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宜节水灌溉模式抑制寒地稻田N_2O排放增加水稻产量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孟雪 张忠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72-79,共8页
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4种水分管理模式,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田间观测寒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特征,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寒地稻田N2O排放的影响及N2O排放对土壤环境要素的响应,同时测定水稻产... 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4种水分管理模式,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田间观测寒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特征,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寒地稻田N2O排放的影响及N2O排放对土壤环境要素的响应,同时测定水稻产量,以期为寒地稻田N2O排放特征研究提供对策。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下N2O排放的高峰均出现在水分交替频繁阶段,水稻生育阶段前期,各处理N2O排放都处于较低水平,泡田期几乎无N2O排放。与淹灌相比,间歇灌溉使N2O排放总量增加47.3%,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使N2O排放总量减少40.7%和39.6%。寒地稻田N2O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关系密切,与土壤10 cm温度显著相关(P<0.05)。水稻生长期间各处理N2O排放顺序间歇灌溉>淹灌,二者均显著高于浅湿灌溉和控制灌溉(P<0.05)。各处理水稻产量以浅湿灌溉最低、其他方式差异不显著。可见,间歇灌溉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但会促进稻田N2O的排放。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及稻田温室效应的需求下,控制灌溉为最佳灌溉方式,应予以高度重视。该研究可为黑龙江寒地稻作区选择节水减排模式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排放控制 氮氧化物 寒地稻 N2O
下载PDF
东北寒地稻作区水稻低温冷害及其防御措施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新功 董国忠 +9 位作者 魏冲 华淑英 关伟 许为政 陈玲玲 姜欣 褚孝渭 范铁丰 王清敏 任重金 《北方水稻》 CAS 2020年第6期64-65,69,共3页
水稻对温度反应敏感,在我国东北寒地稻作区,从水稻播种到成熟经常遇到低温,如防御不当,很容易形成冷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简述了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并对东北寒地稻作区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表现、温度指标及综... 水稻对温度反应敏感,在我国东北寒地稻作区,从水稻播种到成熟经常遇到低温,如防御不当,很容易形成冷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简述了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并对东北寒地稻作区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表现、温度指标及综合防御措施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东北水稻防灾减灾、保产增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作区 水稻 冷害 防御措施
下载PDF
寒地稻作区藻类的发生、危害及防除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子丰 韩逢春 +2 位作者 赵献涛 黄元巨 胡忠林 《杂草科学》 1999年第2期8-9,共2页
近几年寒地稻作区藻类的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经济有效地防除藻类,已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中国寒地稻作区指北纬43°以上,包括黑龙江省全部、吉林省图们、桦甸以北、内蒙古东北部稻田区。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一般为3%~7.... 近几年寒地稻作区藻类的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经济有效地防除藻类,已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中国寒地稻作区指北纬43°以上,包括黑龙江省全部、吉林省图们、桦甸以北、内蒙古东北部稻田区。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一般为3%~7.5%。春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近几年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作区 藻类 发生 危害 防除
下载PDF
寒地稻作不同节水灌溉模式降雨利用率潜力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戚颖 赵雨森 +1 位作者 王斌 朱士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526-7528,7532,共4页
为研究不同灌溉模式降雨利用潜力,以寒地稻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灌溉站30年的试验资料,结合同时期降雨数据,分别对有无蓄雨要求的几种灌溉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无蓄雨要求时,控制灌溉降雨利用率最低,间歇灌溉较低,常规灌溉... 为研究不同灌溉模式降雨利用潜力,以寒地稻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灌溉站30年的试验资料,结合同时期降雨数据,分别对有无蓄雨要求的几种灌溉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无蓄雨要求时,控制灌溉降雨利用率最低,间歇灌溉较低,常规灌溉较高,而湿润灌溉最高;在相同的蓄雨条件下,控制灌溉降雨利用率最高,湿润灌溉居次,间灌第三,常规灌溉最低。由此可见,控制灌溉的降雨利用潜力最大,其他灌溉模式低于控灌;不同的灌排及蓄雨标准能够对降雨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 水分利用效率 灌溉模式 降雨利用率
下载PDF
寒地稻区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慕永红 曹书恒 +2 位作者 顾春梅 陆斌 李世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年第5期41-44,共4页
概述了稻草直接还田的适宜量 ,化肥施用量、施用比例、田间管理方式 ,机械粉碎、高留茬及耕整地机具、作业标准 ;介绍了快速堆腐有机肥方法 。
关键词 寒地稻 机械还田 堆腐还田 秸秆还田 培肥技术
下载PDF
寒地稻区育苗技术演变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华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128-130,共3页
