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河西地区锶矿泉水富集分布规律和水质特征分析
1
作者 刘延兵 张彦林 +1 位作者 刘海生 文美兰 《城市地质》 2023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在甘肃河西地区采集水样点231个,锶含量为0.10-2.67 mg·L^(-1),最高值达2.67 mg·L^(-1),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界限含量(锶含量≥0.40 mg·L^(-1))的水样点171个,占全部水点的74.0%。按各地貌单元统计,走廊平原区含锶矿泉水... 在甘肃河西地区采集水样点231个,锶含量为0.10-2.67 mg·L^(-1),最高值达2.67 mg·L^(-1),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界限含量(锶含量≥0.40 mg·L^(-1))的水样点171个,占全部水点的74.0%。按各地貌单元统计,走廊平原区含锶矿泉水点占水点总数的比例最高,走廊平原区地下水中有利于锶的富集;从地下水类型分析,第四系地下水中含锶矿泉水点数量最多,其次为地表水体,基岩矿泉水点较少;从各类型水中锶含量达到矿泉水标准的比率分析,基岩地下水锶矿泉水达标率最高,其次为第四系地下水,地表水达标率较低。依据甘肃河西地区锶矿泉水富集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特征,结合地形地貌等要素,划分出走廊平原区第四系锶矿泉水富集区和山地锶矿泉水富集区2个大区,细分了13个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矿泉水 富集分布规律 水质特征分析 河西地区 甘肃省
下载PDF
又一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获批
2
作者 郝世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成藏机理 富集分布规律 能源矿
下载PDF
勇做“聚宝盆”里的“探宝人”——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首席科学家、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刘池阳教授
3
作者 王大锐 《石油知识》 2007年第6期10-11,共2页
陕西.是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直到21岁离开,乡土乡音.十分亲切!但又有几分陌生——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读高中时,在问到一位地理老师陕西北部有什么矿产资源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到:“有,黄土!”在... 陕西.是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直到21岁离开,乡土乡音.十分亲切!但又有几分陌生——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读高中时,在问到一位地理老师陕西北部有什么矿产资源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到:“有,黄土!”在场的几位同学听得面面相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分布规律 多种能源矿产 计划项目 基础研究 西北大学 科学家 地质学
下载PDF
浅析唐山地区地下水含氟量的富集分布及成因
4
作者 李兴洲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1995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唐山地区 地下水 含氟量 富集分布
下载PDF
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立项启动
5
作者 杨晶 谭成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F002-F002,共1页
我校申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简称“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经过近两年的精心设计和认真准备,2003年先后通过预审、初评、复评和综合评审等不同专家组的评审和两次答辩,从全国247个... 我校申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简称“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经过近两年的精心设计和认真准备,2003年先后通过预审、初评、复评和综合评审等不同专家组的评审和两次答辩,从全国247个有效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日前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于2003年12月起正式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973”项目 能源矿产 共存成藏机理 富集分布规律 矿藏定位 流体-热动力作用
下载PDF
甜瓜不同生长阶段5种重金属在植株 中富集分配的变化及关联分析
6
作者 马凌 沈琦 +3 位作者 康琪 张忠祥 贾宏涛 王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2-899,共8页
