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北魏晚期石刻艺术中的西域美术元素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成渝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2-36,共15页
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 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美术元素的迹象。该文列举龙门石窟北魏装饰艺术造像中包括连珠纹图案、卷草纹图案、火焰纹图样、法筵纹图案和金翅鸟雕像数种美术题材,与洛阳同期世俗石刻艺术中的翼兽、畏兽造像加以考察、介绍,希冀以此文化遗迹为案例,追溯当年西域美术元素通过东西方文化交流浸染汉地的史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西域 龙门石窟 密体意致 翼兽
下载PDF
龙门石窟北朝造像中装饰雕刻的艺术格调
2
作者 张成渝 张乃翥 《西部考古》 2021年第2期156-198,共43页
在龙门石窟魏唐窟龛的相关壁面空间内,如洞窟额楣、佛龛平座、主像背光等结构性部位,往往以浮雕的方式刻画各式烘托主像的装饰性画面。这些浮雕作品,或以几何图画,或以卷草纹样,或以带有情节寓意的佛典故事场景,或以展示施主生活面貌的... 在龙门石窟魏唐窟龛的相关壁面空间内,如洞窟额楣、佛龛平座、主像背光等结构性部位,往往以浮雕的方式刻画各式烘托主像的装饰性画面。这些浮雕作品,或以几何图画,或以卷草纹样,或以带有情节寓意的佛典故事场景,或以展示施主生活面貌的世俗剪影,为人们礼拜这一佛国道场提供着视觉读品的审美愉悦。不仅如此,相对于这种美术题材的典型设定来说,上述美术作品艺术形式的选取,则更加具有体现当年东西方文化交流样板载体的意义——古代雕刻家采用此前西方广为流行而带有“密体意致”(appreciation of the ornate pattern)的构图技法,为东方造型艺术的形式创新,提供了一个带有浓郁模型意义的示范文本。因此,透过龙门石窟这一文化遗产及其艺术遗迹的美学分析与探讨,人们不仅从物质生产视域体会古代丝绸之路畅通时期东西方文化往来的密切,更能从意识形态视域感受当年东方世界如何从西方美术模型中汲取了那里行之久远的审美取向,从而促进人们由物质生产层面跨越到精神生产层面来认识丝路交流对于东西方社会文明沟通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宽松律度 密体意致 天竺好繁 饱和韵律
原文传递
龙门石窟北朝造像中装饰雕刻的艺术格调
3
作者 张乃翥 张成渝 《石窟寺研究》 2017年第1期304-346,共43页
在龙门石窟魏唐窟龛的相关壁面空间内,如洞窟额楣、佛龛平座、主像背光等结构性部位,往往以浮雕方式刻画了各式烘托主像的装饰性画面。这些浮雕作品,或以几何图画,或以卷草纹样,或以带有情节寓意的佛典故事场景,或以展示施主生活面貌的... 在龙门石窟魏唐窟龛的相关壁面空间内,如洞窟额楣、佛龛平座、主像背光等结构性部位,往往以浮雕方式刻画了各式烘托主像的装饰性画面。这些浮雕作品,或以几何图画,或以卷草纹样,或以带有情节寓意的佛典故事场景,或以展示施主生活面貌的世俗剪影,为人们礼拜这一佛国道场提供着视觉读品的审美愉悦。不仅如此,相对于这种美术题材的典型设定来说,上述美术作品艺术形式的选取,则更加具有体现当年东西方文化交流样板载体的意义——古代雕刻家采用此前西方广为流行而带有'密体意致'的构图技法,为东方造型艺术的形式创新,提供了一个带有浓郁模型意义的示范文本。因此,透过龙门石窟这一文化遗产上述艺术遗迹的美学分析与探讨,人们不仅从物质生产视域体会到古代丝绸之路畅通时期东西方文化往来的密切,更能从意识形态视域感受到当年东方世界如何从西方美术模型中汲取了那里行之久远的审美取向,从而促进人们由物质生产层面跨越到精神生产层面来认识丝路交流对东西方社会文明沟通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宽松律度 密体意致 天竺好繁 饱和韵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