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寒山帚谈》为例看赵宧光的“篆书为本”书学观
1
作者 魏明超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赵宧光在明代虽不以书法名世,但赵氏推崇以篆书为学书之本,并自创“草篆”,注重以篆书为本的崇古书学思想。在明代以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书派形成笼罩时代的书风背景下,赵宧光崇古学书思想的提出,对晚明书坛有针砭时弊的提示作用。
关键词 赵宧光 寒山帚谈 篆书 崇古 书学观
下载PDF
《寒山帚谈》对“时书”的批评及其意义
2
作者 崔祖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0,I0002,共6页
吴门书法因文徵明的贡献进入鼎盛期,而在文徵明去世后不久逐渐衰微。赵宧光的艺术活动时期正当其时,其书法论著《寒山帚谈》包含着丰富的书学思想,置于当时书坛的背景下,批评意义尤为凸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吴门书法的发展问题... 吴门书法因文徵明的贡献进入鼎盛期,而在文徵明去世后不久逐渐衰微。赵宧光的艺术活动时期正当其时,其书法论著《寒山帚谈》包含着丰富的书学思想,置于当时书坛的背景下,批评意义尤为凸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吴门书法的发展问题,对今天书坛的价值取向也具有重要的反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宧光 寒山帚谈 吴门书派 批评 书史意义
下载PDF
从赵宧光《寒山帚谈》窥其书学思想
3
作者 窦元章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9-110,共2页
晚明书法好奇之风极盛,书家们喜用奇字,并以研习时人书风为尚。赵宧光《寒山帚谈》针对时俗、时弊,提出了以篆书为尚的崇古思想,以结构、用笔为主的核心论,以自然平实为追求的审美趣尚,对晚明书风的匡正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赵宧光 寒山帚谈 篆书 崇古 书学思想
下载PDF
明 赵宧光《寒山帚谈》卷下评鉴六选抄
4
作者 李松 《金沙江文艺》 2019年第5期52-52,共1页
释文:字有三品:曰庸,曰高,曰奇。庸之极致曰时,高之极致曰妙,奇之极致便不可知。不可知,其机甚危,学足以济之,识可以该之,则超乎高妙;学识不足以该济,而但思高出人上者,野狐何有哉.虽然,吾又恶庸。庸人趋时,作世俗事业,便无出头日。佛... 释文:字有三品:曰庸,曰高,曰奇。庸之极致曰时,高之极致曰妙,奇之极致便不可知。不可知,其机甚危,学足以济之,识可以该之,则超乎高妙;学识不足以该济,而但思高出人上者,野狐何有哉.虽然,吾又恶庸。庸人趋时,作世俗事业,便无出头日。佛法中学道时宁落地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帚谈
原文传递
赵宧光篆书书体论辨疑孟安康
5
作者 孟安康 《书法》 2024年第8期96-101,共6页
赵宧光少时撰《子母原》,其中论古今九体书定古文、古篆、大篆、小篆、缪篆、奇篆为“古体”六体。之后在《寒山帚谈》论二十五体书时“因俗解释”,删除原“古体六”中古篆与奇篆,新增雕戈文、籀篆、玉箸篆、飞白、刻符、摹印,最后将篆... 赵宧光少时撰《子母原》,其中论古今九体书定古文、古篆、大篆、小篆、缪篆、奇篆为“古体”六体。之后在《寒山帚谈》论二十五体书时“因俗解释”,删除原“古体六”中古篆与奇篆,新增雕戈文、籀篆、玉箸篆、飞白、刻符、摹印,最后将篆书重分为十体。然而,二文中均存在书体分类不明或名实界定矛盾的情况。因此,需详辨二文中赵宧光对书体分类与名实的认知,以便能窥探其不同时期篆书观念的嬗变,并能为赵宧光及明代书体理论的研究筑基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宧光 寒山帚谈 篆书 书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