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
作者 尹明华 余璐 +3 位作者 周佳慧 刘李娜 徐文萱 孙美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46,共23页
【目的】为了明确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与同属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阐明马家柚在柑橘属中的分类地位,对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及其密码子的偏好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DNBSEQ-T7测序平台对马家柚进行测序,采用Noveplastys... 【目的】为了明确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与同属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阐明马家柚在柑橘属中的分类地位,对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及其密码子的偏好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DNBSEQ-T7测序平台对马家柚进行测序,采用Noveplastys、CAP3、GeSeq和tRNAscan-SE软件对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采用CGViewServer、MISA、REPuter、CodonW、Gview、IRscope、NADnaSP6.0软件对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特征进行分析;采用MAFFT 7.0和FastTree 2.1.10软件对马家柚及其85个同科种和山小橘属3个外群种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和建树。【结果】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0186 bp,包括1个大单拷贝(LSC)区、1个小单拷贝(SSC)区和2个反向重复(IR)区,为典型闭合环状双链结构。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共注释到133个功能基因,包括88个编码蛋白(CDS)基因、8个核糖体RNA(rRNA)基因和37个转运RNA(tRNA)基因。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共检测到79个简单序列重复(SSR)和34个长序列重复(Longrepeat)。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非编码区的变异程度高于基因编码区,LSC区的变异性>SSC区>IR区,SC/IR边界较为保守。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平均ENC值为48.02,密码子偏好性较弱。马家柚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受内部突变的影响小。马家柚叶绿体基因有10个最优密码子(AAU、UGU、AAA、UUU、GCU、GGA、CCA、ACU、CGU、AGU),均以A、U结尾。马家柚与西双版纳东试早柚(KY055833,来源地:云南)、日本夏橙(ON193075,来源地:韩国)、福建六月早蜜柚(MT527726,来源地:福建)、福建琯溪蜜柚(MN782007,来源地:福建)有亲缘关系。【结论】马家柚是一个柑橘属中较为独特的品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马家柚的遗传资源、物种资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柚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特征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2
作者 龚明贵 白娜 +1 位作者 李影 姜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以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使用CodonW、CUSP以及R语言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39.59%,且GC_(1)>GC_(2)>GC_(3),表明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碱基... 以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使用CodonW、CUSP以及R语言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39.59%,且GC_(1)>GC_(2)>GC_(3),表明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碱基;(2)硬头黄竹大多数有效密码子数(ENC)在35以上,适应指数(CAI)为0.166,说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3)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和PR2-plot分析表明,自然选择对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产生重要影响;(4)最终筛选出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有GCA、GCU、GAU、GGU及AAA等14个最优密码子,多数以A/U结尾。本研究结果可为硬头黄竹叶绿体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头黄竹 密码子偏好性 叶绿体基因组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乌苏里貉MC3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3
作者 李鑫 李伟 +7 位作者 刘洁 程静然 刘进军 王朋然 韩学良 任二军 邓露芳 宗文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9-1361,共13页
【目的】明确乌苏里貉黑素皮质素受体3(melanocortin 3 receptor,MC3R)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特征和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物种间遗传进化和密码子偏好性的关系,为开展MC 3 R基因异源高效表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乌苏里貉和其他15个... 【目的】明确乌苏里貉黑素皮质素受体3(melanocortin 3 receptor,MC3R)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特征和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物种间遗传进化和密码子偏好性的关系,为开展MC 3 R基因异源高效表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乌苏里貉和其他15个物种的MC 3 R基因CDS序列为材料,应用Codon W、EMBOSS等软件分析MC 3 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的6个参数指标;通过Neutrality-plot、ENc-plot及PR2-plot分析探究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基于各物种MC 3 R基因CDS序列信息构建系统发育树,基于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构建不同物种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热图。【结果】乌苏里貉MC 3 R基因密码子GC和GC3s均>0.5,密码子偏好使用以G/C结尾;偏好使用的密码子有25个(RSCU值>1),其中16个以C结尾,9个以G结尾。经Neutrality-plot、ENc-plot及PR2-plot分析得出,自然选择是MC 3 R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基因序列和RSCU值的聚类分析显示,在系统进化上乌苏里貉与犬属同一分支,后与赤狐、北极狐聚为一支;但在密码子使用上乌苏里貉与人、黑猩猩及家马聚为一类。【结论】MC 3 R基因偏好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自然选择是导致偏好性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密码子使用虽具有种属特异性,但受其他因素影响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间密码子使用模式也会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貉 MC3R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自然选择
