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物寄意散文的教学
1
作者 刘高明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4-35,共2页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托物寄意散文比较多,如《白杨礼赞》、《荔枝蜜》、《茶花赋》、《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等。这类散文有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通过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细腻的描述和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表达出浓郁的思想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托物寄意散文比较多,如《白杨礼赞》、《荔枝蜜》、《茶花赋》、《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等。这类散文有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通过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细腻的描述和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表达出浓郁的思想感情,寄理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简言之,就是“托物”以“寄意”。要搞好这类散文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物 寄理 初中语文教材 白杨礼赞 咏物 物我交融 象征手法 对应点 透过物 外形特征
下载PDF
论道家思想对许地山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郭济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2-99,共18页
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位作家象许地山这样对宗教发生了不止是文学上,而且是学术上的浓厚兴趣,几乎可以说,许地山思想及创作的任何问题,我们都能从宗教中找到解释。这种现象召唤着研究者涉入这片丰厚、神秘而充满艰险的领域。
关键词 许地山 学史 麟趾 现代文 人物形象 小说情节 彼岸世界 无法投递之邮件 精神人格 寄理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书籍形态——简策与缣帛 被引量:1
3
作者 申小龙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6期36-37,共2页
上古时代书籍的另一种形态是简策,《墨子》云:"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韩非子》亦云:"先王寄理于竹帛。"可见竹帛是最早的书写材料之一。根据古文献的记载,"截竹为简,破以为牒"(《论衡·... 上古时代书籍的另一种形态是简策,《墨子》云:"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韩非子》亦云:"先王寄理于竹帛。"可见竹帛是最早的书写材料之一。根据古文献的记载,"截竹为简,破以为牒"(《论衡·量知》)"简"就是一片竹,类似书籍的一页,一般能写一行汉字。"策"是用线或牛皮将多片竹片编连起来,成为一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策 书籍形态 书写材料 寄理 《韩非子》 先王 上古时代 十大经 《墨子》 竹片
下载PDF
庄子寓言对柳宗元寓言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施长州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寓言故事 庄子思想 人生态度 寄理 人物形象 寓言十九 监河侯 闻一多先生 时代色彩 假婚
下载PDF
西樵山风景名胜审美文化特色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唐孝祥 傅俊杰 《广东园林》 2019年第3期61-65,共5页
结合地方志及诗文游记资料和图像资料,梳理了西樵山景观的审美文化特征概况,借鉴冯纪忠先生“形情理神意”的园林史论,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分析了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寄情探理、... 结合地方志及诗文游记资料和图像资料,梳理了西樵山景观的审美文化特征概况,借鉴冯纪忠先生“形情理神意”的园林史论,运用风景园林史学和风景园林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分析了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寄情探理、游观畅神、品景抒意,进而论述其景观审美特点的具体表现,以期推进和丰富中国风景名胜区景观审美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情探 游观畅神 品景抒意
下载PDF
从“贵士轻庶”到“士人俊发”——苏轼“士人画”观念的思想溯源及审美辨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5-91,共7页
魏晋时期的创作理论与画评大多反映上层士族的审美旨趣,在创作观念上注重非技法层面的能力。唐代张彦远将这一源自士族群体的审美观念视为论画标准,将画家身份与作品成就形成对应关系,提出了“贵士轻庶”理论。北宋时期,苏轼接受张彦远... 魏晋时期的创作理论与画评大多反映上层士族的审美旨趣,在创作观念上注重非技法层面的能力。唐代张彦远将这一源自士族群体的审美观念视为论画标准,将画家身份与作品成就形成对应关系,提出了“贵士轻庶”理论。北宋时期,苏轼接受张彦远“贵士轻庶”的思想,提出了以“士人俊发”思想为核心的“士人画”理论,并且改变了单以门第品画的方式。他是从士大夫群体“重理”与“寄情”两个重要创作原则出发阐述“士人画”的审美内涵,凸显了其画论的逻辑性与客观性,也为“士人画”超越“画工”绘画的格局并最终风格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士人画 士人俊发 贵士轻庶
下载PDF
晋伊吾县地望安西境内说辩证——兼谈新疆郡县制度之始
7
作者 李志敏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8-54,共7页
