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相/超临界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综述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胜男 苗青 +3 位作者 欧阳欣 李鹤 王俊 池强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密相/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韧性预测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已有的止裂韧性预测模型尚不能准确预测密相/超临界CO_(2)管道的止裂韧性。超临界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是确定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韧性的最佳方法,目前全... 密相/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韧性预测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已有的止裂韧性预测模型尚不能准确预测密相/超临界CO_(2)管道的止裂韧性。超临界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是确定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韧性的最佳方法,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11次超临界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国内尚属空白。从基本情况、试验工况和参数、试验目的和结果等几个主要方向细致分析、总结和对比现有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为后续国内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为CO_(2)管道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co_(2)管道 全尺寸爆破试验 止裂韧性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下载PDF
海底管道输送密相CO_(2)的泄放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颜筱函 陈宏举 +2 位作者 陈晶华 张文欣 柳歆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180,共8页
密相CO_(2)泄放过程相态变化规律复杂、低温效应显著,研究密相CO_(2)输送海底管道泄放特性,对该类管道的设计及运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OLGA软件,针对密相CO_(2)海底管道开展了停输后管道泄放特性研究,以渤海某油田工程项目为例,监测了... 密相CO_(2)泄放过程相态变化规律复杂、低温效应显著,研究密相CO_(2)输送海底管道泄放特性,对该类管道的设计及运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OLGA软件,针对密相CO_(2)海底管道开展了停输后管道泄放特性研究,以渤海某油田工程项目为例,监测了泄放过程中管道沿线压力、温度、持液率变化规律,分析了泄放孔径、泄放位置和泄放背压3个关键因素对管道泄放特性及管内流体相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减小泄放孔径降低泄放速率,结合管道路由选择距离地势低点较近的海上平台开展泄放操作,以及提高管道泄放背压,均能影响管内压力、温度变化进而影响管内流体的相变过程,从而改善管内流体低温效应。本研究为海上平台间密相CO_(2)输送海底管道泄放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海底管道 态变化 泄放特性 低温效应 泄放策略
下载PDF
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输送工艺仿真及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超 赵建帮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23期130-134,共5页
选用OLGA模拟软件针对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输送工艺进行仿真,分析管道敷设和保温形式、起始压力、起始温度、环境温度和管道直径等不同运行和环境参数对管道输送特性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确定最优设计工况。结果表明,密相状态的CO_(2)... 选用OLGA模拟软件针对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输送工艺进行仿真,分析管道敷设和保温形式、起始压力、起始温度、环境温度和管道直径等不同运行和环境参数对管道输送特性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确定最优设计工况。结果表明,密相状态的CO_(2)介质其单位阻力损失比超临界状态要小;在保障管道不发生气化的前提下,管道起始压力越低越好;更高的起始温度或环境温度,其介质更难从超临界相转变为密相状态;宜选用经济流速下的管道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超临界 管道输送 仿真
下载PDF
输送工艺参数对密相/超临界CO_(2)管道止裂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欧阳欣 李鹤 +2 位作者 闫锋 李胜男 池强 《焊管》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密相/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的止裂性能,以密相/超临界CO_(2)长输管道断裂控制为研究目标,针对实际工况,基于GERG-2008状态方程、BTC双曲线模型和X65管道,计算分析了燃烧后捕获、燃烧前捕获和富氧燃烧捕获三种捕获方式下CO_(2)... 为了研究密相/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的止裂性能,以密相/超临界CO_(2)长输管道断裂控制为研究目标,针对实际工况,基于GERG-2008状态方程、BTC双曲线模型和X65管道,计算分析了燃烧后捕获、燃烧前捕获和富氧燃烧捕获三种捕获方式下CO_(2)气质组分、初始温度、初始压力、管径和设计系数等对压力温度(P-T)状态、减压波曲线、止裂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杂质组分的增加以及提高初始温度、增大管径、增大设计系数会导致密相/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止裂韧性增加;而提高初始压力会导致密相/超临界CO_(2)输送管道止裂韧性降低;燃烧后捕获产生的CO_(2)混合物输送管道所需的止裂韧性最小,富氧燃烧捕获产生的CO_(2)混合物输送管道所需的止裂韧性最高。该结果可为CO_(2)管道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输送管道 /超临界co_(2) 止裂韧性 断裂控制
下载PDF