为了推动现代育苗技术的演变,对寒地稻区育苗的棚型、浸种催芽及壮秧剂等育苗技术演变过程进行介绍,提出了未来水稻育苗的技术,即小苗移栽(2.5叶期)、基质育苗与立体育苗及工厂化与全程机械化等适合低碳的简约化育苗技术,以期为寒地稻... 为了推动现代育苗技术的演变,对寒地稻区育苗的棚型、浸种催芽及壮秧剂等育苗技术演变过程进行介绍,提出了未来水稻育苗的技术,即小苗移栽(2.5叶期)、基质育苗与立体育苗及工厂化与全程机械化等适合低碳的简约化育苗技术,以期为寒地稻区的育苗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 育苗技术 演变 未来发展
下载PDF
适宜寒地稻区种植的3个水稻花培新品种 被引量:2
7
作者 关世武 《中国种业》 2010年第2期70-71,共2页
自日本人新关和大野通过花药培养获得水稻单倍体植株后,花药培养作为一项新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在育种上得到有效利用。我国于1970年开展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研究,在新材料创造、新品种选育、基因定位和加速转基因水稻外... 自日本人新关和大野通过花药培养获得水稻单倍体植株后,花药培养作为一项新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在育种上得到有效利用。我国于1970年开展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研究,在新材料创造、新品种选育、基因定位和加速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纯合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我国粳稻花培育种应用技术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新品种选育 寒地稻 花培 种植 花药培养 培养技术 育种应用
下载PDF
寒地稻区灾害性病虫关键防治技术
8
作者 崔守富 马汇泉 齐艳春 《现代化农业》 2002年第7期8-9,共2页
关键词 寒地稻 灾害性病虫 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适宜寒地稻区种植的长粒型优质水稻新品种
9
作者 关世武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寒地稻 长粒型水稻 垦稻10号品种 松粳6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适宜地区
下载PDF
寒地稻作区利用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水稻有害生物的研究
10
作者 王海龙 《种子科技》 2020年第17期81-82,共2页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种植、农业生产高速化。但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环境破坏、微生物群单一、土壤逐步贫瘠等问题。对利用生物多样性实现有害生物控制的作用进行说明,并给出了方法可行的理论支撑。以寒地稻作区的水稻为例,...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种植、农业生产高速化。但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环境破坏、微生物群单一、土壤逐步贫瘠等问题。对利用生物多样性实现有害生物控制的作用进行说明,并给出了方法可行的理论支撑。以寒地稻作区的水稻为例,针对实现生物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作区 生物多样性 有害生物 控制
下载PDF
寒地稻作机械化作业集成技术及应用
11
作者 曲景枫 赵金满 +1 位作者 罗有志 刘英哲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4期45-47,共3页
2006年,黑龙江省桦川县推广寒地稻作机械化作业集成技术2万hm2,创效益3 422万元,通过2万hm2寒地稻作机械化作业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实施,在水稻生产中实现了省工、节支、增产增效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对发展桦川县水稻... 2006年,黑龙江省桦川县推广寒地稻作机械化作业集成技术2万hm2,创效益3 422万元,通过2万hm2寒地稻作机械化作业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实施,在水稻生产中实现了省工、节支、增产增效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对发展桦川县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狠抓技术组装配套;强化目标管理,认真抓好落实工作;规范技术标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几方面做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 机械化 集成技术 规模化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寒地稻秸还田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12
作者 宋国强 《现代化农业》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针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气候特点 ,研究与稻秸连续还田相配合的氮肥施用技术。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的方法 ,研究秸秆还田量在每年 75 0 0kg/hm2 时 ,水稻各生育时期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 ,在上述秸秆还田量时 ,第 1、2年... 针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气候特点 ,研究与稻秸连续还田相配合的氮肥施用技术。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的方法 ,研究秸秆还田量在每年 75 0 0kg/hm2 时 ,水稻各生育时期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 ,在上述秸秆还田量时 ,第 1、2年氮肥施用量为 97.5~ 1 1 2 .5kg/hm2 ,第 3、4年为 75 .0~ 97.5kg/hm2 ,水稻增产效果最明显 ,寒地稻区按还田秸秆量的 1 .0 %配施纯氮量 ,即能克服秸秆的暂时性固氮。秸秆还田后氮肥在水稻各生育期的施用由常规的基肥∶蘖肥∶穗肥比例 5∶3∶2调整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 秸还田 氮肥 施用技术 水稻 生育时期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国际水稻遗传评价协作网材料在寒地稻区试验初报
13
作者 王桂玲 宋成艳 付永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192-194,230,共4页
首次对国际水稻遗传评价协作网提供的486份材料进行稻瘟病鉴定及粳稻品种观察试验,鉴定出高抗材料116份,对38份粳稻品种进行产量测定,为育种者提供丰富的优异种质资源,拓宽抗源亲本。
关键词 INGER 寒地 稻瘟病 粳稻品种 遗传评价 协作网 试验初报 寒地稻 材料 水稻
下载PDF
有效提高寒地稻农科学种田意识的几点建议
14
作者 杨丽敏 《中国稻米》 2003年第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寒地稻 科学种田 农民种田
下载PDF
谈寒地稻区优质稻米的开发
15
作者 王镇沂 《垦殖与稻作》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针对寒地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黑龙江省的气温、降水、土质等优越条件,指出该省是生产优质稻米的好地方。同时就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质量、提高稻米品质、选用优良品种等方面提出优质稻米生产的相关技术和相应政策。
关键词 寒地稻 优质稻米 品质 生产技术 品种 田间管理 产业化经营
下载PDF
