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密释与境象:罗姆巴赫教育哲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洪洋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9,共8页
海因里希·罗姆巴赫是德国著名的现象学家,其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将世界理解为结构生成的结构存在论、强调对密闭结构进行生成源流把握的哲学密释学和建立在对生成境遇独特性尊重上的境象哲学。他的教育哲学思想源于其哲学思想,将教育... 海因里希·罗姆巴赫是德国著名的现象学家,其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将世界理解为结构生成的结构存在论、强调对密闭结构进行生成源流把握的哲学密释学和建立在对生成境遇独特性尊重上的境象哲学。他的教育哲学思想源于其哲学思想,将教育视为人之生成的共创性事件,是一个结构生成的过程。他反对经验教育学建立在逻辑经验可检验性基础上的教育研究方法,强调运用密释学的方法对现有教育模式中"目标""发展""作用"等思想进行批判,强调通过对教育生成源流的把握来理解教育。对个体境遇独特性尊重而非过度的诠释,是更为人性化的教育学建构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姆巴赫 现象 教育哲 结构存在论 密释学 境象哲
下载PDF
有限与无限之间的阐释艺术——对“阐释学”的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8-43,共6页
阐释学具有限性与无限性这两种面向。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无限性面向乃是以从主体及其视域出发的意义阐发为中心,视域是无限延展的;而有限性面向是以阐释者、阐释对象及其所处的世界为中心。后者就是罗姆巴赫所言密释学的含义。在作为... 阐释学具有限性与无限性这两种面向。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无限性面向乃是以从主体及其视域出发的意义阐发为中心,视域是无限延展的;而有限性面向是以阐释者、阐释对象及其所处的世界为中心。后者就是罗姆巴赫所言密释学的含义。在作为生活结构的世界之中,阐释学不仅是达成理解的艺术,更是安置意义、使主体融入共创的世界共同体的艺术,是均衡个别世界的原初经验和多元世界之整体框架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阐释学超越了作为普遍方法的诠释学而具有一种原创性意义,即成为一种追求有限性和无限性之间均衡的生活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性 无限性 密释学 均衡
下载PDF
不可解释的世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4,共8页
德国哲学家海因里希.罗姆巴赫将密释学(Hermetik)定位为一门"反解释学"。密释学主张原初情境的封闭性与独特性;它涉及的不是基于视域划分的横向经验,而是一种纵向经验,目的是打破视域的限制、观视到原初的境域整体——在这个... 德国哲学家海因里希.罗姆巴赫将密释学(Hermetik)定位为一门"反解释学"。密释学主张原初情境的封闭性与独特性;它涉及的不是基于视域划分的横向经验,而是一种纵向经验,目的是打破视域的限制、观视到原初的境域整体——在这个境域化的世界中所有存在都以共创的方式相互关联。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原初境域先于那个解释学理解所要把握的意义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释学 世界 现象
下载PDF
现象学之道 被引量:3
4
作者 H.罗姆巴赫 王俊(译) 张祥龙(校) 《世界哲学》 CSSCI 2006年第2期11-23,共13页
罗姆巴赫完全赞同海德格尔将现象学方法带入存在论层面的尝试,但同时他力图克服他所理解的海氏缘在分析的狭隘性。在他的结构现象学中,缘在的结构分析必须被置于世界整体的结构生成中才可把握;而这种作为本己真实性的大结构的发生,不仅... 罗姆巴赫完全赞同海德格尔将现象学方法带入存在论层面的尝试,但同时他力图克服他所理解的海氏缘在分析的狭隘性。在他的结构现象学中,缘在的结构分析必须被置于世界整体的结构生成中才可把握;而这种作为本己真实性的大结构的发生,不仅超越人的缘在也超越自然形式———相应地,对大结构的认识就只有通过密释学才有可能。由此现象学在罗姆巴赫那里“脱离了那种基于人的存在之上的固定”。经此深入,他提出了“深层结构的现象学”,深层现象乃是发生的境遇实践,从这里他迈出了东西方关于缘在体验的共同哲学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 大结构 密释学
原文传递
自我描述的尝试 被引量:2
5
作者 H.罗姆巴赫 王俊 《世界哲学》 CSSCI 2006年第2期24-28,共5页
罗姆巴赫是在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批判基础上找到自身的道路,即“结构现象学”。“结构存在论”不再囿于仅仅讨论人的缘在,而是放眼一切生存形式,关注人、自然和世界的共创性;对“生成”和“过程”的重视,取代了旧哲学传统... 罗姆巴赫是在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批判基础上找到自身的道路,即“结构现象学”。“结构存在论”不再囿于仅仅讨论人的缘在,而是放眼一切生存形式,关注人、自然和世界的共创性;对“生成”和“过程”的重视,取代了旧哲学传统中对实体和体系的静态关注。他致力于“将发生现象学、历史思维和存在思维转变为一种包罗万象的结构发生”(B.Waldenfelds),并将兴趣延伸到艺术、人类学、宗教学和多元文化讨论等领域。由此衍生的基本哲学,境象哲学,密释学,结构人类学以及对话等概念成为其思想体系的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存在论 境象哲 密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