含杂质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输送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兵 巨熔冰 +2 位作者 白世星 任科洋 曹双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106,119,共7页
CO_2输送作为CCUS技术实现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将CO_2从捕获地输送到封存点的重要任务,结合原油、天然气管道的经验可知,由于管道输送具有输量大、安全可靠性高、连续性强等优势,是目前最主要的CO_2输送方式。根据国外40多年的CO_2管道输... CO_2输送作为CCUS技术实现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将CO_2从捕获地输送到封存点的重要任务,结合原油、天然气管道的经验可知,由于管道输送具有输量大、安全可靠性高、连续性强等优势,是目前最主要的CO_2输送方式。根据国外40多年的CO_2管道输送经验,由于超临界-密相CO_2具有类似于液体的高密度和类似于气体的高扩散性与低黏度,被认为是最经济的管道输送方式。以国内某油田30×10~4 t/a CCUS项目为例,采用Pipephase模拟软件对不同管径的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在相同入口参数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不同管径下的管道压力、温度、密度与输送距离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出含杂质超临界-密相CO_2最优管道输送工艺参数,为后续我国CCUS项目推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co2 CCUS 管道输送 Pipephase 工艺参数
下载PDF
超临界-密相,气相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梅 李光荣 +2 位作者 彭期耀 廖帆 武东战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90-92,141,共4页
运用CFD软件中的FLUENT模块研究了给定进口条件下的管道气相输送,和超临界-密相输送,得到流体温度-管道长度,静压-管道长度,动压-管道长度,全压-管道长度,压降-管道长度变化关系曲线,对温度,静压,动压,全压,压降沿管长方向的变化进行了... 运用CFD软件中的FLUENT模块研究了给定进口条件下的管道气相输送,和超临界-密相输送,得到流体温度-管道长度,静压-管道长度,动压-管道长度,全压-管道长度,压降-管道长度变化关系曲线,对温度,静压,动压,全压,压降沿管长方向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管道长度在前100 m内时,温度变化最为剧烈;管道长度在前100 m内时,动压变化最为剧烈;管道长度在100~200 m时,压损变化最为剧烈;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状态更有利于管道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管道 输送 超临界
下载PDF
不同进口条件下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研究
7
作者 杨梅 雷钦 +5 位作者 熊山文 杨慧琳 李光荣 彭期耀 廖凡 武东战 《节能》 2023年第12期36-38,共3页
运用CFD软件进行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管道输送仿真模拟,进口压力分别取11 MPa、12 MPa、13 MPa和14 MPa,进口温度分别取40℃、50℃、55℃和60℃,比较不同进口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沿管长方向温度、静压和动压的变化。结果显示:当管道长度大... 运用CFD软件进行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管道输送仿真模拟,进口压力分别取11 MPa、12 MPa、13 MPa和14 MPa,进口温度分别取40℃、50℃、55℃和60℃,比较不同进口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沿管长方向温度、静压和动压的变化。结果显示:当管道长度大于50 m时,进口压力为13 MPa时的流体温度曲线和动压曲线最低,进口温度为50℃时的流体温度曲线和动压曲线最低,不同进口压力和温度条件下静压差异不大。研究表明,在实际的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管道输送中,选择进口压力为13 MPa,进口温度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输送 超临界-co_(2) 进口压力 进口温度
下载PDF
CCUS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内腐蚀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广瑜 支树洁 +5 位作者 柳歆 柴冲 王财林 俞欣然 胡其会 饶世铎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523,共14页
[目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是实现双碳战略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长距离CO_(2)管道输送是CCUS技术的重要一环,对于管道安全生产运行而言,管道内腐蚀是威胁CO_(2)管道安全... [目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是实现双碳战略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长距离CO_(2)管道输送是CCUS技术的重要一环,对于管道安全生产运行而言,管道内腐蚀是威胁CO_(2)管道安全的关键问题。[方法]围绕超临界CO_(2)为主相的腐蚀展开调研,综述了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内腐蚀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结果]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态和密相态下CO_(2)管道腐蚀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温度、压力等工作参数对水与CO_(2)互溶程度的影响,解释了目前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相互矛盾结果的原因,归纳了主要杂质气体对CO_(2)管道内腐蚀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在不同的CO_(2)相态下,腐蚀产物膜的结构、密度及完整性对腐蚀动力学的影响,整理了适用于超临界CO_(2)环境下的腐蚀特性表征技术,总结了适用于薄液膜超临界CO_(2)环境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结论]要实现CO_(2)输送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目前超临界-密相CO_(2)输送管道腐蚀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标准实验流程的建立;杂质耦合作用对腐蚀机理和腐蚀产物膜结构的影响;定量描述腐蚀产物膜的特性对基体的保护作用;水饱和CO_(2)相中薄液膜环境下的腐蚀电化学参数测量与分析;耦合多杂质相互作用下的超临界/密相CO_(2)腐蚀预测模型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超临界co_(2) co_(2) 腐蚀 腐蚀产物膜