下载PDF
藜麦Cq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与进化分析
4
作者 丰扬 郭凤根 +2 位作者 王仕玉 刘正杰 龙雯虹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6,共10页
为了阐明藜麦CqGAI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克隆获得藜麦CqGAI基因序列,运用CodonW、SPSS软件及EMBOSS在线程序分析藜麦CqGAI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并与25种植物的GAI基因进行中性绘图、ENC分析和奇偶偏好偏差性分析。结果表明,藜麦CqGAI基... 为了阐明藜麦CqGAI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克隆获得藜麦CqGAI基因序列,运用CodonW、SPSS软件及EMBOSS在线程序分析藜麦CqGAI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并与25种植物的GAI基因进行中性绘图、ENC分析和奇偶偏好偏差性分析。结果表明,藜麦CqGAI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全长1 782 bp,编码593个氨基酸,包含DELLA基因家族特有结构域DELLA、TVHYNP、NLS、VHIID、LHR、RVER;CqGAI基因能够迅速响应赤霉素(gibberellins,GA),在GA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CqGAI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odon adaptation index, CAI)及GC含量分别为54.14、0.21和46.18%,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以A/T结尾,有27个高频密码子。聚类分析表明,藜麦CqGAI基因与石竹目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碱基组成与相关性分析发现,Cq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受碱基突变和选择效应影响。密码子使用频率表明,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均适用于藜麦CqGAI基因异源表达,拟南芥、烟草、甜菜均可作为藜麦CqGAI基因功能分析的遗传转化受体。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藜麦CqGAI基因功能和异源表达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CqGAI基因 密码子偏好性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奇异双身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其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5
作者 石彩霞 王瑾璞 +4 位作者 张丽 刘彦君 魏念文 岳城 郝翠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9,共14页
为确定奇异双身虫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结构特征并探究奇异双身虫分类地位,同时了解双身虫科物种的密码子偏好性,实验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奇异双身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通过线粒体在线注释网站MITOS对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注释并通过P... 为确定奇异双身虫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结构特征并探究奇异双身虫分类地位,同时了解双身虫科物种的密码子偏好性,实验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奇异双身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通过线粒体在线注释网站MITOS对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注释并通过Phylo-Suite(version1.2.2)软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对奇异双身虫及其他8种双身虫科物种的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密码子组成情况及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奇异双身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5713 bp(大非编码区未测全),A+T含量为68.7%,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基于现有数据双身虫科物种聚为一支,支持双身虫科物种的单系性。对双身虫科物种的密码子使用偏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双身虫科有效密码子数(ENC)为30.632~37.495,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1的密码子共有18个,偏好以碱基U(T)结尾。PR2-plot分析结果显示,T的使用频率高于A,G的使用频率高于C,突变和选择等因素均可对密码子的使用偏好产生一定的影响。中性绘图分析显示,奇异双身虫和马口鱼拟双身虫受突变压力的影响分别为61.89%和51.31%,其余7种双身虫受突变压力的影响均小于50%。双身虫科密码子偏好性存在略微差异,但都受突变压力、自然选择和碱基组成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可以为后续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双身虫 线粒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6