【目的】研究甜瓜不同生长阶段5种重金属在植株中富集分配的变化及其关联性。【方法】于2020年6月26日至7月25日,每间隔4 d分别采集甜瓜根、茎、叶、果实及对应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铜Cu、镉Cd、... 【目的】研究甜瓜不同生长阶段5种重金属在植株中富集分配的变化及其关联性。【方法】于2020年6月26日至7月25日,每间隔4 d分别采集甜瓜根、茎、叶、果实及对应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铜Cu、镉Cd、砷As、铬Cr和镍Ni 5种重金属含量,定量分析植株各部位5种重金属富集系数所占百分比,研究不同生长阶段5种重金属在甜瓜植株中富集分布及其关联性。【结果】6月26日至7月25日,甜瓜植株Cr、Ni、As的富集分配为根>叶>茎>果实;6月26日至7月25日Cu与6月26日至7月16日Cd的富集分配为叶>根>茎>果实;7月16日至7月25日,甜瓜植株Cd富集分配为根>茎>叶>果实;随时间延长,甜瓜果实中Cr、As、Cd富集系数所占比例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i和Cu富集系数所占比例整体呈降低趋势;当甜瓜果实Cr、As、Cu、Ni富集分配增加时,植株根中该4种重金属的富集分配有降低趋势,叶中Cr、As、Ni的富集分配有升高趋势,Cd和Cu有降低趋势。【结论】5种重金属在甜瓜植株中的分配、富集占比变化、关联部位因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重金属 富集分布 关联性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基底变质沉积岩中锂元素分布和富集机制及对锂成矿的制约 被引量:3
7
作者 苟树林 于津海 +2 位作者 蔡元峰 蒋威 毛志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96-3714,共19页
内容提要:江南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已发现多处与锂相关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锂等稀有金属元素在源区基底岩石中的富集是花岗伟晶岩型锂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的物质基础,但是江南造山带基底岩石中锂的分布及其富集机... 内容提要:江南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已发现多处与锂相关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锂等稀有金属元素在源区基底岩石中的富集是花岗伟晶岩型锂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的物质基础,但是江南造山带基底岩石中锂的分布及其富集机制仍不清楚。本文详细调查研究了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冷家溪群、双桥山群、溪口岩群和板溪群变质沉积岩和星子杂岩。这些基底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包括变质砂岩、泥质板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以及少量片麻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和溪口岩群变质沉积岩具有相似的成分,变质砂岩和云母片岩-片麻岩整体上比泥质板岩和千枚岩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较低的TiO_(2)、Al_(2)O_(3)、K_(2)O、MgO和TFe_(2)O_(3)含量。泥质板岩和千枚岩含有更高的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其中锂含量达到61.8×10^(-6),而变质砂岩的锂丰度为44.9×10^(-6)。板溪群具有最低的稀有金属元素含量(Li=30.8×10^(-6))。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和溪口岩群浅变质沉积岩中的锂含量与化学风化指数(CIA)和MgO、TFe_(2)O_(3)含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且与岩石中的黏土矿物含量,尤其是绿泥石含量,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因此,沉积岩中锂的富集明显地受化学风化作用控制,即锂的富集机制是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尤其是蒙脱石和绿泥石。在中高级变质岩中,绝大多数的Li赋存于黑云母、白云母和十字石中。通过对冷家溪群变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模拟显示,在部分熔融过程中,云母类矿物的分解和熔融是熔体中锂含量升高的直接原因;云母完全熔融消失,熔体中的锂浓度达到高峰;继续熔融将稀释熔体中的锂含量。影响熔体中锂浓度的主要因素是源岩中锂含量和部分熔融程度,而部分熔融程度取决于源岩成分、水含量和温压条件。压力增加有利于熔体对Li的抽取。在1.0GPa和水含量0.75%条件下,熔融程度达到10.7%,熔体中锂最富集,达到源岩含量的9.3倍。因此,中压相系贫水条件下的部分熔融可能最有利于锂在熔体中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变质沉积岩 锂的分布富集机制 部分熔融模拟
下载PDF
胶西北海岸带基岩矿床分布富集规律及典型矿床主要特征
8
作者 盛建华 韩代成 丁正江 《中国矿业》 2023年第S01期69-75,共7页
胶西北海岸带研究区70%以上被第四系覆盖,矿化信息被屏蔽和削弱,增加了发现新矿体的难度。分析研究认为,区域内构造格架自北而南呈盆-岭-盆相间出现,受该构造格架控制,区域内煤矿、金矿、铁矿按自北而南呈“北煤、中金、南铁”的“纬度... 胶西北海岸带研究区70%以上被第四系覆盖,矿化信息被屏蔽和削弱,增加了发现新矿体的难度。分析研究认为,区域内构造格架自北而南呈盆-岭-盆相间出现,受该构造格架控制,区域内煤矿、金矿、铁矿按自北而南呈“北煤、中金、南铁”的“纬度分带”式产出,煤矿主要产出于区域北部的古近纪五图群地层中,属煤层与油页岩互层的湖河三角洲沉积建造;金矿主要产出于区域中部的侏罗纪玲珑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侵入岩体中,是大规模岩浆活动和广泛的伸展拆离的产物;铁矿主要产出于区域南部的古元代粉子山群小宋组含铁岩系中,属区域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沉积变质铁矿床。研究区海底基岩矿床不是独立的矿床,而是与陆地矿床相连,是陆地矿床随地质构造向海洋延伸的一部分。通过研究第四系覆盖下的基岩分布规律、基岩矿床分布规律和总结海岸带基岩矿床成因规律性特征,对加强重点成矿区找矿针对性,更好地指导和推动胶西北海岸带区域找矿进展,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矿床 分布富集规律 胶西北 海岸带 矿床特征
