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奥密克戎,不要过量使用寒凉中药
1
作者 金锐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2期45-45,共1页
很多奥密克戎感染者,在出现感冒症状之后,都会选择中药,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用得不对,用错了,问题就来了——最常见的就是过量用药;并且,不少人已经因为过量用药出现了副作用。
关键词 感冒症状 副作用 感染者 过量使用 寒凉中药 过量用药
下载PDF
寒凉和温热药对大鼠脑、垂体和肾上腺内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和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良 刘国贞 梁月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观察寒凉及温热药对大鼠脑及肾上腺内5HT及NE神经元以及垂体内神经纤维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形态学观察,荧光测定法测量脑内两种递质的变化。结果:寒药组5HT细胞着色加深,热药组着色变线。N... 目的:观察寒凉及温热药对大鼠脑及肾上腺内5HT及NE神经元以及垂体内神经纤维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形态学观察,荧光测定法测量脑内两种递质的变化。结果:寒药组5HT细胞着色加深,热药组着色变线。NE细胞的改变与上述相反。结论:寒凉药使脑内5HT含量增加,NE含量减少。而温热药使NE含量增加,5HT含量减少。形态学改变与机能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神经细胞 寒凉 温热 中药 免疫组化 药理
下载PDF
寒凉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初步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翟华强 王双艳 +1 位作者 洪国帼 马长华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852-855,共4页
目的对寒凉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进行分析,为研究寒凉类的临床外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及生物统计学,以《中药学》本科教材为参考依据,以临床确有报道为出发点,选取有外用方法记载的寒凉类中药202味,以其四气、五味、功效... 目的对寒凉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进行分析,为研究寒凉类的临床外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及生物统计学,以《中药学》本科教材为参考依据,以临床确有报道为出发点,选取有外用方法记载的寒凉类中药202味,以其四气、五味、功效、用法等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寒凉类外用中药药性:性寒117味(57.9%);性微寒57味(28.2%);性凉25味(12.4%);性大寒3味(1.5%)。(2)寒凉类外用中药药味:苦味103味(51.0%);甘味59味(29.2%);辛味19味(9.4%);咸味15味(7.4%);酸味6味(3.0%)。(3)寒凉类外用中药毒性:无毒177味(87.6%);有毒13味(6.4%);大毒3味(1.5%);小毒9味(4.4%)。(4)寒凉类外用中药归经:归肝经69味(34.2%);归肺经54味(26.7%);归心经43味(21.3%);归脾经10味(5.0%);归大肠经9味(4.5%);归胃经7味(3.5%);归膀胱经6味(3.0%);归肾经4味(2.0%)。(5)寒凉类外用中药功效:清热解毒类最多,共有82味。(6)寒凉类外用中药常用方法:外敷法132味(65.3%);外洗法97味(48.0%);烟熏法26味(12.9%)。结论寒凉类外用药的药味以苦、甘为主;含毒性的药不多,其功效以清热凉血、止痛,祛湿、消肿、杀虫等为主,临床应用多以治皮炎、虫蛇咬伤、跌打损伤、痔疮、脱发、眼疾、风热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等为主。常用的方法以外敷、外洗、烟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凉中药 外用中药 药性 功效
下载PDF
寒凉因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广仁 巩会利 +1 位作者 高博 张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研究寒凉因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寒饮蕴肺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COPD寒饮蕴肺证冷冻组(B组)、COPD寒饮蕴肺证冰水组(C组)、COPD寒饮蕴肺冷冻加冰水组(D组)。在冬季寒冷环境中冷冻大... 目的:研究寒凉因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寒饮蕴肺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COPD寒饮蕴肺证冷冻组(B组)、COPD寒饮蕴肺证冰水组(C组)、COPD寒饮蕴肺冷冻加冰水组(D组)。在冬季寒冷环境中冷冻大鼠,给大鼠饮冰水,配以熏烟、气管滴注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功能有关指标和血清IL-8、IL-10。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的一般情况与临床表现相符,大鼠体质量减轻,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升高,肺顺应性下降,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出现炎性损伤,并且D组的病理改变程度最重。结论:内外合邪之寒凉因素对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寒饮蕴肺证 寒凉因素 外内合邪 大鼠
