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9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在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更夫 尹义军 毕红琳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15期2000-2001,共2页
目的: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ctivated platelet rich plasma coagulation time,APRPCT)测定在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制备激活的APRPCT试剂,测定正常对照组及溶栓治疗组,观察差异有无显著性,并将溶栓治疗组的APRPCT、PT、A... 目的: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ctivated platelet rich plasma coagulation time,APRPCT)测定在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制备激活的APRPCT试剂,测定正常对照组及溶栓治疗组,观察差异有无显著性,并将溶栓治疗组的APRPCT、PT、APTT、TT、Fib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硅微粒激活的APRPCT测定,正常对照组、溶栓治疗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治疗组的测定结果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PT、APTT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6和0.871)。结论:激活的APRPCT可用于溶栓治疗的实验观察,并与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 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 溶栓治疗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更夫 尹义军 +2 位作者 吴琴 毕红琳 胡胜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ctivated platelet rich plasm a coagulation time,简称APRPCT)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出血的预示作用及意义,探讨该实验方法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 目的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ctivated platelet rich plasm a coagulation time,简称APRPCT)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出血的预示作用及意义,探讨该实验方法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RPCT实验原理,优选浓度为2g/L的硅微粒作为APRPCT激活试剂,制备质控血浆监测APRPCT实验的过程和质量,以2g/L的硅微粒检测正常对照组及ITP组的APRPCT,统计分析两组间的APRPCT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浓度为2g/L的硅微粒测定APRPCT,正常对照组较ITP组明显延长,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PCT能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其预示出血倾向的特异性明显优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ITP患者的出血预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的血小板血浆 凝固时间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实验观察
3
作者 毕红琳 刘更夫 +1 位作者 尹义军 吴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0期1244-1245,共2页
目的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PRPCT)测定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的预示作用及意义,探讨该实验方法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间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PRPCT)测定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的预示作用及意义,探讨该实验方法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激活试剂,检测健康对照组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APRPCT,观察两组间差异。结果硅微粒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可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出血预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激活的血小板血浆 凝固时间
下载PDF
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生长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刘建香 冯星星 +3 位作者 王淑霞 周蓉 吕孟兴 屈柯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67-2073,共7页
背景:生长因子是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效应分子,不同激活剂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后生长因子浓度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目的:分析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招募12名健康志愿... 背景:生长因子是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效应分子,不同激活剂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后生长因子浓度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目的:分析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招募12名健康志愿者,采集EDTA-K2抗凝静脉血,应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比较静脉血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差异。将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与4种激活剂(生理盐水、凝血酶、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凝血酶)按照体积比10∶1混匀,置于37℃恒温水浴箱孵育30 min,离心后提取上清液,检测生长因子质量浓度;利用血琼脂平板检测上清液中的细菌生长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激活剂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血小板计数值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分别是静脉血中对应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8.7,22.2,2.3,2.8倍(P <0.05);(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凝血酶组、葡萄糖酸钙组、葡萄糖酸钙+凝血酶组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质量浓度升高(P <0.05);凝血酶组、葡萄糖酸钙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质量浓度高于葡萄糖酸钙+凝血酶组(P <0.05),凝血酶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质量浓度高于葡萄糖酸钙组、葡萄糖酸钙+凝血酶组(P <0.05),凝血酶组表皮生长因子质量浓度低于葡萄糖酸钙组、葡萄糖酸钙+凝血酶组(P <0.05);(3)血琼脂平板实验结果显示4组上清液中均无细菌生长;(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质量浓度与凝血酶存在正向强相关性(r=0.683,P <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量浓度与凝血酶、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凝血酶激混合剂存在正向强相关性(r=0.730,0.789,0.686,P <0.05);富血小板中血小板计数值与4种生长因子质量浓度均无相关性(P> 0.05);(5)结果提示,不同激活剂对富血小板血浆中生长因子浓度产生不同影响,建议临床根据不同生长因子质量浓度和治疗需求选择不同激活剂,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凝血酶 葡萄糖酸钙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干预细胞自噬和凋亡治疗骨关节炎
