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3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姬改革 巨晓军 +7 位作者 单艳菊 章明 邹剑敏 屠云洁 刘一帆 束婧婷 庞立川 范晨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77-229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21日龄黄脚麻鸡720只,3层层叠式笼内饲喂,鸡笼规格为长×宽×高=1.2 m×0.8 m×0.4 m... 本试验旨在探讨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21日龄黄脚麻鸡720只,3层层叠式笼内饲喂,鸡笼规格为长×宽×高=1.2 m×0.8 m×0.4 m,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均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笼养密度分别为15(低密度组)、17(中密度组)、19(中高密度组)和21只/m 2(高密度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对于公鸡,21~42日龄时,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43~63日龄时,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对于母鸡,21~42日龄时,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43~63日龄时,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2)对于公鸡,低密度组肝脏重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指数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3)对于母鸡,中密度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4)对于公鸡,中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对于母鸡,高密度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中高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中密度组和中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对于公鸡,中高密度组空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母鸡,中高密度组空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高笼养密度会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等相关指标产生影响;笼养密度可能通过影响肠道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影响黄羽肉鸡肠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笼养密度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形态 抗氧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转换特征及其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明 池继敏 +4 位作者 季欧 唐敏 桑阳 陈知语 李小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骨转换与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fragile hip fracture,HF)风险及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年龄≥60岁女性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共661例,分为无骨折组(A组)266例和HF组(B组)395例。检测... 目的探讨骨转换与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fragile hip fracture,HF)风险及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年龄≥60岁女性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共661例,分为无骨折组(A组)266例和HF组(B组)395例。检测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 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Ca)、磷(P)、镁(Mg)、尿素(Urea)、肌酐(Cr)、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骨形成率(MoMF)、骨吸收率(MoMR)及骨转化率(MoT)。结果(1)HF组TP[118(108,128)vs 124(114,131)]、Alb[38.4±3.7 vs 40.0±4.3]、HDLc[1.51(1.24,1.71)vs 1.54(1.37,1.73)]、Ca[2.21±0.12 vs 2.29±0.12]、P[1.03±0.16 vs 1.08±0.17]含量较无骨折组降低,年龄[76(68,83)vs 73(67,78)]、β-CTX[0.57(0.40,0.77)vs 0.34(0.19,0.56)]、MoMR[1.84(1.30,2.51)vs 1.09(0.61,1.83)]及MoT[2.16(1.56,2.85)vs 1.56(1.09,2.38)]较无骨折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ID OC、MoMF、Urea、Cr、Cys-C、eGFR、Tch、TG、LDLc及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女性HF与HDLc、TP、ALB、Ca、P、Mg呈负相关(r=-0.09、-0.26、-0.16、-0.28、-0.12、-0.03,P<0.05),与年龄、β-CTX、MoMR、MoT呈正相关(r=0.17、0.36、0.36、0.26,P<0.05),与N-MID OC、MoMF、Urea、Cr、Cys-C、eGFR、Tch、TG、LDLc无相关性(P>0.05)。(3)年龄、MoT、TP、Ca、P为老年女性HF的风险因素,OR分别为1.03(95%CI:1.01~1.06)、1.75(95%CI:1.44~2.12)、0.96(95%CI:0.92~0.99)、0.06(95%CI:0.01~0.37)、0.18(95%CI:0.06~0.6),P<0.05。(4)HDLc与骨转化间存在“U”型关系,P<0.01,其切点为1.692 mmol/L。结论高骨转换是老年女性HF的危险因素,其骨转化率与HDLc存在U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下载PDF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娟 郝晨光 +1 位作者 何丹 马建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61-165,175,共6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sdLDL-C)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148例脑梗死患者...