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Si_(n)^(±)(n=1~6)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与磁性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侯茹 郭平 +1 位作者 赵润宁 韩聚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3,共9页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在(U)B3LYP/LanL2DZ水平研究了RuSi_(n)^(±)(n=1~6)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性质和磁性.结果发现:RuSi_(n)^(±)(n=1~6)团簇除n=5外,基本保持了RuSi_(n)(n=1~6)团簇的基本框架.RuSi_(2)^(+)团簇和RuSi_(3)^(-...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在(U)B3LYP/LanL2DZ水平研究了RuSi_(n)^(±)(n=1~6)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性质和磁性.结果发现:RuSi_(n)^(±)(n=1~6)团簇除n=5外,基本保持了RuSi_(n)(n=1~6)团簇的基本框架.RuSi_(2)^(+)团簇和RuSi_(3)^(-)团簇分别是RuSi_(n)^(+)和RuSi_(n)^(-)(n=1~6)团簇最低能结构中热力学稳定性最强的团簇.在RuSi_(n)^(+)和RuSi_(n)^(-)(n=1~6)团簇中Ru原子比Si原子对体系电荷贡献大.HOMO和LUMO的研究结果说明,RuSi_(n)^(-)(n=1~6)团簇的LUMO对电子没有亲和力.RuSi^(+)是RuSi_(n)^(+)(n=1~6)团簇中化学稳定性最强的团簇.而RuSi_(5)^(+)团簇是化学活性强弱的团簇.RuSi_(n)^(±,0)(n=1~6)团簇的极化率张量随Si原子数目n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都随着n的增大而减小,意味着RuSi_(n)^(±,0)(n=1~6)团簇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随着n的增大而减弱.极化率各向异性不变量(Δα)随n变化的规律也几乎相同,只是随着n的增大增加缓慢而已.RuSi_(n)^(+)(n=1~6)团簇的总磁矩都增加了1.00μ_(B),而RuSi_(n)^(-)(n=1~6)团簇的总磁矩均为1.00μ_(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RuSi_(n)^(±)(n=1~6) 几何构型 电子性质 磁性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对一类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研究
2
作者 杨永 张巧 田付阳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6期1-2,共2页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PW91方法,在基组6-311G的水平上对BMgn(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BMgn和Mgn团簇的基态结构比较发现,B原子的掺杂使Mgn(n=1-10)的团簇结构对称性明显降低,由团簇的平均结合能、二阶...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PW91方法,在基组6-311G的水平上对BMgn(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BMgn和Mgn团簇的基态结构比较发现,B原子的掺杂使Mgn(n=1-10)的团簇结构对称性明显降低,由团簇的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劈裂能,HOMO-LUMO Gap得出n=9是BMgn(n=1-10)团簇的幻数,并对BMgn和Mgn+1(n=1-10)团簇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gn(n=1-10) NBO电荷布局 电子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团簇Ni_3CoP电子性质与磁性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历红 方志刚 +1 位作者 赵振宁 秦渝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6,共7页
设计团簇Ni_3CoP模型对非晶态合金Ni-Co-P进行局域结构的模拟,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并在B3LYP/Lanl2dz水平下运用Gaussian 09程序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以及有关电子性质与磁性的计算,对所得到的理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团簇Ni_3CoP费米... 设计团簇Ni_3CoP模型对非晶态合金Ni-Co-P进行局域结构的模拟,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并在B3LYP/Lanl2dz水平下运用Gaussian 09程序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以及有关电子性质与磁性的计算,对所得到的理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团簇Ni_3CoP费米能级左侧的最高峰由Ni-d、Co-d、P-p共振产生,形成了d-d-p杂化的成键轨道,并主要由Ni-d轨道贡献;对于团簇Ni_3CoP内部的电子转移,以P原子提供电子的能力最强,Co原子次之,Ni原子则整体以接受电子为主.团簇Ni_3CoP 3重态下的构型具有磁性,且Ni原子磁矩对团簇总磁矩的贡献较大.分析d轨道的电子自旋态密度图,发现其对称性最不好,这说明其上的成单电子最多,是团簇磁性的主要来源.同时,研究还发现p轨道对团簇磁性的贡献同样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3CoP 电子性质 磁性 密度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RuSi_n(n=1~6)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侯茹 李书婷 +3 位作者 牛峰 屈小惠 谢楠 郭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2-258,共7页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U)B3LYP/Lan L2DZ水平研究了Ru Sin(n=1~6)团簇体系的稳定结构及电子性质.结果发现:Ru Sin(n=1~6)团簇基本保持了纯硅团簇的框架.对原子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计算表明,Ru Si6团簇是Ru Sin(n=1~6)...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U)B3LYP/Lan L2DZ水平研究了Ru Sin(n=1~6)团簇体系的稳定结构及电子性质.结果发现:Ru Sin(n=1~6)团簇基本保持了纯硅团簇的框架.对原子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的计算表明,Ru Si6团簇是Ru Sin(n=1~6)团簇中热力学稳定性最强的.对自然电荷分布的研究结果发现,Ru Sin(n=2,4~6)团簇的最低能结构出现电荷反转现象.HOMO-LUMO能隙的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钌原子后团簇的化学活性增强了,且Ru Si的化学活性是Ru Sin(n=1~6)团簇最强的.通过对团簇磁矩的研究发现,Ru Si和Ru Si3团簇具有了磁性,其余团簇的总磁矩为零,且Ru Sin(n=1~6)团簇中各原子对团簇总磁矩的贡献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Ru Sin(n=1~6) 几何构型 电子性质 磁性
下载PDF