5
作者 王耀敏 张克凡 +3 位作者 王德宁 任强 李健 石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02-2811,共10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通过调节自噬和凋亡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在干预骨关节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总结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在骨关节炎中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与信号通路,以及与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相关性,为未来治疗骨...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通过调节自噬和凋亡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在干预骨关节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总结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在骨关节炎中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与信号通路,以及与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相关性,为未来治疗骨关节炎提供有效的靶点。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Medlin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富血小板血浆,软骨细胞,细胞凋亡,细胞自噬,骨关节炎,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作为中文检索词,以“platelet-rich plasma,chondrocyte,apoptosis,autophagy,osteoarthritis,cytokines,signaling pathway”作为英文检索词,对最终纳入的66篇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归纳。结果与结论:现有研究显示富血小板血浆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软骨修复,助力骨组织愈合,其主要分为3个方面:①富血小板血浆参与调控了微自噬小体的延伸、闭合与成熟,并在特定条件下促进软骨细胞巨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细胞自噬,促进LC3Ⅱ/Ⅰ、Beclin1等自噬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P62/SQSTM1的表达,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直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对热休克蛋白的具体作用,未来在这一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②富血小板血浆释放的各类生长因子抑制促凋亡因子Caspase、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促进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阻止软骨细胞凋亡和变性;③富血小板血浆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NF-κB信号转导通路、死亡受体通路、线粒体应激通路等途径,抑制Bax和Caspase的表达,阻止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抑制软骨细胞死亡和坏死性凋亡。综合而言,富血小板血浆促进软骨修复、支持软骨再生及发挥抗炎作用,其在软骨细胞中实现生物效应通常依赖于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骨关节炎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及水凝胶治疗脊髓损伤
6
作者 赵文琪 于海驰 +2 位作者 宋艺儒 袁天阳 刘钦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89-2200,共12页
背景:大量文献报道了富血小板血浆、水凝胶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但较少文章归纳总结它们治疗脊髓损伤的策略。目的:归纳总结脊髓损伤的病理进程,富血小板血浆和水凝胶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 背景:大量文献报道了富血小板血浆、水凝胶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但较少文章归纳总结它们治疗脊髓损伤的策略。目的:归纳总结脊髓损伤的病理进程,富血小板血浆和水凝胶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之前发表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脊髓损伤,富血小板血浆,水凝胶”,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spinal cord,Platelet-rich plasma,hydrogel,angiogenesis,neuralgia,combination therapy”,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2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富血小板血浆的分类复杂多样,在脊髓损伤的修复性治疗应用中的效果也是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一定的积极的效果,即具有一定的促进轴突再生、刺激血管生成、治疗神经性疼痛等作用;(2)富血小板血浆的作用主要得益于其所含的生长因子等成分;(3)水凝胶的种类也很多,在脊髓损伤的修复性治疗中主要起到填充、模拟细胞外基质、搭载药物与生物产品、作为支架搭载细胞等作用;(4)与单一的治疗方式相比,富血小板血浆和水凝胶联合治疗可更有效地促进神经再生和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原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 血小板血浆 水凝胶 血管再生 轴突再生 神经疼痛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来源的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分离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娇 李晓丰 李剑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背景:血小板细胞外囊泡是循环中最丰富的囊泡,富含丰富的生物活性分子、遗传物质及蛋白质等信息分子,参与细胞通讯和物质交换,不仅具有良好的促凝活性,还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巨大潜力,在再生医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从血小... 背景:血小板细胞外囊泡是循环中最丰富的囊泡,富含丰富的生物活性分子、遗传物质及蛋白质等信息分子,参与细胞通讯和物质交换,不仅具有良好的促凝活性,还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巨大潜力,在再生医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从血小板细胞外囊泡的分泌机制、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临床转化的限制因素进行阐述,为血小板细胞外囊泡的临床转化提供一些理论支撑。