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寓意于物”看苏轼美学思想的生态学智慧 |
杨存昌
崔柯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2
|
苏轼“寓意于物”论与儒道佛思想 |
王世德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2
|
|
3
|
从《秋夜》谈散文的象征蕴籍、托物寓意 |
周德民
|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
2001 |
0 |
|
4
|
苏轼“寓意于物”的审美态度——浅析苏轼外任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
衡蓉蓉
|
《大舞台》
|
2011 |
2
|
|
5
|
“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的利与害——从苏轼《宝绘堂记》看古代文人参与书画活动的文化心态 |
李新华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0 |
1
|
|
6
|
杞菊·巢菜·菖蒲——谈谈苏轼的“寓意于物” |
张崇琛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3 |
0 |
|
7
|
托物寓意探微 |
张南平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8
|
浅析儒、佛、道思想的融合对苏轼“寓意于物”论的影响 |
李亚静
|
《青海师专学报》
|
2006 |
2
|
|
9
|
托物寓意 曲笔传情——杜甫《孤雁》赏析 |
裘惠楞
|
《写作(中)》
|
1996 |
2
|
|
10
|
论杜诗的托物寓意 |
刘瑞莲
|
《青海社会科学》
|
1982 |
0 |
|
11
|
志行高洁清气生--简谈“并蒂莲壶”清灵适心的形态结构和寓意于物的审美情趣 |
金全大
|
《江苏陶瓷》
CAS
|
2021 |
0 |
|
12
|
基于借物寓意理念 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
陈婵媛
|
《名师在线》
|
2021 |
0 |
|
13
|
北宋“寓意于物”的书画鉴藏观 |
尤永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2000 |
0 |
|
14
|
素材与运用之托物寓意 |
文心
|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
2006 |
0 |
|
15
|
“托物寓意”作文指导课 |
张海红
|
《写作(中)》
|
2014 |
0 |
|
16
|
探析《支格阿龙》中“鹰”“龙”的文化寓意 |
孙子呷呷
阿育几坡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7
|
民俗事象中实物的符号化特征及其民俗心理探微 |
李凌燕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8
|
民俗事象里实物的修辞功能论析 |
潘世松
|
《江淮论坛》
|
2002 |
1
|
|
19
|
留意物欲与寓寄情意——苏轼美学思想探索 |
王世德
|
《天府新论》
|
1988 |
1
|
|
20
|
论盛唐咏物言志诗 |
马冠芳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