作者 刘文丽 王智勇 +5 位作者 田春育 杨艳婷 刘倩 冯玉梅 武自念 李志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以16种赖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50条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使用密码子碱基组成分析、中性绘图分析、PR2-plot绘图分析、ENC-plot绘图分析、基因参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 以16种赖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50条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使用密码子碱基组成分析、中性绘图分析、PR2-plot绘图分析、ENC-plot绘图分析、基因参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1)赖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富含A和U,高频密码子也多以A/U结尾。(2)赖草属有效密码子数值在39.81~61.00之间。(3)16种赖草属植物根据聚类分析可分为两组,Leymus multicaulis、Leymus karelinii、Leymus racemosus、Leymus secalinus、Leymus ramosus、Leymus paboanus、Leymus duthiei、Leymus chinensis、Leymus arenarius为一组,Leymus coreanus、Leymus komarovii、Leymus triticoides、Leymus cinereus、Leymus condensatus、Leymus mollis、Leymus angustus为一组。综合分析表明,16种赖草属植物密码子偏好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作用影响较大,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种间进化差异不显著,基因间偏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属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聚类分析 密码子使用模式
下载PDF
小红门兰属2种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7
作者 杜婧璇 曾阳 +4 位作者 左文明 陈雯清 袁伟博 刘力宽 李锦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4期90-98,共9页
目的:明确2种兰科小红门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donW、CUSP、SPSS等软件,对2种兰科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密码子进行选择分析。结果:通过对2种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分析,发... 目的:明确2种兰科小红门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donW、CUSP、SPSS等软件,对2种兰科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密码子进行选择分析。结果:通过对2种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分析,发现2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中的GC含量为35.8%~37.3%,有效密码子数目为47.10%~47.79%,表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等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和突变是影响2种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值和ENC值,获得了65个最优密码子。2种小红门兰属药用植物密码子偏好使用A/T结尾,表明其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对其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外类群聚类法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影响小红门兰属植物基因组密码子偏好的关键因子有9种:GUU、UCA、CCA、ACA、UAA、GAU、UGU、AGA、AGG。结论:本研究可为小红门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异源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红门兰属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自然选择
下载PDF
葫芦巴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8
作者 杜明川 王伟 +4 位作者 鲍海娟 格措 张蕊 王久利 刘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9-418,共10页
为探究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利用Codon W 1.4.2和在线软件CUSP对筛选到的50条蛋白质编码序列密码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葫芦巴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末位碱基以A/U为主,GC含量仅为26.25%。... 为探究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利用Codon W 1.4.2和在线软件CUSP对筛选到的50条蛋白质编码序列密码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葫芦巴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末位碱基以A/U为主,GC含量仅为26.25%。ENC取值范围为35.05~53.66,且ENC值>45的有20个,说明葫芦巴大部分基因编码序列的密码子偏性较强。RSCU≥1的密码子有30个,其中16个以U结尾、13个以A结尾。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及PR2-plot偏倚分析结果发现,葫芦巴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受到突变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素为自然选择。最终筛选出GCU,AGA,CGU等21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选择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5种柏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9
作者 黄思琦 张麒功 +6 位作者 叶泽霖 覃兴化 汪其双 林协全 郑智位 林文锋 邹小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5种柏科植物(秃杉、水杉、杉木、福建柏、日本柳杉)的亲缘关系,筛选出与秃杉亲缘相近者作为异种砧木,为秃杉无性繁殖与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NCBI下载并筛选5种柏科植物的蛋... 【目的】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5种柏科植物(秃杉、水杉、杉木、福建柏、日本柳杉)的亲缘关系,筛选出与秃杉亲缘相近者作为异种砧木,为秃杉无性繁殖与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NCBI下载并筛选5种柏科植物的蛋白编码序列,使用CUSP、CodonW、SPSS、MAFFT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形成模式,并构建聚类树和系统发育树。【结果】5种柏科植物叶绿体密码子的A/T碱基均较多,且第3位以A/T结尾为主;有效密码子数基本高于35,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总体较弱;由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PR2-plot分析可得,密码子偏好性的形成同时受自然选择、碱基突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且自然选择是主导因素;通过相对同义密码子分析和最优密码子分析确定AAA、CCA、GCU同时为秃杉、水杉、杉木与福建柏的最优密码子,无以G/C结尾的密码子;秃杉与水杉、杉木、福建柏、日本柳杉共有的最优密码子分别为9、7、11、7个,数量上差异较小;基于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与基于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结构相似,基于全序列和蛋白编码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秃杉与杉木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论】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可用于异砧嫁接中砧木选择方法的优化,杉木与秃杉的亲缘关系相近,推荐使用杉木作为秃杉嫁接的异种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柏科植物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两型豆属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0