原文传递
CO_2超临界态输送技术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喻西崇 李志军 +3 位作者 潘鑫鑫 李玉星 郑晓鹏 王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3-86,共4页
为了提高CO2管道输送效率,一般采用超临界密相输送。为此,利用组分热力学模型以及水力学模型,分别对CO2液化管道输送、超临界输送和密相输送进行分析研究,对不同相态条件下的管道输送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压力、温度等在输送过程... 为了提高CO2管道输送效率,一般采用超临界密相输送。为此,利用组分热力学模型以及水力学模型,分别对CO2液化管道输送、超临界输送和密相输送进行分析研究,对不同相态条件下的管道输送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压力、温度等在输送过程的变化规律,并就压降—长度关系、压降—二氧化碳摩尔流量关系和压降—内径关系对3种输送方式进行了对比,得到如下结论:在相同的情况下,超临界输送时的压降比液化输送和密相输送的压降值要大,而液化输送的压降比密相输送大;超临界输送和密相输送的压力都很高,输送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气化,而液化输送随着输送过程中压力的降低、温度的升高,CO2很容易气化;不同的输送方式无论从经济性还是能耗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输送状态的选择要根据整个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液化管道输送 超临界输送 输送 热力学模型 水力学模型
下载PDF
BTC方法应用于CO_(2)管道止裂韧性计算的可行性
10
作者 陈兵 李磊磊 齐文娇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4-536,共13页
[目的]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技术对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管道输送作为CCUS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密相CO_(2)管道延性裂纹止裂问题。[方法]从裂纹止裂控制机理出发,深... [目的]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技术对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管道输送作为CCUS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密相CO_(2)管道延性裂纹止裂问题。[方法]从裂纹止裂控制机理出发,深入调研了巴特尔双曲线(Battelle Two-Curve, BTC)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剖析了其应用于天然气管道止裂控制的技术现状及局限性。针对裂纹止裂韧性BTC修正方法,从夏比冲击吸收能量、落锤吸收能量及裂纹尖端张开角3个角度进行评述,根据密相CO_(2)的特性,探究了BTC方法应用于CO_(2)管道止裂韧性计算的可行性。[结果]借鉴应用于天然气管道止裂控制的BTC修正方法,基于管道裂纹动态延性扩展止裂设计判据中的速度判据,从驱动力与阻力两个方面,提出了BTC应用于CO_(2)管道裂纹止裂控制的修正方法。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是目前确定密相CO_(2)管道止裂韧性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前人研究中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数据,提出了BTC方法的修正系数范围,为CO_(2)管道的安全运行、CCUS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利用BTC修正方法计算密相CO_(2)管道止裂韧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基于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数据得到了BTC方法的修正系数,但可供参考的试验数据较少且适用范围有限,今后可以进一步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提出更有效的修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CCUS BTC方法 止裂韧性 全尺寸爆破试验 修正系数
原文传递
国内外CO_(2)管道设计规范要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浩力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目的】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因其可直接降低碳排放而备受关注,CO_(2)管道作为CCUS的重要环节,其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为了保证CO_(2)管道系统建设与运行的整体安全,深入剖析管道... 【目的】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因其可直接降低碳排放而备受关注,CO_(2)管道作为CCUS的重要环节,其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为了保证CO_(2)管道系统建设与运行的整体安全,深入剖析管道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尤为重要。【方法】深入调研了国内外CO_(2)管道主要标准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重点分析了CO_(2)管道设计中管道材料选择、CO_(2)脱水、阀室设置、管道放空、管道干燥封存等方面的要点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基于CO_(2)自身的特殊性质,管道材料的选择应与CO_(2)的输送相态相适应,且能够承受管道减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低温影响;CO_(2)管道阀室间距、位置的设置应与管道路由、泄压放空设施的位置等相结合,对各环节进行统筹考虑;密相/超临界CO_(2)泄压及放空会带来低温、地势低洼处聚集等问题,为防止对人员健康及环境造成威胁,CO_(2)管道路由选择应避免通过人口密集区的高地势侧;内腐蚀是CO_(2)管道主要失效形式之一,其主要控制手段为对CO_(2)气源进行充分脱水;由于CO_(2)溶于水的弱酸性质及易形成水合物的特点,对干燥过程中控制管内水气的要求较严格;如果管道不能立即投产,建议对管道注入干燥氮气,并采取0.05~0.07 MPa(表压)的微正压封存。【结论】中国CO_(2)管道标准的制定正处于起步阶段,应借鉴国外众多成熟标准的规定,尤其亟需开展CO_(2)管道泄漏试验研究,以获得更多数据支撑,为中国CO_(2)管道的设计、建设及规范制订提供借鉴。(图3,表4,参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管道 “双碳”目标 输送标准 设计规范 超临界