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sdLDL-C)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148例脑梗死患者,依据发病后7 d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分为非障碍组(n=77)和障碍组(n=71);分别采用过氧化氢酶法和比色法测定两组血清sdLDL-C和T-AOC水平,并进行比较;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sdLDL-C、T-AOC水平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障碍组相比,障碍组血清sd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T-AOC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516,P<0.05),T-AOC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44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血清sdLDL-C和T-AOC是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sdLDL-C水平升高,T-AOC水平降低,二者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滇中地区不同种植密度青贮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梅芬 杨洋 +3 位作者 薛世明 杨世平 廖祥龙 张美艳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滇中地区以推广较多的曲晨9号为供试材料,开展6株/m^(2)(低密度)、9株/m^(2)(中等密度)和12株/m^(2)(高密度)三个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群...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滇中地区以推广较多的曲晨9号为供试材料,开展6株/m^(2)(低密度)、9株/m^(2)(中等密度)和12株/m^(2)(高密度)三个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比低密度的提高12.3%,并且高密度种植模式中的单株节数、叶片数和枯叶数也比低密度处理的单株分别增加9.98%(P<0.05)、2.78%(P>0.05)和126.92%(P<0.01),但是高密度种植模式中单株的株高、基部茎宽、穗叶面积和不同位叶的干重比低密度的处理分别降低15.12%(P>0.05)、38.80%(P<0.01)、16.38%(P<0.05)和26.88%~38.79%(P<0.05)。在营养成分方面: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木质素分别比低密度种植的青贮玉米低了1.7%、21.51%、22.14%和56.79%。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青贮玉米群体的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株的叶片数和节数,但是降低单株的株高、穗叶面积、不同位叶干重和基部茎宽,并有效地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木质素的含量。建议在种植青贮玉米时一定在关注单株农艺性状的变化和群体养分含量变化同时,通过合理密植获得单位面积的高产和优质的青贮玉米,同时避免植株倒伏等因素引起的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李玉发 +5 位作者 何中国 刘红欣 李伟堂 杨翔宇 张连喜 牛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36-40,共5页
研究不同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林省多粒型花生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吉林省生态环境的种植技术和最佳种植密度,完善吉花2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采用2种种植技术及5个种植密度(1.79×10^(5)、2.02×10^(5)、... 研究不同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林省多粒型花生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吉林省生态环境的种植技术和最佳种植密度,完善吉花2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采用2种种植技术及5个种植密度(1.79×10^(5)、2.02×10^(5)、2.30×10^(5)、2.69×10^(5)、3.23×10^(5)株/hm^(2)),研究特定时期花生光合指标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吉花2号采用小垄双行种植技术、种植密度为2.02×10^(5)株/hm^(2)时生育期最短,较双粒穴播种植技术生育期提前1~2 d;植株的株高最小,有利于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最大,总光合势最大;产量最高(3651.15 kg/hm^(2)),较双粒穴播种植技术增产10.17%。小垄双行种植技术在不同密度下,吉花2号产量都高于双粒穴播种植技术。因此,小垄双行种植技术在生产上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粒型花生 种植技术 种植密度 叶面积系数 光合势
下载PDF
脂肪酸捕收剂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显波 张覃 +1 位作者 柯宝霖 卯松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167-173,共7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脂肪酸类捕收剂广泛应用于浮选氧化矿,其分子结构是影响浮选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从微观角度揭示脂肪酸捕收剂结构变化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脂肪酸电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脂肪酸类捕收剂广泛应用于浮选氧化矿,其分子结构是影响浮选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从微观角度揭示脂肪酸捕收剂结构变化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脂肪酸电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油酸分子和油酸根离子中氧原子有很强的反应活性,氧原子是油酸与氧化矿物表面作用的键合原子;油酸根离子的两个氧原子具有相近的化学活性,且在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大于油酸分子,使得油酸根离子的活性明显强于油酸分子;碳链长度和烃基不饱和度几乎不影响脂肪酸中氧原子的态密度,其对脂肪酸性能的影响不是通过羧基作用的;脂肪酸与常见金属阳离子的相互作用能与其溶度积常数降低的规律一致,两者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对了解脂肪酸捕收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开发新型脂肪酸类捕收剂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脂肪酸捕收剂 密度 分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活性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团簇CrPS_(4)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方志刚 刘立娥 +3 位作者 吴庭慧 宋静丽 原琳 魏代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为快速、高效得到物质的谱图数据,利用计算化学方法,根据拓扑学原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团簇CrPS_(4)10种优化构型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偶极矩以及极化率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构型2^((4))的理论红外谱图与前人所得实际光谱图进行了对比... 