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方法制备南极磷虾富脂蛋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尹利昂 薛长湖 +4 位作者 田利利 姜晓明 尹利端 李兆杰 薛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75-81,共7页
以冷冻南极磷虾为原料,通过优化自溶条件,采用控制自溶的方式,制备一种富含ω-3的复合物,并就其基本组成、蛋白质变化与分布、营养评价等,与等电点促溶/促沉法制备的富脂蛋白进行对比研究。优化的自溶条件为55℃和p H7.5条件下自溶3 h... 以冷冻南极磷虾为原料,通过优化自溶条件,采用控制自溶的方式,制备一种富含ω-3的复合物,并就其基本组成、蛋白质变化与分布、营养评价等,与等电点促溶/促沉法制备的富脂蛋白进行对比研究。优化的自溶条件为55℃和p H7.5条件下自溶3 h。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均为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蛋白-脂质复合物,含有全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超过FAO/WHO/UNU对食品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要求,而自溶法制备的富脂蛋白在总脂、磷脂、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量上均优于后者,平均值分别达到了43.88%干基、48.84%总脂、31.52%脂质和517.4 mg/g蛋白。由此可见,控制自溶是一种高效的制备富脂蛋白的方式,有助于磷虾富脂蛋白作为功能性海洋食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富脂蛋白 自溶 Ω-3多不饱和肪酸
下载PDF
南极磷虾富脂蛋白的降胆固醇及降血糖活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文思 米云龙 +2 位作者 张建润 周大勇 乔维洲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3,共5页
通过等电点沉淀法提取南极磷虾富脂蛋白,以喂养高胆固醇饲料建立大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评价了富脂蛋白的降胆固醇、降血糖活性。富脂蛋白中蛋白质、油脂、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58.64%、27.76%、8.40%。富脂蛋白中脂质的磷脂、甘油三酯、... 通过等电点沉淀法提取南极磷虾富脂蛋白,以喂养高胆固醇饲料建立大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评价了富脂蛋白的降胆固醇、降血糖活性。富脂蛋白中蛋白质、油脂、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58.64%、27.76%、8.40%。富脂蛋白中脂质的磷脂、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分别占总脂质的17.11%、73.54%、4.86%和2.90%;PUFA、DHA、EPA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7.33%、2.74%、6.92%。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摄入富脂蛋白4周后,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极显著降低;摄入富脂蛋白能够缓解由于喂饲高胆固醇饲料带来的模型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持续下降;各个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均下降,其中低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富脂蛋白 降胆固醇 降血糖
下载PDF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在血脂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宋云霄 葛雯 +3 位作者 张海晨 袁文华 戴珺 尤闻世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394-400,共7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联和差异及其在血脂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检测437名体检者的血糖(Glu)、RLP-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联和差异及其在血脂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检测437名体检者的血糖(Glu)、RLP-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脂蛋白(a)[Lp(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C反应蛋白(CRP),将直接测得的RLP-C记为RLP-C-m,将计算得到的RLP-C记为RLP-C-calc,同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分层比较探讨RLP-C与其他脂类风险因子的关联和差异以及不同方法对测得的RLP-C水平的影响。结果男性与女性比较,除年龄、Glu、LDL-C、sd-LDL-C和Lp-PLA2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LP-C与年龄、Glu、HDL-C、apoA1、Lp(a)、Lp-PLA2和CRP的r值均较小,呈弱相关(P<0.05)。RLP-C-m、RLP-C-calc与non-HDL-C、TC、TG、LDL-C、apoB和sd-LDL-C均呈正相关(P<0.001)。RLP-C-m与TG呈强正相关(r=0.899,P<0.001)。RLP-C-calc与non-HDL-C和TC呈强正相关(P<0.001)。RLP-C-m与RLP-C-calc、non-HDL-C均呈强正相关(P<0.001)。RLP-C-m结果随RLP-C-calc结果的升高而升高,但总体结果低于RLP-C-calc。将437名研究对象按TG水平(<1.00、1.00~1.99、2.00~2.99、≥3.00mmol/L)进行分组。结果显示,RLP-C-m、RLP-C-calc、non-HDL-C、TC、sd-LDL-C水平以及RLP-C-m占RLP-C-calc的百分比均随TG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TG水平各组间RLP-C-m和RLP-C-c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LP-C与TG呈强正相关,是较为恒定的生物标志物。不同方法学测得的RLP-C值互不相同,但有关联性。检测RLP-C水平或可为CVD患者的血脂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帮助,但是否能作为独立的CVD风险预测因子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残粒胆固醇 三酰甘油蛋白 管理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