下载PDF
杠柳不同部位无机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国辉 张春艳 +2 位作者 李天祥 李庆和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756-759,共4页
[目的]测定3种植物形态(藤本、灌木、蔓生灌木)杠柳根皮、茎皮、根际土壤中Mn、Cu、Zn、Fe、K、Ca、Mg共7种元素的含量,考察杠柳不同部位各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特征。[方法]电热板湿法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结果]根皮... [目的]测定3种植物形态(藤本、灌木、蔓生灌木)杠柳根皮、茎皮、根际土壤中Mn、Cu、Zn、Fe、K、Ca、Mg共7种元素的含量,考察杠柳不同部位各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特征。[方法]电热板湿法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结果]根皮、茎皮中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但大小顺序均为K>Ca>Mg>Fe>Mn>Cu>Zn;元素Zn、Fe、K、Ca在两部位中的分布具较明显差异性,Zn、K、Ca在茎皮中有较多分布,而根皮中有更多的Fe;根际土壤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K>Ca>Mg>Mn>Zn>Cu,杠柳生长土壤质量较优;根皮、茎皮对Cu、Ca富集性较强,K在茎皮中有一定的富集。[结论]明确了杠柳根皮、茎皮中7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提供了杠柳植物形态分为两类的数据支撑,首次提出杠柳作为铜污染区土壤修复植物的可能性,为完善杠柳的生态学等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 无机元素 分布富集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Cu的分布及迁移富集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良 罗盛旭 +2 位作者 杜兵兵 贾振亚 刘永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0-593,共4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技术,测定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的根、茎、叶及其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Cu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苦丁茶树对Cu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不同时...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技术,测定出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的根、茎、叶及其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Cu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苦丁茶树对Cu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栖息土壤中Cu的含量不同时,苦丁茶树中Cu的含量表现出吸收根>嫩叶>茎>主根;茶树对Cu的吸收存在饱和特性,表现为随土壤Cu含量升高,茶树对Cu的富集系数和传输效率降低,使得根际土壤中Cu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同时对土壤剖面不同深度Cu含量研究表明:苦丁茶栖息土壤中Cu含量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垂直分布趋势。本研究旨在认清Cu迁移到苦丁茶树的内在规律,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其迁移的调控,使苦丁茶产品中元素处在安全有效的利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树 土壤 分布与迁移富集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电厂入炉煤及其副产物中砷的分布和富集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轩 苏银皎 +3 位作者 赵元财 滕阳 张锴 张永红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13-1519,I0008,共8页