为快速、高效得到物质的谱图数据,利用计算化学方法,根据拓扑学原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团簇CrPS_(4)10种优化构型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偶极矩以及极化率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构型2^((4))的理论红外谱图与前人所得实际光谱图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CrPS_(4)红外光谱的波峰大致分布在300~700 cm^(-1)范围内,拉曼光谱的波峰范围主要分布在200~700 cm^(-1)范围内;团簇CrPS_(4)振动形式为伸缩振动时,其对入射光的吸收强度较大;在频率较低的波段,CrPS_(4)更易发生红外吸收,在频率较高的波段,更易发生拉曼散射;总偶极矩的排列顺序为2^((2))>6^((4))>4^((2))>3^((2))>3^((4))>4^((4))>1^((2))>2^((4))>5^((4))>1^((4)),偶极矩越大,红外活性越强;极化率大小关系满足5^((4))<1^((4))<6^((4))<4^((4))<3^((4))<1^((2))<2^((4))<2^((2))<3^((2))<4^((2)),极化率越大,拉曼活性越强;所有构型的3大主轴中,XX轴的极化率均大于YY轴与ZZ轴;构型2^((4))的理论光谱图与实际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光谱图波峰频率基本吻合,实验与理论分析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极化率 偶极矩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SSD算法的高密度电法智能解译方法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师学明 黄崇钰 +2 位作者 王瑞 李斌才 郑洪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高密度电法在探测灰岩区地下溶洞病害体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高密度电法反演结果依赖于初始模型,存在多解性,地质解译容易受专业人员主观因素影响。为此,本文从具有唯一性的视电阻率数据出发,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SSD(Single Shot Multi-... 高密度电法在探测灰岩区地下溶洞病害体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高密度电法反演结果依赖于初始模型,存在多解性,地质解译容易受专业人员主观因素影响。为此,本文从具有唯一性的视电阻率数据出发,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目标检测算法的视电阻率异常智能解译方法技术。针对岩溶地质病害,设计了不同填充类型、形状、规模、数量的溶洞电性异常模型,利用Res2dmod软件进行视电阻率正演计算,构建了包含1400个样本的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智能解译学习样本库(样本和标签)。基于TensorFlow框架,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SSD算法的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异常智能解译方法技术,使用学习样本库训练网络权值,训练结束后对高密电法温纳装置视电阻率异常进行智能解译,单个视电阻率剖面异常智能解译耗时不到1 s,各类目标(填充型溶洞、未填充型溶洞)平均准确率为90.68%。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SD算法的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异常智能解译技术可显著提高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解译效率,避免专业人员主观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电法 温纳装置 视电阻率 SSD目标检测算法 智能解译
下载PDF
不同垄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产量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9
作者 段英姿 陈桂平 +4 位作者 姜峰 王晓英 张胜珍 马艳芝 沈玉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7-775,共9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H4(8万株·hm^(-2))、H5(10万株·hm^(-2))、H6(13.3万株·hm^(-2))]两种垄作方式,动态取样,测定并分析不同垄作方式、种植密度和生长时期的单株重、产量、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垄双行丹参单株干重、产量、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小垄单行。根的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5(48.09 g)、H4(5986.69 kg·hm^(-2)),均在11月19日最高;地上部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均为H4(50.34 g、6712.75 kg·hm^(-2)),均在10月14日最高。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总含量(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在两种垄作方式下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佳处理为H4(295.4 mg·g^(-1)),在9月7日最高;叶、茎中(总黄酮+总酚酸)总含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4(238.42 mg·g^(-1))、H6(122.43 mg·g^(-1)),均在10月14日最高;丹参酮Ⅱ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四种活性成分总含量的最佳处理为H6(63.23 mg·g^(-1))。综上,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优于小垄单行。本研究结果为丹参的合理种植及根与地上部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垄作 种植密度 产量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梁晓艳 付娆 +6 位作者 李佳佳 衣葵花 唐朝辉 郭峰 王建国 张佳蕾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为探讨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为材料,在行距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包括单粒播分别为株距9 cm、12 cm和15 cm,折合播种密度分别为27.8万株·hm^(-2)(S9)、20.8万株·hm^(-2)... 为探讨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为材料,在行距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包括单粒播分别为株距9 cm、12 cm和15 cm,折合播种密度分别为27.8万株·hm^(-2)(S9)、20.8万株·hm^(-2)(S12)和16.7万株hm-2(S15)3个处理,和双粒播27.8万株·hm^(-2)(D18,穴距18 cm)1个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习性、果针形成、荚果发育动态、结实范围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双粒播相比,不同密度单粒播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花生早开花、多开花,增加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低密度条件下,效果最为显著;从群体指标看,20.8万株·hm^(-2)的单粒精播模式下,花生开花数、有效果针数、结果数最多,荚果体积最大,荚果饱满度高,产量水平最高。不同密度单粒精播改变了花生的结实范围和荚果空间分布,密度降低,结实范围增加,但不同处理荚果干重(95%以上)仍主要分布在半径6.0 cm以内的空间范围内,密度20.8万株·hm^(-2)(株距12.0 cm)的单粒精播条件下,结实范围与半株距接近,更有利于群体间荚果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密度 开花动态 结实特性
