的本质特征、跟现代历史小说的关系,以及其与中外文学是否存在某种传承关系等。可以尝试以创造社领袖人物郭沫若的历史题材小说为例,从小说创作方法论的角度对"寄托小说"进行梳理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托小说
历史
小说
郭沫若
创造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郭沫若前期“寄托小说”新探
2
作者
黄曼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7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中说,郭沫若前期小说“奇托古人或异域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可称寄托小说”。最能体现这种寄托小说特征的,是郭沫若的《L(?)beni-cht 的塔》、《鸩雏》(后改名《漆园吏游梁》)...
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中说,郭沫若前期小说“奇托古人或异域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可称寄托小说”。最能体现这种寄托小说特征的,是郭沫若的《L(?)beni-cht 的塔》、《鸩雏》(后改名《漆园吏游梁》)和《函谷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托小说
中国新文学大系
个性主义
游梁
审美特征
自然人性
中说
《女神》
积极浪漫主义
人性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寄托小说”创作方法论——以郭沫若历史题材小说为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武继平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6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一、"寄托小说"与"历史小说"的概念混淆"五四"以后由创造社作家推出的"寄托小说",从基本取材于历史这一点上看虽然酷似现代历史小说,但两者无论形态还是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历史小说以历史人...
一、"寄托小说"与"历史小说"的概念混淆"五四"以后由创造社作家推出的"寄托小说",从基本取材于历史这一点上看虽然酷似现代历史小说,但两者无论形态还是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及事件为题材,通过对特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形象等)的塑造来再现或揭示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以及发展趋势。"寄托小说"则是指"五四"以后出现于中国新文坛的、借描写古代和外国的人或事,以寄托作者自我的抒情小说。此类小说的特点是主观抒情色彩强而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典型化。谈到中国的历史小说,一般容易联想到明代的《三国演义》和当代的《李自成》等等。然而"五四"以后尽管出现过蔡东藩的《慈禧太后演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托小说
小说
史
创作动机
抒情
小说
抒情色彩
《李自成》
历史题材
性格特征
中国现代历史
小说
艺
原文传递
论郭沫若小说创作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
被引量:
1
4
作者
卜庆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1期81-85,共5页
郭沫若从1919年发表《牧羊哀话》,到1947年《地下的笑声》问世,历时近30年,他写了40篇小说。他的小说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汹涌澎湃的激情、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雄奇壮美与飘逸的风格著称,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郭沫若从1919年发表《牧羊哀话》,到1947年《地下的笑声》问世,历时近30年,他写了40篇小说。他的小说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汹涌澎湃的激情、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雄奇壮美与飘逸的风格著称,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他是创造社自我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采用现代派手法的先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托小说
身边
小说
意识流
私
小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
被引量:
1
5
作者
伊藤虎丸
王益鸣
《郭沫若学刊》
1993年第3期51-57,共7页
在此,将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列举如下: (1)《漆园吏游梁》(原名《鹓雏》,一九二三年六月) (2)《柱下史入关》(同《函谷关》、一九二三年八月) 这两篇写于鲁迅将《补天》(原名《不周山》,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晨报四周年纪念增刊》)...
在此,将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列举如下: (1)《漆园吏游梁》(原名《鹓雏》,一九二三年六月) (2)《柱下史入关》(同《函谷关》、一九二三年八月) 这两篇写于鲁迅将《补天》(原名《不周山》,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晨报四周年纪念增刊》)收入《呐喊》(一九二三年八月初版)出版前后之际。 (3)《孔夫子吃饭》(一九三五年六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小说
《呐喊》
柱下史
寄托小说
《故事新编》
九二
游梁
国民性批判
周年纪念
豕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牧羊哀话》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
2
6
作者
何益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78-83,共6页
《牧羊哀话》是郭沫若所发表的为数不多的小说中的“短篇处女作”,写于1919年2—3月间,同年11月发表于北京刊行的《新中国》杂志第一卷第七期。从发表的时间看,它是我国现代文学最早的白话小说之一;从题材上看,它开创了新小说写异域生...