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23年8月PubMed数据库与血小板细胞外囊泡有关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platelet-derived,plateletrich plasma,extracellular vesicles,isolated,microvesicles exosomes,applications”,最后纳入符合主题标准的文献62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活化的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可产生血小板微囊泡和血小板外泌体两种类型的囊泡,前者的分泌可能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不对称性相关,后者的分泌可能与H^(+)-ATP酶的调节相关。(2)血小板细胞外囊泡是血小板浓缩物和血小板本身的潜在效应物,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影响细胞行为、促凝与止血以及发挥炎症作用等几方面影响组织再生。(3)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在组织损伤、肌肉再生、软骨再生、骨关节炎等再生医学领域已有临床前报道,作为伤口愈合的潜在治疗方法已有临床试验数据,但血小板细胞外囊泡的分离方法、样本来源以及激活剂的种类等因素限制了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在再生医学领域的临床转化。(4)未来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可能成为再生医学中替代富血小板血浆的无细胞疗法,其临床转化还需要积极寻找鉴别血小板细胞外囊泡和血小板外泌体的特异性标志物,在激活剂刺激血小板细胞外囊泡产生的机制以及血小板细胞外囊泡的最佳收集方式、最佳储存方法、保质期限、临床应用的推荐剂量和最佳临床适应证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来源 血小板血浆 血小板裂解液 细胞外囊泡 微泡 外泌体 分离 治疗 组织损伤 应用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脂肪干细胞移植加速伤口愈合的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8
作者 蔺莉 焦琳茜 +3 位作者 于芳宁 马逸朝 张博 徐旭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53-2763,共11页
目的:研究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组合可加速皮肤损伤的愈合,但仍缺乏二者联合治疗的系统证据。该文评价两种干预措施在临床啮齿动物皮肤创伤模型中的联合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及CNKI数据库,选择各数... 目的:研究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组合可加速皮肤损伤的愈合,但仍缺乏二者联合治疗的系统证据。该文评价两种干预措施在临床啮齿动物皮肤创伤模型中的联合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及CNKI数据库,选择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发表的富血小板血浆与脂肪干细胞移植联合使用以及单独使用于实验动物皮肤伤口的研究,以伤口愈合及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CD31、Ⅰ型胶原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观察指标,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其中8项研究使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4项研究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第3,7,10天的伤口愈合率均大于对照组[SMD=2.65,95%CI(1.29,4.01),Z=3.81,P=0.0001;SMD=3.38,95%CI(2.47,4.30),Z=7.24,P<0.00001;SMD=2.62,95%CI(1.50,3.73),Z=4.61,P<0.00001],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SMD=-2.12,95%CI(-3.5,-0.74),P=0.003],实验组伤口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CD31阳性率、Ⅰ型胶原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均高于对照组[SMD=5.65,95%CI(1.22,10.08),Z=2.50,P=0.01;SMD=2.49,95%CI(1.96,3.02),Z=9.28,P<0.00001;SMD=3.44,95%CI(0.72,6.17),Z=2.48,P=0.01;SMD=2.38,95%CI(0.97,3.79),Z=3.30,P=0.0010]。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与脂肪干细胞联合治疗可提高伤口愈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同时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CD31、Ⅰ型胶原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加速伤口愈合。由于模型的局限性,需要进行更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进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脂肪干细胞 伤口愈合 临床前研究 荟萃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创面愈合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龙晨艳 程飚 田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93-2801,共9页
背景:尽管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显示出治疗潜力,但其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此外,对于富血小板血浆作用的机制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目的:通过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进行概述和分析,以增进对该... 背景:尽管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显示出治疗潜力,但其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此外,对于富血小板血浆作用的机制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目的:通过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进行概述和分析,以增进对该治疗方法的理解,为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23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latelet rich plasma,PRP,wound,wound healing,refractory wounds,chronic wounds,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signaling pathways,regenerative medicine”,中文检索词为“富血小板血浆,PRP,创面,伤口,创面愈合,难愈性创面,慢性创面,细胞和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再生医学”。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对8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愈合中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它能够提供丰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②富血小板血浆可以调节参与创面愈合的各种细胞类型的功能,包括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干细胞和炎症细胞等;③在富血小板血浆疗法中,细胞外囊泡、线粒体对于创面愈合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④负载富血小板血浆水凝胶可广泛用于增强组织再生和作为药物传递的功能性载体;⑤富血小板血浆对创面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起调节作用,从而影响伤口愈合过程中基质重建;⑥富血小板血浆可能通过动态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来影响组织修复与再生,从而为创面愈合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生长因子 创面愈合 细胞和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再生医学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10