下载PDF
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加权逆近邻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11
作者 吕莉 陈威 +2 位作者 肖人彬 韩龙哲 谭德坤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针对密度分布不均数据,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易忽略类簇间样本的疏密差异,导致误选类簇中心;分配策略易将稀疏区域的样本误分到密集区域,导致聚类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加权逆近邻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该算法首... 针对密度分布不均数据,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易忽略类簇间样本的疏密差异,导致误选类簇中心;分配策略易将稀疏区域的样本误分到密集区域,导致聚类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加权逆近邻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在局部密度公式中引入基于sigmoid函数的权重系数,增加稀疏区域样本的权重,结合逆近邻思想,重新定义了样本的局部密度,有效提升类簇中心的识别率;其次,引入改进的样本相似度策略,利用样本间的逆近邻及共享逆近邻信息,使得同一类簇样本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可有效改善稀疏区域样本分配错误的问题。在密度分布不均、复杂形态和UCI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算法的聚类效果优于IDPC-FA、FNDPC、FKNN-DPC、DPC和DPCS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峰值聚类 密度分布不均 逆近邻 共享逆近邻 样本相似度 局部密度 分配策略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脊柱退变住院患者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12
作者 汪青 黄昊强 +3 位作者 周宇 陈勇 林华 彭志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索脊柱退变住院患者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803例脊柱退变的受试者,评估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测量骨密度,按照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及非骨质疏松症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尿... 目的探索脊柱退变住院患者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803例脊柱退变的受试者,评估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测量骨密度,按照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及非骨质疏松症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比值(uric acid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UHR)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相比,骨质疏松症组的UHR更低(244.93±.102.51 vs 199.97±.91.96,P<0.001),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在校正了骨质疏松症的传统危险因素后,UHR最高的四分位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是UHR最低的四分位患者的0.402倍(P=0.018)。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在UHR四分位呈下降的趋势,骨密度在UHR四分位呈升高的趋势。UHR在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3组呈下降的趋势。结论低UHR是昆山地区脊柱退变住院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对于UHR较低的脊柱退变患者,应注意筛查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变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木材气干密度与基本密度关系模型比较
13
作者 虞华强 李晓玲 +1 位作者 安鑫 段新芳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木材密度包括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等,在12%含水率条件下的气干密度(D12)较常用,因此有必要将木材气干密度换算为基本密度(Db)。目前利用木材气干密度计算基本密度的模型有Reyes、Chave、Simpson和Vieilledent模型等,然而这些模型预测结... 木材密度包括基本密度、气干密度等,在12%含水率条件下的气干密度(D12)较常用,因此有必要将木材气干密度换算为基本密度(Db)。目前利用木材气干密度计算基本密度的模型有Reyes、Chave、Simpson和Vieilledent模型等,然而这些模型预测结果不完全一致。利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Wood Indu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CRIWI)和法国农业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中心(French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CIRAD)的木材D12和Db数据,首先基于CRIWI的木材密度数据建立D12与Db的关系模型,然后将CRIWI和CIRAD的D12数据分别代入Reyes模型、Chave模型、Simpson模型、Vieilledent模型和新建模型,获得每个树种木材Db的预测值,并根据Db预测值和实测值计算残差绝对值均值。不同模型残差绝对值均值比较结果表明:Reyes模型在利用CRIWI和CIRAD的木材密度数据时预测Db的准确性都比较高,适用性最广;Simpson模型、新建模型在D12高于1.0 g/cm3时预测Db的准确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基本密度 木材气干密度 关系模型 含水率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14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4 位作者 李茂瑜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姚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2-1423,共12页
