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建立的探讨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世鹏 张玲 +7 位作者 申松希 张露芬 任晓暄 郭盂玮 赵雅芳 嵇波 李晓泓 朱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1期2416-2419,共4页
目的:探讨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将处于动情问期的3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空白大鼠同步... 目的:探讨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将处于动情问期的3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空白大鼠同步抓取不做任何处理,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均每日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连续10d,第1d及第10d日注射0.5mg/只,第2~9d每日0.2nag/只。末次给药1h后,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盐水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在注射以后,冷冻5d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放入超低温冰柜冷冻4h,在2h时打开冰柜换气5s,冰柜温度维持在~25℃。观察每分钟扭体评分、寒证表征评分、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冷冻5d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寒证表征评分明显升高(P〈0.01);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组和冷冻5d+给药组的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均明显升高(P〈0.05),冷冻5d+给药组的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盐水组比较,类痛经模型组、冷冻5d+给药组、冷冻10d+给药组的每分钟扭体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全身冷冻法可造成大鼠寒凝证;通过寒凝证模型结合类痛经模型的制备方法,成功建立了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该模型符合中医证候模型的造模思路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凝 类痛经 中医证候模型 血液流变学 寒凝表征评分
下载PDF
寒凝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玲 申松希 +7 位作者 朱世鹏 任晓暄 郭盂玮 赵雅芳 李晓泓 嵇波 朱江 张露芬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寒凝证动物模型的最佳温度条件。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B、C组为-15℃冷冻组,D、E组为-25℃冷冻组,各组均冷冻5 d,每天冷冻4 h。C、E组同样冷冻后,正常喂养5 d。观察大鼠... 目的:探讨建立寒凝证动物模型的最佳温度条件。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B、C组为-15℃冷冻组,D、E组为-25℃冷冻组,各组均冷冻5 d,每天冷冻4 h。C、E组同样冷冻后,正常喂养5 d。观察大鼠体征和体重,在冷冻结束后第1天和第5天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大鼠体征变化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和D组冷冻期内大鼠体重下降,P<0.05,E组冷冻结束后体重增加较少,P<0.05;与A组比较,B组与D组全血还原黏度高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有升高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每天-25℃、4 h,连续冷冻5 d,可建立寒凝证模型,结合整体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符合中医寒凝证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凝 血液流变学 寒凝表征评分 模型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