W_nC^(0,±)(n=1,…,6)团簇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秀荣 康张李 李扬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8-604,共7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WnC0,±(n=1,…,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它们的基态构型,并对基态构型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n>3时,稳定构型从平面...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WnC0,±(n=1,…,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它们的基态构型,并对基态构型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n>3时,稳定构型从平面转变成立体结构,同时C原子趋向于表面最稳定;C原子的掺入使得Wn团簇的稳定性增强,其中W3 C团簇稳定性最高,可看作WnC0,±(n=1,…,6)团簇的结构基元;通过比较WnC与纯Wn团簇的垂直亲和能(VEA)和垂直电离能(VIP)可知,WnC团簇更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C0 ±(n=1 6)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Ag-Ni双金属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恩泽 陈旋 冯小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第22期190-192,共3页
金、银、铜、钯等金属团簇和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电、催化性质,如荧光、双光子吸收、对位磁性等而受到广泛关注。双金属纳米团簇具有中心作用,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其组分的大小、组成和化学顺序进行调节。因此,了解由两种金属... 金、银、铜、钯等金属团簇和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电、催化性质,如荧光、双光子吸收、对位磁性等而受到广泛关注。双金属纳米团簇具有中心作用,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其组分的大小、组成和化学顺序进行调节。因此,了解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双金属团簇的结构、电子、光学、磁性和催化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基于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对Ag-Ni双金属纳米团簇的几何结构、混合行为和电子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揭示了该团簇核壳结构的形成趋势,遵循着镍在高配位点,银在低配位点的规律。笔者的计算预测了整个成分范围内的负混合能,表明无论成分如何,混合都有利于双金属小尺寸Ag-Ni团簇。Ag-Ni合金团簇具有最高的稳定性,笔者研究了具有负混合能的类核壳结构的微观起源,发现Ag-Ni界面相互作用在其中起作用。笔者还研究了Ag-Ni合金团簇的磁性,研究表明以Ni为主的磁性由Ni矩平行排列组成,Ag上的微小矩与Ni矩反平行排列,与Ag的杂化导致Ni矩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性质 磁性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Nb_2Ge_n(n=1~4)团簇
7
作者 侯茹 郭平 +1 位作者 赵润宁 韩聚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9-245,共7页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在(U)B3LYP/Lan L2DZ水平上对Nb_2Ge_n(n=1~4)团簇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得到Nb_2Ge_n(n=1~4)团簇的最低能结构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性质.优化结果表明:Nb_2Ge_n(n=1~4)团簇最低能结构的自旋多重度均为单重态.团簇最低能结...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在(U)B3LYP/Lan L2DZ水平上对Nb_2Ge_n(n=1~4)团簇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得到Nb_2Ge_n(n=1~4)团簇的最低能结构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性质.优化结果表明:Nb_2Ge_n(n=1~4)团簇最低能结构的自旋多重度均为单重态.团簇最低能结构的电子态与团簇的大小有关.当n为奇数时,团簇的电子态为~1A^1,n为偶数时电子态为1A.通过对计算平均束缚能和分裂能发现:Nb_2Ge_n(n=1~4)团簇中热力学稳定性最强的是Nb_2Ge_2团簇;最弱的是Nb_2Ge_4团簇.自然电荷分布的结果说明Nb_2Ge_n(n=1~4)团簇中当n=1-2时,电子转移正常,而当n=3-4时出现电荷反转现象.同时还研究了HOMOLUMO能隙、磁性和红外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b2Gen(n=1~4) 几何构型 电子性质 磁性 红外光谱
下载PDF
B_(n-1)Li(n=2~13)掺杂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立仁 雷雪玲 +1 位作者 陈杭 祝恒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4-482,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得到了B_(n-1)Li(n=2~13)小团簇的平衡几何结构.计算并分析了基态掺杂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量二阶差分、能级间隙、电离势、振动光谱和极化率.结果表明Li原子总是处于主团簇的外围并且以配位数最少...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得到了B_(n-1)Li(n=2~13)小团簇的平衡几何结构.计算并分析了基态掺杂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量二阶差分、能级间隙、电离势、振动光谱和极化率.结果表明Li原子总是处于主团簇的外围并且以配位数最少的方式与主团簇结合,有的甚至是吸附在主团簇上面.随着锂原子所占百分比的降低,掺杂团簇的稳定性迅速提高.高浓度的掺杂(Li,B比为1:1或1:2)可以大幅度提高团簇的化学活性和金属性,但同时会降低其稳定性.B_3Li和B_5Li是幻数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Bn-1Li掺杂 基态结构 电子性质
下载PDF
Li_2B_n(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
9
作者 阮文 罗文浪 +2 位作者 谢安东 余晓光 伍冬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3-429,共7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Li_2B_n(n=1~10)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和极化率等物理化学性质.由此讨论了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表明:Li_2B_n(n=1~10)团簇基态大多为立体构...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Li_2B_n(n=1~10)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和极化率等物理化学性质.由此讨论了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表明:Li_2B_n(n=1~10)团簇基态大多为立体构型,能级间隙和二阶能量差分结果表明Li_2B_8为幻数团簇.对平均线性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不变量研究表明,基态Li_2B_n团簇的电子结构随B原子的增加虽然趋于紧凑,但尚未形成特定的堆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B_n(n=1~10)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下载PDF
