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热中药外用治疗口腔溃疡的文献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6
1
作者 翟华强 王双艳 +2 位作者 张硕峰 高明超 马长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64-268,共5页
目的:通过文献查阅及整理,对寒热中药外用治疗口腔溃疡进行回顾与思考。方法:以CNKI,VIP数据库为依据,以口腔溃疡、中药外用、复方、临床研究、药理研究等为关键词,查阅数据库中近10年的相关文献,对单味药及复方中药治疗口腔溃疡的情况... 目的:通过文献查阅及整理,对寒热中药外用治疗口腔溃疡进行回顾与思考。方法:以CNKI,VIP数据库为依据,以口腔溃疡、中药外用、复方、临床研究、药理研究等为关键词,查阅数据库中近10年的相关文献,对单味药及复方中药治疗口腔溃疡的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外用治疗口腔溃疡的寒凉中药包括草珊瑚、青黛、白及、枯矾;温热中药包括细辛、吴茱萸、丁香、蜈蚣。复方中药主要有溃疡散、冰硼散、双黄连粉等,其方法以局部涂抹、穴位贴敷为主。结论:从寒热药性角度,对中药外用治疗口腔溃疡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将为临床治疗口腔溃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 外用 寒热中药 口腔溃疡
原文传递
寒热性中药对SD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米渠 严石林 +3 位作者 李炜弘 吴斌 冯韧 刘百刚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寒、热性中药对SD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寒药组、热药组三组 ,分别用生理盐水、知母石膏汤、附子干姜汤灌胃3周后 ,从行为、生理、生化、免疫等多角度评价寒、热性中药的作用。结果 :1 寒药组、热... 目的 :探讨寒、热性中药对SD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寒药组、热药组三组 ,分别用生理盐水、知母石膏汤、附子干姜汤灌胃3周后 ,从行为、生理、生化、免疫等多角度评价寒、热性中药的作用。结果 :1 寒药组、热药组在症状、行为上分别表现出类寒证和类热证的改变。2 下列指标改变达到统计学差异 :(1)体重、肛温、二便 ;(2)肝脏重量、肝脏重量/体重 ;(3)红细胞免疫 :RBC -C3bRR、RBC -ICR。3 下列指标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但有一定的作用趋势 ,(1)行为测试 :空地测试、巷道取食 ;(2)肾脏、脾脏、胸腺重量及其与体重比值 ;(3)红细胞Na +-K +-ATPase ;(4)甲状腺素T3、T4;(5)肿瘤坏死因子(TNF)。结论 :大鼠持续饲喂寒、热性中药可对大鼠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在生理上出现代谢、消化功能的改变 ,在行为上分别出现寒证或热证的特征 ;并可影响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 ;寒、热性中药对内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中药 SD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药寒热配伍抗炎增效与调节T细胞亚群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秦林 孙蓉 +3 位作者 吕丽丽 彭欣 王霞 李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配伍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与调节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具有平调寒热、燮理阴阳、通经除痹作用的燮痹方,以药性偏温的火把花根作为阳性对照组;建立A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燮...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配伍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与调节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具有平调寒热、燮理阴阳、通经除痹作用的燮痹方,以药性偏温的火把花根作为阳性对照组;建立A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燮痹方高、中、低剂量组,芬必得组,火把花根片组,模型组,观察各组对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同时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燮痹方各组与模型组、火把花根片组、芬必得组相比,能显著减轻关节肿胀度,明显提高CD3+、CD4+、CD8+细胞数量,显著降低CD54表达量,明显降低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结论燮痹方能明显调节T细胞亚群失衡,并与其提高抗炎作用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寒热配伍 抗炎 T细胞亚群 燮痹方
下载PDF
寒热性中药成分调节棕色脂肪细胞中UCP1的药性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炜炜 隋峰 +3 位作者 张淼 王朋倩 吴茵 霍海如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58-286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典型寒热性中药对诱导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中解偶联蛋白(UCP1)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中药寒热药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经典"鸡尾酒"法诱导原代前棕色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 目的通过检测典型寒热性中药对诱导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中解偶联蛋白(UCP1)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中药寒热药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经典"鸡尾酒"法诱导原代前棕色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然后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寒热性中药单体成分(寒凉和温热性中药各9味)对小鼠诱导后的棕色脂肪细胞中UCP1在基因和蛋白表达层面的影响。结果新生小鼠背部棕色脂肪细胞诱导成熟后出现大量油滴。寒性中药单体成分能使UC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整体上呈下降趋势(P<0.01或P<0.05);热性中药单体成分能使UC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整体上呈上升趋势(P<0.01或P<0.05)。结论寒热性中药单体成分能在基因和蛋白层面显著调节UCP1表达,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中药寒热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中药 中药药性 能量代谢 UCP1 基因表达 蛋白表达
