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流芯片技术探讨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高密度脂蛋白及亚组份的变化
1
作者 王宇辉 冼勋德 +3 位作者 David Deng Conan Li 王绿娅 刘国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6-536,共1页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微流芯片技术 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 密度脂蛋白亚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亚组份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绍忞 丁祖则 +4 位作者 蔡海江 何熹延 金豫 沈风新 陈毓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3期4-7,共4页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份。发现冠心病患者HDL2-胆固醇(HDL2-C)含量及HDL2-C/HDL3-C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测定其变化,为观察冠心病和研究HDL抗动粥机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冠心病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密度脂蛋白 密度脂蛋白亚 脂质
下载PDF
中国和日本国健康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亚组份含量的调查
3
作者 费华 张煜华 +1 位作者 前田悟司 野间昭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0-152,共3页
应用自制的琼脂糖凝胶板对中国健康人(上海市人107名,男59名,女48名)和日本健康人(岐阜县人109名,男40名,女69名)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份脂蛋白A-I(LpA-I)和载脂蛋白A-I(apoA-I... 应用自制的琼脂糖凝胶板对中国健康人(上海市人107名,男59名,女48名)和日本健康人(岐阜县人109名,男40名,女69名)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份脂蛋白A-I(LpA-I)和载脂蛋白A-I(apoA-I)的含量进行了火箭免疫电泳测定,计算求得脂蛋白A-I∶A-II(LpA-I∶A-I)的含量和LpA-I与apoA-I的含量比(%)。结果表明,两组健康人群上述各项目的国别之间、两国同性别之间以及同一国家的男女性别之间各组数据的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中、日健康人的LpA-I、LpA-I∶A-I均与apoA-I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日本国健康人的LpA-I还与LpA-I∶A-Ⅱ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本次测得的中、日健康人HDL亚组份含量的相近可能与两国疾病模式和心脏病死亡率的相近具有内在的联系。LpA-I∶A-II与LpA-I的显著正相关,提示了LpA-I∶A-I可能在脂代谢中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脂蛋白亚 脂蛋白A-I 脂蛋白A-Ⅱ 载脂蛋白A-Ⅰ
下载PDF
血液组份上清液密度值计量方法简介
4
作者 杨利民 刘凯航 李爽 《吉林医学信息》 2002年第9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血液上清液密度值计量方法 生产规摸 血液制剂 GMP认证 称量标准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DL亚组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
5
作者 殳雪怡 杨永年 +2 位作者 石凤英 张忆文 吴丹 《中国临床医学》 199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LDL亚组份改变与糖尿病肾病及其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测定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DL亚组份与UANR,比较不同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LDL亚组份变化。结果:伴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LDL亚组份改变与糖尿病肾病及其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测定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DL亚组份与UANR,比较不同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LDL亚组份变化。结果:伴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DL亚组份以小颗粒LDL者较多(19/24比6/30,P<0.0001),小颗粒LDL和UAER及ACR有显著相关性。讨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主要含有小颗粒的LDL,是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密度脂蛋白亚
下载PDF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较其它指标相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本文概述了低密度脂蛋白亚组份的组成、形成及其同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与...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较其它指标相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本文概述了低密度脂蛋白亚组份的组成、形成及其同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与其它有关脂蛋白的关系,以及遗传、环境和行为因素对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脂蛋白.亚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子午岭森林灰褐土受物理保护的有机碳数量上限(英文)
7
作者 王文颖 鲍敏 +3 位作者 闫国苍 马林林 戴玥 王发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71,共8页
通过密度分组和超声波技术将每个土样分为3个组份:自由组份、闭合组份和重组,分别分析每个组份的有机碳质量分数.闭合组份和重组中的有机碳为受物理保护的有机碳.结果表明: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各组份有机碳的数量表现为重组有机碳>自由... 通过密度分组和超声波技术将每个土样分为3个组份:自由组份、闭合组份和重组,分别分析每个组份的有机碳质量分数.闭合组份和重组中的有机碳为受物理保护的有机碳.结果表明: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各组份有机碳的数量表现为重组有机碳>自由轻组>闭合轻组,这就表明土壤中大部分有机碳是受物理保护的.各组份有机碳均表现为在0~40 cm深度迅速递减,40~80 cm深度相对稳定.随深度的增加,轻组中有机碳递减速率比重组和闭合组份中有机碳的递减显著.如0~10 cm深度轻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6.672×10^(-6),但在60~80 cm深度轻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仅为0.260×10^(-6);0~10 cm深度重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7.228×10^(-6),在60~80 cm深度重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6.563×10^(-6).子午岭森林灰褐土保护有机碳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曲线拟合得出在该地区每1000 g土壤中受物理保护的有机碳不会超过23.64 g.表层以下大部分土壤颗粒远未达到饱和,如果有更多的有机碳可利用,这部分土壤具有较大的碳汇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森林灰褐土 土壤有机碳 物理保护 密度组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