原文传递
CCUS中CO_(2)运输环节的技术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徐冬 刘建国 +4 位作者 王立敏 魏宁 高腾飞 杨阳 陈换军 《国际石油经济》 2021年第6期8-16,共9页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背景下,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大有可为。CO_(2)运输是CCUS技术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主要有管道、船舶、公路槽车和铁路槽车4种运输方式。公路槽车和铁路槽车运输因...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背景下,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大有可为。CO_(2)运输是CCUS技术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主要有管道、船舶、公路槽车和铁路槽车4种运输方式。公路槽车和铁路槽车运输因运输量小、成本较高等原因很难被大规模采用;船舶运输适合海上低容量远距离的CO_(2)运输;管道运输因运输量大、成本较低等原因已经被大规模采用,技术趋于成熟,可以通过提高规模经济、对现有油气管道改造、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推广等方式降低管道运输成本。未来管道运输和船舶运输仍是陆上和海上最主要的CO_(2)运输方式。在管道运输中,超临界和密相管道运输的单位投资低、杂质影响小、有效运输距离长、长距离压降小,适合于远距离、大输量、人口稀少的情况;气相管道运输对管道材质、CO_(2)杂质和耐压等级等要求较低,安全性高,适合于短距离、低输量、人口稠密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运输 管道 船舶 超临界 优缺点
下载PDF
In-situ preparation of TiO_(2)/N-doped graphene hollow sphere photocatalyst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performance 被引量:3
13
作者 Libo Wang Bicheng Zhu +3 位作者 Bei Cheng Jianjun Zhang Liuyang Zhang Jiaguo Y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648-1658,共11页
Photocatalytic CO_(2)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hampered by the rapid recombin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s.It is effective to suppress the recombination by constructing cocatalysts on photocatalysts with high... Photocatalytic CO_(2)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hampered by the rapid recombin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s.It is effective to suppress the recombination by constructing cocatalysts on photocatalysts with high-quality interfacial contact.Herein,we develop a novel strategy to in-situ grow ultrathin/V-doped graphene(NG)layer on TiO_(2) hollow spheres(HS) with large area and intimate interfacial contact via 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The optimized TiO^(2)/NG HS nanocomposite achieves total CO_(2)conversion rates(the sum yield of CO,CH_(3)OH and CH_(4))of 18.11μmol·g^(-1)h^(-1),which is about 4.6 times higher than blank T1O_(2)HS.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timate interfacial contact and abundant pyridinic N sites can effectively facilitate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 separation and transport,realizing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performance.In addition,this work provide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n-situ construction of graphene-based photocatalysts for highly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CO_(2)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thin N-doped graphene layer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ntimate interfacial contact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Pyridinic N site
下载PDF
Hexanuclear ring cobalt complex for photochemical CO_(2) to CO convers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Xiangyu Meng Rui Li +6 位作者 Junyi Yang Shiming Xu Chenchen Zhang Kejia You Baochun Ma Hongxia Guan Yong Di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414-2424,共11页