下载PDF
刘完素寒凉治法对温病学派治疗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瑞雪 张紫微 张再康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第3期11-13,共3页
辛凉宣透法、甘寒清热泻火法、苦寒清热泻火法、淡渗利湿泻火法、通腑泄热法、甘寒养津法、滋养肝肾阴液法为温病学派大家治疗温病的7种常用方法。笔者对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治法与上述7种方法的源流关系加以梳理,以便从治疗学角度审视... 辛凉宣透法、甘寒清热泻火法、苦寒清热泻火法、淡渗利湿泻火法、通腑泄热法、甘寒养津法、滋养肝肾阴液法为温病学派大家治疗温病的7种常用方法。笔者对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治法与上述7种方法的源流关系加以梳理,以便从治疗学角度审视河间学派对温病学派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温病学派对河间学派的创新发展,从而促进温病学理论和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完素 寒凉治法 温病学派 治疗学 影响
下载PDF
论寒凉与温补学派的争鸣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洪涛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5,共3页
对寒凉学派与温补学派的争鸣作简要概括并进行反思 。
关键词 寒热急鸣 寒凉学派 温补学派 中医理论
下载PDF
林慧娟治疗慢性心衰中寒凉药的理论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吕佳誉 林慧娟 +1 位作者 苏文革 崔向宁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5-49,共5页
上世纪甚至如今很多中医学者,认为心衰以心阳气虚为根本病机,并主以益气温阳的治疗大法,然而近年来,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心衰治疗验案的积累,2016年发布的《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认为心衰病机虚候在于气虚、阳虚、阴... 上世纪甚至如今很多中医学者,认为心衰以心阳气虚为根本病机,并主以益气温阳的治疗大法,然而近年来,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心衰治疗验案的积累,2016年发布的《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认为心衰病机虚候在于气虚、阳虚、阴虚,不仅阳气虚,实际临床中气阴虚及其合并痰、瘀证型者并不少见,尤其是临床合并糖尿病、甲亢、长期使用利尿剂或温热药等患者,这与林慧娟50年以来的临床认识一致,兹将林教授治疗慢性心衰中所用寒凉药物予以理论探讨及临床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名医经验 中医 益气温阳 寒凉 林慧娟
下载PDF
张晓云从郁论治外感高热过用寒凉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涣群 张晓云 郭留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9-390,共2页
张晓云教授从事中医急症工作40余年,通过多年对外感高热的临床观察研究认为,郁贯穿在外感发热发展与治疗的始终:阳气郁闭是主要机制,治疗上应给邪以出路;过用寒凉会形成火郁与土郁,治疗上予以火郁发之,土郁夺之。
关键词 外感高热 张晓云 从郁论治 寒凉 过用 火郁发之 土郁夺之 中医急症
下载PDF
水果分寒凉科学吗
9
作者 倪莉 《饮食科学》 2019年第21期9-9,共1页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你去找中医看病,经常会提醒病人,不要吃寒凉食物或不要吃热性食物等而在现代西方营养学里却没有这个禁忌,只是告诉你,应该补充哪些营养素,似乎中医的提示成了多余。
关键词 寒凉 营养学 中医 营养素 现代西方 看病 热性食物
下载PDF
以寒凉为主治疗火热病证
10
作者 杨峰 《医师在线》 2016年第18期32-33,共2页
火热在表,宜用辛凉解表法 对于患者出现的身热、怕冷、头身疼痛等外感表证,刘完素认为,此多属热邪在表,不宜泛用辛温发汗之品,而应在发散药中加入甘寒辛凉之药,或直接以辛凉药物宣郁散热,如此则表解热除,这才是正治。
关键词 火热病证 辛凉解表法 治疗 寒凉 外感表证 辛温发汗 刘完素
下载PDF
食物的寒凉温热四性与心血管病
11
作者 魏文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7年第10期46-47,共2页
西医看病,首要的是疾病的诊断.正确的治疗多数依赖于正确的诊断。中医看病,讲究的是辨证。要有准确的辨证才能保证好的疗效。中医辨证.经常提及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等。当心血管疾病需要用中医药治疗时.就应先辨证,本文主要... 西医看病,首要的是疾病的诊断.正确的治疗多数依赖于正确的诊断。中医看病,讲究的是辨证。要有准确的辨证才能保证好的疗效。中医辨证.经常提及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等。当心血管疾病需要用中医药治疗时.就应先辨证,本文主要介绍寒证热证以及寒凉温热四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凉温热 心血管病 四性 心血管疾病 中医辨证 中医药治疗 食物 看病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过用寒凉思考