为探究渝西地区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的影响,以渝香优8133和泰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B1:3月29日、B2:5月25日)和5个播种密度(D1:每1 hm^(2)1.50×10^(5)穴、D2:每1 hm^(2)1.95×10^(5)穴、D3... 为探究渝西地区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的影响,以渝香优8133和泰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B1:3月29日、B2:5月25日)和5个播种密度(D1:每1 hm^(2)1.50×10^(5)穴、D2:每1 hm^(2)1.95×10^(5)穴、D3:每1 hm^(2)2.40×10^(5)穴、D4:每1 hm^(2)2.85×10^(5)穴、D5:每1 hm^(2)3.30×10^(5)穴),分析茎秆力学、茎秆形态及器官干物质积累与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早播处理(B1)相比,迟播处理(B2)可显著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水平;同时,B2播期处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有效穗数导致茎秆倒伏指数显著提高。随着播种密度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B1播期下D3处理产量最高,B2播期下D4处理产量最高,但与D3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倒伏指数呈持续增加趋势,2个水稻品种趋势一致。与D1处理相比,B1和B2播期的D2、D3处理倒伏指数增幅较小,D4、D5处理显著升高,以渝香优8133表现明显。在B1和B2播期下,D2、D3处理的单株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壁厚及茎鞘充实度与D1处理相当,而D4、D5处理大幅降低。综合分析认为,在B1和B2播期下,D3处理是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抗倒伏协同较好的适宜播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穴直播水稻 抗倒伏 产量 播期 密度
下载PDF
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15
作者 张相伦 张正 +5 位作者 李俊玲 杨赵军 盛清凯 刘晓牧 赵国朵 赵红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3-264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3∶1、2∶2、1∶3、0∶4)进行混合,每个比例下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喷洒无菌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EF组,喷洒1×10^(6)CFU/g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喷洒5×10^(5)CFU/g植物乳杆菌+5×10^(5)CFU/g粪肠球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2研究压实密度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3∶1比例混合后,按不同压实密度(300、450、600 kg/m^(3))进行发酵,每个压实密度下设4个组(同试验1),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1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秧比例的提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F和LP+EF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EF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混合比例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混合比例为2∶2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和2∶2组的赭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混合比例为2∶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比例为2∶2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结果表明:1)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F组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压实密度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和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压实密度为450和600 kg/m^(3)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压实密度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为3∶1,菌剂为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联合添加,压实密度为450~60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花生秧 混合青贮 菌剂 压实密度
下载PDF
棉隆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防除油菜田杂草及对作物产量和田间光照的影响
16
作者 朱文达 颜冬冬 +2 位作者 刘晓洪 李林 曹坳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1-365,共5页
在农田杂草的治理中,结合农艺措施来治理草害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实现草害的综合治理。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棉隆土壤消毒联合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田主要杂草野燕麦Avena fatua、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防除效果... 在农田杂草的治理中,结合农艺措施来治理草害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实现草害的综合治理。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棉隆土壤消毒联合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田主要杂草野燕麦Avena fatua、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防除效果,及杂草对氮、磷、钾及水分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对油菜田杂草防除效果显著,对野燕麦、苦苣菜均有良好防效,总鲜重防效达到89.8%~100.0%。采取防除措施后,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量减少85%以上,有效改善了田间的水肥和光照条件。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不同处理的油菜籽产量达到3155.0~4920.5 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未消毒土壤区增加13.3%~76.8%,增收1857.3~10684.8元/hm^(2)。研究表明采用土壤消毒结合种植密度对油菜田杂草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适度增加油菜种植密度既能保证对杂草防效,同时也能保证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隆 种植密度 杂草防效 养分 油菜籽产量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变化