下载PDF
关于中药寒热药性试验的红外成像观测 被引量:35
5
作者 朱明 李宇航 +3 位作者 林亭秀 岳正荣 靖殿民 葛芳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7年第1期53-58,共6页
红外成像技术是国际科研新方法之一,其运用于医学具有全面、整体、动态地采集和分析人体信息的特点。本研究根据中药理论中寒热温凉四种药性,选择了热性的干姜和寒性的黄芩作对照,在人体服用中药前后两小时分别进行红外成像的对比观测,... 红外成像技术是国际科研新方法之一,其运用于医学具有全面、整体、动态地采集和分析人体信息的特点。本研究根据中药理论中寒热温凉四种药性,选择了热性的干姜和寒性的黄芩作对照,在人体服用中药前后两小时分别进行红外成像的对比观测,分析结果用来解释服用中药后的机体热变化,进而推导出所服中药的寒热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扫描技术 中药 温凉寒热(中药四性)
下载PDF
中药寒热药性循证医学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琳 李筠 +1 位作者 庄永龙 李丰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中药寒热药性循证医学数据库,为揭示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依据回顾性病例调查方法,制定一套规范化的中药寒热药性临床信息采集表,建立基于Java 2平台企业版(J2... 目的建立基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中药寒热药性循证医学数据库,为揭示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依据回顾性病例调查方法,制定一套规范化的中药寒热药性临床信息采集表,建立基于Java 2平台企业版(J2EE)技术体系,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三层体系架构的数据库系统。结果该数据库实现了CHB病历资料的录入、存储、修改、检索、统计、图形化显示及维护等功能。结论建立中药寒热性循证医学研究数据库,实现了个体资料、临床资料与医学研究数据的信息融合,为中医药治疗CHB的循证医学研究提供结构化、有序化、标准化、共享化的管理,为中药药性的循证医学研究顺利开展提供信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循证医学 中药寒热药性 数据库 信息化管理
下载PDF
中药寒热属性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尹妍 李宇航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3期254-256,共3页
中药寒热属性主要是指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获得的不同疗效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因此认为凡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凡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1]。中药寒热属性是中医辨证论治、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四性 中药寒热属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从莪术 虎杖两味中药探讨寒热药性对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8
作者 李俊青 张德芹 +2 位作者 张潇 王茜 曾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56-2258,共3页
目的: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差异探讨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将莪术、虎杖两味药性相反的中药给大鼠灌胃给药1个月后,用HPLC-ECD(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温热药莪术明显促... 目的: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差异探讨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将莪术、虎杖两味药性相反的中药给大鼠灌胃给药1个月后,用HPLC-ECD(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温热药莪术明显促进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与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寒凉药虎杖明显抑制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与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中药的寒热药性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虎杖 中药寒热药性 单胺类神经递质 HPLC—ECD
下载PDF
基于XGBoost和SHAP的中药寒热药性识别及寒热特征标记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喜科 赵文华 +2 位作者 付先军 马志庆 魏国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84-4993,共10页
目的运用集成学习中的XGBoost算法探索构建中药寒热药性识别模型,采用SHAP进一步探索中药寒热特征标记与寒热药性识别结果的关系。方法利用61味中药的紫外光谱数据集,运用集成学习中的XGBoost算法,构建中药寒热药性识别模型,通过稳定性... 目的运用集成学习中的XGBoost算法探索构建中药寒热药性识别模型,采用SHAP进一步探索中药寒热特征标记与寒热药性识别结果的关系。方法利用61味中药的紫外光谱数据集,运用集成学习中的XGBoost算法,构建中药寒热药性识别模型,通过稳定性评价和外推评价等方式评估模型的性能,采用SHAP对中药寒热特征标记进行可视化。结果模型评价方面,在稳定性比较中,本文模型在单溶剂下的ACC和AUC分别为0.852、0.865,多溶剂下的ACC为0.770;在外推比较中,本文模型在单溶剂下的ACC和AUC分别为0.810、0.828,多溶剂下的ACC为0.786;可视化方面,寒性中药在紫外波长400和267 nm的吸收度具有相似性,而热性中药在紫外波长400、299和301 nm的吸收度具有相似性。结论与经典模型相比,本文模型对中药寒热药性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具有相似的紫外光谱的中药,其药性同样具有相似性,初步证明了物质成分相似的中药具有相似的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寒热药性 中药寒热特征标记 集成学习 XGBoost SHAP 可视化