12
作者 吴小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11期1341-1342,共2页
慢性乙肝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病毒感染所致。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或因受西医病毒之说的影响,多用清热解毒类药,以至存在过用寒凉和久服寒凉的问题,分析如下。1过用寒凉的现状有研究者总结了国内6次会议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 慢性乙肝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病毒感染所致。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或因受西医病毒之说的影响,多用清热解毒类药,以至存在过用寒凉和久服寒凉的问题,分析如下。1过用寒凉的现状有研究者总结了国内6次会议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所作的行业标准[1],在制定的证型标准中,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寒性证型没有得到重视。也有研究者对近40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寒凉 中医治疗 清热解毒类药 慢性乙肝 乙肝病毒 临床研究文献 寒性 体液传播 气滞血瘀证
下载PDF
浅探《审视瑶函》“反对滥用寒凉,力主开通明目”的论治思想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苑碧 彭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5,40,共4页
中医眼科传统的治疗思想认为"目病多从火论治","内障眼病以补益为主",临诊中发现此治法并不能起到有益的疗效。《审视瑶函》作为中医眼科传承与发展的集大成者,很多治疗思想体现了推陈出新的新颖之处,认为目不因火... 中医眼科传统的治疗思想认为"目病多从火论治","内障眼病以补益为主",临诊中发现此治法并不能起到有益的疗效。《审视瑶函》作为中医眼科传承与发展的集大成者,很多治疗思想体现了推陈出新的新颖之处,认为目不因火则不病,但不能一味只用寒凉药物,当辨明虚实,实者用寒凉药物,虚者应辨清证候,过用易发生脉道凝结;内障病虽以肝肾亏虚为主,但也可合并有因虚致实的变证出现,因此提出"反对滥用寒凉,力主开通明目"的眼科治疗思想,对后继中医眼科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视瑶函》 滥用寒凉 开通明目
下载PDF
李杲寒凉思想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青 李成文 《河南中医》 2004年第11期6-8,共3页
金元著名医家李杲采用寒凉药治疗温热证 ,创立了升阳散火法以治火郁症 ,代表方升阳散火汤 ;疏风清热法以清热解毒 ,代表方普济消毒饮 ;苦寒泻火法以宁血止血 ,代表方清胃散 ;泻火清心法以镇惊安神 ,代表方黄连安神丸 ;苦寒燥湿法以泻肝... 金元著名医家李杲采用寒凉药治疗温热证 ,创立了升阳散火法以治火郁症 ,代表方升阳散火汤 ;疏风清热法以清热解毒 ,代表方普济消毒饮 ;苦寒泻火法以宁血止血 ,代表方清胃散 ;泻火清心法以镇惊安神 ,代表方黄连安神丸 ;苦寒燥湿法以泻肝火 ,代表方龙胆泻肝丸 ;滋阴降火法以清热坚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杲 寒凉思想 升阳散火 疏风清热 苦寒泻火 泻火清心 苦寒燥湿 滋阴降火
下载PDF
寒凉性活血化瘀中药及其化学成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佳峰 吴先昊 +5 位作者 胡翠 彭智祥 王亚敏 张娣 王小青 李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20期124-128,共5页
心血管类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发病趋势日渐年轻化,已经成为全世界高致死率疾病之一[1],而血栓又是诱发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栓的形成原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如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其中血小板聚... 心血管类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发病趋势日渐年轻化,已经成为全世界高致死率疾病之一[1],而血栓又是诱发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重要因素。血栓的形成原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如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其中血小板聚集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抑制血小板聚集是治疗血栓最直接有效的策略之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药 寒凉 抗血小板聚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湿温发热不可过用寒凉浅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涣群 张晓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6期955-956,共2页