17
作者 石磊 刘驰 +3 位作者 尹自龙 闵楠 许亚男 薛庆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2次或2次以上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65例,同时选择同时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多...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2次或2次以上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65例,同时选择同时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多次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19例作为配对资料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这284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术前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并进行两组患者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中人血清和血浆中的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1NP)、N⁃MID骨钙素(OCN)以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髋部BMD值、股骨颈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具有更为活跃的骨吸收状态及更低的腰椎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二级预防 骨代谢指标 密度
下载PDF
结合密度图回归与检测的密集计数研究
18
作者 高洁 赵心馨 +5 位作者 于健 徐天一 潘丽 杨珺 喻梅 李雪威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针对基于检测以及基于密度图两种主流的密集计数方法中,基于检测的方法召回率较低、基于密度图的方法缺失目标物体位置信息的问题,将检测任务与回归任务相结合后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图回归的检测计数方法,可以实现对密集场景中目标物体的... 针对基于检测以及基于密度图两种主流的密集计数方法中,基于检测的方法召回率较低、基于密度图的方法缺失目标物体位置信息的问题,将检测任务与回归任务相结合后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图回归的检测计数方法,可以实现对密集场景中目标物体的计数以及定位,对两种方法进行优势互补,在提高召回率的同时,实现标定所有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为提取出更加丰富的特征信息以面对复杂的数据场景,网络提出特征金字塔优化模块,该模块纵向融合底层高分辨特征与顶层抽象语义特征,横向融合同尺寸的特征,丰富目标物体的语义表达;考虑到密集计数场景中目标物体所占像素比例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小目标的注意力机制,通过对输入图像构建掩膜以增强网络对目标物体的注意力,从而提高网络的检测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在保持准确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召回率,同时可准确标定目标物体位置,有效提供输入目标图像的计数以及定位信息,在工业以及生态等各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计数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密度图回归 特征金字塔
下载PDF
水液相下两性组氨酸分子对映异构的密度泛函理论
19
作者 牛鹤丽 徐岩 +5 位作者 杨应 孙艳雨 郝成欣 姜春旭 王佐成 杨晓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采用DFT的M06-2X和MN15杂化泛函方法,结合处理溶剂效应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His分子可在α-H质子以羧基(质子化的)下面的O为桥迁移;H质子从氨基(质子化的)N迁移到质子化羧基上面的O后,α-H再以N和羧基(质子化的... 采用DFT的M06-2X和MN15杂化泛函方法,结合处理溶剂效应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His分子可在α-H质子以羧基(质子化的)下面的O为桥迁移;H质子从氨基(质子化的)N迁移到质子化羧基上面的O后,α-H再以N和羧基(质子化的)下面的O分别为桥迁移;质子从氨基(质子化的)N迁移到咪唑环上的N后,α-H再以氨基(质子化的)N和羧基(质子化的)下面的O分别为桥迁移5个反应通道实现对映异构。势能面计算表明:隐性溶剂效应下5个通道决速步的自由能垒分别是245.6、238.1、297.3、270.9和257.7 kJ/mol;显性溶剂效应下这些能垒分别降到139.9、120.7、161.7、142.7和157.3 kJ/mol。结果表明,水液相下His只能少量的消旋,生命体补充His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 对映异构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吉布斯自由能垒
下载PDF
薯—稻轮作模式下播种密度对旱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朱海平 王耀伟 +5 位作者 欧阳怡平 李贵勇 李如会 田淑玲 李秉菊 杨从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探明高地力条件下旱直播水稻播种密度对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云南省冬马铃薯—水稻(以下简称“薯—稻”)轮作高地力土壤上进行田间试验,以超级杂交籼稻F优498为供试品种,设置行穴距30 cm×13 cm(CK)、30 cm... 【目的】探明高地力条件下旱直播水稻播种密度对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云南省冬马铃薯—水稻(以下简称“薯—稻”)轮作高地力土壤上进行田间试验,以超级杂交籼稻F优498为供试品种,设置行穴距30 cm×13 cm(CK)、30 cm×11 cm(D1)、30 cm×15 cm(D2)、30 cm×17 cm(D3)和30 cm×19 cm(D4)共5种播种密度,比较不同密度对出苗质量、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干物质积累转运特征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密度的减小,有效穗数逐渐减少,单穴茎蘖数逐渐增加,每穗粒数显著增加,使总颖花量维持在4.4×10^(8)/hm^(2)以上。不同播种密度在维持适宜LAI的同时,随着播种密度的减小,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率增加,提高了收获指数,从而使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12.0 t/hm^(2)以上)。【结论】在薯—稻轮作模式下,将旱直播水稻播种密度调减至30 cm×19 cm,有利于齐穗后干物质的积累,增加每穗粒数,实现产量的稳定高效,并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直播 密度 产量 干物质转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