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寓意于物”看苏轼美学思想的生态学智慧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存昌 崔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69,共5页
苏轼美学对“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观物态度的区分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物关系思想。“寓意于物”倡导人对世界采取一种自然适意的态度,是苏轼美学思想中生态学智慧的鲜明体现,其根源来自苏轼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体认。这种生态... 苏轼美学对“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观物态度的区分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物关系思想。“寓意于物”倡导人对世界采取一种自然适意的态度,是苏轼美学思想中生态学智慧的鲜明体现,其根源来自苏轼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体认。这种生态智慧对我们今天处理生态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苏轼美学思想 寓意
下载PDF
苏轼“寓意于物”论与儒道佛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世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寓意 苏武 儒道佛思想 苏轼 随缘自适 天地 审美领域 庄子 审美态度
下载PDF
从《秋夜》谈散文的象征蕴籍、托物寓意
3
作者 周德民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58-60,共3页
散文是文学样式中写法最自由活泼,灵活多样的,讲究的就是随便、自如。但托物寓意散文具有必要的“程式” :选择寓意物 ,描写物的品格 ,再揭示作者的寓意。鲁迅的《秋夜》
关键词 散文 《秋夜》 寓意 寓意物 鲁讯 号作技巧
下载PDF
苏轼“寓意于物”的审美态度——浅析苏轼外任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衡蓉蓉 《大舞台》 2011年第3期249-250,共2页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宝绘堂记》提出了"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的人生态度,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揭示苏轼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 寓意 留意于 审美态度 功利 非功利
下载PDF
“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的利与害——从苏轼《宝绘堂记》看古代文人参与书画活动的文化心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新华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8,共3页
苏轼《宝绘堂记》中所提出的"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的理论观点,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儒学精神影响下参与书画活动的一种文... 苏轼《宝绘堂记》中所提出的"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的理论观点,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儒学精神影响下参与书画活动的一种文化心态——诗当以言志,文当以载道,画当以寄情,书当以悦性。寓意为之,皆进取之舟船;留意为之,则为结病之祸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王诜 寓意 留意于
下载PDF
杞菊·巢菜·菖蒲——谈谈苏轼的“寓意于物”
6
作者 张崇琛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寓意于物”、物我相得、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文化心态 ,是苏轼经常都能保持乐观情绪的原因之一 ,也是他身处逆境时的重要精神支柱。密州时期的食杞菊 ,黄州时期的种巢菜 (即薇菜 ) ,以及迁谪期间的养菖蒲 ,便是他“寓意于物”的最好说明。
关键词 苏轼 寓意 文化心态 巢菜 杞菊 菖蒲 文学研究 中国 诗歌
下载PDF
托物寓意探微
7
作者 张南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52-55,47,共5页
托物寓意是诗文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包含有两个重要构成要素,即寓意物和作者的情思。寓托性诗文中的艺术形象就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寓意物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和条件,这就是寓意物与作者实际所要表现的对象之间要有某些相似或相... 托物寓意是诗文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包含有两个重要构成要素,即寓意物和作者的情思。寓托性诗文中的艺术形象就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寓意物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和条件,这就是寓意物与作者实际所要表现的对象之间要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在这点上,托物寓意与比喻是一致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心理基础,但二者亦有区别:一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二是适用的层次、范围有别,托物寓意按照不同的依据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形式:一是从寓意的孢显状态看,可以分为明寓意和暗寓意。二是从托物的形式看,可分为实物型、故事型和理象型。托物寓意是一种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它可以使作品委婉,含蓄、宛转曲折地表达出作者的旨意,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所以古今中外许多作者都乐于采用这种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 寓意 寓托手法 寓意物 情思 联想
下载PDF
浅析儒、佛、道思想的融合对苏轼“寓意于物”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亚静 《青海师专学报》 2006年第S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苏轼 寓意
下载PDF
托物寓意 曲笔传情——杜甫《孤雁》赏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裘惠楞 《写作(中)》 1996年第3期13-14,共2页
《孤雁》是一首咏物诗,写于杜甫晚年流寓(?)州时。同时写的咏物诗有八首,但以《孤雁》写得最为出色。因此,亦多为注家和选家所注意。全诗如下:
关键词 杜甫 金圣叹 解释者 杜诗 野鸦 寓意 写形 唐诗 注家
下载PDF
论杜诗的托物寓意
10
作者 刘瑞莲 《青海社会科学》 1982年第6期84-88,共5页
本文作者分析了杜甫各个时期所写的咏物诗,指出这些诗篇托物寓意,和其他优秀篇章一样,表达了杜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文学瑰宝。
关键词 寓意 杜诗 杜甫 画马 题画诗 自况 樱桃 真马 最高统治者
下载PDF
志行高洁清气生--简谈“并蒂莲壶”清灵适心的形态结构和寓意于物的审美情趣
11
作者 金全大 《江苏陶瓷》 CAS 2021年第5期73-74,共2页
提起自然界中的植物“莲”,人们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宋代周敦颐那篇著名的《爱莲说》,由衷地对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清廉高洁的品行赞赏有加。“并蒂莲壶”的造型结构取源于自然界中莲花的形态,运用紫砂传统的光素圆形器与点彩的工... 提起自然界中的植物“莲”,人们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宋代周敦颐那篇著名的《爱莲说》,由衷地对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清廉高洁的品行赞赏有加。“并蒂莲壶”的造型结构取源于自然界中莲花的形态,运用紫砂传统的光素圆形器与点彩的工艺技法进行成型制作与装饰,清灵适心的形态结构中既饱含着对和睦恩爱、情深意重、洁净无瑕等独立人格魅力的崇尚,同时又以寓意于物的审美手段对“志行高洁、清正廉洁”的道德观以紫砂壶艺的形式进行渲染,让传统的题材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蒂莲壶 清灵适心 志行高洁 寓意
