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距及密度影响玉米密植潜力的干物质累积和产量构成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玉 赵财 +4 位作者 樊志龙 苟志文 胡发龙 殷文 柴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2-661,共10页
空间布局是决定玉米密植潜力的重要因子,但有关行距配置对不同密度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研究比较薄弱,使得生产实践中缺乏通过行距配置优化挖掘玉米密植潜力的理论依据。2017-2018年,在带宽相同条件下,研究了7∶3(L1:宽行56 cm∶... 空间布局是决定玉米密植潜力的重要因子,但有关行距配置对不同密度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研究比较薄弱,使得生产实践中缺乏通过行距配置优化挖掘玉米密植潜力的理论依据。2017-2018年,在带宽相同条件下,研究了7∶3(L1:宽行56 cm∶窄行24 cm)、6∶4(L2:宽行48 cm∶窄行32 cm)、5∶5(L3:行距配置均为40 cm)3种行距配置对5种密度(D1:82500株·hm^-2、D2:90000株·hm^-2、D3:97500株·hm^-2、D4:105000株·hm^-2、D5:112500株·hm^-2)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行距配置、密度及二者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玉米籽粒产量,L1行距配置较L3增产5.2%~10.5%,增幅显著;D2、D3密度处理分别较D1密度处理增产6.1%~12.0%、6.5%~15.0%(P<0.05),L1D3、L2D3产量较L3D1提高了8.3%~34.2%、4.8%~27.5%(P<0.05),L1D3的增产效果最好,说明宽窄行种植增强了玉米植株的耐密性,提高了玉米群体的密植潜力。宽窄行结合密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生物产量,其中L1行距配置较L3提高3.0%~6.6%(P<0.05),D3密度较D1密度高3.4%~8.0%(P<0.05),L1D3较L3D1处理提高5.2%~15.0%(P<0.05)。宽窄行种植提高玉米密植潜力的原因是:1)提高了玉米生长后期(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干物质累积速率,该时期玉米的干物质累积速率L1行距配置较L3提高32.9%~42.0%,D3密度较D1密度高9.2%~23.9%,L1D3处理较L3D1处理高29.1%~34.3%,增幅均显著;2)提高了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转移,2017年度玉米收获指数D3密度较D1密度高6.4%,L1D3处理较L3D1处理高16.2%,2018年无显著差异;3)提高了玉米的成穗数和穗粒数,D3密度的成穗数较D1密度高16.0%~20.2%,L1D3较L3D1成穗数高16.9%~25.9%,L1行距配置较L2、L3穗粒数分别高3.0%~4.4%、3.9%~7.0%,提高幅度均显著。56 cm∶24 cm宽窄行结合密度97500株·hm^-2是绿洲灌区获得高产,密植潜力充分发挥的理想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配置 密植潜力 干物质积累 收获指数 产量构成 玉米
下载PDF
辽西地区玉米密植潜力的研究
2
作者 肖冀宁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11期160-161,共2页
玉米生产及产量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种植密度,这是玉米种植中十分重要的栽培因子。如果能够合理地密植栽培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效地协调日间存在的小气候,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达成增产增收的目标。本文... 玉米生产及产量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种植密度,这是玉米种植中十分重要的栽培因子。如果能够合理地密植栽培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对光能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效地协调日间存在的小气候,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达成增产增收的目标。本文在归纳玉米密植优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辽西地区玉米密植的潜力,并提出了辽西地区玉米合理密植栽培的策略,为辽西地区合理密植栽培玉米、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玉米种植 密植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