作者 余潇 赵振宁 邓莉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51,共17页
为明确锈毛两型豆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两型豆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影响因素,以亚热带中、南部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的豆科草种—锈毛两型豆(Amphicarpaea ferruginea)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锈毛两型豆进行叶... 为明确锈毛两型豆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两型豆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影响因素,以亚热带中、南部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的豆科草种—锈毛两型豆(Amphicarpaea ferruginea)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锈毛两型豆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对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基因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利用CodonW 1.4.2软件和CUSP在线程序等软件分析锈毛两型豆和两型豆的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参数和核苷酸组成。结果显示:锈毛两型豆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2 531 bp,包含83 364 bp的大单拷贝(LSC)区、17 935 bp的小单拷贝(SSC)区和25 616 bp的1对反向重复序列,为典型四分体结构,GC含量为35.44%;叶绿体基因组共编码130个基因,包括8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叶绿体基因组共检测出73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单、二、三、四、五和六核苷酸SSRs的数目分别为41、28、3、1、0和0。从锈毛两型豆和两型豆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到适用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的CDS基因共48条,两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具有相似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均倾向于使用A与U作为末尾碱基,48个基因的ENC值均在35%以上,表明锈毛两型豆和两型豆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偏性较弱;综合中性绘图分析、有效密码子数(ENC-plot)分析和奇偶偏好性(PR2-plot)分析的结果显示两型豆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不仅受突变压力的影响,同时还受选择压力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锈毛两型豆和两型豆中分别确定18和20个最优密码子,其中共有最优密码子18个。基于豆科20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豆科20个物种构成一个单系类群,锈毛两型豆与两型豆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豆属 锈毛两型豆 叶绿体基因组特征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1
作者 颜凤霞 姜运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目的】探明珍贵用材树种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其偏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利用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工程中优良基因及提高基因表达效率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CodonW1.4.2和CUSP等分析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的54条CD... 【目的】探明珍贵用材树种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其偏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利用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工程中优良基因及提高基因表达效率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CodonW1.4.2和CUSP等分析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的54条CDS。【结果】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碱基的GC含量为26.70%,显著低于第1位的46.39%和第2位的38.94%;ENC值为35.94~61.00,且ENC值大于45的CDS有45个,占总参试基因的83.33%,说明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CDS区的密码子偏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和ENC-plot绘图分析表明,自然选择是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影响因素;PR2-plot分析表明,大部分基因位于第三象限,基因第3位的碱基对T、C的偏好性强;叶绿体基因组RSCU值大于1的有26个密码子,偏好以A或U碱基结尾,其中,以U结尾的有11个密码子,以A结尾的有12个密码子,以G结尾的有3个密码子。【结论】大叶榉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自然选择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叶绿体密码子第3位的GC含量对其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影响显著,UUG、AUU、UCU、CCU、UGA和AGG为大叶榉树的最优密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榉树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选择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翅萼石斛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2