作者 张云逸 柳松涛 +5 位作者 谢韶东 朱海丰 钱桂凤 霍明 周杰 邓子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138-6145,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质量高低将影响临床决策依据的可靠性,目前国内外尚无对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的研究。该文对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质量高低将影响临床决策依据的可靠性,目前国内外尚无对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的研究。该文对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01-24所有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由2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运用AMSTAR 2、PRISMA 2020、GRADE系统分别对纳入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的评估与总结。结果:共纳入18篇合格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优于透明质酸。18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均为极低质量,其中4篇报告质量较差,存在相对严重的信息缺陷;14篇报告质量中等,有一定的信息缺陷;1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275个结局指标中,有9个中质量证据,90个低质量证据,176个极低质量证据,没有高质量证据。结论:现阶段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较低,今后的系统评价作者需在计划书注册、研究类型解释、检索策略、排除清单、研究场所和资金来源、偏倚风险分析、发表偏倚评估、公开信息获取等方面严格按照AMSTAR 2和PRISMA 2020等质量评估工具条目进行规范,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合并结果进行证据质量评估,为临床提供更可靠、严谨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透明质酸 膝骨关节炎 系统评价再评价 AMSTAR 2 PRISMA 2020 GRADE系统
下载PDF
载富血小板血浆水凝胶对L929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王自林 牟秋菊 +2 位作者 刘宏杰 申玉雪 祝丽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1-779,共9页
背景:在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活性氧的过量生成可能会损害L929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从而延缓创面修复,因此保护成纤维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影响对于促进创面愈合非常重要。目的:评估羧甲基壳聚糖-氧化硫酸软骨素/富血小板血浆(CMC-OCS/PRP)水... 背景:在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活性氧的过量生成可能会损害L929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从而延缓创面修复,因此保护成纤维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影响对于促进创面愈合非常重要。目的:评估羧甲基壳聚糖-氧化硫酸软骨素/富血小板血浆(CMC-OCS/PRP)水凝胶对H2O2刺激下L929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CMC-OCS/PRP水凝胶,表征水凝胶的微观形貌、降解性能、清除H2O2与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及生物相容性。取生长状态良好的L929细胞,分5组培养:对照组常规培养,H2O2组加入H2O2,CMC-OCS组加入羧甲基壳聚糖-氧化硫酸软骨素水凝胶浸提液+H2O2,PRP组加入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浸提液+H2O2,CMC-OCS/PRP组加入羧甲基壳聚糖-氧化硫酸软骨素/富血小板血浆水凝胶浸提液处理+H2O2,每组先加入水凝胶浸提液处理6 h,然后再加入H2O2处理24 h。培养结束后,检测细胞活性氧及丙二醛水平,细胞凋亡、胶原纤维Ⅰ蛋白表达。在加入H2O2的情况下,将上述水凝胶浸提液分别与L929成纤维细胞直接或间接共培养36 h,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与结论:①CMC-OCS/PRP水凝胶具有均匀相互关联的多孔结构及良好的降解能力,体外可有效清除H2O2与羟基自由基,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②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细胞凋亡率、细胞活性氧与丙二醛水平升高(P<0.05),细胞铺展面积减少(P<0.05),胶原纤维Ⅰ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H2O2组比较,CMC-OCS组、CMC-OCS/PRP组细胞活性氧水平降低(P<0.05),PRP组、CMC-OCS组、CMCOCS/PRP组丙二醛水平降低(P<0.05)、细胞铺展面积增加(P<0.05),CMC-OCS/PRP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RP组、CMC-OCS组、CMCOCS/PRP组胶原纤维Ⅰ蛋白表达增加(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细胞迁移数量减少(P<0.05),迁移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与H2O2组比较,PRP组、CMC-OCS组、CMC-OCS/PRP组细胞迁移数量、迁移面积均增加(P<0.05),并且以CMC-OCS/PRP组增加最显著;④在氧化应激条件下,CMC-OCS/PRP水凝胶可改善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抗细胞凋亡并保护细胞伸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羧甲基壳聚糖 氧化硫酸软骨素 水凝胶 L929细胞 抗氧化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评估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
12
作者 闻哲嘉 吕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91-2096,共6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薄型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但存在剂量难以控制、取样困难等问题。微流控芯片具有高通量、低消耗、操作简便等优点,为模拟子宫内膜细胞在体微环境提供了新途径。目的:利用三通道微流控芯片构建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子...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薄型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但存在剂量难以控制、取样困难等问题。微流控芯片具有高通量、低消耗、操作简便等优点,为模拟子宫内膜细胞在体微环境提供了新途径。目的:利用三通道微流控芯片构建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研究模型。方法:从1名女性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富血小板血浆。采用含不同浓度[0%(对照),0.5%,1%,2%]富血小板血浆的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胶制备微流控芯片,该微流控芯片设计有3个通道,中间通道为细胞外基质水凝胶通道,左右两侧分别为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富血小板血浆通道,3个通道之间保存有可以相互沟通以及实现物质交换的面积,实验组两侧通道分别加入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和含0.5%富血小板血浆的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组两侧通道分别加入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和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共培养48 h后,采用Ki6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增殖与迁移。