《牧羊哀话》是郭沫若所发表的为数不多的小说中的“短篇处女作”,写于1919年2—3月间,同年11月发表于北京刊行的《新中国》杂志第一卷第七期。从发表的时间看,它是我国现代文学最早的白话小说之一;从题材上看,它开创了新小说写异域生活的先河;从主题上看,它首先揭起了鲜明的反帝旗帜;在风格上,它是新文学创作中抒情小说的滥觞之作。应该说,这篇小说是可以毫不逊色地摆在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代表的、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作品之列。倘若从中国现代文学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这两大根本任务而论,如果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学反对封建主义的第一声呐喊,那么也可以说《牧羊哀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羊哀话》
新
小说
新文学史
郭沫若
作品
寄托小说
李氏
石虎
抒情
小说
子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寄托小说”创作方法探析——以郭沫若历史题材小说为例
1
作者
武继平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外语系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121,共8页
文摘
五四时期创造社推出的"寄托小说"有不少问题至今仍待澄清,例如它的本质特征、跟现代历史小说的关系,以及其与中外文学是否存在某种传承关系等。可以尝试以创造社领袖人物郭沫若的历史题材小说为例,从小说创作方法论的角度对"寄托小说"进行梳理和定位。
关键词
寄托小说
历史
小说
郭沫若
创造社
Keywords
reposing novel, historical novel, Guo Mo-mo, Creation Society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郭沫若前期“寄托小说”新探
2
作者
黄曼君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7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文摘
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中说,郭沫若前期小说“奇托古人或异域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可称寄托小说”。最能体现这种寄托小说特征的,是郭沫若的《L(?)beni-cht 的塔》、《鸩雏》(后改名《漆园吏游梁》)和《函谷关》
关键词
寄托小说
中国新文学大系
个性主义
游梁
审美特征
自然人性
中说
《女神》
积极浪漫主义
人性美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寄托小说”创作方法论——以郭沫若历史题材小说为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武继平
机构
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部
出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6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文摘
一、"寄托小说"与"历史小说"的概念混淆"五四"以后由创造社作家推出的"寄托小说",从基本取材于历史这一点上看虽然酷似现代历史小说,但两者无论形态还是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及事件为题材,通过对特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形象等)的塑造来再现或揭示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以及发展趋势。"寄托小说"则是指"五四"以后出现于中国新文坛的、借描写古代和外国的人或事,以寄托作者自我的抒情小说。此类小说的特点是主观抒情色彩强而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典型化。谈到中国的历史小说,一般容易联想到明代的《三国演义》和当代的《李自成》等等。然而"五四"以后尽管出现过蔡东藩的《慈禧太后演义》
关键词
寄托小说
小说
史
创作动机
抒情
小说
抒情色彩
《李自成》
历史题材
性格特征
中国现代历史
小说
艺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郭沫若小说创作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
被引量:
1
4
作者
卜庆华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摘
郭沫若从1919年发表《牧羊哀话》,到1947年《地下的笑声》问世,历时近30年,他写了40篇小说。他的小说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汹涌澎湃的激情、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雄奇壮美与飘逸的风格著称,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他是创造社自我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采用现代派手法的先驱者。
关键词
寄托小说
身边
小说
意识流
私
小说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
被引量:
1
5
作者
伊藤虎丸
王益鸣
机构
北京外国语学院
出处
《郭沫若学刊》
1993年第3期51-57,共7页
文摘
在此,将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列举如下: (1)《漆园吏游梁》(原名《鹓雏》,一九二三年六月) (2)《柱下史入关》(同《函谷关》、一九二三年八月) 这两篇写于鲁迅将《补天》(原名《不周山》,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晨报四周年纪念增刊》)收入《呐喊》(一九二三年八月初版)出版前后之际。 (3)《孔夫子吃饭》(一九三五年六月)
关键词
历史
小说
《呐喊》
柱下史
寄托小说
《故事新编》
九二
游梁
国民性批判
周年纪念
豕蹄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牧羊哀话》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
2
6
作者
何益明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78-83,共6页
文摘
《牧羊哀话》是郭沫若所发表的为数不多的小说中的“短篇处女作”,写于1919年2—3月间,同年11月发表于北京刊行的《新中国》杂志第一卷第七期。从发表的时间看,它是我国现代文学最早的白话小说之一;从题材上看,它开创了新小说写异域生活的先河;从主题上看,它首先揭起了鲜明的反帝旗帜;在风格上,它是新文学创作中抒情小说的滥觞之作。应该说,这篇小说是可以毫不逊色地摆在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代表的、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作品之列。倘若从中国现代文学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这两大根本任务而论,如果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学反对封建主义的第一声呐喊,那么也可以说《牧羊哀话》
关键词
《牧羊哀话》
新
小说
新文学史
郭沫若
作品
寄托小说
李氏
石虎
抒情
小说
子爵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寄托小说”创作方法探析——以郭沫若历史题材小说为例
武继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郭沫若前期“寄托小说”新探
黄曼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寄托小说”创作方法论——以郭沫若历史题材小说为例
武继平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6
1
原文传递
4
论郭沫若小说创作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
卜庆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
伊藤虎丸
王益鸣
《郭沫若学刊》
199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谈《牧羊哀话》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何益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