学术界一般以为伊吾县始置于西晋,地望在今甘肃省安西县之北境。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伊吾县,晋置,后魏废,故冶所在今安西县北。”《辞海》(1979年版)说“伊吾县,晋置,冶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北。”而《中国历史图集》则绘晋伊吾县... 学术界一般以为伊吾县始置于西晋,地望在今甘肃省安西县之北境。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伊吾县,晋置,后魏废,故冶所在今安西县北。”《辞海》(1979年版)说“伊吾县,晋置,冶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北。”而《中国历史图集》则绘晋伊吾县冶于今兰新铁路柳园车站附近(即安西西北)。诸书虽然均以伊吾县始设于西晋,大致地望在今安西县北境,但对伊吾县冶具体地理位置却各有不同的解释,并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吾县 郡县制度 寄理 安西 具体地位置 车师后部 前凉 西且弥国 晋昌 历史图
下载PDF
“路”的随想
8
作者 张继缅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3年第10期37-,共1页
由屈子生活的先秦到社会主义的今天,社会在“求索”中发展,人民在“求索”中前进。无论是中国的陈涉、吴广、李自成、洪秀全。
关键词 陈涉 斯巴达克斯 屈子 寄理 人生之路 泣鬼神 蜀道 双目失明 社会发展规律 普加乔夫
下载PDF
《登鹳雀楼》与《题西林壁》之比较
9
作者 王永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1995年第Z1期11-11,共1页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落日山河的苍茫壮阔景色,抒发了雄浑豪迈的情怀,很富有启发性.《题西林壁》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一首理趣诗,描绘了庐山秀丽的景色及其观感.这两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多姿...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落日山河的苍茫壮阔景色,抒发了雄浑豪迈的情怀,很富有启发性.《题西林壁》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一首理趣诗,描绘了庐山秀丽的景色及其观感.这两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多姿,并蕴含着一定的生活哲理.本文试就两首诗在写景、立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做简单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鹳雀楼 盛唐诗人 北宋文学 王之涣 五言绝句 生活哲 简单比较 流水对 寄理
下载PDF
沉香与中国香文化
10
作者 陆栢茗 《收藏与投资》 2014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前几期,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探讨了许多关于沉香的问题。本期专栏,我们要跳脱出沉香这个具象的顶级香料,来谈一谈"中国香文化"这个抽象问题。一说到"香文化",我们可能立刻会联想到熟悉的酒文化、茶文化,似乎我们对&qu... 前几期,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探讨了许多关于沉香的问题。本期专栏,我们要跳脱出沉香这个具象的顶级香料,来谈一谈"中国香文化"这个抽象问题。一说到"香文化",我们可能立刻会联想到熟悉的酒文化、茶文化,似乎我们对"香文化"也同样精通,但细一琢磨,却发现原来我们对"香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连"香文化"到底是研究什么的都不知道。要说清楚中国香文化,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中国香文化的对象和载体。也就是要搞清楚这里所说的香是什么?包含哪些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木 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 具象 寄理 前几 博山炉 济苍生 思想精髓
下载PDF
科学和诗歌的合金——评杨鹤楼的科学题材诗作
11
作者 凌火金 《南方文坛》 1990年第5期62-64,共3页
杨鹤楼同志是一个不懈地致力于科学诗创作的耕耘者。在广西文坛上算得上一位勤奋的诗人。至今,他已出版了科学童话《神奇的宝山》、科学诗集《彩石情》、《科学家的童年》等四部作品,此外,在国内外报刊散发的作品还有几百篇。作为业余作... 杨鹤楼同志是一个不懈地致力于科学诗创作的耕耘者。在广西文坛上算得上一位勤奋的诗人。至今,他已出版了科学童话《神奇的宝山》、科学诗集《彩石情》、《科学家的童年》等四部作品,此外,在国内外报刊散发的作品还有几百篇。作为业余作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科学诗的创作上,刻意追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英国大作家肖伯纳说过:“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宇宙在运动,历史在前进。而科学在马克思看来,则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科学诗为何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人类生存离不开科学。科学诗自古已有,在原始社会里已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楼 诗创作 业余作家 肖伯纳 革命力量 耕耘者 生动鲜明 寄理 诗味 斯巴达克斯
原文传递
书籍形成的过程——略谈梵夹本的产生
12
作者 周绍良 《文史知识》 1986年第11期95-98,共4页
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削竹为简或削木为简,在上面用漆写上记载,这便是书。最早称之为'册'、'典',便是象一些竹、木简片连接起来的样子。《尚书·周书·多士》篇:'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见简书之产... 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削竹为简或削木为简,在上面用漆写上记载,这便是书。最早称之为'册'、'典',便是象一些竹、木简片连接起来的样子。《尚书·周书·多士》篇:'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见简书之产生当在殷商时代。'册'后来也写作'策',《春秋左氏传》孔颖达《正义》说:'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 从情理推断,竹简之产生,它应该发源于中国靠南地方,然后逐渐流传到北方。主要原因:竹之产生在南方,削竹为简比较容易,还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夹本 殷商时代 左氏传 简书 旋风叶 梵夹装 卷子本 寄理 简之 佛教经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