下载PDF
基于借物寓意理念 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12
作者 陈婵媛 《名师在线》 2021年第28期83-84,共2页
文章结合小学美术学科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教学目的,从合理引入民间美术资源,鼓励学生挖掘美学元素;解读民间美术中借物寓意的思想,指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趣;开展民间美术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美学创造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将优秀民间美... 文章结合小学美术学科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教学目的,从合理引入民间美术资源,鼓励学生挖掘美学元素;解读民间美术中借物寓意的思想,指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趣;开展民间美术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美学创造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将优秀民间美术中的借物寓意思想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寓意 小学美术
下载PDF
北宋“寓意于物”的书画鉴藏观
13
作者 尤永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0年第4期27-31,共5页
关键词 书画鉴藏 寓意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藏品 书画收藏
下载PDF
素材与运用之托物寓意
14
作者 文心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06年第4期56-57,共2页
[方略简说]文章中所用的素材并不是所谓经典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典故,而是常见的事物。比方气球、小石子等自然风物。在写作过程中,把这些自然风物的寓意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深刻而使人警醒的结论。这种手法就是托物寓意。
关键词 寓意 写作素材 历史事件 写作过程 典故 初中 语文 写作指导
下载PDF
“托物寓意”作文指导课
15
作者 张海红 《写作(中)》 2014年第11期24-28,共5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写作时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以优秀的文章为例,分析、讲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教学难点:在写作中恰法地运用托物寓意。
关键词 寓意 作文指导课 教学目标 形态特征 象征意义 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下载PDF
探析《支格阿龙》中“鹰”“龙”的文化寓意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子呷呷 阿育几坡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5-98,共4页
毋庸讳言,从生命科学角度讲,因为染色体的原因,"神人"支格阿龙不可能由"鹰或神鹰或神龙鹰"感孕而生;人也不可能由"龙"抚育成长。目前,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在翻译成汉语时或彝族后代在传承过程中,都... 毋庸讳言,从生命科学角度讲,因为染色体的原因,"神人"支格阿龙不可能由"鹰或神鹰或神龙鹰"感孕而生;人也不可能由"龙"抚育成长。目前,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在翻译成汉语时或彝族后代在传承过程中,都把文本中的"dit氐"翻译或解释为"雕或鹰",这种解读有些偏差。史诗中让濮莫妮依感孕的"鹰"和哺育支格阿龙成长的"龙"分别象征什么?它要向后人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寓意?本文从生命科学角度窥探《支格阿龙》,提出"鹰"是男根的象征,"龙"与汉文化相通,是男人的图腾物之观点。以求文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格阿龙 “氐(鹰)” 生殖文化 寓意物 心理战
下载PDF
民俗事象中实物的符号化特征及其民俗心理探微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凌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0-93,共4页
民俗事象中的实物逐步抛弃了自己内里的知识、历史和意象,而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变成了一种表达特定寓意的语言符号。民俗事象中实物符号化表达特定意义按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能指"物化民俗意义,一种是"所指"物化民... 民俗事象中的实物逐步抛弃了自己内里的知识、历史和意象,而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变成了一种表达特定寓意的语言符号。民俗事象中实物符号化表达特定意义按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能指"物化民俗意义,一种是"所指"物化民俗意义。无论哪一种方式,折射出的都是汉族人民趋吉避害和敬畏鬼神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事象 符号化 寓意 能指化民俗意义 所指化民俗意义
下载PDF
民俗事象里实物的修辞功能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世松 《江淮论坛》 2002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本文从民俗事象里以物寓意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以物寓意的方式等方面讨论民俗事象里实物的修辞功能。民俗区域社会群体文化水平的低下与生活理念多样化的矛盾,使先民们表达群体理想时有借助实物来达意传情的必... 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本文从民俗事象里以物寓意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以物寓意的方式等方面讨论民俗事象里实物的修辞功能。民俗区域社会群体文化水平的低下与生活理念多样化的矛盾,使先民们表达群体理想时有借助实物来达意传情的必要;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方物产等现实条件以及民俗区域社会群体的认知关联性使实物达意传情成为可能。民俗事象的以物寓意一般按实物名称读音物化民俗意义和实物形状特征物化民俗意义等方式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事象 寓意 认知 修辞
下载PDF
留意物欲与寓寄情意——苏轼美学思想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世德 《天府新论》 1988年第2期50-54,共5页
苏轼的美学思想,是巴蜀美学史上的奇葩,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奇葩。随着对它整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相信,人们会认识到它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奇葩。 苏轼,不仅是宋代与以周敦颐为首的“洛学”、以张载为首的“关学”相鼎峙的“蜀学”的... 苏轼的美学思想,是巴蜀美学史上的奇葩,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奇葩。随着对它整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相信,人们会认识到它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奇葩。 苏轼,不仅是宋代与以周敦颐为首的“洛学”、以张载为首的“关学”相鼎峙的“蜀学”的领袖,而且是我国几百年之内在文艺(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史 苏轼 书法 周敦颐 整理研究 关学 绘画 寓意 散文
下载PDF
论盛唐咏物言志诗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冠芳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3-16,共4页
盛唐时期,咏物诗高度繁荣发展,题材广泛,形意结合完美,艺术表现多样。盛唐诗人们将咏物言志、比兴寄托的艺术推向了顶峰,使咏物诗中寄意更加深刻,展示了盛唐文人独到的艺术情趣和博大、洒脱的人生情怀。
关键词 盛唐 寓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