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报”如何解?——《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辨析
1
作者 黎炳晨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为报”的理解在初中语文不同版本教材中存在较大差异,从最初的避而不释,到后来注释为“为了报答”,再到注释为“为我报知”。不同的注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整首词的准确理解,也给一线教学带来困扰。...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为报”的理解在初中语文不同版本教材中存在较大差异,从最初的避而不释,到后来注释为“为了报答”,再到注释为“为我报知”。不同的注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整首词的准确理解,也给一线教学带来困扰。变“注释争议”为“教学资源”,利用这一注释的衍变作为教学研讨的切入点和聚焦点,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为报 辨析
下载PDF
读写结合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设计——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
2
作者 潘晓霞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7期82-83,共2页
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从课前预习、创设情境和布置任务三个层面,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读写结合教学的具体策略,巧妙地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围绕古诗词进行自主阅读、深度赏析等学习活动,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 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从课前预习、创设情境和布置任务三个层面,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读写结合教学的具体策略,巧妙地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围绕古诗词进行自主阅读、深度赏析等学习活动,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深化感悟,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知识、抒发感悟,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提升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下载PDF
论苏轼的“密州三曲”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忠纲 董利伟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1-86,共6页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通判杭州任满,时弟苏辙在齐州(今济南市)任掌书记,于是请求调往山东,被任命为密州知州。十一月初苏轼抵密州任所,熙宁九年底,期满奉命离任。这两年多的时间,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词的创作,在...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通判杭州任满,时弟苏辙在齐州(今济南市)任掌书记,于是请求调往山东,被任命为密州知州。十一月初苏轼抵密州任所,熙宁九年底,期满奉命离任。这两年多的时间,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词的创作,在经过数年的探求摸索之后,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期间共作词二十余首,无论在题材的开拓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有了质的突破。其中尤以悼亡词《江城子》,出猎词《江城子》,中秋词《水调歌头》最为著称。三篇杰作的出现,不同凡响,给北宋词坛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夏承焘先生《瞿髯论词绝句》论道;“猎余豪气勒燕然,月下悼亡忆弟篇。一扫风花出肝肺,密州三曲月经天。”本文试以三词为例,着重论述一下它们在苏轼词创作及整个词史上的地位,希望能引起更多研究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神宗 熙宁变法 北宋前期 苏轼词 王安石变法 密州 悼亡词 中秋词 婉约词
下载PDF
密州的文化氛围与苏轼知密州时期思想与创作的转变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崇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9,共6页
苏轼于神宗熙宁七年至九年(1074—1076)知密州。该地特定的文化氛围对苏轼思想与创作的转变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为:以儒为主、兼融各家的学术氛围对苏轼以综合性为特征的思想的形成有“聚合效应”;古朴、淳厚、豪壮的民俗... 苏轼于神宗熙宁七年至九年(1074—1076)知密州。该地特定的文化氛围对苏轼思想与创作的转变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为:以儒为主、兼融各家的学术氛围对苏轼以综合性为特征的思想的形成有“聚合效应”;古朴、淳厚、豪壮的民俗对生活于其中的苏轼的精神升华具潜移默化之功;而格调朴野的“东州乐府”文化则是苏轼文学创作(特别是词的创作)发生转折、飞跃的触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州文化 苏轼 思想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东坡超然思想探论之一——以密州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庆振轩 牛思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47,169,共6页
苏轼在密州明确提出了超然物外的思想观念。其超然思想的形成,与其超越当下思想困扰密切相关,是其长期对于人生思索探求的结果,亲友相近或不同的观念促使其深入思考。研究苏轼的超然境界,密州时期应该特别关注。
关键词 东坡 密州时期 超然思想 当下困扰 亲友切磋
下载PDF
苦闷与超然——论苏轼在密州的处境、心态与选择 被引量:9
6
作者 喻世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1-5,8,共6页