NaB_n(n=1—9)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 被引量:7
10
作者 阮文 谢安东 +1 位作者 余晓光 伍冬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5,共6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忻了NaB_n(n=1—9)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同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和极化率.研究表明:NaB_n(n=1—9)团簇基态绝大多数为平面构型.能级间...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忻了NaB_n(n=1—9)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同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和极化率.研究表明:NaB_n(n=1—9)团簇基态绝大多数为平面构型.能级间隙和二阶能量差分结果表明NaB_3与NaB_5是幻数团簇.另外,对平均线性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不变量研究表明基态NaB_n团簇的电子结构随B原子的增加虽然趋于紧凑,但尚未形成特定的堆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B_n(n=1—9)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原文传递
PtIr_n^(0,±)(n=1~5)团簇电子结构与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文录 饶倩 张秀荣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1-930,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对PtIrn0,±(n=1~5)团簇基态构型的自然键轨道(NBO)、光谱、芳香性和极化率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团簇形成过程中Pt得到电荷,而对于Ir原子,电荷有得有失,部分Ir原子失去的电荷转移到Pt原子及其...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对PtIrn0,±(n=1~5)团簇基态构型的自然键轨道(NBO)、光谱、芳香性和极化率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团簇形成过程中Pt得到电荷,而对于Ir原子,电荷有得有失,部分Ir原子失去的电荷转移到Pt原子及其它Ir原子上;原子数较多的团簇红外(IR)光谱和Raman谱中出现较多的振动峰,其中PtIr4-团簇的IR光谱及Raman光谱的振动峰最强;团簇PtIr3、PtIr5、PtIr5+具有芳香性;PtIrn0,±(n=1~5)团簇原子间的成键相互作用随n的增加而增强,团簇PtIr3、PtIr5+电子结构相对不稳定,离域效应较大,阴离子团簇的电子结构的稳定性随着原子数增加逐渐增强,离域效应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Irn0 ±(n=1~5) 电子结构 光谱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Os_nN)^(0,±)(n=1—6)团簇电子结构与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秀荣 吴礼清 饶倩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8-178,共11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赝势基组LANL2DZ水平上对OsnN0,±(n=1—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得出了它们的基态构型,并对基态结构的磁学性质、自然键轨道(NBO)、光谱和芳香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赝势基组LANL2DZ水平上对OsnN0,±(n=1—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得出了它们的基态构型,并对基态结构的磁学性质、自然键轨道(NBO)、光谱和芳香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sN-和Os5N-团簇发生了"磁矩猝灭"的现象,在Os2N和Os4N0,±团簇中Os原子与N原子之间属于反铁磁性耦合;团簇的NBO电荷分布取决于原子的相对位置,处于端点的N原子发生电荷转移要比处于中间的N原子明显;OsnN0,±(n=1—6)团簇的红外光谱和Raman光谱的各振动峰明显;Os5N-团簇的芳香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nN0 ±(n=1—6) 电子结构 光谱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n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n-doped (MgO)n (n=2-10) Clusters
13
作者 王鹏 杨明霞 +2 位作者 张胜利 黄世萍 田辉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5-42,I0003,共9页
We study the geometries, stabilities,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gO)n (n=2-10) clusters doped with a single Mn atom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ith the gener- 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T... We study the geometries, stabilities, electron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gO)n (n=2-10) clusters doped with a single Mn atom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ith the gener- 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The optimized geometries show that the impurity Mn atom prefers to replace the Mg atom which has low coordination number in all the lowest-energy MnMgn-1On (n=2-10) structures. The stability analysis clearly represents that the average binding energies of the doped clusters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pure (MgO)n clusters. Maximum peaks of the second order energy differences are observed for MnMg~_1On clusters at n=6, 9, implying that these clusters exhibit higher stability than their neighboring clusters. In addition, all the Mn-doped Mg clusters exhibit high total magnetic mo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MnMgO2 which has 3.00μB. Their magnetic behavior is attributed to the impurity Mn atom, the charge transfer modes, and the size of MnMgn- 1On clu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nmgn-1on cluster Electronic property MAGNETICPROPER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