结果与结论:(1)细胞划痕实验和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1%,2%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与增殖(P <0.05),并且0.5%浓度富血小板血浆的促进细胞迁移与增殖作用强于其他2个浓度(P <0.05);(2)Ki67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更强;(3)实验证实通过三通道微流控芯片可以模拟子宫内膜细胞的微环境,同时利用该系统验证了富血小板血浆可显著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血小板血浆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子宫内膜增殖 迁移 细胞外基质 薄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相关疾病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中药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邱晨 易林 +1 位作者 尹石榴 方锐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关节软骨破坏、滑膜炎症及骨质增生是该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减缓软骨退变、促进软骨修复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的重要途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自体血...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关节软骨破坏、滑膜炎症及骨质增生是该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减缓软骨退变、促进软骨修复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的重要途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自体血液多次离心后的血小板浓缩产物,其中含有高浓度的活性因子,可调节微循环,诱导细胞增殖与迁移、维持基质稳态。PRP注射入关节腔中,可调节骨和血管重塑,抑制炎症反应及软骨细胞凋亡,进而修复软骨,减缓KOA发展。中药在治疗KOA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基于此,本文就PRP治疗KOA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PRP治疗KOA的禁忌证以及PRP联合中医药治疗KOA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中药 膝骨关节炎 软骨
下载PDF
攻克痤疮瘢痕新思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新理念
14
作者 舒心 冉敏 《大医生》 2025年第1期145-146,共2页
痤疮是一种皮肤科慢性炎性疾病,患者在疾病的后期会易出现轻度或中度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其中以萎缩性瘢痕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填充治疗、激光治疗、化学剥脱及外科手术等。... 痤疮是一种皮肤科慢性炎性疾病,患者在疾病的后期会易出现轻度或中度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其中以萎缩性瘢痕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填充治疗、激光治疗、化学剥脱及外科手术等。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全血经分离后得到的富含高浓度血小板的血浆,其富含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是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联合激光、微针等治疗方式,不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现已得到皮肤科医生的广泛关注。现对PRP治疗痤疮瘢痕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瘢痕 自体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芍药甘草附子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阿依古丽·若曼 王霞 +3 位作者 杨静 郭兴龙 赵泽 杨旭 《大医生》 2025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附子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治疗的6...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附子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RP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芍药甘草附子汤联合PRP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比较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P<0.05)。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组均更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均更低(均P<0.05)。结论芍药甘草附子汤联合PRP能够有效改善肝肾亏虚型KOA患者疼痛症状及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芍药甘草附子汤 血小板血浆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治疗Ⅲ度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芹 李小丹 伍星 《广州医药》 2024年第6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关节镜治疗Ⅲ度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院区骨科收治的Ⅲ度半月板损伤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2...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关节镜治疗Ⅲ度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院区骨科收治的Ⅲ度半月板损伤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R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结果利用观察组患者自体全血制备的PRP,其血小板的回收率、红细胞留存率、白细胞留存率分别为(91.00±9.27)%、(0.29±0.12)%、(29.98±6.68)%,PRP制备质量稳定、可控。观察组联合PRP治疗术与关节镜手术治疗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重复方差测量分析,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交互(F_(交互)=1.869、F_(交互)=1.482、F_(交互)=2.19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1、3、6个月比较,观察组HSS评分升高,WOMAC评分、VAS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30.43%(χ^(2)=5.156、P=0.023)。结论对于Ⅲ度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PRP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可帮助患者消炎止痛、加快疗效、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其恢复的时间,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浆 关节镜 Ⅲ度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津金 陈宝安 +11 位作者 黄成垠 李翠萍 史广耀 肖建宇 丁家华 高冲 孙耘玉 王骏 程坚 赵刚 宋慧慧 仲悦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本研究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了2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APCT的变化,并与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输注1小... 