苏轼在密州,面临政治上、治理环境上、个人生活上的多重困境,同时面临现实和思想的多重矛盾,苏轼通过创作的白日梦取得了辉煌的创作成就,通过忘我投入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治理业绩,由此化解了自身的困境和矛盾,完成了升华,实现了苦闷中的... 苏轼在密州,面临政治上、治理环境上、个人生活上的多重困境,同时面临现实和思想的多重矛盾,苏轼通过创作的白日梦取得了辉煌的创作成就,通过忘我投入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治理业绩,由此化解了自身的困境和矛盾,完成了升华,实现了苦闷中的超越与超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并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密州 处境 心态 选择
下载PDF
山东密州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成 贺燕 +2 位作者 臧真荣 王翠香 韩传明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49-50,共2页
通过对山东省密州森林公园的现状调查,研究分析了公园景观资源及开发条件,确立了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突出休闲,用育并重,综合发展的原则,进行了公园的总体布局规划和绿化环境规划设计。
关键词 密州森林公园 总体布局规划 绿化规划设计
下载PDF
苏轼知密州时期的思想与其《江城子》词 被引量:2
8
作者 闫笑非 《北方论丛》 CSSCI 1999年第4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苏轼 《江城子》 王安石 密州 变法派 文彦博 最高统治者 《滕王阁序》 具体语言环境 向往功业
下载PDF
从密州“一赋三记”看苏轼的超然精神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胜宽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7,23,共8页
苏轼的密州一赋三记,集中作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有的研究比较多地开展了对《超然台记》所体现的超然精神之分析探究。其实,内涵丰富的超然精神,广泛地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大量诗文词创作中。苏轼对贫富、名利、物我、生死的超越,既是其... 苏轼的密州一赋三记,集中作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有的研究比较多地开展了对《超然台记》所体现的超然精神之分析探究。其实,内涵丰富的超然精神,广泛地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大量诗文词创作中。苏轼对贫富、名利、物我、生死的超越,既是其超然精神的集中反映,也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根本内容。苏轼后来遭遇政治打击和人生磨难能够泰然处之,并实现人格境界质的提升,取得辉煌的艺术成就,都与此时形成的超然精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密州三记 超然精神 身、心、物关系和谐
下载PDF
苏轼密州诗作的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俊鹏 《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15-19,共5页
苏轼诗歌是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本文通过对苏轨杭、密时期诗歌的比较分析,着重论述苏轼和密州时期所作诗歌特点,认为他在密州时期的诗作,其思想深度超过了杭时期,风格也更加沉著厚重,具有更强的艺术震撼力。
关键词 苏轼 密州 诗歌 特点
下载PDF
苏轼的豪放词为何成熟于密州?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启鹏 《惠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74-79,共6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苏轼豪放词的基础上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出了苏轼豪放词成熟于密州的新观点。其依据是 :一、苏轼自幼受其父文学要有为而作的影响 ,在未踏入政坛文坛时就有革新北宋时期浮艳文风的思想 ;二、苏轼在守密之前已对婉... 本文在前人研究苏轼豪放词的基础上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出了苏轼豪放词成熟于密州的新观点。其依据是 :一、苏轼自幼受其父文学要有为而作的影响 ,在未踏入政坛文坛时就有革新北宋时期浮艳文风的思想 ;二、苏轼在守密之前已对婉约派词风深为不满 ,已尝试写作言情言志的非男女恋情的新词作 ;三、守密时 ,适逢朝廷对王安石变法有看法 ,变法派有些失势 ,故苏轼以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 ,于是豪放词便应运而生 ;四、从文学创作思想来考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豪放词 密州 历史唯物主义 文学研究 宋代
下载PDF
北宋密州的灾荒与官方应对——基于苏轼知密州时期的考察
12
作者 古帅 牛俊杰 王尚义 《农业考古》 201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北宋时期密州地区多次发生旱蝗灾害,苏轼知密州的两年更是密州旱蝗灾害极为严重的时期。文章结合北宋密州的地理环境,对苏轼在密州的救灾进行了考察。苏轼在上书朝廷力陈减免税收和禁官榷盐的同时,亲率百姓捕蝗并多次到常山祈雨,虽然取... 北宋时期密州地区多次发生旱蝗灾害,苏轼知密州的两年更是密州旱蝗灾害极为严重的时期。文章结合北宋密州的地理环境,对苏轼在密州的救灾进行了考察。苏轼在上书朝廷力陈减免税收和禁官榷盐的同时,亲率百姓捕蝗并多次到常山祈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效果不够理想,文章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分析,对加深北宋时期地方官员进行灾荒救助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苏轼 密州 救灾 山东荒史
下载PDF
苏轼“格高千古”的中秋词为何诞生在密州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崇琛 《写作》 2013年第5期34-36,30,共4页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苏轼踏上了密州大地。隔年,即熙宁九年(1076)丙辰的中秋之夜。他便在超然台上写出了传诵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以下简称“中秋词”):
关键词 中秋词 密州 苏轼 水调歌头 宋神宗
下载PDF
苏轼密州词及豪放词风谈片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秋德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5-27,共3页
苏武在密州的词作是其豪放词的首创之作和第一个高峰,奠定了其豪放词派开创者的地位。其成功与密州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关键词 苏轼 密州 豪放词风 人文环境