下载PDF
中药四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代春美 肖小河 +1 位作者 彭成 孙玉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0-482,共3页
《神农本草经·序例》首先提出“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即中药的四性,是中医药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如陶弘景所言:“药物甘苦之味可略,唯冷热须明”,四性是中药的首要药性,也是中医赖以处方遣药的主要依据。中药四性研究中主... 《神农本草经·序例》首先提出“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即中药的四性,是中医药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如陶弘景所言:“药物甘苦之味可略,唯冷热须明”,四性是中药的首要药性,也是中医赖以处方遣药的主要依据。中药四性研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科学问题,即中药四性是否客观存在,其现代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客观准确评测中药四性的差异性?如何以之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和中医药研究开发?对于中药四性研究历来为医家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性 研究策略 中药寒热 中药温凉
下载PDF
寒热配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1
作者 秦林 马毅 +2 位作者 张丹 张增敏 宋月芹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1-62,67,共3页
总结1992~2002年有关中药复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免疫调节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发现虽然各类复方治则以及所针对的RA证型与阶段并不相同,但多数复方均包含有寒热配伍的用药形式.提出寒热配伍可能是产生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 总结1992~2002年有关中药复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免疫调节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发现虽然各类复方治则以及所针对的RA证型与阶段并不相同,但多数复方均包含有寒热配伍的用药形式.提出寒热配伍可能是产生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寒热配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调节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多维结构描述符的中药“性-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付先军 王振国 李学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4期549-555,共7页
目的:为了解析中药寒热药性与其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从物质基础层面诠释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筛选《中国药典》第一部明确有主要有效成分记载的植物类中药共计334种,中药主要成分280种,计算每种成分的分子描述符(包括一维、二... 目的:为了解析中药寒热药性与其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从物质基础层面诠释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筛选《中国药典》第一部明确有主要有效成分记载的植物类中药共计334种,中药主要成分280种,计算每种成分的分子描述符(包括一维、二维、三维及半经验量化计算分子描述符),通过广义规则归纳算法(Generalized Rule Induction,GRI)筛选强相关的分子描述符。结果:与中药寒热药性相关性较强的主要成分分子结构描述符多与分子的能量状态有关系,分子能量状态越高,与中药热性关联关系越大;而分子能量越低,与中药寒性关联关系越大;而平性中药不明显。除分子能量状态外,中药药性还可能与其主要成分的脂水分配系数、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碳、氢、氧原子数,氢键供体数目等分子结构描述符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结论:中药药性确实与中药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分子描述符是三维分子描述符中的分子能量,提示中药药性作用可能与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分子能量状态以及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而产生的综合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寒热药性 结构描述符 关联规则 “性-构”关系
下载PDF
往来寒热证58例辨证论治探讨
13
作者 陈斌 苗林 《甘肃中医》 2005年第7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往来寒热/中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桑白皮化学拆分组分对正常大鼠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克迎迎 袁培培 +2 位作者 王小兰 冯卫生 郑晓珂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847-1853,共7页