本研究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了2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APCT的变化,并与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输注1小时、24小时后的APCT均明显缩短,APCT由血小板输注前的(103.7±11.3)秒分别缩短为输注后1小时、24小时的(60.0±9.7)秒、(68.5±9.8)秒,(P<0.01),而正常对照的APCT为(42.0±3.4)秒;按照CCI和PPR的判断标准(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CCI分别为<7500和<5000,PPR分别为<30%和20%为输注无效),有2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其输注1小时、24小时的CCI值分别为7415、2966和6913、4988,PPR值分别为28.0%、11.2%和25.2%、14.1%。1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CCI值均显示血小板输注有效;2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输注1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有效,24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APCT可以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成垠 李津金 +2 位作者 肖建宇 史广耀 陈宝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血小板减低所致出血的预示价值及输注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血液病患者40名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其中有散在出血点或鼻衄症状的24例,无出血症状的16例,有22例进行了血小板输注(其中21例...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血小板减低所致出血的预示价值及输注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血液病患者40名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其中有散在出血点或鼻衄症状的24例,无出血症状的16例,有22例进行了血小板输注(其中21例有出血症状)。抽取患者静脉血,以3.8%的拘橼酸钠抗凝后,测定Plt和APCT。结果出血组患者的APCT与未出血组相比明显延长,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7.9±3.4)×109/L、(104.2±6.2)s,(19.7±14.3)×109/L、(74.0±9.2)s,P<0.05。以APCT≥90s为界点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3.7%;以Plt≤15×109/L为界点值,预示敏感度为95.8%,特异性为50.0%。22名患者输注血小板后1,24h的APCT均明显缩短,APCT由输注前的(103.7±11.3)s分别缩短为输注后1h的(60.0±9.7)s、24h的(68.5±9.8)s,P<0.01。18名患者血小板输注后24h的APCT均<80s,其出血症状均消失,但其中有1例CCI、3例PPR显示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后24h的APCT>80s的3名患者的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而CCI、PPR只有1例显示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APCT是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良好指征,其特异性明显优于Plt。APCT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输注 指症 疗效评估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牧卿 何牧群 林晓骥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方法: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共128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和APCT。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30×10^9/L...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方法: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共128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和APCT。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30×10^9/L组和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将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APCT预示ITP患者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及其与Khellaf出血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PCT≥90s为界点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3%,假阳性率为8.69%,假阴性率为0%。在血小板计数〈30×10^9/L组中,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数值呈直线型正相关(r=0.968,P=0.013)。在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中,APCT的变化与Khellaf出血评分亦具有正相关性(r=0.764,P=0.01)。结论:APCT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评估ITP患者出血风险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计数 Khellaf出血评分系统
下载PDF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白血病化疗及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翁巍 尹春荣 +4 位作者 杨莉 许惠利 庄文芳 曹雅楠 马骏 《血栓与止血学》 2014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患者所致出血的预示价值,对化疗后输注血小板的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判断。方法 31例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均<50×109/L,其中有散在出血点等出血症状的16例,...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患者所致出血的预示价值,对化疗后输注血小板的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判断。方法 31例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均<50×109/L,其中有散在出血点等出血症状的16例,无出血症状的15例,有20例进行了血小板输注。抽取患者静脉血2.0 ml置于1∶9的枸橼酸钠抗凝管,用于血小板计数(PLT)、AP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测定。结果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T、aPTT、TT、Fbg测定结果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凝血系统功能均正常,病人出血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所致。以APCT≥90 s为界点值,对预示出血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3%。以PLT<20×109/L为界点值,预示敏感度为93.8%,特异性为60.0%。20例血液病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1 h、24 h后,APCT由输注前的103.7±11.3s分别缩短为60.0±9.7s,68.5±9.8s,P<0.01。按CCI(PLT增加校正指数)判断,有4例输注无效,PPR(实际血小板回收率)判断有3例输注无效,以输注后24 h APCT<80 s判断2例输注无效。结论 APCT能够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可以成为预测出血并进行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指标,并能够较准确的反映血小板输注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血小板输注 疗效评估 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