采用微波消解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考察并比较了五台容量25-350 MW循环流化床(CFB)机组和五台容量300-600 MW煤粉炉(PC)机组中砷的分布和富集特性。通过比较常规湿法消解和三种混酸微波消解体系,确定了适宜消解方案为体积比6... 采用微波消解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考察并比较了五台容量25-350 MW循环流化床(CFB)机组和五台容量300-600 MW煤粉炉(PC)机组中砷的分布和富集特性。通过比较常规湿法消解和三种混酸微波消解体系,确定了适宜消解方案为体积比6∶2∶2的HNO3-HCl-HF混酸溶液微波消解法。煤中砷燃烧后绝大部分挥发出来被飞灰捕获,底渣中砷含量仅为1.95-9.75μg/g,烟气中砷主要被飞灰吸附后依次被除尘器和脱硫塔捕集,其中,飞灰砷含量为8.68-17.63μg/g,脱硫石膏砷含量为1.71-4.0μg/g。燃烧温度是决定砷迁移与富集的主要因素,PC机组更高的炉膛燃烧温度使得较多砷从煤中释放出来,导致残留在底渣中砷含量低于CFB机组,同时PC机组飞灰在高温下更易形成硅铝酸盐类型的玻璃质从而捕获烟气中挥发态砷,其飞灰中砷含量为12.08-17.63μg/g,普遍高于CFB机组飞灰中砷含量8.68-13.84μg/g;随着锅炉负荷增大,炉膛内温度升高,飞灰与入炉煤中砷含量比值呈增长趋势。CFB机组燃用煤中灰分含量为33.96%-59.63%,显著高于PC机组15.05%-41.67%,故其相对富集系数高于PC机组,同时CFB机组有更多除尘器尚未捕获的细颗粒进入脱硫系统,使其脱硫石膏中砷含量也高于PC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 煤粉炉 循环流化床 入炉煤 燃煤副产物 分布富集 微波消解
下载PDF
挥发性组分在预分解窑系统的分布和富集(二) 被引量:6
12
作者 邝焯荣 吴笑梅 +2 位作者 樊粤明 凌伟煊 李平坚 《水泥》 CAS 2008年第5期15-19,共5页
通过分析珠江水泥有限公司预分解窑系统的窑皮与结皮料中钾钠氯硫的分布情况,研究了这些挥发性组分在窑内各温度带的挥发与富集规律,并分析了各种结皮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回转窑内距窑口12m附近处窑皮的挥发性组分含量最高;引起... 通过分析珠江水泥有限公司预分解窑系统的窑皮与结皮料中钾钠氯硫的分布情况,研究了这些挥发性组分在窑内各温度带的挥发与富集规律,并分析了各种结皮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回转窑内距窑口12m附近处窑皮的挥发性组分含量最高;引起窑尾上升烟道严重结皮的活跃组分是硫;引起窑列C5A严重结皮的活跃组分是氯;窑列C4A~C2A形成粉料块结皮的原因与炉列C4B~C2B的不同,这是因为两者烟气中的挥发性组分含量不一致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组分 预分解窑 分布富集
下载PDF
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
13
《中国科技成果》 2008年第3期37-37,共1页
国家973计划于2003年12月正式启动了“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项目(2003CB214600),研究时间为5年。项目首席科学家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含油气盆地研究所刘池阳教授,项目依托部门为教育部和陕西省科技厅。来... 国家973计划于2003年12月正式启动了“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项目(2003CB214600),研究时间为5年。项目首席科学家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含油气盆地研究所刘池阳教授,项目依托部门为教育部和陕西省科技厅。来自油气、煤炭、核工业、地矿等多个工业部门与9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下属3个研究所等18个单位的68位科研骨干参加课题工作,属多学科交叉、渗透、多行业联合的综合性研究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分布规律 多种能源矿产 机理 成藏 共存 含油气盆地 973计划 中国科学院
原文传递
豫北焦作地区本溪组锂元素分布及富集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滑冰 白德胜 +5 位作者 安颖 邵江波 卫建征 纵瑞 张明礼 何铖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8-469,共12页
豫北焦作地区本溪组富铝含铁的黏土-铝土岩(矿)广泛分布,其中普遍伴生锂元素,为典型的沉积型锂矿床。为探讨锂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以及与主量元素的关系,对本溪组地层层序及沉积特征、岩(矿)石类型及组合进行了系统划分和Li与主量元素相... 豫北焦作地区本溪组富铝含铁的黏土-铝土岩(矿)广泛分布,其中普遍伴生锂元素,为典型的沉积型锂矿床。为探讨锂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以及与主量元素的关系,对本溪组地层层序及沉积特征、岩(矿)石类型及组合进行了系统划分和Li与主量元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作地区本溪组Li平均含量在平面分布上西部明显高于中、东部,富集程度具有"西高东低"特征;本溪组中各岩(矿)石Li含量差异较大,Li主要富集于本溪组中上部致密块状高铝黏土矿和硬质黏土矿中,部分软质黏土矿、铁质黏土岩和碳质黏土岩中Li有异常富集现象;富锂岩(矿)石Li与Al2O3、SiO2均先呈正相关,后呈负相关,且A/S值为0.8~1.5,Al2O3含量为30%~55%、SiO2含量为25%~45%时,Li最富集。综合分析认为,窑头、常平、盆窑北-张老湾南、焦谷堆-寨豁、栗井-大洼和上刘庄-王窑等矿区,可以连片大面积圈定锂矿体,是该区最佳锂资源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元素分布富集 相关性 本溪组 焦作地区
下载PDF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标型矿物特征及金的分布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玉山 王士元 邓松良 《矿产与地质》 2008年第5期391-395,共5页
