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阜新塔营子塔看辽代懿州萧氏家族的早期密宗信仰
1
作者 陈术石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1年第1期239-244,共6页
阜新塔营子塔塔身砖雕内容源于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佛说八吉祥经》,该经为佛教早期密宗经典,从塔营子塔的修建可以看出修建者的早期密宗信仰。本文从塔营子塔塔身的装饰内容以及萧氏家族墓地出土相关墓志和历史文献记载,论述辽代懿... 阜新塔营子塔塔身砖雕内容源于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佛说八吉祥经》,该经为佛教早期密宗经典,从塔营子塔的修建可以看出修建者的早期密宗信仰。本文从塔营子塔塔身的装饰内容以及萧氏家族墓地出土相关墓志和历史文献记载,论述辽代懿州萧氏家族的早期密宗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 塔营子塔 辽代 萧氏家族 早期密宗信仰
原文传递
龟兹之密宗 被引量:7
2
作者 季羡林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11,共7页
通过详尽研究新疆库车出土的用梵文和吐火罗文B写成的密教残卷,就能考定龟兹古代存在密宗信仰,并且深受印度影响。
关键词 龟兹 密宗信仰 印度影响
下载PDF
从馆藏造像看唐代天水地区密教十一面观音信仰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复兴 《丝绸之路》 2014年第10期43-45,共3页
从南北朝开始,天水一直是陇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这里寺院林立、石窟遍布,是佛教东渐关中的最后一站。尤其在唐朝中期,“开元三大士”把密宗传到长安,成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的十一面镏金铜观音造像,用... 从南北朝开始,天水一直是陇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这里寺院林立、石窟遍布,是佛教东渐关中的最后一站。尤其在唐朝中期,“开元三大士”把密宗传到长安,成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的十一面镏金铜观音造像,用实物证明了在唐朝初期,密教十一面观音信仰在天水一带的盛行,代表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陇右百姓的精神诉求和大唐帝国的政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面观音造像 密宗信仰 天水 佛教文化
下载PDF
从“揭谛”词义演变看揭谛信仰的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娟娟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揭谛”是佛经咒语翻译中产生的音译词,最早见于中古汉译佛经;入唐后“揭谛”表示广义上的揭谛信仰,用于表示多种信仰形式,这种用法反映了本土揭谛信仰的形成与盛行;明清时期,“揭谛”可以用于表示佛道文献中的神明,这是揭谛信仰人格... “揭谛”是佛经咒语翻译中产生的音译词,最早见于中古汉译佛经;入唐后“揭谛”表示广义上的揭谛信仰,用于表示多种信仰形式,这种用法反映了本土揭谛信仰的形成与盛行;明清时期,“揭谛”可以用于表示佛道文献中的神明,这是揭谛信仰人格化的具体表现。语言所指只是表层形式,其内在所代表的宗教信仰的发展才是推动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揭谛”词义演变反映了中国本土密宗的形成、盛行以及孕育于此的揭谛信仰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谛 密宗信仰 揭谛信仰 人格化
原文传递
蓟州地区经幢研究
5
作者 彭昊 《博物院》 2022年第6期67-74,共8页
经幢作为重要的石刻文物,是研究宗教建筑、佛教信仰问题不可忽视的参考资料。蓟州现存多座古代经幢的实物,在地方志中也常见关于修建经幢的记载。这些经幢年代自唐至明清,分属信众功德幢、寺庙经幢、墓幢三种类型。开展对于蓟州经幢的... 经幢作为重要的石刻文物,是研究宗教建筑、佛教信仰问题不可忽视的参考资料。蓟州现存多座古代经幢的实物,在地方志中也常见关于修建经幢的记载。这些经幢年代自唐至明清,分属信众功德幢、寺庙经幢、墓幢三种类型。开展对于蓟州经幢的综合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佛教的地方传播历程,探索古代信众、僧侣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州 经幢 密宗信仰 佛顶尊胜陀罗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