目的:检测正常大鼠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含量,考察桑白皮拆分组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期阐释其寒热属性。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寒性药黄连组(HL)、黄芩组(HQ)、黄柏组(HB)、热性药附子组(FZ)、干姜组(GJ)... 目的:检测正常大鼠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含量,考察桑白皮拆分组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期阐释其寒热属性。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寒性药黄连组(HL)、黄芩组(HQ)、黄柏组(HB)、热性药附子组(FZ)、干姜组(GJ)、花椒组(HJ),桑白皮30%乙醇洗脱组分组(S-30)、桑白皮-脂肪油组分组(S-Z)。连续给药9d,留取肝脏、心脏等脏器,检测物质代谢相关酶葡萄糖激酶(GCK)、果糖磷酸激酶(PFK-1)、磷酸甘油酸激酶(PGK)、丙酮酸激酶(PK)、丙酮酸脱氢酶(PDH)、乙酰辅酶A(acetyl-Co A)、柠檬酸合酶(CS)、异柠檬酸脱氢酶(ICD)、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延胡索酸酶(FUM)、糖原磷酸化酶(PYGL)、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及能量代谢相关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CCR)、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ATP合酶(ATPs)、腺苷酸激酶(ADK)、Na+-K+ATP酶的表达和ATP、ADP、NAD+、NADH、NAD+/NADH含量,初步探讨桑白皮拆分组分对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L、HQ组大鼠体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他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L、HQ、HB组GCK、PFK-1、PGK、PK、ICD、CCR、COX、ATPs、ADK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acetyl-Co A、α-KGDHC、PYGL、ATGL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ATP含量虽有所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NAD+、NADH、NAD+/NADH含量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FZ、GJ、HJ组GCK、PGK、CCR、COX、ATPs、ADK、ICD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acetyl-Co A、α-KG DHC、PYGL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ATP含量虽有所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NAD+、NADH、NAD+/NADH含量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30、S-Z组GCK、PFK-1、PGK、PK、PDH、ICD、GSK-3、CCR、COX、ATPs、ADK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α-KGDHC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寒凉性中药HL、HQ、HB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作用趋势。结论:典型寒、热中药可以影响机体物质能量代谢,且寒性药能够抑制物质能量代谢,热性药能够促进物质能量代谢,这与本课题首席科学家匡海学教授提出的新假说相契合;总体来看,S-30、S-Z组也能够抑制物质能量代谢,与寒性药作用类似,可初步推断其药性可能为寒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寒热中药 寒热药性 桑白皮拆分组分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下载PDF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大黄和附子寒热药性差异的表征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海平 赵艳玲 +5 位作者 王伽伯 李寒冰 任永申 周灿平 鄢丹 肖小河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03-808,共6页
为探讨中药寒热药性的客观差异性,本研究在方法学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冷热板示差装置研究了附子、大黄对小鼠温度趋向性的干预作用.并采用定磷法测定小鼠肝组织ATP酶的活性,初步探讨了寒热药性差异与小鼠温度趋向性变化的内在联系.结果发... 为探讨中药寒热药性的客观差异性,本研究在方法学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冷热板示差装置研究了附子、大黄对小鼠温度趋向性的干预作用.并采用定磷法测定小鼠肝组织ATP酶的活性,初步探讨了寒热药性差异与小鼠温度趋向性变化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1)与ICR,BALB/c种小鼠相比,在冷热板上KM种小鼠对温度变化相对敏感,可耐受的温度范围大致为15~40℃ (2)与空白组相比,大黄能显著提高小鼠在高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P〈0.05),而在低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有所减弱 附子能显著提高小鼠在低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P〈0.05),而在高温区的总停留时间比例有所减弱 (3)与空白组相比,附子组小鼠肝组织Na+-K+-ATPase,Mg++-ATPase及Ca++-ATPase活性显著增强(P〈0.05) 大黄组小鼠肝组织Ca++-ATPase活性显著减弱(P〈0.05).说明大黄、附子能够显著干预小鼠的温度趋向性行为,并改变其肝组织ATPase的活性,作用趋势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对其寒热药性的界定具有一致性.冷热板示差法可以从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学的视角直观而又客观地表征某些中药的寒热药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附子 中药寒热药性 冷热板示差法
原文传递