萨瓦亚尔顿金矿是新疆地区在西南天山发现的第一个穆龙套型金矿,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的特点。矿石中以Au为主,伴有Ag、Sb。文章通过对该金矿床矿物标型特征、矿石类型、金在矿体中的分布富集规律等研究,提出了寻找该类金矿的找... 萨瓦亚尔顿金矿是新疆地区在西南天山发现的第一个穆龙套型金矿,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的特点。矿石中以Au为主,伴有Ag、Sb。文章通过对该金矿床矿物标型特征、矿石类型、金在矿体中的分布富集规律等研究,提出了寻找该类金矿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标型矿物 分布富集规律 找矿标志 萨瓦亚尔顿 新疆
下载PDF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所属课题全面通过验收
16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5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石油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 地球物理研究所 发展规划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分布预测》
下载PDF
低阶煤筛分过程中汞及硫元素在不同粒度中的分布规律
17
作者 侯向俊 周玲妹 +1 位作者 张曼 武正鹏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0期1-4,共4页
燃煤是大气汞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针对目前煤炭洗选过程中重金属元素迁移脱除研究的不足,选用内蒙古低阶高硫煤和低硫煤样进行筛分试验,通过测汞仪、化学逐级提取、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研究汞元... 燃煤是大气汞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针对目前煤炭洗选过程中重金属元素迁移脱除研究的不足,选用内蒙古低阶高硫煤和低硫煤样进行筛分试验,通过测汞仪、化学逐级提取、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研究汞元素在煤中的赋存形式及在不同粒度级煤中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汞元素在煤中的分布不仅和赋存形式相关,还与矿物质在煤中的组成形式和矿物本身的矿物学性质相关。由逐级化学提取可知,高硫煤与低硫煤中汞主要以二硫化物结合态存在。两种煤中的汞和硫在不同粒度区间的富集和迁移趋势一致;高硫煤中汞含量与灰分在6~13mm粒度区间均为最高,说明汞主要与此粒度区间密度较大的黄铁矿伴生;低硫煤在粒度<0.074mm区域内,灰分及汞的含量较高,因为部分汞在以黏土矿为主的小颗粒中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分 分布富集
下载PDF
山东苍峄铁矿带沟西-西官庄矿区地下水微量元素Fe^(3+)富集赋存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昶 甘延景 宋帅良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第6期49-52,共4页
2010年以来,对研究区内水文地质背景及不同层位水质化学测试样品数据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微量元素Fe3+的富集与含水介质岩性、地下水的酸碱度、地层含水性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认为地下水中Fe3+富集赋存的最有利的环境是变质岩类地层;... 2010年以来,对研究区内水文地质背景及不同层位水质化学测试样品数据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微量元素Fe3+的富集与含水介质岩性、地下水的酸碱度、地层含水性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认为地下水中Fe3+富集赋存的最有利的环境是变质岩类地层;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水化学类型HCO3-Ca型水分布最广,碳酸盐岩的地下水中Fe3+平均含量最低;变质岩中硫酸型(包括复合型)的地下水中Fe3+的平均含量最高,对Fe3+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地下水中Fe3+含量赋存具以副井及其外围地区为中心高浓度分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微量元素Fe^3+ 富集分布 沟西-西官庄铁矿区 山东苍峄
下载PDF
下寺湾油田清泉-柴窑区块长3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栋林 耿传林 鲁金凤 《中国化工贸易》 2013年第12期7-7,共1页
本文主要就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的控制,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和盖层的遮挡条件等因素对下寺湾油田清泉一柴窑区块长3油层组油藏的富集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3油层组油气的分布受到长4+5油层组泥岩和长3顶部泥岩和长2油层组泥岩的... 本文主要就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的控制,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和盖层的遮挡条件等因素对下寺湾油田清泉一柴窑区块长3油层组油藏的富集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3油层组油气的分布受到长4+5油层组泥岩和长3顶部泥岩和长2油层组泥岩的双重控制。当长4+5油层组泥岩发育较差,同时长3油层组顶部泥岩和长2油层组泥岩发育的时候,长3上部砂岩储层才能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鼻状隆起 盖层 富集分布规律
下载PDF