已知抗瘟基因在黑龙江省寒地稻区的评价与利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国民 马军韬 +5 位作者 肖佳雷 刘迎雪 辛爱华 任洋 张丽艳 刘东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9,共8页
利用12个日本鉴别品种、7个中国鉴别品种、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6个当地主栽品种,对2006年采自该省主要积温区不同水稻品种的17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006年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划分为104个日本小种,077.7号... 利用12个日本鉴别品种、7个中国鉴别品种、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6个当地主栽品种,对2006年采自该省主要积温区不同水稻品种的17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006年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划分为104个日本小种,077.7号生理小种比例最高为4.49%,017.1号、017.5号、037.5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3.93%。就抗性基因而言,抗瘟基因Pi9(t)在全省抗谱为97.75%,是较好的抗源可以在全省内广泛利用;Piz-5、Pi12(t)抗瘟基因抗谱分别为78.09%和78.65%,根据品种种植区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就品种而言,抗瘟基因Pi9(t)、Piz-5是空育131;Pi5(t)、Pita-2是垦稻10号;Pi9(t)、Pita是上育397;Piz-5、Pi12(t)是垦稻12号等品种抗瘟改良的有利基因;在研究中同时加强对稻瘟病菌种群的监测和新抗源的发掘,有针对性地向主栽品种导入新的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 抗瘟基因 评价与利用 品种改良
原文传递
寒地水稻“稳健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丽敏 赵海新 +3 位作者 陈书强 孙海正 郑义方 庄同春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寒地水稻 技术 栽培 稳健 大面积生产 寒地稻 热量资源 低温冷害
下载PDF
2009—2018年黑龙江省审定的常规粳稻品种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宝海 高世伟 +7 位作者 聂守军 吕艳东 刘晴 刘宇强 张佳柠 聂鑫 薛英会 白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以黑龙江省2009-2018年审定的187份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PSS和MATLAB软件,对不同积温带不同年度品种以及生育期、活动积温、糙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千粒重、产量、日产量、积温产量、穗颈瘟、空壳率等12个主要农... 以黑龙江省2009-2018年审定的187份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PSS和MATLAB软件,对不同积温带不同年度品种以及生育期、活动积温、糙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千粒重、产量、日产量、积温产量、穗颈瘟、空壳率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值进行统计分析、熵权-功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具有明显积温带生态环境归属特性,品种选育应该以适应积温带生态环境要求为前提,在重点提高抗穗颈瘟和结实率基础上,稳步开展品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选择。利用综合指数值能够对各积温带水稻品种进行评价排序和优良稻种资源筛选发掘,并按其值可划分5个类群,但遗传距离存在差异,其类群差异离散程度大小依次为:第3积温带>第1积温带>第2积温带>第4积温带;筛选和发掘出综合性状前10位的优良种质资源,第1积温带品种有龙稻18、龙稻23、龙稻16、龙稻19、东富102、龙香稻2号、龙洋1号、东农430、松粳香1号和龙稻24,第2积温带品种有绥粳14、东农428、金禾2号、北稻4号、牡响1号、绥稻2号、绥粳18、绥稻3号、金禾1号和绥稻1号,第3积温带品种有龙粳25号、龙粳26号、龙洋11、龙粳27号、龙粳53、龙粳32号、龙盾107、龙粳28号、龙花04-050和稼禾1号,第4积温带品种有富合3号、绥粳12、莲惠1号、龙粳65、莲育625、龙粳66、垦稻19号、龙粳48、绥粳25和龙庆稻22号,这些优良种质可作为杂交亲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综合评价 寒地稻作区 粮良安全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寒地优质糯稻新品种龙糯3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海正 徐希德 +4 位作者 孙淑红 赵凤民 王立楠 薛菁芳 杨丽敏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优质糯稻 寒地稻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应用 选育 水稻研究所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冷凉区域稻田氮素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孟雪 张忠学 +1 位作者 吕纯波 潘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75-80,共6页
[目的]研究寒地稻田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土壤供氮特征,为筛选环境友好型寒地稻作灌溉施肥模式提供支撑。[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间歇灌溉、淹灌2种水分管理模式及4个供氮水平(0,75,105,135kg/hm^2),以龙庆稻2号为材料,研究水肥互... [目的]研究寒地稻田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土壤供氮特征,为筛选环境友好型寒地稻作灌溉施肥模式提供支撑。[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间歇灌溉、淹灌2种水分管理模式及4个供氮水平(0,75,105,135kg/hm^2),以龙庆稻2号为材料,研究水肥互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土壤供氮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水稻氮素利用率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影响(p<0.01)。间歇灌溉模式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氮素累积量,均以施氮105kg/hm^2处理最高;水肥互作对氮素利用率影响明显,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在21.4%~59.1%;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降低,施氮量75kg/hm^2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水肥因素是影响氮素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重要因子。[结论]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矛盾,间歇灌溉配合适宜减氮模式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 水肥互作 供氮能力 氮素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