湿温病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多见于夏秋雨湿较盛的季节。临床发病较缓,传变也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脾胃证候显著为主要特点;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脘满闷、舌苔腻、脉缓为主要表现。
关键词 湿温 过用寒凉
下载PDF
关于刘完素寒凉为主的治疗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岩春 《河北中医》 1988年第3期16-18,共3页
刘完素在病因病机理论上首倡“火热论”,必然导致在治疗学上力主“寒凉”。他对寒凉药物及其使用有着独到的研究,因此后世称他为“寒凉派”。对于火热病症的治疗法则,刘完素主要是从表证和里证两个方面来确定的。他认为表证固应汗解,但... 刘完素在病因病机理论上首倡“火热论”,必然导致在治疗学上力主“寒凉”。他对寒凉药物及其使用有着独到的研究,因此后世称他为“寒凉派”。对于火热病症的治疗法则,刘完素主要是从表证和里证两个方面来确定的。他认为表证固应汗解,但热病无论在表在里,多因“怫热郁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完素 寒凉 治疗方法 病机理论 治疗法则 火热论 治疗学 表证
下载PDF
浅议肺系病证慎用寒凉之剂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恺 《江苏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64-65,共2页
肺属金,为阳中之阴,肺为华盖,位置最高,与外界相通,又外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肺朝百脉,主治节,均有赖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正常,一旦外邪侵犯或内伤及肺,都会影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本文拟从肺之阴... 肺属金,为阳中之阴,肺为华盖,位置最高,与外界相通,又外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肺朝百脉,主治节,均有赖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正常,一旦外邪侵犯或内伤及肺,都会影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本文拟从肺之阴阳五行属性、生理功能、临床治疗方面浅论肺系病证慎用寒凉之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系疾病 中医药疗法 寒凉中药
下载PDF
感染性发热初起不可过用寒凉
19
作者 王涣群 张晓云 《现代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0-10,13,共2页
感染性发热临床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属于祖国医学"外感发热"范畴。感染性发热初起多以阳气的郁闭为特点,治疗上应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火郁发之"的原则,给邪以出路。如过用寒凉,一方面会产生凉遏... 感染性发热临床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属于祖国医学"外感发热"范畴。感染性发热初起多以阳气的郁闭为特点,治疗上应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火郁发之"的原则,给邪以出路。如过用寒凉,一方面会产生凉遏冰伏之弊,加重壅滞,不利于邪热外透,导致邪气入里,里热炽盛;另一方面会伤及脾胃,脾胃受损一则无力驱邪外出,一则脾失健运会生湿邪,导致湿遏热伏,进而热势缠绵不愈。因此在临床治疗时不可偏执寒凉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发热 过用寒凉 火郁发之 土郁夺之
下载PDF
浅议五味在《温病条辨》寒凉类方剂中的运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成芬蔚 黄润泽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5期50-51,共2页
吴鞠通,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因多次经历瘟疫,也有亲人死于瘟疫,因而专心于温病的治疗研究,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制了许多具有代表性温病方剂,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其代表专著《温病条辨》附方208首,温病治法脱离了伤寒治... 吴鞠通,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因多次经历瘟疫,也有亲人死于瘟疫,因而专心于温病的治疗研究,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制了许多具有代表性温病方剂,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其代表专著《温病条辨》附方208首,温病治法脱离了伤寒治法,确立了清热养阴大法,使理论更加清楚,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清热养阴多以寒凉类方剂为主,现以药物的五味在寒凉类方剂中的运用为切入点来分析其用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气 五味 温病条辨 寒凉类方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