作者 颜凤霞 江荣慧 +1 位作者 王莲辉 罗在柒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为阐明翅萼石斛(Dendrobium cariniferum)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以其52条蛋白编码序列(CDS)为对象,利用EMBOSS在线程序计算各基因及密码子的GC含量,通过CodonW软件计算各基因有效密码子数(ENC)、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 为阐明翅萼石斛(Dendrobium cariniferum)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以其52条蛋白编码序列(CDS)为对象,利用EMBOSS在线程序计算各基因及密码子的GC含量,通过CodonW软件计算各基因有效密码子数(ENC)、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及密码子的第3位核苷酸碱基含量等。结果表明: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38%,GC_(1)>GC_(2)>GC_(3);ENC的值介于37.04~59.52之间,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基因组中RSCU>1的密码子有25个,其中11个以U结尾,11个以A结尾,3个以G结尾;中性绘图分析中所有基因均分布于中线对角线上方,GC_(12)与GC_(3)相关性不显著,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以自然选择因素影响为主;ENC-plot绘图分析结果中多数基因分布在标准曲线以下,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自然选择影响;PR2-plot分析表明密码子碱基A和G在密码子第3位比T和C更常见,这表明基因突变会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但其偏好性可能主要受自然选择影响;共筛选UUU、UUA、AUU等13个以A/U结尾的最优密码子。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翅萼石斛叶绿体基因组优良基因利用提供理论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萼石斛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选择影响
下载PDF
甘蔗属种及其近缘属种蔗茅的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3
作者 田春艳 李旭娟 +2 位作者 李纯佳 毛钧 刘新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14,共13页
【目的】为解析甘蔗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特征,提高异源基因在甘蔗中的表达效率。【方法】以已发布的甘蔗属种(热带种LA-purple、割手密NP-X和AP85-441)及其近缘属种蔗茅(Yunnan2009-3)基因组为数据,利用Python、CodonW1.4.2进行密码子偏... 【目的】为解析甘蔗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特征,提高异源基因在甘蔗中的表达效率。【方法】以已发布的甘蔗属种(热带种LA-purple、割手密NP-X和AP85-441)及其近缘属种蔗茅(Yunnan2009-3)基因组为数据,利用Python、CodonW1.4.2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同时通过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等分析探讨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参数与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最后,基于RSCU均值与7个主要模式生物种(玉米、高粱、水稻、拟南芥、烟草、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的密码子使用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热带种、割手密和蔗茅的基因组都富含GC,平均GC含量为56.3%,且GC3>GC1>GC2,倾向于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平均ENC值为48.45,偏好性较低。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分析表明它们的密码子偏好性受到自然选择、突变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自然选择占主导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密码子偏好性参数与基因实际的转录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强。根据RSCU和?RSCU值,确定了13个最优密码子,均以C或G结尾,密码子使用特性在全基因组和染色体组水平上无差异。通过比较发现,甘蔗的核苷酸组成及密码子偏好性与玉米、高粱和水稻较为相似,而与拟南芥、烟草、大肠杆菌和酵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甘蔗热带种、割手密和蔗茅的密码子偏好性高度相似,其形成受自然选择和突变因素的影响。此外,对甘蔗优异基因功能异源验证时可优先选择玉米、水稻和高粱作为异源表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属 蔗茅 基因组 密码子使用好性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15种蔷薇属matK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4
作者 黄长兵 沈萍 侯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6-472,共7页
基于15种蔷薇属叶绿体全基因组图谱,筛选其matK基因并对其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GC1、GC_(2)、GC_(3)的平均值分别为39.09、31.75、27.98,密码子第1位的GC含量最高,第3位的GC含量最低,具有显著差异性;有效密码子数与第3位... 基于15种蔷薇属叶绿体全基因组图谱,筛选其matK基因并对其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GC1、GC_(2)、GC_(3)的平均值分别为39.09、31.75、27.98,密码子第1位的GC含量最高,第3位的GC含量最低,具有显著差异性;有效密码子数与第3位密码子的GC含量显著相关;(2)GC_(3)与GC_(12)的相关性不显著,且密码子的偏好性受自然选择的影响;(3)matK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低于预期值,位于标准曲线的下方,说明matK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受到了选择的影响;(4)共计29个密码子的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大于1,其中,有27个密码子均以A/U结尾,仅有2个密码子以G结尾,说明matK基因的密码子偏好以A或者U结尾。RSCU较高的3个密码子为UGA(3.00)、UCU(2.08)、ACU(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K基因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选择与突变
下载PDF