Bioaccumulation,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forms of cadmium in Aster subulatus Michx.
20
作者 LIANG Xue-lian CHEN Wei +7 位作者 JIANG Wen-yan LIAO Jie YANG Yu-xia WANG Hai-jun LI Hui-ling LU Wei-fan WANG Tian-shun XIE Hong-zhao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6-2395,共10页
【Objective】Through analyzing the bioaccumulation capacity,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forms of cadmium(Cd)in Aster subulatus Michx.,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vealing the Cd tolerance mechan... 【Objective】Through analyzing the bioaccumulation capacity,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forms of cadmium(Cd)in Aster subulatus Michx.,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vealing the Cd tolerance mechanism of A.subulatus Michx.【Method】After cultured for 24 d under the action of Hoagland nutrient solution and gradient Cd concentrations(0,30,60 and 90 mg/L),A.subulatus Michx.were harvested,and its leaf,stem and root were treated by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chemical reagent extraction,and digested with graphite digester,respectively,then the Cd content in the root,stem and leaf were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Resul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accumulation capacity of Cd in A.subulatus Michx.was root>stem>leaf,and the maximum Cd concentration in the root,stem and leaf of A.subulatus Michx.were 130.74,78.69 and 56.62 mg/kg(fresh matter),respectively.Most of Cd stored in the cell wall and the soluble fractions of the root and leaf of A.subulatus Michx.,with only a smaller portion Cd in organelle fraction.Analysis result of subcellular Cd content showed that 52.27%-58.61%of Cd for root was mainly stored in the soluble fraction,but 42.10%-63.28%of Cd for leaf was mainly stored in the cell wall fraction.The concentration of pectates and protein integrated-Cd was higher in the root and leaf compared to other chemical forms Cd.Pectates and protein integrated-Cd was the main chemical forms Cd in the root and leaf of A.subulatus Michx.,and their percentages were 68.91%-74.80%and 57.38%-83.80%,respectively.Cd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water-soluble organic acid Cd from 13.64%to 22.72%in root and undissolved phosphate Cd from 10.02%to 32.78%in leaf with increasing Cd concentration in the culture medium.【Conclusion】The root,stem and leaf of A.subulatus Michx.has strong bioaccumulation capacity to Cd,Cd is primarily stored in the soluble fractions of the root and cell wall fractions of the leaf,and less toxic pectates and protein integrated-Cd is the main chemical forms Cd in the root and leaf of A.subulatus Michx.,this might be the main mechanism of Cd tolerance in A.subulatus Mich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subulatus Michx. CADMIUM BIOACCUMULATION chemical form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