下载PDF
试析苏轼密州词的思想内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冬梅 《潍坊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4-96,100,共4页
苏轼创造性的用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进行词的创作,使词也能象诗一样述志、怀古、咏物、悼亡,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并开创了“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密州词的创作是他的成功实践,表现出的深厚思想内涵,既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积极的超... 苏轼创造性的用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进行词的创作,使词也能象诗一样述志、怀古、咏物、悼亡,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并开创了“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密州词的创作是他的成功实践,表现出的深厚思想内涵,既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积极的超然思想,也是丰富内心情感的流露,显示出了与传统词迥然不同的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密州 思想内涵
下载PDF
一部融汇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的力作——评《苏轼在密州》
16
作者 王文龙 《东岳论丛》 CSSCI 1997年第6期110-111,共2页
一部融汇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的力作——评《苏轼在密州》王文龙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苏轼的名字都象皓月明星一样放射着不灭的光辉。由山东诸城市地方同志发起,国内苏轼研究专家支持,共同精心编撰的《苏轼在... 一部融汇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的力作——评《苏轼在密州》王文龙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苏轼的名字都象皓月明星一样放射着不灭的光辉。由山东诸城市地方同志发起,国内苏轼研究专家支持,共同精心编撰的《苏轼在密州》一书,正是从苏轼与密州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研究 学术研究 地方文化 密州 密州文化 文化性格 阶段性研究 民间传说 文化心态 作品
下载PDF
论密州对苏轼文学成就的影响
17
作者 尹群 《人文天下》 2018年第4期53-56,共4页
苏轼是北宋时的文坛领袖,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其诗、词、赋俱佳,尤其对词的贡献最大,他开启了以词咏志的先河,使词最终成为与诗并列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其诗词传诵不衰,得到世人的喜爱和追捧。他诗词里表达出的豪气、超然和真情... 苏轼是北宋时的文坛领袖,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其诗、词、赋俱佳,尤其对词的贡献最大,他开启了以词咏志的先河,使词最终成为与诗并列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其诗词传诵不衰,得到世人的喜爱和追捧。他诗词里表达出的豪气、超然和真情让人折服、令人陶醉。王国维说过:“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庄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字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宋人范温评价苏东坡说:“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高。但苏轼的文学成就不是先天带来的,密州(今山东诸城)的生活、从政经历影响了苏轼的诗词创作,奠定了苏轼的文学地位,使其最终成为一代文坛领袖,名扬千古。可以说,密州因苏轼而闻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成就 苏轼 密州 诗词创作 古代文学史 从政经历 文学地位 文坛
下载PDF
旷代文豪齐鲁缘——苏轼在密州
18
作者 曲向红 《文史杂志》 2009年第6期60-62,共3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中后期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书画家以及文艺评论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一生在新旧党争的漩涡中浮沉。神宗年间王安石新党一派执政。他讥笑王安石变...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中后期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书画家以及文艺评论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一生在新旧党争的漩涡中浮沉。神宗年间王安石新党一派执政。他讥笑王安石变法的诸多弊端,接连上书宋神宗,反对变法方案,遭到王安石一派的排挤,不得不放弃做待遇优厚的京官,自请到地方任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变法 密州 齐鲁 北宋中后期 文艺评论家 新旧党争 散文家
下载PDF
苏轼“自是一家”的密州词创作简论
19
作者 陈冬梅 《潍坊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9-53,共5页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密州时期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密州 豪放 婉约 旷达
下载PDF
逆境里的超然旷达——苏轼密州三曲解读
20
作者 李青云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5期40-42,共3页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作"密州三曲"。文章通过剖析苏轼密州三曲的特色,指出了苏词超然、旷达的艺术风格和所表现的人生态度,以及苏轼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作"密州三曲"。文章通过剖析苏轼密州三曲的特色,指出了苏词超然、旷达的艺术风格和所表现的人生态度,以及苏轼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对后世文人的人格追求和道德建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州三曲 超然 旷达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