甜高粱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15
作者 洪森荣 林顺来 +3 位作者 李盈萍 李芸芸 李和月 张庆宝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36-3650,共15页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甜高粱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对组装和注释后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结构、基因组成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40644 bp,编码86个CDS基因、38个tRNA基因和8个rRN...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甜高粱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对组装和注释后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结构、基因组成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40644 bp,编码86个CDS基因、38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检测到31个SSR位点和42个Long repeat序列。甜高粱及其14个近缘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变化不大,IR区边界未发生明显的收缩与扩张。甜高粱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其密码子使用偏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选择的影响,而受突变压力的影响小。甜高粱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14个(ACU,UAG,CCU,CUA,GCU,AGU,GAU,UUA,CGU,GAA,GUU,UCA,CAU,UGU)。甜高粱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MT333845(产地:韩国,栽培种Donganme)、MT333848(产地:韩国,栽培种Sodam Chal)、MT459453(产地:韩国,栽培种ATx623)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将为完善高粱属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探究高粱属植物系统发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特征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高山松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模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江飞 李亚麒 +5 位作者 唐军荣 陈诗 陈林 蔡年辉 许玉兰 唐红燕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了解高山松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的使用模式,探讨影响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因素,利用CodonW和CUSP在线软件进行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PR2-plot分析和对应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山松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39.84%,GC1、GC2... 为了解高山松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的使用模式,探讨影响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因素,利用CodonW和CUSP在线软件进行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PR2-plot分析和对应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山松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39.84%,GC1、GC2的含量分别为48.81%和40.70%,高于GC3(30.52%),说明其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末位碱基偏好以A和U结尾;有效密码子数ENC的平均值为48.77,表明其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和PR2-plot偏倚分析表明,选择压力是影响高山松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其次受突变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进一步对应分析发现,第1轴占总体变异的21.18%,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与ENC和GC3无相关关系,但与CAI呈显著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自然选择是影响高山松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有15个密码子被确定为最优密码子,显示出强烈偏向于NNA和NNU密码子的高代表性。研究为今后开展高山松叶绿体基因工程、密码子优化、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及提高高山松种子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小粒咖啡铁皮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亚麒 黄家雄 +6 位作者 娄予强 付兴飞 王健敏 李亚男 吕玉兰 李贵平 程金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99,共8页
为了解铁皮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特征及其成因,以筛选的52条蛋白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和CUSP在线软件对其密码子使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各位置的GC含量GC 1、GC 2、GC 3分别为47.47%、39.52%、27.92%,30... 为了解铁皮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特征及其成因,以筛选的52条蛋白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和CUSP在线软件对其密码子使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各位置的GC含量GC 1、GC 2、GC 3分别为47.47%、39.52%、27.92%,30个高频密码子中,以U结尾占比53.33%,以A结尾占比43.33%,以G结尾占比3.33%,说明铁皮卡叶绿体基因偏好使用NNA和NNU型密码子,尤其偏好使用NNU型密码子。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最优密码子频率(Fop)分别为46.85、0.167、0.352,均揭示该基因组的密码子偏性较弱。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以及对应分析揭示密码子的偏好性受到选择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最终确定了AUU、GUU和UCU等20个最优密码子。表明铁皮卡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偏性较弱,偏好AU结尾的密码子。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受到突变及选择等多种作用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铁皮卡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复羽叶栾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明昆 聂恺宏 +4 位作者 沈绍斌 刘倩 段春芳 李月仙 张林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3,共8页