Photosynthesis in nature has been deemed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biochemical reaction,which maintains a relatively stable content of O_(2) and CO_(2) in the atmosphere.Herein,for a deeper comprehension of natural phot... Photosynthesis in nature has been deemed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biochemical reaction,which maintains a relatively stable content of O_(2) and CO_(2) in the atmosphere.Herein,for a deeper comprehension of natural photosynthesis,an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model reaction of photochemical CO_(2) to CO conversion(CO_(2)+2 H^(+)+2e^(-)→CO+H_(2)O)catalyzed by a homogeneous hexanuclear ring cobalt complex{K_(2)[CoO_(3)PCH_(2)N(CH_(2)CO_(2))_(2)]}_(6)(Co6 complex)is developed.Using the[Ru(bpy)_(3)]^(2+)as a photosensitizer and TEOA as a sacrificial electron donor,an optimal turnover frequency of 503.3 h^(‒1) and an 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 of 0.81%are obtained.The good phot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efficient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Co6 complex and[Ru(bpy)_(3)]^(2+),which boosts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separation of the photosensitizer.It is confirmed by the j‐V curves,light‐assisted UV‐vis curves,steady‐state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and real‐time laser flash photolysis experiments.In addition,the proposed catalytic mechanism for CO_(2) reduction reaction catalyzed by the Co6 complex is explored by the potassium thiocyanate poison experiment,Pourbaix diagram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YNTHESIS Homogeneous catalysis co_(2)reduction reac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Hexanuclear ring cobalt complex
下载PDF
含杂质CO_2的管道输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江飞 段兴华 +5 位作者 李岩芳 张康 邹振春 吴长春 陈颖超 逯国强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作为CO2捕集与封存的中间过程,管道输送是目前比较经济有效的CO2输送方式。捕集到的CO2通常含有氮气、氧气、甲烷、氩气、水蒸气等杂质,其对CO2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CO2的管输特性。采用Matlab编程计算,利用Span Wagner状态方... 作为CO2捕集与封存的中间过程,管道输送是目前比较经济有效的CO2输送方式。捕集到的CO2通常含有氮气、氧气、甲烷、氩气、水蒸气等杂质,其对CO2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CO2的管输特性。采用Matlab编程计算,利用Span Wagner状态方程计算和分析了纯CO2的物性参数(密度、黏度、比热等),对比了PR、SRK、BWRS状态方程应用于CO2物性计算的平均偏差,并以精度最高的PR状态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一维可压缩流体管道模型,对含杂质CO2管道在不同输送状态(超临界、密相、液态、气态)、不同杂质类型与含量、不同管道参数等条件下的管道稳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R状态方程对于含杂质CO2物性参数计算的偏差较小,在临界点附近也能有较高的精确度,可用于含杂质CO2物性参数的计算;在相同输送条件下,CO2管道密相输送的压降值最小、超临界状态输送的压降值次之、气态输送的压降值最大;杂质的存在使气液两相区的范围扩大,更容易出现两相流,增大摩阻。通过流动仿真,并与天然气管道对比,揭示了含杂质CO2管道在多种稳态流动条件下的管道沿线参数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志 co2管道 状态方程 超临界状态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
16
作者 苗青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2-499,共8页
[目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是减少大气中CO_(2)含量的关键技术之一,超临界/密相态CO_(2)管道运输是将CO_(2)从捕集点输送至封存点最经济、最可行的方法。对于超临界/密相CO_(2)的管道设... [目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是减少大气中CO_(2)含量的关键技术之一,超临界/密相态CO_(2)管道运输是将CO_(2)从捕集点输送至封存点最经济、最可行的方法。对于超临界/密相CO_(2)的管道设计而言,关键要求是管道产生裂纹后阻止管道的长程韧性断裂,全尺寸爆破试验是目前验证管道在发生爆裂时能否止裂的最直接手段。[方法]据调研,国外共开展了11次全尺寸爆破试验。考虑到国内外制管工艺的差异性以及实际CO_(2)运输的不同情况,为探究中国超临界CO_(2)管道的止裂韧性,成功开展中国首次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试验采用X65钢级、外径323.9 mm、壁厚7.2~7.6 mm的焊管,试验气体的组成为95%CO_(2)+4%N2+1%H2,试验压力为11.85 MPa,试验温度为12.6℃。[结果]CO_(2)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进展顺利,管道裂纹从起裂管开始扩展,在起爆位置西侧两根管道的环焊缝处环切止裂,在起爆位置东侧由于管道母材韧性止裂,试验钢管表现出典型的韧性剪切断裂特征,采集到裂纹扩展速度、压力及温度等多项重要试验数据。[结论]该试验为中国掌握百万吨级CO_(2)输送管材研制、管道设计及建设技术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标志着中国在CCUS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管道 全尺寸爆破试验 断裂控制 裂纹扩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