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初唐与中唐咏物抒情小赋的差异——以王勃《涧底寒松赋》和李绅《寒松赋》为例
1
作者 李国萍 《品位·经典》 2021年第5期14-17,共4页
以往学者研究赋体,多从赋的界定、流变与题材方面下笔,本文以咏物抒情小赋为例,通过个案分析,将初唐王勃所作《涧底寒松赋》与中唐李绅所作《寒松赋》比较,分析其在结构、用句、修辞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 咏物抒情小 《涧底寒松赋 寒松赋
下载PDF
论林业文化(一)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钧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53-58,共6页
此文因全文较长,分期刊载。全文包括:一、竹及各类树木文化(竹文化、松文化、梅文化、漆文化、茶文化):二、花卉文化;三、园林文化;四、岩栖山居与森林游乐文化。
关键词 梅花百咏 园林文化 森林游乐 竹文化 何逊 文化生活 松风亭 风入松 寒松赋 咏梅花
下载PDF
试谈我国古今咏松诗里的松树形象
3
作者 邵仰武 《运城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64-69,共6页
我国人民从古以来就酷爱松树。《诗经》问世,松即入诗。伴随着“岁寒知松柏”、’岁寒三友”等成语的家喻户晓,以及大量咏松谚语的出现,咏松诗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不时地涌现出引人注目的浪花。建国后,我国人民爱松之情有增无减。咏松... 我国人民从古以来就酷爱松树。《诗经》问世,松即入诗。伴随着“岁寒知松柏”、’岁寒三友”等成语的家喻户晓,以及大量咏松谚语的出现,咏松诗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不时地涌现出引人注目的浪花。建国后,我国人民爱松之情有增无减。咏松诗随之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那么,松树究竟凭什么魅力受到我国人民长期的厚爱呢?我国的咏松诗为什么能够久唱不绝呢?我国古今咏松诗里的松树形象有没有质的飞跃呢?笔者试探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涧底松 韦偃 寒松赋 凭什么 小雅 主要倾向 乐府诗选 松声 耶律铸 颂三
下载PDF
如何理解《滕王阁序》中的“时运不齐”——兼谈王勃命运的悲剧性
4
作者 竺荷萍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5年第2期41-42,共2页
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一个字词的不同阐释,牵涉关系到对文章内容整体的确认和主旨深浅的探究。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时运不齐",简简单单四个字,教材翻译为"... 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一个字词的不同阐释,牵涉关系到对文章内容整体的确认和主旨深浅的探究。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时运不齐",简简单单四个字,教材翻译为"时运不济"。很明显,把"时运"大致理解为"命运","时运不齐"中的"齐"理解成通假字"济"。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时运"解释为"一时的运气"。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时运不齐"注解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王阁序》 《古代汉语》 阅读教学 王力 时运不济 通假字 现代汉语词典 春思 天高地迥 寒松赋
下载PDF
志高才雄,胸怀旷迈——谈左思的《咏史》诗
5
作者 韦凤娟 《文史知识》 1982年第7期63-67,共5页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这是左思著名的《咏史》诗中的第二首。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这是左思著名的《咏史》诗中的第二首。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深刻地揭露了西晋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畸形现象。对扼杀人材的门阀制度发出了愤慨的抗议。其态度之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高 咏史 涧底松 势族 门阀制度 下僚 卿相 三都 钟嵘《诗品》 寒松赋
原文传递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篆书入展作品选登
6
《山东艺术》 2019年第6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书法篆刻 寒松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