从莪术、郁金两味中药探讨寒热药性对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俊青 张德芹 +2 位作者 张潇 王茜 曾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差异探讨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将莪术、郁金2味药性相反的中药给大鼠灌胃给药1个月后,用HPLC-ECD检测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温热药莪术明显促进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 目的: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差异探讨中药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将莪术、郁金2味药性相反的中药给大鼠灌胃给药1个月后,用HPLC-ECD检测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温热药莪术明显促进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寒凉药郁金明显抑制大鼠大脑不同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分泌,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中药的寒热药性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郁金 中药寒热药性 单胺类神经递质 HPLC-ECD
原文传递
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倩 姜韫赟 +1 位作者 李玲玲 唐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5期438-439,442,共3页
低蛋白血症指血浆总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的减少,具体指血清总蛋白低于60 g.L-1或者白蛋白低于35 g.L-1。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血浆白蛋白。低蛋白血症在临床上可见于各系统的疾病中,如老年危重症、癌、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本文主... 低蛋白血症指血浆总蛋白和血浆白蛋白的减少,具体指血清总蛋白低于60 g.L-1或者白蛋白低于35 g.L-1。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血浆白蛋白。低蛋白血症在临床上可见于各系统的疾病中,如老年危重症、癌、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本文主要从低蛋白血症的成因及治疗方面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四性 中药寒热属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动物行为学在中药寒热药性研究中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邢小燕 赵艳玲 +5 位作者 孔维军 贾雷 王伽伯 鄢丹 李瑞生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9-524,共6页
从宏观动物行为学角度,结合计算机和现代影像处理技术,通过监测动物在具有不同寒热属性药物的作用下对环境温度趋向性行为的变化,获得通过直接观察难以评定的多行为学参数,评价药物的寒热属性,进而表征其寒热属性的差异。该方法可实时... 从宏观动物行为学角度,结合计算机和现代影像处理技术,通过监测动物在具有不同寒热属性药物的作用下对环境温度趋向性行为的变化,获得通过直接观察难以评定的多行为学参数,评价药物的寒热属性,进而表征其寒热属性的差异。该方法可实时在线、无扰、直观且客观、定性且定量地监测实验动物的寒热趋向性,从整体动物水平表征中药寒热药性,符合中药用药特点,适应于中医药理论体系,是中药药性研究方法的一次大胆尝试,为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动物对温度趋向行为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中药寒热药性的客观真实性与科学内涵,建立符合中药应用特点的寒热药性客观评价方法,审视和研究中药药性乃至整个中医药基础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行为学 中药寒热药性 动物温度趋向性 中药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小鼠限食/低温游泳模型评价黄连、吴茱萸及其复方寒热药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任永申 王伽伯 +6 位作者 赵艳玲 张萍 赵海平 张学儒 周灿平 肖小河 金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21-1227,共7页
建立黄连、吴茱萸及其复方左金丸、反左金丸寒热药性评价的新方法。通过限食游泳、饲喂高蛋白饲料复制小鼠体质模型;采用冷热板示差法,考察药物对小鼠温度趋向性的干预作用;同时测定耗氧量、肝组织ATP酶活性,考察药物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建立黄连、吴茱萸及其复方左金丸、反左金丸寒热药性评价的新方法。通过限食游泳、饲喂高蛋白饲料复制小鼠体质模型;采用冷热板示差法,考察药物对小鼠温度趋向性的干预作用;同时测定耗氧量、肝组织ATP酶活性,考察药物对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作用按"黄连→左金丸→反左金丸→吴茱萸"方向传递;即黄连增加动物在高温区分布,降低耗氧量及Na+-K+-ATP酶活性(n=6,P<0.01或P<0.05),而吴茱萸表现相反;提示黄连之性"寒"与吴茱萸之性"热",与传统理论认识一致。该方法可以直观且客观地表征黄连、吴茱萸寒热药性的差异及配伍后的变化趋势,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寒热药性 动物行为学 温度趋向性 黄连 吴茱萸
原文传递
基于大鼠红外热成像对吴茱萸、黄连寒热属性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尹妍 张凌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215-521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灌胃吴茱萸、黄连水煎液前后体表不同部位的红外热效应变化趋势。方法:用红外热像检测平台测量大鼠灌胃前后背部、腹部热效应变化的温度数值,采用体表温度均值作为客观表征指标,并分析中药寒热属性的主要影响区域。结果:... 目的:观察大鼠灌胃吴茱萸、黄连水煎液前后体表不同部位的红外热效应变化趋势。方法:用红外热像检测平台测量大鼠灌胃前后背部、腹部热效应变化的温度数值,采用体表温度均值作为客观表征指标,并分析中药寒热属性的主要影响区域。结果: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随灌胃次数增加,吴茱萸组较正常组体表温度呈升高趋势,黄连组较正常组体表温度呈降低趋势。结论:吴茱萸和黄连对大鼠体表热效应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吴茱萸能明显升高大鼠体表温度,黄连能明显降低大鼠体表温度,结果符合传统药性对吴茱萸热性、黄连寒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黄连 吴茱萸 中药寒热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