为明确复羽叶栾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以筛选到的52条CDS蛋白质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 W 1.4.2和在线软件CUSP等获取复羽叶栾树密码子的GC、RSCU、ENC等参数,并进行中性绘图、PR2-plot和最优密码子分析。结果表明:复... 为明确复羽叶栾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以筛选到的52条CDS蛋白质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 W 1.4.2和在线软件CUSP等获取复羽叶栾树密码子的GC、RSCU、ENC等参数,并进行中性绘图、PR2-plot和最优密码子分析。结果表明:复羽叶栾树密码子不同位置上的GC含量表现为GC_(1)(47.27%)>GC_(2)(39.49%)>GC_(3)(29.84%),且有29个密码子RSCU>1,其中有28个以A/U结尾,表明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有效密码子数ENC值在36~61之间,密码子使用偏性较弱。ENC与GC_(3)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密码子第3位上的碱基组成影响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中性分析结果显示,GC_(3)与GC_(12)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r=0.198,P>0.05),回归系数为0.265 2,说明选择对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有重要影响。ENC-plot分析和奇偶偏好性分析表明,密码子偏性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综合分析发现复羽叶栾树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选择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确定CUU、GUU、AGU、GCA、CAA、CAU、AAA、GAU、CGU、CGA、GGU、GGA共12个为最优密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羽叶栾树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2种玉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莲文 田金红 +3 位作者 王玉昌 杨林 亚华金 王大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3,共10页
利用Codon W、CUSP及R语言等软件对2种玉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GC含量均为GC_(1)>GC_(2)>GC_(3),说明密码子第3位碱基A/U含量高。大部分有效密码子数(ENC)都在45以... 利用Codon W、CUSP及R语言等软件对2种玉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GC含量均为GC_(1)>GC_(2)>GC_(3),说明密码子第3位碱基A/U含量高。大部分有效密码子数(ENC)都在45以上,CAI平均值为0.167,说明密码子偏好性弱。ENC-plot、PR2-plot及中性绘图分析表明GC_(1)、GC_(2)与GC_(3)之间相关性不明显;且第3位碱基使用频率为T>A,G>C,说明2种玉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形成受到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的共同影响,自然选择为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相对使用度(RSCU)、ENC值共筛选出30个最优密码子,大部分以A/U结尾,证明二乔玉兰和日本辛夷2种玉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碱基偏好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乔玉兰 日本辛夷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下载PDF
11种唐松草属(Thalictrum)rbcL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哲 娄晓鸣 +1 位作者 李昂 黄长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3,共8页
唐松草属(Thalictrum)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重要植物类群,为了明确唐松草属rbcL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从NCBI下载了11条唐松草属植物的rbcL序列,并对其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bcL基因的密码子中,GC 1的平均值为0... 唐松草属(Thalictrum)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的重要植物类群,为了明确唐松草属rbcL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从NCBI下载了11条唐松草属植物的rbcL序列,并对其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bcL基因的密码子中,GC 1的平均值为0.583,GC 2与GC 3分别为0.435、0.310,其中,GC 1含量最大,GC 3含量最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ENC值与GC 1和GC 2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GC 3的相关系数为0.335(P<0.05),说明在rbcL基因中,密码子第3位的碱基组成与密码子的偏好性显著相关;中性绘图分析表明,GC 3与GC 12的相关性不显著,且选择对密码子的偏好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ENC-plot及PR-plot结果表明,rbcL基因的ENC值低于预期值,且相比于嘌呤C/T,嘧啶A/G的使用频率要更低;RSCU分析表明,RSCU值大于1的密码子大多数以A/U结尾,密码子使用度最高的3个密码子为CGU、UCU、ACU,用RSCU值做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唐松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对于唐松草属植物的rbcL基因来说,酵母可以作为其表达受体,拟南芥可作为其转化受体。本研究为唐松草属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为其后续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基因功能提供了借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松草属 RBCL基因 密码子 密码子偏好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